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君还有宝剑王不都姓大?和高丽大氏有没有关系?

    “郭大哥,”武好古亲热的唤着郭药师,“我听说宝剑王一直躲在高丽,有这回事儿吗?”

    “躲在高丽?”郭药师摇摇头,“没听说啊。”

    真的没听说?武好古不大确定地想着:还是在忽悠自己?

    “那这艘船是东京高家的人给安排的?”武好古继续问话,目光却盯着郭药师的面孔,仿佛他真的能看出别人撒谎似的。

    “不知道,”郭药师憨厚的摇摇头,“这是光明君安排的,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就是知道的也都是公开信息!

    武好古正有点儿失望的时候,舱门突然被人敲响了:“郭大哥,是某,吴三郎。”

    “进来吧。”郭药师笑道。

    推门进来的是个宋朝员外打扮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皮肤黝黑,操一口海州方言——并不是高丽海州或辽国的海州,而是大宋的海州方言。

    此人是这艘高丽商船上的管事儿——一艘属于高丽国王室的船上,有一个操大宋海州方言的管事儿这事儿背后一定是有故事的。

    “吴三郎。”郭药师似乎和这个姓吴的高丽商人很熟,起身向他一拱手,然后就给武好古介绍了。

    “潘员外,这位是王三郎,他本是你们大宋海州的商人。因为一个叔叔中了高丽国的进士所以就做了高丽东来人了。”

    真是中国人?还中了高丽国的进士武好古对海州的情况其实不大了解,如果花满山在,他说不定会认得此人。

    此人的叔父也是历史上的高丽名臣和大将,名叫吴延宠,现在是高丽国的兵部郎中。

    而吴延宠作为一个外国人,可以高中必须拼爹的高丽进士,自然是很有些背景的。他所在的海州吴家是海州海商中的巨头,在高丽…海州航路上占了极大的份额。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也同高丽王室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所以才得应高丽科举。

    这艘载着武好古和郭药师离开析津府的船,虽说是挂靠在高丽的某位王公门下,实际上却是海州吴家的船。

    “原来是海州吴家的郎君,久仰,久仰。”武好古一拱手道,“在下是大名府潘家的潘十三郎。”

    “大名府潘家”王三郎一愣,“莫不是潘郑王之后?”

    “旁支,旁支而已。”武好古笑道。

    冒充潘家人他倒是得心应手的,他是潘家的女婿嘛,认识的潘家人极多,是不大容易穿帮的。

    王三郎笑道:“我们已经入了界河了。”

    入了界河,太好了。界河在辽宋两国之间,入了界河,就算脱险了。

    这一次跟着光明君走了一遭,倒是有惊无险,而且还在渤海人造反的事件中投机了一把。

    回去论功,应该也是挺大的吧?自己现在还是武官,大宋的武官虽然不能和文官比权势,但是在升官发财的问题还是很有保障的。也不知道能给个什么官?能不能一步登天跨入大使臣的行列?

    应该是能的,不行的话再给蔡京送点好东西,自己毕竟是蔡氏忠党的人啊!

    “好,”武好古心情大好,“郭大哥,我们出去看看吧。”

    “好啊。”

    船舱外面,此刻正是风和日丽,界河两岸,一片葱绿。这处水面很宽,似乎已经靠近界河入海口了,因为是顺流而下,所以航速也不慢。

    武好古立在了船舱顶部,向南望去,看见的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农田,远远的可以见到炊烟袅袅的村落,偶尔还能见到几艘渔船停在河滩之上。

    “那边是沧州吗?”武好古问。

    “是的。”王三郎道,“就是大宋的沧州,和大辽只有一河之隔。”

    “此处容易行船吗?”

    “容易啊,”王三郎笑道,“你看这河道,这水深,再大的海船都能进来。只是这边没有港口,只好一路西上去运粮河了。”

    运粮河是一条运河,就在析津府城附近,是析津府城的重要码头。说了也奇怪,这个时代的“北京”居然是一个港口城市。

    而界河这条通海的大河上,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海港。

    “这段界河冬天封冻吗?”武好古又继续打听起来。

    “冻啊,”王三郎道,“不过封冻时间不长,毕竟河道宽阔,来水也丰,一年最多冻一个月。”

    “不错,不错。”武好古点了点头,“好啊,就是这里了。”

    就是什么?

