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西班牙人现在还在同欧洲新教国家开战,英国人如果把自己的海上力量分散到亚洲去,很有可能会让本土受到袭击。

    除了同西班牙人敌对之外,同英国隔着一道海峡的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荷兰人的船只吨位现在等同于,整个欧洲除去荷兰的各国吨位总和。荷兰商船的吨位虽然只是英国商船的两倍,但是200吨以上的船只,英国只有145艘,而荷兰人足足有450艘。

    正因为荷兰人在海上的力量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因此英国人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接受了安汶岛屠杀事件。英国人在香料群岛上争不过荷兰人,他们对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的君主国家,同样也惹不起。

    虽然这些国家的海上实力并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却掌握着英国人所需要的货物。也牢牢的控制着陆地上的防御力量。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就算海盗经验再丰富,没有一个可靠的基地港口,他们在亚洲损失的每一艘船只,都需要从英国国内进行补充,这显然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梅思沃尔德一直想要在东南亚建立一座由英国人控制的港口城市,就如荷兰人的巴达维亚,又或是葡萄牙人的马六甲城。但是在荷兰人的阻扰下,加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不足,使得英国人始终无法在万丹建立起一座英国人的城堡。

    对于万丹苏丹国的那位老王,更是让梅思沃尔德感到头疼。为了抵御马打蓝苏丹国对万丹苏丹国的侵攻,和荷兰人对万丹的压迫,老王向英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请求了援助,帮助万丹苏丹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是这位老王原本答应给予英国人土地建立城堡的条件,却始终迟迟不愿兑现。至于中国和日本,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排外思想,使得英国人连普通贸易的关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倒是有人向他建议,干脆把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搬迁到印度东岸去,印度土王可比中国人和日本人好说话的多。

    不过梅思沃尔德很难下这个决心,因为搬迁到印度东岸,无疑就等于要放弃马六甲以北的海上贸易,他可不觉得荷兰人还会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机会返回万丹。再说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南亚的香料,显然比印度的棉布利润更高。

    安德烈假冒国王的名义,同中国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于梅思沃尔德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这也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最为关键的一步,他匆匆赶来了中国的都城,就是想要同中国皇帝请求,达成两个目标。

    一个是希望用固定的包税制替代目前中国的海关关税;二是在天津或是南方的港口购买一块土地,允许英国人修建护卫商人货物的城堡。

    关于他的第一个请求,中国皇帝给他的答复是对等,只要英国国王愿意对中国商船收取固定税,那么他也不介意对英国商船收取固定税。对于这样的答复,梅思沃尔德表示深感遗憾,希望能够回国同国王商议后再定。

    事实上,梅思沃尔德认为,这个条件其实可以答应。毕竟现在英国海岸边上没有一艘中国商船,而英国的商船已经在亚洲了。但是他毕竟只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不是英国国王,他只能回去劝说国王答应这个条件,而无法立即答应下来。

    梅思沃尔德这些天其实已经思考了很详细了,他觉得回去之后可以告诉国王,这样的协议可以每20年签署一次。如果20年后中国商船抵达英国的数量,超过了英国商船抵达中国的数量,那么协议就可以不再继续。而他也觉得,自己倒那个时候也已经退休了,不会受到这个协议的影响。

    而关于他提出的第二个条件,那位皇帝陛下连对等的条件都不愿意提。他告诉梅思沃尔德,中国的土地只能出售给中国人,不出售给非中国人。即便是有人违反了法律,把土地出售给了他们,这份出售协议也是无效的。

    梅思沃尔德锲而不舍,数次向皇帝表示了自己的坚定主张。不过他也从购买土地退到了租借土地的问题上,而修建城堡的规划也变成了修建住宅和货栈。

    梅思沃尔德向崇祯再次重申,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是基于减少双方民众冲突的概率,也是为了保证英国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9月25日,便是梅思沃尔德率领中英友好船队返回英国的启程日子,因此他迫切的希望,能够在回去之前,让崇祯对购地建房一事松口。

