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势”,这就是大势所趋。”

    “当今陛下,文有满朝大臣,武有讲武堂学员,商有内务府,税有税务司,辅以锦衣卫东厂和内厂,奇正相辅相成。”

    “天下何人可以拒此大势?何人敢拒此大势?”

    “从张居正清账田地开始,到皇上官绅一体纳粮,当今圣上一步一步走来,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到了今时今日,已经没人可以阻挡大势了。”

    李笃行看着自己的大哥,心中感慨,大哥不愧是大哥啊!

    “大哥也是看明白了大势?”

    李慎行颇为得意的说道:“当年就看明白了,不然以你为大哥为什么会千方百计的进宫面圣?在大势面前,一切都是没用的。”

    “如果税收握在地方官的手里面,或许事情还不那么好办。”

    “可是税收握在税务司的手里面,地方官无故不得干涉,但是税要是收不上来,地方官却要负责,这才是陛下的高明之处。”

    “地方上的富商巨贾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这才是难以破解的地方。”

    “现在税务司插进来之后,彻底断送了双方的联系,除非和税务司来硬的,硬扛着不交税。当今天下,有几个人有这个胆子硬扛着不交税?”

    “陛下步步为营,到了今日,已经是大势不可逆了。”

    “即便是有二三跳梁小丑,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看着自己大哥得意的样子,李笃行心里面叹气,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前几天大哥还担心的不行,说是惶惶不可终日有点过,可是却也差不多。

    当然了,这个问题现在肯定是不能提的,当成没发生过。

    南直隶商税的平稳收取,使得无数人都松了一口气,这里面也包括朝廷的文官。事实上这一次税收如此顺利,与他们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旦没有地方官掺和,乡绅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关键问题是地方上的文官,现在是真心不敢闹腾。不说扬州那一次杀人,单单是年前京城的事情就没忘记啊!都察院新成立的那两个衙门,一个法纪司,一个反贪司,简直要了命了。

    八十贯绞刑这个事情可还没过去呢!

    皇上的圣旨早就传遍了天下,如果谁的治下商税出了问题,那就直接找谁。以当今天子的做派,估计丢官都是轻的。

    现在大明的文官心里面抱着一个想法,吏律出来之前,不嘚瑟。一旦被按照八十贯绞刑处置,哭都没地方哭去。很多人之前跃跃欲试,后来看到收税还是三十税一,抵触心理也就没了,交就交吧!

    

第三百零五章 准备刚一波()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折,表情有些复杂,不知道是失落还是欣慰。

    欣慰是因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布局,到了现在终于见效了,商税这个坎过去之后,自己对大明的掌控就真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了。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的羁绊基本上就消除掉了。

    失落是因为这一次自己憋着要干一票大的,可是人家不给自己这个机会,自己还没动手,他们就怂了,仿佛一拳打在了空气上。

    朱翊钧只是记得万历的矿监被废除了,税使被打死了。

    可是事实上初期的时候,事情并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前期大家也没有全都站出来反抗。只不过宦官征税的弊端很大,使得官绅受不了了。

    官宦到了地方,他们也不是按照规矩办的人。

    他们办事很简单,只有一条,那就是捞钱。捞到的钱财,一部分送进了宫里面,用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以便自己继续捞钱。

    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己贪污了。

    捞钱的方式就更简单了,基本上就是怎么能捞钱就怎么捞。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卡,在沿江、沿河、道路桥梁处都设置了重重关卡收税,而且多多益善。多如牛毛的税收使商家已无利可图,商家纷纷停产,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宦官们及其随从出任矿使后往往与地方地痞无赖相勾结,在地方上欺压官民、掠夺富户、为非作歹。并把掠夺的巨额税额私自截留,中饱私囊。

    有人统计,万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矿使向国库上缴银两三百万两,私自截留所得倍于上缴之数。

    这样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富户不在经营,生产陷入了停滞,工人失业。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大明,土地兼并很严重,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选择进城务工,而进城务工,也的确是百姓的一条新活路。

    在江南之地,这种情况就更严重,大明朝人口在五十万到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那真是的遍地都是。像扬州、苏州、南京、京城这样的大城,人口都在三百万以上。

    当然了,这里面有没有官商借机倒逼朝廷的情况,那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更多的原因则是简单粗暴的征税政策,税可以收,但是要有限度。在收税的同时,要开发新的产业,要让他们有钱赚。

    最关键的一点,一旦工人失业了,那么要为他们找到新的出路,让他们有办法谋生。

    在这几个方面,朱翊钧其实早就做了安排。

    首先是开拓新产业,内务府的存在完全保证了这一点,同时保证了商路的畅通。加上先收地税,有钱了之后,以地税的钱来拉动内需。

    要知道朝廷改军户制为募兵制之后,每年养兵的钱,那就大了去了。

    每年军方的采购,那都是各种商人你争我夺的大单子。围绕着内务府和朝廷采购,朱翊钧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人集团。

    或者说是权贵商人集团,这个时代抛开权贵去玩商业,不现实。

    大明的体制,朱翊钧能够想到的最好方式就是权贵资本主义了。你一个皇帝,你不玩权贵资本主义,估计也就没人和你完了。

    至于会不会爆发什么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朱翊钧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当然了,朱翊钧觉得权贵资本主义的难点在于阶级固化,如果底层人能够找到通向权贵的道路,那么相对的这个制度就能好很多。

    以军功和科举做官成为权贵,这是朱翊钧安排的路,行不行的,试试再说吧!

