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朴猩票ǘ裼卸癖ǎ歉鲈谇煅舾鞣俏某乱⒀裕丫婷耍闶嵌阅隳盖椎陌参苛恕!�

    苏蛮子低着头,没有说话。

    “抬起头来。”

    郑勋睿声音突然大起来了,跪在地上的苏蛮子,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抬起头。

    “本官知道你内心不舒服,母亲病逝,你没有能够送终,可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你依旧沉湎其中,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内心总是被仇恨包围,难道你父母在天之灵,愿意看见你如此的活下去吗,是男人就振作起来,好好做事情,努力打拼一番,让父母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慰,能够为你骄傲。”

    苏蛮子愣了一下,重重的给郑勋睿磕头。

    “老爷的话,小的记住了。”

    苏蛮子声音有些浑厚,说话也很简短,显然没有多少的文化,不知道客气。

    “好了,你起来吧,徐先生,给郑锦宏说一下,就说是我安排的,让苏蛮子进入亲兵营。”

    徐望华吃了一惊,郑家军的亲兵营,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要求太严格了,甚至比斥候营的要求还要严格,毕竟亲兵营作战的时候,时时刻刻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

    “大人,苏蛮子直接进入亲兵营,是不是有些唐突,属下的意思,先进入神机营,磨砺一下,若是真的有本事,就编入骑兵营。”

    “不用,徐先生介绍的人,我是放心的,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郑勋睿看向了依旧跪在地上的苏蛮子。

    “苏蛮子,你是徐先生介绍进入郑家军的,要知道徐先生从未介绍任何一个人进入郑家军,你是第一个,本官决定让你进入亲兵营,是对徐先生的信赖,也是对你的赏识,你曾经在宁夏卫从军,知道军队之中的规矩,不过郑家军有些特别,你虽然进入了亲兵营,但能不能在亲兵营立足,我说了不算,需要你自身努力。”

    “我不想你给徐先生抹黑,更不想我推荐进入亲兵营的人是熊包,我告诉你,就是拼命也要给我挺住,不管面对如何严酷的训练,都要通过。”

    “你要是不能够坚持,那就不要想着留在郑家军之中了,到时候我送你回家,到父母的墓前去哭诉,看看你的父母会如何对待无用的儿子。”

    徐望华带着苏蛮子走出巡抚衙门,朝着郑家军军营走去的时候,神色严肃开口了。

    “苏蛮子,大人如此的安排,我是第一次见到,这说明大人很赏识你,亲兵营是干什么的,我不用多说,你要记住,你这条命就是大人给的,当初若不是大人派遣我到庆阳府去,你恐怕就死在大牢里面了,祸害庆阳府的陈尧言,也是大人除掉的,大人刚才说的很明确,你要是熊了,被亲兵营淘汰了,可不要怪我不客气。”

    “小的知道了,小的这条命就是大人给的。”

    “很好,我不听什么豪言壮语,你做到了才是真的。”

    郑家军军营戒备森严,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若不是手持郑勋睿的信函,徐望华也是进不去的,苏蛮子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军营之中体现出来的气势,让他的眼睛开始发亮。

    一边的徐望华,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很震惊,苏蛮子真的是好苗子,进入军营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有着挑战的心理,大人真的是太厉害了,一眼就能够发现人才。

    送走了徐望华,门房送来了信函。

    信函是从京城来的,看见上面的字体,郑勋睿就知道是谁写的了。

    打开信函,文震孟熟悉的字体引入眼帘,看了信函的内容,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文震孟唯一与众不同的信函,说到的是孝子的事情,文震孟为孝子取了一个名字,当然还要征求郑勋睿的意见,毕竟两人都是殿试状元。

    “文曼珊,太爷为孝子取了名字,郑瀚宇,我看这个名字不错。”

    文曼珊沉吟了一下,笑着开口了。

    “奴家一切都听相公的。”

    郑勋睿看着熟睡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微笑,也只有每天见到孝子的时候,他才能够感觉到放松。