    “不过,今天显然又失败了,皇帝陛下并不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啊。” 梅思沃尔德漫不经心的从望远镜中观看比赛,心中却如此想道。而在他的镜头之内,英国人临时组建起来的比赛小组,已经远远的落在了中国人身后,显然他们这次与冠军是无缘了。 

第555章 争夺() 
4*100的接力赛跑,最终还是落入了海军军官学校的队伍手中,去年大放异彩的燕京大学队伍,只得了一个第三名。

    当然这也证明了,陆海军军官学校的体能操练强度并不是在应付,崇祯对于这个结局感到满意。他并不在意陆海军军官学校谁得了冠军,他只在意这两座军校对学员操练的成果,现在看来两所军校都干的不错。

    但是坐在看台上的官员们显然并不这么想,京畿都督府以俞咨皋为首的官员笑容满面,而以茅元仪为首的总参谋部官员们则大多板着一张脸,毫无喜色。

    经过了近2年的发展,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完全成了总参谋部最核心的嫡系机构,总参谋部的新成员都需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培训一段时间,而各期的军校毕业生,也是总参谋部控制和整编大明军队的核心。

    当崇祯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并做了一次对京营整编的示范之后,新组建的总参谋部成员们立刻就明白了,陆军军官学校是做什么用的了。总参谋部刚刚成立的时候,从孙承宗到茅元仪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五军都督府的一个替代品。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治军之权,但是在兵部和地方军头的联手架空下,其实已经成了一个赡养闲人的养老机构。朝廷任命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平时管理将领还能仰仗朝廷的权威,让那些地方将帅听命。

    但是让这些都督们带兵出征,如果不是从地方实力派提拔上来的都督,他们连自己指挥的军队军官都认不全,又凭什么让这些将士在战场上听命呢?毕竟大明的军队可以听从五军都督府的命令,但是敌军难道会听么。

    因此在孙承宗、茅元仪等人看来,如果皇帝只是想要设立一个新机构取代五军都督府的职权,那么其实不过是多了一个养人的机构,对于大明军队**横行,战力低下的现状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不过当总参谋部成立之后,利用陆军军官学校吸纳各军的中低阶武官,顺便在各军中安插自己的嫡系,从而初步建立起了总参谋部对于大明各军的切实控制联系后,茅元仪等人顿时对总参谋部的观感有了极大的变化。

    总参谋部的设置,不仅仅给孙承宗等人一个复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在不受兵部和地方军头的牵制下,对于大明军队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从而恢复明军的战斗力,这显然是孙承宗等人一直的梦想。

    也正因为如此,总参谋部对于陆军军官学校的关心,还远远超过了崇祯本人。毕竟师生、校友、同窗等私人关系组成的忠诚度,是远远超过了军中现有的上下级关系和恩主家臣之间的联系。

    而茅元仪等总参谋部官员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之后,也顿时发觉了自己的回报是异常的丰厚。在以往他们只能对于某只军队的主将下达命令,如果越过主将向下级军官下令,不是遭到婉拒就是会被置之不理。

    但是当一只军队被安插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之后,总参谋部甚至可以直接把命令下达到连一级。有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后盾的军官们,根本不惧怕主将的恼怒,甚至于主将想要给他们穿小鞋,他们只要发出一封书信,就能得到同窗或是老师的帮助。

    如果说以往大明军队是军为将有的私军模式,那么今天被总参谋部改造过的军队,在朱由检看来,倒是呈现出了几分党军的风采。

    总参谋部品尝过了陆军军官学校带给自己的好处,自然不愿意在军中出现其他竞争对手。除了已经无欲无求的孙承宗之外,其他参谋部的官员们都一致认为,海军军官学校同样应当置于总参谋部管辖之下。

    然而这个要求理所当然的被崇祯给拒绝了,在海军管理机构尚未成型之前,朱由检显然不希望让陆军去操控培养海军军官的大本营,一方面是因为军中力量的平衡,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海军中培养出一批海上肉搏战的军官来。

