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满的,又献上冰淇淋这款风靡后宫的美食,表现堪称完美。
哪知他竟然私底下怂恿长乐公主拿冰淇淋经商,当他一看冰淇淋店就知道肯定少不了墨顿这小子的事情,再加上墨顿之前间接造成长乐公主学医,此刻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
“怎么?你女儿受欺负了,你都不管不问,你也怕太原王家?”长孙皇后咬牙道。
在长孙皇后虽然母仪天下,但她本质上还是一个母亲,看到自己女儿正正当当的挣钱,被王家欺负,当然心中怒火中烧。
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好像说错了话。
“观音婢莫要生气,朕当然也心疼女儿,不过要不是墨顿这小子怂恿长乐开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李世民连连劝道。
“长乐开店怎么了,也没有打公主的旗号,安分守己,却被人欺负,再说出嫁的公主哪个没有自己的产业!”
长孙皇后此刻说的公主自然是太上皇的公主,唐朝的公主作风彪悍,可不是后来才有的,从李渊这一代就起了头。
而且在这件事情来说,单一好坏来区分的话可以分出两个鲜明的对比,墨顿是帮助长乐公主的好人,而王喆是欺行霸市的坏人,长孙皇后自然毫无立场的站在墨顿这一边,替墨顿说话。
冰是墨顿发明的,冰淇淋是墨顿献上的,最后最大受益的却是长乐公主,虽然皇家不缺钱,但是也不嫌钱烫手,而且这钱来路光明正大,财源滚滚,日后作为长乐公主的产业,也算是一笔丰厚的嫁妆。
再说长乐公主并没有滥用这笔钱,而是将后宫子女管理的井井有条,长公主的本职尽职尽责,还对他们孝心一片。
“好好,朕自然知道长乐受了委屈,这不长安县令已经给长乐公主讨回公道了么?”李世民苦笑道。
“那是碰到了清官!要是遇到一个胆小怕事的官员呢?”长孙皇后冷哼道。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大的道理就是站在女儿的立场上考虑的。
很显然,在大唐胆敢得罪太原王家的官员不多,李世民不由得脸色难堪,长乐公主的遭遇,更让李世民认清了这些世家门阀的贪婪本质。
李世民可以想象,连公主经商就能够遇到这种事情,可怜在大唐一些阴暗的角落里,这些事情肯定不少。这些世家仗着自己权势,为了一己私欲在大唐身上不断的吸血。
大唐这个超级战舰已经启航,既然这些世家门阀不能跟上,那就只能将其抛弃。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收三五斗()
回到自己的宫殿,长乐公主心中一直忐忑不安,长孙皇后面前露富乃是她故意所为,自从周御厨传信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一遍之后,长乐公主也知道瞒不住了。
“都怪王家!”饶是长乐公主好脾气,依旧是怨气冲天,要不是王家从中作梗,她又怎么会暴露呢?
长乐公主心中忐忑良久,一直等到了天黑,只等来了庞德带来的一份李世民的旨意。
“下不为例!”
“谨遵父皇旨意!”
长乐公主恭恭敬敬的说道。
等到庞德刚刚离开,长乐公主就欢快的蹦了起来,既然下不为例,那自然是默许了她开冰淇淋店的事实。墨顿给她想的办法,果然管用。
然而长乐公主却不知道,墨顿因为这件事情还是上了李世民的黑名单,在天下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当然是最乖巧的,出了事情肯定是其他人的错。
而墨顿就是引诱自己女儿犯错的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苏洛生和王家的表现实在是不符合常理,苏洛生判罚的很重,而王家竟然没有表示一丝不满,反而极力配合。
而远在长安城的太原王家本家反应极为迅速,立即命令王喆回太原接受处罚,这可不符合王家一贯霸道的作风。
在有心人的探查之下,很快周御厨背后的长乐公主很快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众人这才恍然,王家这一次真的是踢到了铁板,难怪这么乖乖的认怂。
王家号称王而不王,但毕竟是假王,遇到真王依旧是不够看。
“墨家子!”
