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甘宁总督梅之焕带领主力抵达哈密城时,明军对于哈密的统治已经是深固不摇了。此时明军在哈密已经集结了整个二十一师团近八千人,还有3000多甘肃边军及1700余吐鲁番自卫军。由于有着哈密充盈的粮仓作为支撑,使得明军倒是不必长途跋涉运输粮食了。
而这个时候,也是哈密及吐鲁番一年中气候最为适宜的季节,不仅没有什么风沙,气温也极为舒适。因此梅之焕在哈密稍稍修整了下部队,便决定前往收复整个吐鲁番地区,他留下了参议吕大器和千余人马镇守哈密,并督建铁路延伸到哈密的工作。
此时从嘉峪关抵达哈密城的铁路只剩下了360余公里,按照每日铺设6…7公里铁轨的速度,入冬前后就能将铁路修到哈密城,那么嘉峪关到哈密的物资运输速度足以提高2…3倍,而成本却可下降至30%左右。因此这条铁路在梅之焕心中可比哈密城重要多了。
从哈密盆地边缘绿洲七角井、13间房向西,便是吐鲁番盆地。盆地北面就是高大的天山山脉,但是盆地里面还有两处东西向的低矮山脉,北为火焰山,低于900米;南为觉罗塔格山,约1000~1500米;两者之间就是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绿洲了。
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山脉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岩石,倒是低沉下去的沟壑中反倒是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林木,初次来到西域的明军官兵们,看到这样迥异于家乡的景象,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不过樊一蘅很快就找到了缘由,向官兵进行了宣传,打消了这些士兵们心中的疑虑。这里其实同哈密地区是一样的,因为气候干燥的缘故,只有河水流经的地区方才能够生长植被。而吐鲁番盆地的河水即便都在下沉的沟壑里,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奇异的景象。
吐鲁番盆地内最大的三处绿洲,吐鲁番、辟展、托克逊,都位于盆地中部以北区域,辟展距离七角井200里,也是三处绿洲中最小的一处。明军进攻叶尔羌汗国的消息,早就由逃回的哈密阿奇木带了回来。
这位哈密阿奇木为了掩盖自己不战而逃的行径,向辟展守军恐吓说,明军的前锋足有五、六千人的规模,且个个凶恶无比,不向他们投降的村子直接就被明军给屠村了。只有六、七百老弱士兵的辟展守军顿时被吓坏了,本地区的精兵早就被调去了东部可汗麾下,正在攻打阿克苏等地,剩下的这些老弱士兵哪里禁得住这么多明军的进攻。
由于哈密百姓和平投降了明军,而明军也没有做出什么残暴的举动,因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往吐鲁番跑了。但是哈密地区没有丝毫动静的传来,倒是让这些辟展守军确信了明军在哈密屠杀的消息,否则怎么可能没人逃亡呢?
于是当明军的前锋出现在辟展城外时,这才发现辟展基本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大部分的军民都已经向西面的吐鲁番城逃亡了。樊一蘅抵达此处之后,嫌弃辟展的名字不好听,便以古鄯善国为名,将此地改为了鄯善。
虽然明军轻松的夺取了哈密和鄯善,但是吐鲁番地区的守军也大多收缩到了吐鲁番、托克逊两地,由于未曾抵抗明军的入侵,因此吐鲁番城内的守军实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略略有所上升了。
和软弱无能的哈密阿奇木不同,驻守吐鲁番的叶尔羌总督,即东部可汗的弟弟苏里唐到还算是个人物。他一边处置了逃亡的哈密阿奇木和辟展阿奇木,一边又安抚了两位阿奇木带回的军民,充实了吐鲁番城的守备,稳定了城内的人心。
于此同时,苏里唐向兄长阿布都拉哈汗派出了求援使者后,又向明军派出了使者质问,试图拖延明军的进攻时间。
不过梅之焕此时却没有给苏里唐留出多少时间,从鄯善向西约250里就是吐鲁番城,拜苏里唐这位吐鲁番总督近年来大肆修整各处通道的善举,从鄯善到吐鲁番的大道极为平整宽阔,王世宠和丁国栋率领3500余人,仅用了3天时间就抵达了吐鲁番城外30里的地方。
吐鲁番总督苏里唐于当晚收到明军抵达的消息后,便亲自率领5千人马出城迎战,试图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的时机,将明军击退。
王世宠和丁国栋此前见哈密、辟展两地的守军皆不战而逃,一时不免有些小瞧了叶尔羌汗国军队的战力。当他们看到出城迎战的叶尔羌军队,拿着长牌结阵,进退井然有序时,方才警惕了起来。
叶尔羌汗国起源于中亚地区的蒙兀人,因此他们的军队作战方式一直深受中亚军队的影响。比如军队多下马步战,着甲执牌的精兵位于阵列之前,散兵位于其后,骑兵分列两翼。精兵破阵,散兵突破溃敌,骑兵追击逃亡的敌军。
叶尔羌士兵使用的长牌为松木所制,极为厚实。因此初一交战的时候,明军的射击居然没能打穿长牌,不得不败下了阵来。但王世宠很快意识到,这些着甲执牌的精兵移动缓慢,难以追上自己的士兵,而丁国栋率领的骑兵则牢牢挡住了叶尔羌两翼的骑兵,使得他能够重整旗鼓。
于是他将队伍分成了数列,依次放枪后撤,虽然没能打破叶尔羌步兵的阵型,但是至少停滞住了对方步兵的脚步。他接着又派出两队火枪兵前往两翼协助骑兵,没有长牌掩护的叶尔羌骑兵在丢下了百来具尸体后很快逃了回去。
苏里唐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精锐步兵能够击败对面的火枪兵,但是却追不上对方。而散兵和骑兵能够追上对方,却又打不过对方的骑兵和火枪兵的夹击。再注意到自家的重甲步兵开始露出疲态之后,苏里唐不得不下令撤兵回城。
这一仗,苏里唐其实还是小占了优势的,明军损失了近300余人,而叶尔羌军不过损失了160余人而已。
王世宠和丁国栋因此打消了直接进攻吐鲁番的念头,并把军营后撤了十里,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
第523章 西行战记二()
崇祯九年十月一日,甘宁总督梅之焕带着樊一蘅、柴时华等属官及二十一师团的主力抵达了吐鲁番城外,同王世宠、丁国栋的前锋会和。请百度搜索看最全!!
