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等兵爵赐一百五十亩,计两次就是整三百亩,在这个时代这是相当于一个富农或是小地主所拥有的土地量,至于其他的钱帛赏赐则另算。换句话说,就是用你的一条命,换你一家的脱贫致富。放在现代,就相当于给你家里几百万的巨款换你去执行一个自杀式袭击的任务。
仅仅是战车兵的军功爵赏赐,此战张绣就至少要拿出五六十万亩田地,听起来挺肉疼,其实不然。乱世以来人丁锐减,抛荒无主的土地何止千百万顷?张绣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荒地画个圈,然后封赏出去。这些土地留在国家手上又不会自己长粮食,用来屯田也屯不完,只有将其分配给少地无地的农民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里难免有人会问,一边是大片无主的荒地,另一边却又说还有大量的无地少地的农民,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实不然,这正是乱世的一个特殊之处。乱世的开端往往是由国家的生产链发生了崩溃,比如因为暗无天日的腐败统治和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造成了底层百姓生活难以为继,然后有了反抗,比如起义。接着便是兴起了刀兵之祸,而战争又再次给予农业生产致命一击,兵荒马乱的百姓更是无法正常从事生产,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坏,农民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愈来愈低,于是抛荒流民的现象愈来愈多,而当这些流民暂时安定下来,就出现了一边良田遍野,一边农民缺地少地的荒诞景象。
战斗一开始便是进入了白热化,楚军战车的不计伤亡的冲阵,给吴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和实质的杀伤。只要一个战车撞开缺口,后续跟进的楚军战车往往会带走一片片的吴军步卒性命,死于践踏压踩的吴军士卒不计其数,楚卒和吴卒的伤亡打成了一比十几,当然比起造成的杀伤,这七百战车带给楚军最大的优势还是在战阵方面。
而吴军这边,孙权和程普对于楚军使用战车的规模却是准备不足,却是不曾料想到,张绣竟然如此舍得,如此不计代价的使用兵车冲阵战术。而吴军军队中弓手和轻装步卒多,重步盾手并不占多少比重,差点是就要顶不住楚军的战车冲阵。好在程普及时派韩当率吴军全部的重步兵顶在正面,并令孙贲带刀斧手作为督战队列在阵后,这才费力顶住了阵脚。
高顺自然知道单凭战车是冲不垮吴军军阵的,但是战车冲阵带来的效果却是楚军需要的。没有吴军重步的掩护,楚军两翼前进的弓弩手便是迅速拉近了与吴军两翼的距离,然后几乎同时,两军拉弦对射。
平心而论,尽管高顺所统领的楚军训练有素,且军械精良,但楚军的弓弩手的水平比较起吴军弓手还是普遍差一些,所以尽管此战楚军兵马数量占优势,但对射起来不一定谁吃亏。
但若是吴军弓手缺乏步卒盾手的掩护,而楚军弓弩手掩藏在重步盾阵之后与之对射,自然是楚军会占绝对的上风。这正是高顺决意使不计楚军兵车损失的原因,而事实也证明了高顺战术的正确,楚军七百战车的前赴后继,却是成功逼得吴军不得不将全部重甲步卒和大部分盾手调往中军,而使得两翼的吴军弓弩阵处处漏风。
程普和孙权此时也看出了楚军的目的,但是却又无可奈何。吴军士气本就不如楚军,中军是万万容不得有失的,此战对于楚军投入的估计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尽管战局有些失利,但吴军还不至于没牌可打。这一战吴楚双方实力本就差距明显,若是吴军再一昧采取守势,则将陷入被动挨打的泥潭不可拔出。
程普看着战场,一副凝重的神色。当看到己方已经是全线处于下方,终于是回首向孙权请令道:“大王,请调集我军精锐猛士,悉数压上中路,末将愿亲率五溪蛮兵充当前部,死战不休!”
程普一开口,孙权才意识到局势有多么严重。像程普这种元勋老将,是绝不会一时冲动上脑的。况且程普还是这一仗吴军的指挥官,没有绝对的理由,是不会逼得程普亲自请战,没想到这一战竟然这么难打,战局这么快就演变成了这般!