    。q

第二百章 破除牵制() 
郑家军上一次的战斗,还是崇祯五年底和六年初,那一次的战斗斩杀了闯王高迎祥,让郑家军的威名大振,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战斗,郑勋睿的父母和二娘进入了京城,成为了人质,如今已经是七年十一月了,接近两年的时间过去,郑家军一直都是在训练,没有参与到任何的战斗之中,郑家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五千人,编为了十七个营,其中十二个骑兵营,两个神机营,一个亲兵营,一个斥候营,一个执法营。。。

    郑家军的训练,时时刻刻都没有放松,但消耗也是巨大的,每月需要至少四万两的白银,一年下来就是五十万两的白银,当初缴获的高迎祥的白银,基本消耗的差不多了,还要郑勋睿依托延绥巡抚的身份,能够和蒙古部落进行交易,从中赚取到黄金白银。

    朝廷没有承担郑家军的军饷,没有拨付过一两银子,就连榆林边军的军饷,也是一拖再拖,此次后金鞑子入侵宣府和大同,兵部才紧急拨付了一部分的白银,要求榆林一定要做好防御,这些拨付下来的银两,数量太少,连刘泽清都有些看不上。

    郑勋睿的负担太重了,延安府和庆阳府必须要保持稳定,如今这两个地方的位置更加的重要了,已经成为陕西的一块屏障,流寇作战避开了延安府,他们只能够从汉中府进入湖广,接着进入山西、河南和四川等地,不敢借道延安府。

    要保持地方上的稳定,必须有钱粮,为了能够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郑勋睿可谓是殚精竭虑,想尽一切的办法,这样的局面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否则他也吃不消。

    冬小麦已经播种下去,今年下了很多场雨,不存在干旱的问题了,但开年之后的玉蜀黍和甘薯的种子,如何的运送过来,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延绥各地成为了陕西的一块屏障,但也成为了孤舟,通往这里的经商道路,几乎都是危险重重了,商贾已经不敢继续大规模的运送粮食。

    这一切都是因为流寇。

    迅速壮大的流寇,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段。

    李自成、罗汝才和张献忠等人,在汉南等地活动,面对朝廷几路大军的围剿,毫不畏惧,甚至多次打败朝廷大军,湖广副总兵杨正芳和参将张士达战死,说明流寇的力量上了一个台阶,比以前更加的强悍,老回回从四川进入湖广,接着进入了河南,在陈州一带活动,其余的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大大小小的流寇,分别在山西、河南、湖广等地活动,这就导致整个的陕西,都陷入到包围之中,南方到陕西的商道,几乎被彻底掐死。。。

    商贾做生意赚钱,但他们更加在乎性命,若是被流寇撞见,他们保不住任何的货物,甚至可能被直接斩杀。

    这样的情况,持续太长的时间,延绥各地就很有可能陷入到绝境。

    郑勋睿必须要主动出击了。

    巡抚衙门,厢房。

    徐望华、郑锦宏、杨贺、刘泽清等人,悉数集中了。

    桌上依旧摆着地图,郑勋睿指着地图上面标记出来的诸多记号,给众人一一解释。

    “延绥各地已经快要陷入到绝境之中,或许我这么说,诸位都觉得不服气,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流寇肆掠,亦或是后金鞑子的**扰,唯有延绥各地处于平稳之中,百姓尚能够安居乐业,此等的情形,与陷入绝境是万万不能够比较的,可惜这样的情形,到底能够持续多长的时间,我不敢保证。”

    “首先来看西面,平凉府和凤翔府,遭受流寇的肆掠,特别是凤翔府,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成为流寇的大本营,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频繁在这里活动,他们的队伍也是愈发的壮大了,不客气的说,朝廷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已经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彻底剿灭他们。”

    “其次看南面,西安府和汉中府,汉中府我就不多说了,什么情况诸位都是知道的,就说西安府,除开西安周围一些地方尚无流寇,其余地方的情况都不妙,白水、铜川、耀州、淳化、永寿和邠州等地,悉数被流寇洗劫过,不少的城池甚至被流寇攻打下来,成为了一片的废墟,流寇时常在这些地方活动,巡抚衙门掌控的大军,时时刻刻都要护卫西安府城的安全,根本顾不到其他的地方了。”