    王三郎和郭药师都微微有些奇怪,这里有什么好的?这个宋人为什么会如此兴奋?难道这里还有宝藏不成?

    “下锚放小船吧!”武好古吩咐道,“我们就在这里下船,然后去沧州一游!”

    在这里?

    郭药师皱了皱眉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什么好的?

    武好古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这里将来会很好的,一定会很好的!会有很多人从很多地方搬过来居住,工商百业也会非常繁荣的。”

    他现在看中的地方,以后会被称为“灯塔市”,寓意自然是大宋封建主义的灯塔了。

    在未来的二十多年间,会有无数的人才和资金,从北方崩溃的大帝国源源不断集中到此,然后再流向大宋的其它地方。

    与此同时,一种相当于11世纪的中国而言是闻所未闻的地方治理模式,也将在“灯塔市”出现,并且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颠覆性。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武好古的老对头陈佑文乘坐的马车,已经到了大宋东京开封府城北了。

    这些日子,他可是紧赶慢赶,片刻也不敢耽误,总算是赶回了开封府。

    而且蹇序辰和李忠交给他的奏章以及蜡丸书,全都完好无损的带在身边,这份功劳想想都大啊,说不定又可以转上两个官了!

    真是没有想到,自家如今居然有这等的官运,早知道就不叫人去杀武好古了,安安稳稳的做官多好啊!

    也不知道现在赵铁牛那厮怎么样了?可一定要好好做贼,千万别叫人给逮住。

    万一真的被逮住了,自己该怎么办?

    勾结梁山贼寇的罪名,至少也要落个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再编管发遣吧?

    如果要逃走也不知该去何方?

第263章 依靠谁() 
东京,开封府。

    已近初夏,开封府刚刚下过一场豪雨。将整个城市冲刷了一番,似乎昭示着一个刷新的时代将要来临,也让这座城市能用最清新的面貌迎接西方来的贵客——西平王太妃梁氏夫人!

    就是那位入宋避难的西夏小梁太后了,虽然大宋现在也无力征服西夏,但还是可以占梁氏夫人一点口头上的便宜的。就在梁氏磨磨蹭蹭走到京兆府的时候,大宋官家赵煦的诰封就到了,封梁氏做了西平王太妃……实际上就等于间接把西夏国主乾顺降格为大宋的西平王了。

    而梁氏夫人自然只能上表谢恩,其实也是恩了。虽然赵煦占了她的口头便宜,但是却实实在在付出了大笔的利益。因为赵煦把“西平王乾顺”的各种俸禄统统发给了梁氏太妃。

    这可是一笔大钱啊!

    西平王本身是个郡王,亚亲王一等,另外,赵煦还给乾顺封了太尉和定难军节度使。太尉是武阶官的最高一级,正二品的大员,而定难军节度使则作为职官授出——这事儿细究起来也算开了个分封节度使的先例,是坏祖宗家法的。

    不过这个节度使嵬名乾顺多半不会承认,就是用来给他妈发钱的名目罢了,因此也没谁计较。

    而有了郡王的爵位,有了太尉的阶官,有了节度使的职官(使相标准),那么梁氏夫人就能领到儿子的正俸、禄粟、职钱、公使钱、茶汤钱、给券、厨料、薪炭、谦人、衣料等等各种名目的俸禄和补贴,一年总有好几万缗!比梁氏夫人在西夏当太后的花用都要多得多——等她领到这些钱物的时候,肯定会大大惊喜上一番的。

    此外,有了西平王的封爵,朝廷自然可以赐第了。西平王府是由原来的都亭西驿的基础上改建的,非常气派宽敞,价值至少好几百万缗,大概比整个西夏首都兴庆府都要昂贵,现在也归梁氏夫人所有了!

    一次性的赏赐财物自然也不能少,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又给了一大堆,价值起码十万缗,够梁氏夫人在开封府挥霍上好一阵子了。

    哦,还要给追随梁氏夫人的梁氏家族成员封官赐田赐宅。恁般多的人,自然不可能都安置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府了。好在大宋还有应天府、大名府这些比较空旷的陪都,就把梁氏家族中不大重要的成员安排在了那里。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都是宋人了,就莫要再想打打杀杀的事情,都好好读书,准备去考科举吧……

    当然了,这些所有的好东西,西夏国主乾顺虽然连个屁都拿不着,但他还是要正儿八经上表称谢的——东西都是给他妈的,他这个当儿子的敢不上表感谢,赵煦说不定真就把小梁太后召入宫去了……到时候乾顺的脸面往哪儿搁?

