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按照朱由校设想中,新建立的粮仓就不一样了。采取的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多层粮仓,仓顶设有专用的通风楼,下面铺上木质的地板,不但坚固耐用,防潮防火,更是冬暖夏凉,温度恒定,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存放时长。
一栋有三层,原本二十四间的占地可以容纳二十四栋,因为土木结合的原因每间粮仓可以建的更高,这样单间的容量也上去了。
同样的面积,新建立的粮仓可以容纳下原本五倍的粮食储量,三万石变成了十五万,而这种大型的粮仓单单广州城内就要建立起八座,足以容纳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储备!
县城的粮仓即使按照广州城的规制减半设立,也可以容纳下7。5万石,是原本广州城官仓的2。5倍,是县城旧制储备的是七倍有余。
上面的这些内容,虽然粮商们看过都觉得很震撼,觉得这个王爷很有魄力,但是和他们的关系并不大,所以他们只不过大致的浏览下,就向下翻去,去找这个计划书开篇的就提到的禁止粮商建库囤粮的细节!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看到了上面的内容,每一个粮商的脸上都面如死灰。
关于禁囤粮的细节,严格的限制了朱由校治下,所有的地主粮商,禁止他们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在他治下的任何地方,私自建设粮仓粮库,用来囤积或运送贩卖粮食。
官府也将颁布一条新的政令,施行一个从未有过的“存粮制”。
“存粮制”是以人为单位,限制了士农工商乃至他治下的官史所有阶层的人均存粮,每一人的家中存粮,将被限制在五年的用量,只有官史是十年。
也就是说,按照人均一年消耗一石粮食计算,一个平民百姓假设他的家里只有他一口人,那么家中只可以存放五石粮食,官史十石,超出的部分将会被充公。
要是超出的数额巨大,达到一定当量,甚至还会被下狱关押,抄家砍头。
可以说“存粮制”是从未有过的,最严厉的限制囤粮的举措。但这个严厉却是对那些地主官绅,以及粮商们来说的,因为只有他们的家中才会囤积数量巨大的粮食储备。
普通的百姓,除非遇到灾年,平常的年份,别说是五年的存粮,两年的都少有,大多都是留下一年的口粮和第二年的春耕种粮,剩下的都卖掉换成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了。
对于百姓来说,粮食就是简简单单填饱肚子的食物,够吃就行,囤多也毫无作用,时间长了还会变成沉粮,即不好吃也不值钱。
只有那些把粮食当成发财工具的人,才会去囤积去贩卖,甚至去炒作,去哄抬粮价,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地主官绅们,囤积粮食的目的和粮商们还不大一样。他们囤积的粮食大都是自家名下的田地出产的,也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他们囤粮一是为了以备后患,为可能遇到的灾年或是突发情况做准备。遇到灾年的时候他们可以把自家库存的粮食借给名下的佃户,既赚到了名声,还能赚到利润,遇到那些活不下去的自耕户,甚至用点粮食就能白得到一块土地。
第二是因为粮食丰收,粮价掉的太低,卖掉没有利润,所以屯着等粮价高点了再卖。
但是粮商就不一样了,他们既不生产粮食,也不大量的消耗粮食,只是单纯的低买高卖,平常的年份也到罢了,遇到灾年只会苦了百姓,富了他们。
而这往后的灾年还不知道有多少,要是不趁着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和如今抓到的这个把柄,彻底打消这帮人的念想,等到了灾荒不断的时候。
再想动手,到时面对的可就是一个一个家财万贯,赚红了眼的富商啊,那时要付出的代价远可比现在要多得多。
正是因为知道了二者目的的不同,和商人逐利的本性,朱由校才定下来下面这个对这两者至关重要的收粮计划。
第116章 粮谷储备和“存粮制”(下)()
计划书中写到官府会根据每年的行情,定下一个基础的粮食收购价格,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cd的浮动,由官方设立的统管所有粮仓体系的粮食局,收购治下所有田地出产的粮食。
当然这个价格是一定会给农民留有足够的利润的,甚至对于粮商来说,他们如果自认为有利可图,他们也可以自行收购然后再转卖给粮食局,甚至可以从外地收购再转卖过来。
这样对于地主官绅们来说,是旱涝保收的,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粮食的价格都不会因为粮商的参与,产生过大的波动。
所以可以预见,地主官绅们对于此事的反对之声,必然不会太激烈,甚至有些有远见的还会站在朱由校这边,毕竟从长远来看,稳定的收益才更符合他们需求。
这样一来地主官绅和粮商这两类储粮大户,就被分化开了,这个计划所面对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但是对于粮商们也不能一味的只是打压,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才能让他们老实听话,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人手不够,也管理不过来,所以在粮食的零售贩卖阶段,是万万离不开这些粮商们的参与的,但是为了稳定粮价,不让其暴涨暴跌。
粮商们贩卖的粮食,只能从粮食局购买,外地运来的粮食,在当地是禁止贩卖的禁止倒卖囤积,只能以浮动的收购价格卖给粮食局。
而粮食局每周都会公布一个统一的粮食收购价格,用来收购粮商们从外地运来的粮食,同时也会公布一个粮食批发价格,以及零售的封顶价。
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中间,留有足够的利润,能够确保粮商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能够良好的经营下去,只不过今后的粮价就不会在掌控在他们的手中了,他们也不能通过操纵粮价来牟取暴利了。
同时就算粮商们用批发价格购买了足够的粮食,他们也不能一次性的把粮食都提出粮仓,只能按照每周的销量,一次性最多提取两周的粮食,这样能确保任何时候粮食都掌握在粮食局的管辖,掌握在朱由校的手中。
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可抗的天灾或是战乱,朱由校就有足够的粮食物资可以调配。
至于粮商们,他们何尝看不出来,就算他们买到再多的粮食,他们也提不出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寄存在粮仓的粮食,不还是王爷说的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要说想法吧,他们都有想法,没有人真心的赞同这个提议,但是那又能怎样,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就算心中再有不满现在也没人敢表露出来。
只能用虚伪的笑容夸赞王爷的天纵之才,夸赞想出这个绝(阴)妙(损)主意的一定是国家(龟)栋梁(孙),他们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至于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其实朱由校也早就看穿了,无非就是先应付过去,然后在看情况伺机而动而已。
如果他的这个计划能够很好的施行,能够按照计划预期的那样,留给他们足够的利润,也拉拢到了地主官绅,让他们独木难支,那他们只能勉强同意,按着这个方法经营下去。
但是如果计划有所纰漏,或是他这个王爷出了什么变数,那他们自然就有着他们的小九九了,到时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等他们看的都差不多了,朱由校朗声说道:
“这个计划草定,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和纰漏,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提议,也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有道理本王会加以采纳的。”
台下的粮商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反正就是推诿着没人敢主动站出来。
这帮人还真是懒驴啊,不抽不动啊,朱由校心中想到。
“本王可提前跟你们说好,这个计划书,一旦确定下来,明日就会张贴在城门和官府门前,就连安置营也会派人去宣传讲读,会让整个广州府的百姓都知道,现在本王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们要是不珍惜可就不怪本王了。”
“等到告示张贴之后,再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阴奉阳违,可就只能按照章法办事了!”