    海军军官学校于是被转到了京畿都督府的管理之下,不仅仅是因为京畿都督府的官员们大都来自于福建和浙江,更因为京畿都督府组建完成之后,崇祯就收回了直辖都督府的权力。未经他这个皇帝授权,总参谋部无权干预京畿都督府内的一应事务。

    俞咨皋虽然指挥作战不行,但是对于官场上的那些事情倒是了如执掌,更别提他背后还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工部尚书吴淳夫出谋划策。俞咨皋很清楚,因为他水师出身和南人的背景,想要在总参谋部中出头,那基本是没什么指望的。

    但要让他对着总参谋部一群年青官员俯首贴面,他又有些不服气。毕竟他现在可不是福建总兵,而是京畿都督府都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武臣。不受皇帝信任,他又怎么可能率领京畿左近的全部军队呢?

    俞咨皋觉得,自己同帝师孙承宗比,自然是要差上一个等级,但是好歹也要比袁崇焕、茅元仪之流高上半分吧。孙承宗现在已经60过5了,那么在他之后的总参谋部总长,皇帝会任命谁呢?俞咨皋觉得自己还是有些机会的。

    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日武臣,已经不是什么五军都督府都督了,而是执掌总参谋部的总长。现在总参谋部的职责是平日为皇帝、兵部尚书辅佐治军,战时为皇帝、内阁参谋作战计划,并组建战时大本营以统帅明军作战。

    看起来总参谋部依然还是在兵部之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兵部已经无法再通过各地的兵备道对地方军队进行监管了。总参谋部下辖的总后勤部已经把兵备道的权力完全接管了过去,而且兵部对于作战时的赞画之权,也完全被总参谋部的参谋之权所取代了。

    对比起总参谋部在详细的图纸或是沙盘上,进行完整而详细的作战部署,兵部官员们云山雾罩的奇谋妙计,显然已经忽悠不了内阁和朝堂上的重臣了。

    而且对于户部来说,兵部官员督管边军粮道的官员们,不仅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还成了那些边军虚报损耗和人丁的帮凶。若是国库丰裕的万历时期,户部官员也乐的多加漂没,给自家妻妾增添几副头面。

    但是自天启之后,户部官员的日子就变得异常不好过,地方上因为灾害频发,导致税赋难收。国库空空如也已经成为了常态,有些明见卓实的官员已经意识到,在这种状况下他们贪污了再多的公款,也未必能够保住自家的身家性命。

    曹操尚且知道要斩粮官以安军心,难保皇帝不会抛出几个户部官员来平息天下百姓和边军将士的愤怒。但是户部的贪污行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这一两个官员想要独善其身都做不到。

    果然新皇上台之后,对于户部官员就不断的进行调整,然后就是不断的进行办案。被调离了原有职位的户部官员们,根本掩盖不了他们此前在任上的贪腐行为。这也使得有一段时间,户部官吏们对于自己高升的任命,不但不感觉高兴,反而甚为忧虑。

    户部官员本就是缺额最大的一个中央部门,让研读四书五经的进士们去和数字账本打交道,这不但是一件为难的事,也是这些新科进士们无法做出成绩的职位。因此中央六部,也就是户部尚书常常是从地方上提升上来的亲民官,毕竟地方官员成日和钱粮打交道,比这些言官词臣出身的京官,对于户部的事务更为娴熟一些。

    户部官吏在长达一年半的整顿之下,有些在户部担任了八、九辈胥吏的吏员世家,也被清除出户部之后,面貌终于焕然一新。不过与此同时,户部的权力也开始急剧的膨胀了起来,这极大的削减了户部官吏们的不满。因此户部对于崇祯推行的新政,是最为支持的,甚至超过了黄立极等主持新政的阁臣。

    以往户部太仓银一半来自于盐税,但是崇祯一年开始,商税的份额开始迅速增长。然而最让户部官员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