    而除了脸面之外,小梁太后在西夏执政13年,西夏还有她不知道的军政大事儿吗?现在她入了宋,那西夏对大宋就是单向透明了。还敢和大宋打仗吗?

    既然西夏不敢动了,那大宋就要放开手脚进攻唃厮啰家族统治的河湟地区了。没有西夏的支援,河湟再次被大宋征服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今日的常起居朝见之时,赵煦就志得意满地宣布了将再次用兵河湟!任命王愍、王赡为正副统军,由河州北渡黄河进入湟水流域,向青唐城进军。

    结束了只有重臣参加的常起居朝见礼后,赵煦直接回到了崇政殿处理政务。两府宰执与会,将需要天子批准的朝事一一上报。而其中,最让赵煦惊喜的便是关于大辽南京析津府和可汗州的龙烟铁山发生暴动的消息。

    其实前两天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已经分别上奏,报告了辽国析津府和龙烟铁山发生变乱的事情。不过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上报的消息非常模糊,看着也不过瘾。

    而今天,宰相章惇又给赵煦送来了出访辽国的蹇序辰、李忠的奏章和蜡丸书,还奉上了陈佑文画的《燕京夜乱图》。

    两封奏章详细介绍了南京析津府和可汗州的龙烟铁山发生暴动的过程。而蜡丸书中,更是报告了一个足可以让赵煦和两府宰执们都感到惊喜的消息。

    蹇序辰和李忠派出的密使武好古,已经联络上了发动龙烟铁山暴动和燕京暴动的渤海国遗出光明君……

    这可真是太让人惊喜了!

    饶是赵煦这样向来稳重的君王,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欢呼了一声:“好!太好了!真是天佑皇宋!”

    运气好到这种程度,也真是天佑了。

    只是官家的脸色看上去蜡黄蜡黄的,看上去又不大像正在被上天庇佑的模样。

    “对了,可有武好古的消息?”赵煦收敛笑容,又显出了一丝焦急。

    武好古可是和那个渤海反贼光明君在一块儿的,不会遇到什么不测吧?

    万一叫辽人捉了去,可就麻烦了!这个家伙知道的事情可不少啊,也不知道关键时刻他会不会死节……

    章惇皱了皱眉,出班答道:“尚没有消息,不过在陈佑文离开燕京前,并没有听说武好古或光明军被捕、被杀的消息,想来已经脱险,陛下不必太过忧心。”

    赵煦点点头,现在这个时候,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

    “渤海人敢于在辽南京道举事,说明他们反辽之心甚坚。”赵煦的语气有点放沉了,“而燕四家却不为所动,甘愿为契丹走狗,屠戮义士,真是殊为可恨!”

    根据李忠和蹇序辰的奏报,当日以燕四家为首的燕云豪门仅仅在燕京城内就动员出了超过16000名战兵,其中甲士近6000,其余都是弓箭手。

    另外在燕京城西面,还有18000名由燕云豪门子弟控制的侍卫亲军。

    也就是说,燕云豪门掌控的武装力量多达34000余人!

    而此时,契丹人在燕京城内的兵力不过3000多人,而且大多是吃斋念佛的膏粱子弟……

    十比一的优势啊!燕云豪门拿下析津府简直易如反掌,可他们却毫不犹豫站在了契丹人一边去屠杀渤海义士。

    “陛下,此次燕京…龙烟变乱乃是考验燕云人心的机会。燕云百姓,早就不堪契丹人的欺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揭竿而起。而燕云豪强,却自甘为胡虏走狗,绝不可再视之为华夏族裔,来日北伐,也不能用之为内应。”枢密使曾布出班奏道。

    他已经猜透了赵煦的心意,知道他不大相信燕云门阀世官之族——他们的根底基本就是唐季五代的节镇将帅家族,想想都靠不住。

    曾布顿了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