听到计划书还要张贴成告示,粮商们的脸色又难看了三分,这个计划一公布,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不用想也知道是欢迎的,囤粮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用,而且灾年的粮价也不会暴涨,丰年的粮价也不会暴跌,对他们来说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到时候普罗百姓的都赞成的事情,他们要是反对,那他们就会变成人们最终口诛笔伐,逐利忘义的奸商。
虽然他们确实是奸商,但是这是私底下的秘密,见不得光的,面对普通百姓,他们还是要伪装出一副诚信第一,忧国忧民的姿态来的。
一旦奸商这个不好的名声传出去了,那他们的生意也不用做了,没人会跟所有人都知道的奸商做生意,也没人会去一个明知道是奸商的店里买东西。
终于在朱由校的压力之下,在众人的推举之中,陆续有几人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于这个计划的不同意见。
公平的来说,这些人提到的各种见解和提议还是很中肯,很有用的,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点,简直是一针见血。
这些人最在意的第一点,就是人员的任命和管理,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能够不违法乱纪,不从中克扣。
这一点朱由校向众人保证了,粮食局的管理人员将不会从现有的官史任命,将秉承着任人为能的原则,会从当地熟悉农业生产的普通百姓中选拔。
同时也欢迎这些粮商他们的家人或者,他们举荐的帐房掌柜参加粮食局人员的选拔,他会一视同仁,而粮食局将由他这个王爷亲自统辖,杜绝贪腐的源头。
第117章 驿站和银行()
第二点就是粮仓的日常维护和粮食运送所需的大量人员,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第一要信得过,第二要有经验,这些人可不好找,要是随随便便就从流民中招募,哪个人突发奇想给点个火,可就有乐子了。
对于这点朱由校也是有考量的,粮仓的看管和维护人员,会从各乡镇由当地的保长举荐择优选配,选择那些良朴人家但是生活困难的百姓,或是有过从军经验,伤残退伍的老兵,担任这个职责。
至于运输的人选,他决定扩编当地的驿站人员,由他们单人运输派送的职责。
这样能够把遍地的驿站利用起来使其发挥不单单是送信,和提供官员住宿的职责。
当然对于驿站的安排还远远不止如此,他计划把原本十里一个的驿站进行整合和重组。
原本十里的一个的驿站,改成十里小驿,五十里中驿,百里大驿,每个驿站也不再单单的只提供给各地官员和运送官府信件,而是要一分为二,一面为公,一面为私,向所有旅途的百姓商贾们开放。
小驿将不再提供住宿的业务,而是专注于信件传输,马料供给,和一般饭食。
中驿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类的住宿的服务,甚至还可以随着粮食的运输,提供各类货物运输押送的任务,就和后世的物流和快递类似。
而且中驿和以上的驿站将配备专职的捕快和军士维持治安,保证驿站的安全。驿站中还会建立适当大小的仓库,用来短暂停放运输的粮食和货物。
大驿将在中驿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服务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的存取兑换业务。
所有的大型驿站将会配备一家朱由校之前和薛明礼一同商议,薛明礼已经在暗中筹备的银行,来给过往的客商和个人旅客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因为配备了银行提供的金银交易和存储,所以在安保方面,大驿的人员配备将增加的军士百人,由一名百户率领。
捕快增加到十五人,其中五人驻守在驿站中,剩下的十人交替在驿道上巡逻,以防宵小。
大型驿站的之中还将包括医馆,小型的商铺,等等一些其他的附属设施。仓库和旅馆的容量也更加庞大了。
从功能上看这种大型的驿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中转城镇,而从外观和军事层面上来讲,这种大型的驿站更像是一座小型的堡垒,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大明的版图上,连成了一张无形的巨网,变成了一个一个情报和军事的触角。
只不过后面这句话,暂时只能存在他的想法中,朱由校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把今天的这种设想,变成现实!
而如今,他的这个驿站的布局只能在他实际控制的广州府之内进行,就连理应归于他名下的东广,都因为两广总督张鸣岗的拖延,让他无法顺利接收。
对于这个驿站的设想,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