孙权身后的张昭开口了。作为吴国的丞相,这场事关吴国生死存亡的大战,张昭作为孙吴集团内的一根极其重要的定海神针,颇有风骨亮节的选择了陪侍在孙权身后。
“将吾军精锐武卒压上中路?吾军两个侧翼要弃了么?老夫虽然不懂武事,但我军之长在于弓兵之射这点老夫还是知道的,五溪蛮兵虽然勇悍,但不足以替代弓兵之战力吧?且程将军乃一军主将,怎可轻易上阵?将军此番举措言行,是否舍本逐末了?”
程普平素喜好结交士大夫,素来对张昭这种天下名士能臣是敬睦的,加上又看见孙权闻言也是面带犹豫不解的神色,程普只能是费心解释道:“吾自然知道弓兵向来乃吾军一等一的战力,但这一点不仅我们清楚,对面的楚贼也是摸得通透。大王和丞相难道还未发觉么,楚军自此战伊始,不论是排兵布阵还是战术手段,处处都在针对吾军弓手么?”
程普这么一点拨,孙权和张昭也都是明事理的人,尤其是孙权,当即是反应了过来,不禁出言叹道:“楚贼实在鬼祟!”
程普的判断完全正确。楚军的确极为重视吴军弓手造成的威胁,于是在排列战阵的时候,将己军全数弓手放在左右两翼,引得吴军也不得不分兵两路,如此一来便是使得吴军在正路摆出弓兵阵齐射。而又下了血本尽出兵车冲击中路,又迫使吴军抽调重兵而减轻了两翼弓兵群的防护。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战术层次鲜明,针对性压制性极强。
“如此情况,纵然吾军还能勉力应战,但拖得越久,楚贼便越能发挥其兵多将广的优势,则吾军必败矣。与其被牵着鼻子走,不如如今战局还尚未完全铺开,反其道而行之,悉数尽发吾军猛士锐卒,反杀楚军中军,则尚有取胜之机!”
不得不说,程普的这一建言,却是集中了他毕生的战场智慧和经验,端的是冒险和出奇。的确是解吴军当下困局的最好办法,而这边孙权在关键时刻也是毫不含糊,长吸一口气,一双碧眼透出幽邃的深光,沉声道:“孤王明白了,此策,孤允之!”
程普身躯一震,当即是一拜,转身便欲点将起兵,却听得身后一阵声响,却是孙权一手扯下头上的冕冠扔掷于地,又一把拉下身上的外服,露出早就穿在里面的紧身铁甲,震声喝向左右:“取孤战盔与剑弓来!”
旁边当即是跳出一人,不是别人,却正是孙权的三弟孙翊,虽然年仅十五六岁,个头还没张高,但孙翊却长得比成人还粗壮结实,也是一身全套盔甲。手上还多拿了一只赤帻头盔和一柄宝剑一把长弓。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话一点不假,自父亲孙坚这一辈起,孙氏一门还从未出过惧战之人。孙坚本就是名震天下诸侯的江东猛虎,而孙策比起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智勇兼备过人不负小霸王之名,而孙权和孙翊比之两位父兄也不差多少,单论个人勇力,算得上一头鸠虎和一头雏虎。
孙权接过孙翊递过来的赤帻头盔和剑弓却没有立即佩戴,而是扬起宝剑朝天喝声问道:“江东子弟,敢否为孙氏死战一场?”
靠近的江东子弟兵们顿时热血上涌,举手呐喊道:“孙氏恩泽,吾等不忘,必当死战!”
恍惚间,程普老眼一阵泪花闪过,竟然是依稀在孙权身上看到了昔日孙策的身影,但又只是转瞬,一切便是回到了现实。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战()
楚军这边,征西大将军高顺也一直注视着战场的形势。到目前为止,楚军的战术目标是基本达到了,吴军赖以为战的强大弓兵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反而被楚军弓箭手全线压制。而楚军所付出的代价,最大不过是属于二等战斗序列的七百兵车和两千士卒。
统领楚军左右两翼的,分别是安西将军刘辟和平西将军龚都,这两员将领因为最早率部归降张绣,也在张绣打拼淮南基业的过程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张绣在即楚王位之后,也是赐封这两人为楚国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子爵,即同赐第五等勋爵。
这两人也是颇有些本事的,不然也不可能早年在清剿黄巾的乱斗混战中生存下来,历史上这两人也曾合力数次击破曹军,现如今,也都是楚国的重要将领。并且因为张绣的刻意安排,这两人连同李通陈策廖化裴元绍等草莽布衣出身的将领一直都归属高顺的统领,论斩将夺旗冲锋拼杀,高顺教不了这几人,但要论治军带兵,高顺绝对是楚军中的第一人。
有高顺的教导,刘辟龚都等人也多少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真本事,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就靠一个人海流战术吃遍天。此刻楚军左右两部,便是在刘辟和龚都有板有眼的指挥下,步弓结合,稳扎稳打持续压进。
忽然一员吴将驰马从后军冲到了楚吴两军战斗最激烈的前沿,挺枪数声高喝,紧接着周围的吴军重步兵们便是纷纷扔弃了手中各式方盾圆盾,只执单刀与楚军拼杀。
楚军的七百兵车此时已经悉数报废,两军厮杀处,遍地都是残破的车轱辘和断裂的木块,士卒相互的喊杀叫惨声中夹杂着伏地还没死绝的马匹嘶鸣声。后续跟上的楚军骑兵和轻兵在吴军阵中奋力冲涌,而与之相对的吴军重步盾兵则是节节败退。
重步和盾兵的作用最大还是体现在结成阵形上面,眼下盾阵人墙被楚军战车冲得半垮,又有敏捷的楚军轻兵冲挤穿插在阵中,盾牌此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有没有多少长枪长戈兵与盾阵配合,难道要凭借盾牌将楚兵顶出去?
