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从数日之前与潼关、函谷关等地失联钟繇就预感到了不妙。但是关中的曹军势力实在太过薄弱。名义上整个关中乃至凉州的部分地区都属于曹氏名下,然而曹军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长安城、潼关、函谷关数地,其余城池市镇皆为关中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把控。

    而整个长安城也不过数千曹军,还尽是些二三流序列的军队。潼关函谷关虽然一向为重地,但因为并不受袁绍等敌对势力直接威胁而驻兵甚少,由是钟繇没没有分散长安城的兵力,而是静等天子一行的到来。

    等是等到了,但是没有想到那条传言竟然是真的。颍川荀彧荀文达,居然弃了乱世雄主曹孟德,而转为了刘协和天子集团的谋主。

    钟繇纠结了。

    不过也只是片刻的纠结,钟繇最终还是命人打开了城门,并向天子呈上自己的兵符印绶。

    同出于颍川,钟繇当初便是同乡兼好友荀彧举荐给曹操的。如今两个同样心怀汉室的人为大汉中兴之业而做出了新的选择。

    建安四年十月,即西元199年十一月,大汉天子重回西都长安。

    重新供奉起了祖宗社稷的刘协第一时间便宣诏天下,但是宣诏的内容却是大大出乎了天下各地诸侯的预料。

    哦不,应该说这道宣诏出乎了天下人的想象!

    其中大意是,刘协自认东汉一朝政道崩坏、气运衰微,又痛心天下人心不知所向,感慨士民迷茫离乱,乃决定行秦亡分封天下之事,封天下之安定地方的“有功之臣”七人为诸侯王,各授国号。并降汉室宗庙亦为一国,即汉国,刘协本人不再称天子或皇帝,而与各诸侯王并称为大王。

    第一位被封诸侯为河北袁氏,国号——晋。袁氏仕汉之时四世三公,功高劳苦;又安定了冀、青、并、幽四州,堪当第一国号之晋国。

    第二位被封诸侯为中原曹氏,国号——魏。曹氏也是汉朝官宦世家,且原汉之司空曹操在整个董卓之乱中建功卓著,并有迎驾天子安顿于许都之功,安定了豫、兖、司三州,故使其在故魏之地建国立号。

    第三位被封诸侯为荆州牧、征南大将军刘表,国号——韩。刘景升,汉之宗族也,有镇抚一州安乐一方之功,又因韩字有同汉字之音之故,特封汉室血亲刘表为韩王。

    第四位也是汉室宗亲,原征东大将军刘备,为表其忠厚以及匡扶汉室之功,授国号——鲁。

    第五位被封诸侯为原骠骑大将军张绣,国号——楚。张氏一门两骠骑,张济张绣叔侄数次“救”汉室于危亡,犹以张文锦不惜奔波千里征讨逆贼袁术立功为著,其心怀汉室之举不可不念,又安定扬州一地,但因朝廷先前有封孙策为吴侯,故此不封吴王,授楚之国号。

    第六位,汉室宗亲刘璋刘季玉,父子二代安定蜀地,国号——蜀。

    第七位,原吴侯孙权,国号——吴。孙氏满门英烈,为大汉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堪授一国。

第二百二十五章 禅国封邦() 
天子诏命一出,天下哗然!

    惊骇之后,更多的还是悲哀和默然。大汉王朝行至今日,早已是名存实亡。各地割据势力早已不奉皇命已久,与其强撑面子,不如直面现实。所谓不破不立,若是刘协真有光复大汉之志,此时正应该学习昔日汉高祖刘邦示弱项羽甘屈汉中王、光武帝当年隐忍兄仇示好于更始帝之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观天下之变而厚积薄发才是王道。

    待这份诏命送至天下被封的七位诸侯手中,这七位执一方牛耳者却是有喜有忧。

    最欣喜的,莫过于河北袁氏,从位极人臣的四世三公到裂土封王,从拥有雄厚底蕴无尽荣耀的世家豪族到封邦建国自成一家,袁氏上百年的坚持努力不就是为了如今这般么?虽然目前这一国之王距离袁氏的终极理想还差些了,但至少从今以后行事无所羁绊了,而且依照河北的雄厚人财物力,达到最终的目的貌似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次欣喜的是张绣,张绣一直以来却是从未料到过这刘协竟然有如此胆魄,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张绣对于汉室和刘协的认知不过是一个穿戴着锦帽貂裘的病入膏肓的虚弱汉子,任人摆布。但是如果用刮目相看来评价汉室集团和刘协的话,那张绣现在就是把眼睛挖下来也不够看的。

