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俅问:“是何消息?”
“是一场花魁娘子的大比,”李师师道,“而且还要画选花魁行首。”
“画选?”
第134章 赵小乙和潘小郎(求推荐,求收藏)()
雪后的开封府,别有韵味。
整个城市,一片银装素裹,但同时却没有失去活力,人们并没有猫冬,街道上面依旧熙熙攘攘。
开封府的商业,不会因为黑夜而暂停,自然也不会因为寒冬而退避。
再说了,开封府的雪虽然冷,但是雪后阳光一照,空气当中还是存着暖意,并不是难以忍受的。
潘巧莲也没有猫冬,而是一清早就换上了利落的男装,去了自家的金银绢帛交引铺。她已经很多天没有去那里了,不是不想去,而是她哥哥潘孝庵不让。潘孝庵说她一介女流,抛头露面终不合适……
哥哥变得如此迂腐,倒是让潘巧莲大感意外。不过今天不知怎么,潘孝庵居然想开了,叫妹子换上男装去铺子里面坐镇了。
所谓坐镇,其实也没什么好“镇”的。金银绢帛交引铺有掌柜,有账房,有文案,有管事儿。一整套的班子,没有东家的人在也能自己运转。
不过潘巧莲还是愿意去铺子里面坐一坐,看看账本,亲眼见着一箱箱的金银绢帛交引被抬进抬出,闲暇的时候再去逛逛热闹的潘楼街。
这才是真实的,惬意的人生啊!
如果再能有武好古和她一起出双入对,那可就实在太完美了。
可是武好古的上进心……仿佛太强了一些。
潘巧莲的书画老师李唐也看出她有心事了,在一旁低声说道:“十八姐莫担心,武家如今兴旺的很,登门求画者络绎不绝,一纸已经开到数千缗了……便是李龙眠的真迹,也不过如此。大郎的画中第一人,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几日前还有消息从宫中传出,大名的韩大府献了一纸《毗沙门天图》给太后,太后见了后就着人去宣了。看来过不几日,武大郎便是称旨或待诏了,授官也是时间问题。”
李唐虽然是潘楼街上第一等的画师,但毕竟是民间人物,对于端王喜欢上了《潘巧莲写真图》是不知情的,更不知道由此引出的风波。
在他看来,武好古做官发财都是时间问题,所以和潘巧莲之间的鸿沟已经消失了,潘巧莲只要再耐心等上一阵子,就能和心爱之人终成眷属了。
他也是看着武好古和潘巧莲长大的,和武诚之也是老朋友,自是在心眼里替他们高兴的。
听了李唐的话,潘巧莲的心情倒是好转许多。
“老师,待会儿陪奴去武家画斋瞧一瞧吧。”
“好啊,”李唐笑道,“老夫也想去潘楼街上逛逛,看看能不能捡个漏。”
书画文玩通常是不分家的,书画大家通常也是文玩行家,没事儿逛一下潘楼街,即便捡不着漏,也是一个乐趣。
“行啊,”潘巧莲笑道,“不如现在就去吧。”
两人正说着话,一阵楼梯响动传来,有人上了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三楼。
来的是谁啊?怎么没有人通报就上三楼了?
潘巧莲和李唐互相看看对方,然后站起了身,准备迎客。
门帘被掀开了,进来的竟然是潘大官人自己和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个子书生,生得颇为俊俏,手上还捏着一个长长的卷轴。
“见过大官人,”李唐行了一礼,然后问青年书生,“这位小郎君是……”
“赵小乙,”潘孝庵主动介绍道,“他可是开封府画坛上新近崛起的新秀,一手人物写真,不在武大郎之下啊。”
什么?
潘巧莲和李唐都有点难以置信。
武好古在人物写真上的造诣已经高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别说这个名声不显的赵小乙,就是公认的书画天才米友仁,现在不也乖乖拜了师父?
“失敬,失敬。”李唐拱了拱手。
他总要给东家面子,而且他一眼就看出这个赵小乙的不凡了,富贵的气质,是怎么都遮掩不了的。
“这位是李晞古,是开封府数一数二的画师,擅长人物、山水。”潘孝庵将李唐介绍给了这位赵小乙。
“李晞古?”赵小乙点点头,“听说过。”
只是听说?