长安东城门外,王喆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受到了太原本家的严厉斥责,要求立即返回太原,立即罢免长安城的一切职务。
这次事件之中,长乐公主自然不是他能够惹得起的,所以王喆所有的怨气都集中在了墨顿的身上。
“少爷!”盐行掌柜王东匆匆而来。
“我交代你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王喆问道。
“少爷放心,已经将消息传给了长孙少爷!”王东回答道,想要劝自家少爷,却又欲言又止。
“放心,本少爷自然知道分寸,至于长孙冲怎么做那就不关本少的事情了。”王喆冷笑道。
他现在彻底失势了,但是却怎么也也不会让墨顿好过,他和长孙冲乃是狐朋狗友,自然知道长孙冲心中的一根刺,就是长乐公主。
而让长孙冲失去长乐公主的正是墨顿,而现在墨顿又和长乐公主交往密切,他就不相信长孙冲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没有反应。
宗正府中。
长孙冲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中的信折,王喆在心中并没有夸大,而是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饶是如此,已经足够了,长孙冲心中早就怒火中烧,要不是还有一丝理智在,早已经大发雷霆。
“这对狗男女!”
长孙冲满脸恨意道。
然而进入官场的长孙冲见到了各种勾心斗角,心思更加阴沉,强行将心中的怒火按捺下去。
只是这个火种已经开始引燃,不定时就在某个时刻引爆。
许杰在大醉之后,很快的就恢复了干劲,而且日益的努力,甚至亲自赶往洛阳城去开辟四轮马车市场,现在是四轮马车快速扩张时期,借助洛阳城和京杭大运河,四轮马车可以占据大唐一半的市场,自然需要许杰亲自坐镇。
同许杰一起前往洛阳还有,周御厨。
在长安城拥有五间冰淇淋店,显然已经市场饱和,而且经过王家这件事之后,冰雪奇缘已经安全无忧。
而洛阳城同样是一个不逊色于长安城的超级大市场,周御厨自然不能放过。
等这一切忙完,墨顿终于有时间享受自己打造的避暑计划。
每日穿着体恤,中午泡着泳池,吃着冰淇淋,或者钻入放有冰盆的房间之中纳凉,日子过得潇洒至极。
不过这种悠闲的生活,很快就被李义到来打断。
“李二叔!村里的夏粮收成如何?”墨顿关心的问道。
在墨顿的印象之中,墨家村的上等田极少,大多都是中低产田,粮食收成一直十分的不好。再加上墨家村人口众多,很多时候缴纳了赋税之后,也就所剩无几了。
“回少爷的话!村里的夏粮抢收已经完成,相比于往年,由于沿河两岸,有了水车灌溉,其余旱田用上了少爷的抗旱之法,村中的田地大都抢先灌溉一遍,今年的收成不增反减。”李义傲然说道。
同时心中有些遗憾,要是墨顿的抗旱之法提前布置完成,墨家村的田地的收成将会更好。
“今日前来,是要给少爷商议买粮食的事宜。”李义说道。
“买粮食?墨家村的粮食不是刚刚丰收么?”墨顿不解道。
李义苦笑道:“少爷有所不知,墨家村现在除了本村人口之外,还有大量的招工人手,现在常在墨家村的做工之人已经超过了本村的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墨家村出产的粮食勉强自购自用,想要保证粮食充足,只能靠买粮食了。”
墨家村现在招工人数,外加这些人的家属,都是一等一的劳力,饭量也是相当之大。要不是墨家村之前买来大量的粮食,恐怕真的支撑不到夏粮到来。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粮食价格最低之时,正好是买粮食的最佳时候。”李义说道。
“粮价低?”墨顿讶然道。
他可是亲自带领墨家村来长安城买过粮食,而且价格那可是一路飙涨呀!
“少爷有所不知,每到夏粮和秋粮丰收的时候,粮食价格都是暴跌,农民辛苦一年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一旦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都会大幅度的上涨,要是遇到了灾年,翻几倍的情况也有。”李义苦笑道。
当年墨家村可没少吃这方面的苦,每年的粮食都被哪些粮商盘剥,以至于愈来愈穷。
“这不是就是唐朝版的《多收三五斗》么”墨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后世的一篇文章。
二百三十二章 谷贱伤农()
“大斗进小斗出!”