    “没想到刘协刘伯和才是一条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潜龙,历史上的他是实在没有机会和可用的人,但是随着蝴蝶小翅膀的扇动,倒是给了这沉疴附身的东汉王朝一丝起死回生的机遇!恐怕现今刘协身后,不止荀文若和钟元常这两人辅佐吧!”这是张绣手拿着汉室诏命的自语。

    而只能偷着乐的是刘表和刘璋这两个汉室宗亲,刘协亲的不能再亲的两个皇叔。刘璋和其父一样,喜欢偏安一隅割地自保,对于中兴汉室的大业没有多大兴趣,而且常怀对汉室正统的觊觎之心。眼下刘协封了刘璋一个诸侯王,却是刘璋梦寐已久的。当然至于坊间传言的所谓“蜀”同“鼠”音,乃是刘协暗讽刘焉刘璋父子胆小如鼠只顾自保,这些刘璋倒是不甚在意,有大王当就好。

    刘表比起刘璋还好些,至少并不像刘焉刘璋父子因天高皇帝远而常行僭越之事。但实际上刘表的内心也是渴望裂土封王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匡扶汉室的事上一再不给力,在镇抚荆州上面却各种手段。

    除了以上这四位没心没肺的诸侯,其余三个被封诸侯却是面对诏讯却是喜忧参半。

    忧大于喜者当属曹操曹孟德。官渡一战没有打赢袁军就不说了,实力差距实在有点大。但是背后不仅仅被张绣和刘备算计了,还看丢了天子,这就损失的太大发了。

    虽然算计出了刘协不再会寄人篱下而会选择关中之地自立门户,但是曹操的调命还是迟了一步,被天子一派的高人先行夺了通信必经的潼关和函谷关,接着钟繇的改换门庭曹操也只能干眼瞪着看了。

    虽说折了关中之地对于当前曹操的并没有多大势力削减,但是这对于曹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却是极大的影响,毕竟三辅之地,好好利用建设一番还是很不错的。

    憋屈了曹操,这边刘备也是挺郁闷的。虽然说自己一个编卖草席的市井汉子如今混到了一方诸侯王不论怎么说也是很值得弹冠相庆的,但是刘备心底却是丝毫高兴不起来。

    原因就出在刘协的降汉为国上面,以后若是没了汉朝只有一个刘协的汉国,那他刘备还怎么拿匡扶汉室的大旗聚拢英才?刘协搞了这么一出,却是断了刘备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大的政治资本啊!

    除了需要重新制定发展策略和纲领,刘备还郁闷一件事,那就是自己被封了鲁王。

    封啥不好封了个鲁王,鲁国是个有威名的国号么?袁绍被封晋王倒没话说,为甚曹操和张绣都被封了一听便如雷贯耳的魏国、楚国之昔日战国之雄的国号,自个却被瞎封了个春秋战国之最熊的鲁国之号?与孙家那小子封的吴国一个档次甚至还不如?齐国的国号又不是被谁占了,为啥不给俺封?这其中的高低尊贵要是被天下人知晓了,估计都明白自个受了刘协的疏远,可悲自个那位三弟还叫嚷着要当鲁国的大司马……

    不过,一想到能够一朝成为一国之君,刘备心底还有有点小期待的……

    这边刘备郁闷着,那边最迟收到了诏书的孙权却是又惊有喜又悲又忧。惊喜的是孙氏倒是没白白保管玉玺,倒是还沾了那传国玉玺的光,搭上了此裂土封王的末班车,实现了孙氏的夙愿。悲伤的是孙权想起了为此而战死沙场的父兄,忧虑的事是,张绣已经在江东集结了重兵,看架势是要一劳永逸解决江南之患的。

    不过因为这份诏命,孙氏还能因此再拖得一两月的功夫来备战。

    裂土封王降汉为国的诏命自然是要遵从的,这是七位诸侯王共同的心声。不过谁也不会傻到立即接受了诏命,那就未免太猴急和吃相难看了,必定为世人所鄙不齿。

    于是各家第一时间便向长安派出了使者,使命自然是恳请刘协收回成命,自表忠义臣道云云。其中尤以刘备表现的最为恳切,在听闻诏命之后居然昏死过去,醒来之后边口吐鲜血边向着西边天际大哭汉室百年社稷,最后还要亲自前去长安死谏刘协不可弃社稷宗庙于不顾等等,那是一个悲切万分,听说差点就因不吃不喝吐血流泪一命呜呼……