李唐微微皱眉,他在开封府书画行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一手山水画是公认可以同荆浩、范宽相比的。怎么到了这位的口中,就只是“听说过”了?
另外,“小乙”这个也不像是字号啊,这就是个家里面的排行啊,没有这样介绍朋友的吧?
“这位是舍弟潘小郎。”潘孝庵又开始介绍起潘巧莲了。
“小郎”一样不可能是正式的名字,这就是“小哥”、“小弟”的意思。
“小郎。”
“小乙。”
赵小乙和潘巧莲互相行了一礼,然后互相看着对方,大眼瞪小眼。
这位赵小乙就是大宋端王赵佶了,潘孝庵当然是认识他的,潘巧莲也见过他一次,不过印象不深,而且那时赵佶才十三四岁,和现在不大一样。所以潘巧莲没有认出对方。
而赵佶则被眼前的潘巧莲给惊呆了……倒不是因为潘巧莲的绝色姿容,而是她和《潘巧莲写真图》画的,简直一模一样。
这武好古的画技,果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惊为天人吗?”
潘孝庵看见赵佶的表情,心中一阵窃喜。
赵佶一定是看上自家妹子了,这国舅爷……有望了!
这时忽然有人嗯咳了一声,打破了有点古怪的沉默。咳嗽的人是李唐,他笑着问:“小乙哥,你是带了幅画来吗?”
潘孝庵接过话题道:“小乙哥是带了一幅画,晞古,你是行家,给掌掌眼吧。”
赵佶将带来的画卷展开在了一张书桌上,这是一幅《瑞鹤宫阙图》,就是几只仙鹤在延福宫上空盘旋。
“好!”李唐看了一眼,立即就叫起了好,“画得好……这仙鹤充满生趣,姿态优美,活灵活现。这宫阙……用上了‘武家界画’的技巧是吗?”
赵佶点点头:“好眼力。”
李唐说:“用得好,俨然得了‘武家界画’的精髓……小乙哥看来是画界奇才!足可以和武大郎相提并论了。”
他的话有吹捧的成分,赵佶的这幅《瑞鹤宫阙图》上用到的透视技巧还有些生硬,绝对不能和武好古比。但是李唐既然看出赵小乙的不凡,当然要说点好话了。
不过赵佶却一点不认为李唐是在吹捧自己,他一向认为自己天赋极高,在绘画上虽然还不如武好古,但是差距不大,努力一把是可以追上去的。
所以这个李唐,眼力很不错啊!
……
“终于画好了!元晖,你觉得如何?”
武好古看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世界名画《潘素儿的微笑》,满意地点点头。这是自己时隔九百多年创作的第一幅油画,也是人类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油画!
“太好了,老师,这画……老师,您莫不是画圣投胎的吧?”
米友仁的表情是难以置信——他是亲眼见武好古从打稿、调色到一笔一画把油彩抹好的。
这手法之娴熟,对色彩和明暗的运用之高明,俨然就是在这油画中浸淫了十数年,而且还得过名师指导的高手。
可武好古今年才二十岁啊,而且……这油画分明就是武好古自创的!
“画圣投胎?”武好古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画好了,明天就把这画交给左卫将军,然后便回开封府了。”210
第135章 远谋(求收藏,求推荐)()
终于要回开封府了。
现在是大宋元符元年十一月,武好古的这一行,在开封府外走了三四个月。钱并没赚到几个,不过却交了朋友,长了见识,还对未来有了一个朦朦胧胧的规划。
如果辽国的情况真如马植所言,腹心崩溃,那么未来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北朝实现王朝更替,新兴的女真王朝取代腐朽的契丹王朝,就如历史上的情况一样!