    “最后看东面,山西的平阳府和太原府,去岁的大旱,山西比陕西的状况还要糟糕,百姓流离失所,沦落为流民,而且还遭遇到大军的围剿,这导致绝大部分的流民都投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在山西一带活动的九条龙、顺天王等人,实力也集聚的膨胀。”

    “北面是茫茫草原,不可能有什么出路。”

    “这就是延绥各地面临的实际情况。”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包括刘泽清,他们很清楚,榆林边镇的近六万的大军,必须要依靠充裕的粮食,才能够很好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依靠延安府、庆阳府和榆林边镇,显然是无法彻底满足的,多年的灾荒,已经让老百姓疲惫不堪,如今只能够安抚,灾荒之年给与老百姓适当的救济,才能够稳定地方。

    维持延绥各地的稳定,离不开商贾,但若是四面八方都被卡住了,商贾无法运送货物了,那么延绥各地还真的无法长时间的维持了。

    “这段时间,结合各地的战报,以及朝廷的邸报,我分析了很久,榆林边军必须要行动起来,主动打破这样的桎梏,才有可能真正的稳定下来,否则不用多长的时间,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就会出现大规模的****。”

    “我与徐先生商议过了,决定给兵部和内阁写去奏折,分析目前的局势,让榆林边军杀出去,杀开一条血路。”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众人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可供选择的路线很多,东面可以通过山西打开一条道路,连通北直隶,西南方向可以通过河南杀开一条通道,连通南直隶,至于说其他方向的进攻,暂时不用考虑。”

    “北方多灾,北直隶也不能够避免,那么我们就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河南的方向杀开一条血路,连通南直隶,如此商贾得以运送货物,延绥各地的平稳就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当然,从河南杀出一条血路,就必定要平定西安府周边的流寇。”

    “榆林边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边关,没有圣旨是不能够随意调动的,不过榆林边镇直接面对的是草原的鄂尔多斯部落,他们一样遭遇重大的灾害,自顾不暇,没有能力进攻,再说这些年的互市,也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要说草原部落进攻,基本没有多大的可能,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的厮杀。”

    “也正是此等的原因,榆林边军长时间的处于闲置的状态,包括宁夏的前中后三卫。”

    “这等的情形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坚决不能。”

    郑勋睿说的斩钉截铁。

    “奏折已经呈奏到兵部和内阁,想必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会有消息的,至于说朝廷如何的部署安排,我不知道,但榆林边军,肯定不会继续窝在这里了。”

    “刘总兵,你麾下的军士已经有四万五千人,从即日起调整兵力的部署位置,留下三万人固守榆林边镇,其余一万五千军士,做好出征的准备。”

    “郑锦宏、杨贺,郑家军做好一切的准备,朝廷的敕书抵达之后,全军出动。”

    众人散去之后,徐望华留下来了。

    “大人,属下担心,兵部的敕书,会要求榆林边军继续固守,毕竟边镇的军士,很少抽调出去的。”

    “徐先生,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断定,朝廷此次一定会改变主意的,不过希望他们能够清醒,让榆林边军能够自行决定征伐的计划,若是兵部详细规划一切的行动,那他们就不配留在京城,不配在兵部做事情了。”

    徐望华点点头,对于郑勋睿的判断,他不会有丝毫的怀疑,毕竟前面有太多的例子。

    “后金鞑子征伐察哈尔部落,如今察哈尔部落已经归降,这让大同、宣府等地,直接处于危险之中,兵部会不会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危险,让榆林边军直接进入大同,或者是宣府驻守,属下有些担心出现此等的情况。”

    “我也想过,兵部若是做出这等的安排,那延绥各地就无法继续支撑了,兵部真的发出如此的敕书,那我就会亲自赶赴京城,到兵部去理论,我就要问问他们,是不是想着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四川等地悉数不得安宁,是不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