但是如果让盾兵弃了盾牌与楚军轻兵近战,那更是舍本逐末了,大家一块扛着盾牌虽然打不退楚兵,但是还能对耗。若是扔了盾牌跟人家混战拼刀口,自然是拿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看家本领比,找死嫌慢了。
但吴军居然就是用了这种找死的打法,一开始楚军轻兵们也是看得有些懵了,还以为吴兵们要爆发自己的洪荒之力来跟自个拼个你死我活了,一时间居然是怵了。不过只是一刻钟之后,这种感觉瞬间烟消云散。
同样都是单刀单剑,矫健的楚军轻兵们如同砍瓜切菜般几下便是撂翻了大片的吴兵。而没了盾牌的遮掩,吴军重步和盾兵们好像没了遮羞布一般,任由精擅于混战近战的楚军轻兵宰割。
一时之间,吴军前军的混乱局面是更上了一层,吴兵阵团里到处可见冲杀进来的楚军士卒。而那名年轻吴将极其不满于吴兵的表现,盛怒之下一连枪挑了两名怯战的吴军士卒,紧接着便亲自挺枪直冲楚军阵团。倒霉了正前面数名挡着路的楚兵,糊里糊涂便作了这名吴军骑将的枪下鬼。
统领楚军前阵的乃是楚国良将——镇西将军李通。此刻哪容得这名年轻吴将纵马放肆,便是持枪拍马亲自迎上,指前喝道:“来将通名!”
这吴将直视李通,怒道:“吾乃吴王帐下别部司马潘璋是也,汝又是何人?”
潘璋?李通在脑海中略一思索,并未想起任何吴军将领中有叫潘璋的,不过却也不迟疑,当即是回道:“听好了,吾乃江夏李通李文达是也!”说完这句话,李通便是继续驰马直冲潘璋所在,毕竟不过是个别部司马而已,有何惧也?
潘璋听了李通的名字心中却是大喜,暗道一声天助我立下大功也!潘璋被孙权发掘起用至今不到一年,李通没有听过吴军中有潘璋这一号是正常的。但是潘璋却是早有耳闻过位列张绣集团上将之列的李通李文达。
若是此番斩了此人,回去还用再怕没人听过我潘璋的大名?孙权少主也不用再担心我潘璋资历太浅没有寸功不能重用的问题了。
想都不带多想的,潘璋面对威名传遍淮泗一带的楚国大将李通却是直接选择了迎头直冲,这倒是让正迎面的李通心里不觉感慨一声,后生可畏!
但是仅仅两马相交五合之后,李通却再也不是方才那般想法了。
李通文武并济,但以智略出众闻名,且能够独当一面,因而深受张绣重用。虽然并没有勇冠三军的武力值,但李通的弓马武技也不差,至少准二流的水准是有的,对付一般的虾兵蟹将还是绰绰有余的,然而此刻与这名名叫潘璋的年轻吴将相斗,竟然是没有取得上风。
潘璋今年二十出头,正是浑身力气使不完的年纪,加上脾气刚烈,正是应了那四个字——年轻气盛。因而才一时冲动,拍马冲上来与李通单打独斗。虽然气势很足,挥枪也如潮一般汹涌,但毕竟经验欠缺,一时并未在李通身上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