到时候,大宋就将面对一个刚刚崛起,正处于武力鼎盛状态下的大金。
第二种可能则是女真无法完全取代契丹,从而使北朝陷入分裂,而一个分裂的北朝,虽然在武力上也很强大,但并不是难以抵抗的。
所以武好古奋斗的目标,就是使北朝在未来的大乱中陷入分裂,而非王朝更替。
只不过,武好古而今的能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影响北朝的未来。
幸而眼下还是元符元年,距离那场大难还有二十多年……不,是十六七年——那场天下大乱可不能从靖康年开始算,而是应该从完颜阿骨打起兵作乱时算,大约就是1114年前后吧?
若是真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在北朝大乱起来的时候就积极参与进去,可不能等到宣和北伐的时候再想辙。那时候女真蛮子早就在十几年血与火的斗争中做大了,养成了一支所向劈泥的武力,宋军如果还是现在这样,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留给武好古的时间,不算太短,可也不是太长了。
而他又能用什么办法参与北朝的大乱呢?
现在想想,无非还是烧钱!
用钱去支持北朝的汉人大族、渤海豪强、奚族领袖、契丹的余烬,当然还有草原上的汗王!让他们武装起来,互相厮杀,谁弱就扶植谁,谁强就打压谁……这样也许能让北朝陷入持久的分裂的动乱。
而如此作为要烧掉的钱,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啊!
除了烧钱,武好古还得有人……如马植一样的能人!要不然,钱撒出去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六艺书院还得办,最好能大办!不仅为武好古干涉北朝内乱提供人才,还可以为万一干涉失败后要进行的抗金战争准备人才……而这书院,不必说也是个烧钱的大熔炉。
所谓的“六艺”比起现在大宋最主流的儒学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多了大量的军事教育。比如军礼,“射”和“御”。实际上也可以把六艺书院看成一所培养基层军事干部的军校——在大宋这边,如果没有乱世出现,这些六艺书院出来的学生,大约也只能去考武举吧?
而军事教育肯定是昂贵的,是非常烧钱的,这钱肯定不能让学生家里面出,要不然六艺书院就是开出来也没人来读。
这六艺书院的办学经费,也得武好古想办法来筹集……
第三则是改良马种,这事儿仿佛没有前面两件重要。不过武好古还是准备要投资,因为改良马种的初期投入不会太大。而且马种改良一旦成功,还能为武好古带来可观的收入。
第四个花钱的大项目,则是端王赵佶,也就是未来的宋徽宗了。
武好古的画技当然可以让宋徽宗另眼相看,对于武好古未来的事业起步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武好古没什么雄心壮志,跟着宋徽宗身边用书画混混日子倒也能有二十多年荣华富贵。
可他要是想做成一些大事,那就得赚上几个“小目标”才够,而要捞到那么钱,还不让满开封府的贪官和青天当肥猪宰了(贪官为自己宰猪,青天为国家宰猪),那就必须把宋徽宗喂得饱饱的。
用后世的话说,武好古就是宋徽宗的一副负责捞钱的白手套。
这白手套得能捞上钱,还要让宋徽宗戴得舒服,还不能扎手……至少不能让宋徽宗觉得这副手套会扎手。
武好古的事业,才能如愿以偿开展下去。
这条路线看上去好像很憋屈,不过也没有别的法子。
武好古如果选择科举闻达——如果他考得上的话——哪怕进入了政事堂,能够自由支配的财富和活动的空间,肯定还远远比不上一个“白手套”豪商。
因为绝大部分“重文轻武”的大宋官家对宰相的防范程度,也就是仅次于手握重兵的将帅,是不会让哪位宰相可以在朝堂之外另开一番天地的——如今的官家赵煦是个例外,重用章惇到了言无不从的地步,但是赵佶不是这样的官家。
在徽宗一朝,要通过大宋朝廷这个既臃肿,又低效,而且内部党争不断的官僚机构去完成对辽干涉和成千上万的六艺儒生的培养……几乎是在痴人说梦!
想清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武好古却是沉沉的一叹。
在这个时代,他赚钱的本事真心不算小了,可是要花钱的地方似乎更多啊……真不知道要赚多少个“小目标”才够花?
“大郎,前方就是白马津渡口了!”
“过了河,开封府城就不远了!”
“这一路可算是有惊无险……等回了开封府,一定得去怡红院好好乐呵几天。”
“哈哈,小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