“低价卖高价卖!”
“灾年反而比丰收年赚得多。”
李世民看着墨刊上的文章,脸色一色的阴沉。
墨刊上刊登的《多收了三五斗》乃是李夫子的文言文版本,墨家富裕以后,李夫子就卸任了墨家村的教书工作,平常闲得慌,就主动请缨来墨刊担任主编。
这倒也适合他的性格,干的风水水起,这一次看到了墨顿递上来的多收了三五斗的白话版,将墨顿臭骂一顿,亲自操刀写了一遍文言文版,而且毫不客气的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这一点遭到了墨家所有人的赞同,毕竟这篇文章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李夫子这也是为了保护墨顿。
落差将近三倍,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挣得钱仅仅能够果腹,要是中间再有个三长两短,一个家庭那就要借债为生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利息都是驴打滚的利息,要是还不上钱肯定强家荡产。
“庞德!”李世民沉声道。
“老奴在!”庞德回答道。
“立即去长安城探查最近一年的时候长安城粮食的价格。”李世民道。
庞德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息怒,李夫子所说的这种现象乃是前朝时期的事情了。”
正如李夫子保护墨顿一般,墨顿也不同意李夫子直接的对抗这些利益集团,而是将时间提前到隋朝。
李世民顿时冷笑道:“怪儒李铎是什么人你不清楚,朕还不清楚,要是前朝的事情,他估计看都不看一眼。”
当年李夫子就是针砭时政才被人称之为怪儒,受尽长安城主流排挤,不得以隐居理念相近的墨家村,现在有了墨刊在手,简直是如鱼得水,他亲自署名的文章,又岂能是一句前朝就能够揭过去的。
李世民很肯定,李夫子铁定在借古讽今,长安城的粮食价格肯定有古怪。
庞德的效率很高,很快,一年十二个月长安城粮食的价格,就摆在了李世民的案前,最高的青黄不接的四五月份竟然达到了每斗十三文,最低的时候是在夏季和秋季丰收的时候,每斗粮食仅仅五文钱。
“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世民越看越生气,砰地一声重重的桌子上,眼前墨刊所报道血淋淋的事实让他颜面尽失,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关中的粮食价格每斗五文钱,人们都能够买得起粮食,吃的上饭,哪里知道这只是文字游戏罢了。
每斗五文钱,仅仅是长安城的最低粮食价格而已,墨顿之前也曾经认为大唐粮食价格很低,但是来到大唐之后,才知道这绝对是史学家在美化贞观之治而已,只是报了一个最低价,这个最低价说不定还是历年粮食最低的时候的最低价。
“常平仓呢?朕设立的常平仓成了摆设了么?”李世民怒吼道。
庞德苦笑道:“陛下,常平仓也只是按照市场的价格,收购和贩卖粮食而已,而且大都是为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秋熟纳还。”
常平仓乃是古代专门为了平抑粮食价格的场所,平时价格低的时候买入粮食,价格高的时候卖出粮食,然而看似美好的一件事情,在当时在当时交通通讯极为闭塞的时代,所起的效果极其有限,除了大灾之年或者是粮食价格过度反常的情况下才会有可能启用。
想及时的根据市场的粮食价格波动,来调节粮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夫子的文采很好,短短一篇文章,将一个农民由欣喜到绝望的心境描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读后忍不住心声同情,同时对不法粮食商人深恶痛绝。
自从义务教育的概念提及之后,李夫子在长安城的名声那可是如日中天,俨然成为教育界的大拿,再加上墨刊主编的职位,那更是凭空加了一把火,《多收了三五斗》一经发布,立即在长安城引爆,毕竟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不单是影响了农民,对长安城市民也是影响颇大,毕竟谁能够在家里存多少粮食呢?
在任何时代,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所以,当李世民召集朝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