    刘备最后自然是没有踏出徐州城半步的,因为就在他摆出了一个架势准备去长安的时候,徐州万民跪地请愿,望刘备以身体为重,以大汉治下的徐州为重,另派他人往刘协处请件。期间甚至还有不少老者以撞柱相逼刘备,请刘备体恤爱民保徐州安宁,刘备的长安之行,这才堪堪作罢……

    各家的使者到了长安,刘协已经是按照王宫的规制重新大致修缮了长安宫室,并撤去了所有天子御用之物,也不在戴十二冕旒,而只戴诸侯王所用的九旒冕冠接见各家使者。

    眼见刘协决心已定,各家使者自然是偷**喜。大家一起请天子收回成命,天子不准,再请,不准,再请,仍不准。

    所谓三让三辞,本应由各家诸侯亲自来客套。但是现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让使者全权代劳。

    这些使者自然是明眼人,一块在长安待了一个月天天痛哭流涕为自家主公请辞刘协的诏命,磨呀磨的等到那些心里对降汉为国四处封王一策不满的汉室旧臣也是不耐烦了,呵斥这群厚颜无耻天杀的滚出长安,事态一闹,天子终于又出面了,又是一番集体请辞,刘协也是终于不再面无表情,随着痛哭流涕了一场,哭刘氏之运,哭大汉社稷,但最后仍坚持己命。

    戏演的差不多了,各回各家各找各主。时间却是已经偷偷进入了西元200年。刘协于上年年末已经废去了建安的年号,该年号为始业。历史上的建安五年,西元200年便为始业元年。

    这年正月和二月,被封国的七位诸侯王于各地各择吉时拜谢汉室之恩,承天受命,进位为王。然后各自立都,对麾下文武封将拜相,各授爵位名号,在此不一一细表。除此之外各国并不立年号,仍沿用汉国所用之年号,以示尊汉宗统。

    这一事件,后来被完整地称为“禅国封邦”。

    有言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汉失雒阳,群雄并起”,东汉王朝自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其气运倾颓之势便是不可逆转。眼下人心迷乱,群雄割据,欲想光复汉室往日荣光,唯有大破大立。

    刘协的目的诸侯王们也并非不清楚,这些诸侯王们自然也不会忽视掉刘协以及汉室集团的野心。但是目前各诸侯王还是不会向汉室哦不现在应该是汉国下手,毕竟才拿了人家一个天大的好处,转眼就跟人家翻脸,任谁的脸皮厚的厚不到这种程度。

    刘协需要的就是这点时间来积蓄力量,来啄顺自己稚弱的翅膀。

    一切都在刘协的算计之内,“禅国封邦”这数月时间,天下几乎并无大的战事,更没有哪方势力侵入关中地区。毕竟没有不想裂土封王的诸侯,若是在此关节有不开眼的作乱,势必为各大势力集团绞杀得渣都不剩。

    但是这一焦点事件却是影响到了张绣的征伐计划。本来张绣是打算正月就出兵江南,彻底解除孙氏的威胁,兼并荆南四郡一统长江以南的。但是随着禅国封邦,张绣和孙权都一道成为了刘协点封的同等诸侯王,却是不大有好的借口立即开战。

    张绣行事的一贯原则是低调,能不当出头鸟就不当。眼下天下刚刚分为八国,总不能自己成为第一个打破这微妙的和平关系的诸侯王吧。

    除此之外,因为忽然之间成为了一国之主,张绣却是凭空多了许多事务迫切需要处理,比如自己的楚国的官职军制设置等等,却是更大的增加了出兵的难度。

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鲜出炉() 
但是张绣还是在正月出兵了。国家社稷初建,各种典制尚处于草创阶段,文武百官没有晋封安置,这些都是对于出兵的不利因素。然而张绣有这些麻烦事,同样也代表着孙权那边也有同样的压力,相比之下,还是孙氏会更为头痛一些。

    在派出使者赶赴长安的这一两个月,张绣在寿春也没闲着,整天和手下的文臣谋士合计着古往今来各种官制典法的利弊,因为现今张绣手下并不缺乏对于历朝历代官制法典国策有研究的学者型人才,加上还有纵穿中华两千年历史穿越而来的历史发烧友张绣在一旁对手下的臣僚提出一针见血的利弊分析和具有划时代建设性的意见,在派出去的使者复命回来之前,张绣集团却是依照着东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