    朱翊钧如果去搞一个人民民主革命,那他的脑子才是抽搐了。

    有了权贵资本的支持,商税的事情其实就简单很多了,比如各地的勋贵勋戚,又或者是各地的官商,他们都愿意维护这个制度。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内务府的单子,接单的就没一个简单的,基本上全都是权贵资本。很多官员都从这里面获得了大量的利润,比他们免税的利润大多了。

    单单是西北和蓟辽每年的粮食布匹等等的采购,江南一大半商人都被拉过去了。

    军方的订单那是一年比一年大,谁会在这个时候脑抽的和内务府闹翻。三十税一而已,给了就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句话,朱翊钧现在拳头大,跟着皇上干,好处多。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缓缓的开口道:“魏国公府这一次如何?”

    “回皇爷,魏国公府这一次十分的配合,不但派人配合了税务司和内务府,魏国公府的产业也都第一时间配合了朝廷的商税。”

    “同时魏国公府还放出了消息,凡是不支持商税的,不按时交纳商税的,魏国公府就不在和他们合作。”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自从内务府成立,江南的采买大单,魏国公府不说弄去了三分之二,也绝对弄去了三分之一。

    现在魏国公府盯着的是军改,是南京的军改。

    一旦南京的军改开启,那么魏国公府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贪污军费什么都是小儿科,单单是军需供给一项,那就足够魏国公府赚的盆满锅满的了。在这方面有人能和魏国公府竞争吗?完全没人啊!

    采买军械粮食蔬菜,那都是钱,魏国公府估计数钱数到手抽筋。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苦笑着摇了摇头,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对不对,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不可预知的后果。

    但是朱翊钧知道,自己是皇帝,是帝王,大明是封建君主制。

    在这样的体制下面,权贵资本主义绝对是最合适的了。至于权贵资本主义的弊端,其实也很好解决,那就是将矛盾转向国外。

    在这个全球大殖民的背景下面,掠夺全球奉养几身,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其他的毛病,那就不关朱翊钧的事情了,估计即便出现,也得三五百年之后了,自己骨头渣子都该烂掉了。

    “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就转移一波矛盾到外面吧!”

    朱翊钧眼中带着一抹笑意,转头对张鲸说道:“来人,传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尚书明早进宫,朕要召开廷议,让他们全都来。”

    廷议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外面的大臣都有些疑惑。

    廷议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大臣们也都习惯了,可是自己家的这位陛下却不是如此。每一次廷议,搞出来的事情那都是惊天动地的。

    可是最近也没什么大事情啊!

    商税征收的挺顺利的,国库也很丰盈,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的召开廷议,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是召见内阁大学士,或许担心还少一些。

    可是六部的人也都叫了,那就不是小事情了。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晚上又有消息传来,皇上这一次叫了五军都督府的人。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壁、定北侯戚继光、临淮侯李言恭等也都在列。

    朝臣们瞬间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打仗啊!

    看这个架势,这不是小打,这是要大干啊!

    当初打西北瓦剌,皇上也没弄出这个阵势来,皇上不是要北伐吧?一想到北伐,大臣们心情瞬间就不好了,实在是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太深刻了。

    现在大明的情况刚好一些,府库充盈,军甲整备,这个时候打什么仗啊!

    当然了,这个时候是没人说什么蛮夷偏远之地,打下来好处也不多,西北这两年都快成油库了。大家疯了一样往那边跑,全都是奔着赚钱去的。

    文臣根本都没商量就达成了默契,第一目标,阻止皇上北伐,不能让皇上这么干。

    第二目标,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打也可以,让戚继光去打。

    对于戚继光,满朝文武还是信任的,实在是战绩太彪炳了。这么多年了,没打输过,自从报纸宣传之后,戚继光已经是战神级别的存在了。

    戚继光去打,打不赢,也不至于输,反正皇上御驾亲征是不行的。

    当然了,这一点是大臣们想多了,朱翊钧才不想御驾亲征。一来自己根本不擅长打仗,也不擅长用兵,如果这是一场战略游戏,自己应该打的是暴兵流。

    玩后勤,打经济,然后暴兵,以大明的资本,玩的起暴兵流。

    再说了,打仗太危险,虽然关键时刻可以皇上先走,可是这一路舟车劳顿,自己要是在生个病,在挂掉了,那岂不是掉的大。

    当然了,文臣们也都知道,皇上想打,拦是不太好拦的。

    但是阻止皇上御驾亲征是可以的,因为不打,勋贵们也不会同意,没见皇上都把临淮侯李言恭给叫上了,说起李言恭,这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祖上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

    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李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

    这样一位功臣,自然是大明重臣,地位绝对不会比英国公定国公差,甚至还强很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曹国公的爵位在大明也是赫赫有名的。

    当然了,二代曹国公掩盖了李文忠的名声,因为二代曹国公叫做李景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