吐鲁番绿洲虽然在数千年以前已经有人烟活动了,但是该地区的植被一直保持的很好,加吐鲁番盆地远周边低洼的特殊地形,使得该地一直也不缺乏水源。
距离吐鲁番城南面百里左右,便是吐鲁番盆地最大的一个咸水湖艾丁湖了。由于该湖处于盆地的最低处,因此四周的地下水及河水都被汇集到了这个湖泊,从湖泊东面往西面骑马而行,也足足需要3日才能看到尽头。
除了这个大海一般的湖泊之外,吐鲁番盆地其次出名的湖泊,也是鄯善绿洲的东湖和托克逊绿洲的伊拉湖了。和伊拉湖周边被戈壁沙滩、怪柳、灌木丛包围不同,东湖和伊拉湖的周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原始胡杨林。
吐鲁番盆地虽然极为干燥,但是只要有水的地方有植物,这里并不是一个毫无生命迹象的沙漠地带。即便是从鄯善绿洲和吐鲁番绿洲道路两侧的戈壁滩,也到处长着合头草、骆驼刺、盐爪爪等灌木杂草。至于地表河流的两侧,更是长满了成片的胡杨林。
吐鲁番城也是安乐城,实际已经是第三座吐鲁番城了,此前的两座的吐鲁番城叫做高昌城和交河城,都在现在这座安乐城的西面。现在这座安乐城位于绿洲的东北方高地,安乐村的北面是火焰山和葡萄沟,西面是一望无际的胡杨林,而南面则是利用坎儿井建立起来的大片农地。
背靠葡萄沟和火焰山的安乐城居高临下,即不用担心背后会受到袭击,也不用担心城内会缺乏粮食和水源,葡萄沟内的葡萄和从北面引来的坎儿井,都足以保证这座城池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了。
梅之焕和诸将商议之后,原本还想将城内的叶尔羌军引出来再打一次,但是次和明军野战后的苏里唐显然学聪明了,他并不理会明军的邀战,而是紧闭城门不出,一心打算等待援军的到来了。
梅之焕试着用一门大炮轰击了一次安乐城的土垒,但是这座从高坡直接挖出的城市,土垒显然极为结实,仅仅掉了几片土块毫无异样了。随行的参谋军官们计算了下炮弹的破坏力,认为想要击溃安乐城厚实的土垒,从关内运来的炮弹估计要全消耗在这座城市都不够,这显然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结果。哪怕从西安到哈密的铁路全线贯通,西安兵工厂制造的炮弹运到吐鲁番也是极为昂贵的,梅之焕可不打算将这些炮弹浪费在攻城战。
于是他很快改变了作战计划,他先是叫来了那些逃亡到大明的吐鲁番旧贵族,吩咐他们将安乐城外的村子全部占领下来,命令这些村子的村民向大明臣服并提供物资和劳役。然后将这些吐鲁番旧贵族抓来的劳力编成了工程队,一边砍伐安乐城西面的胡杨林修建营房;一边在安乐城外修筑长垒,摆出了长期围困安乐城的阵势。
苏里唐和城内的伯克们虽然对于明军的动向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们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城外三处长垒从东、南、西三面一点点的向两边拓展为一道。苏里唐之所以不敢出击破坏这道长垒,实在是明军在东南和西南建立起了两座营垒,明显有趁着城内守军出击进攻的意思。
安乐城内现在虽然有将近4万多军民,但是真正可以战场对阵的,也是苏里唐次带出城的那些军队,剩下的不过是些从没有过战场的普通百姓而已。和大明一样,从游牧民族变为定居民族的叶尔羌汗国,战斗力也一直在下降。握惯了锄头和算盘的百姓,的确是难以同时刻保卫牲畜的牧民相提并论的。
更何况,眼下叶尔羌汗国并没有火器装备,只有弓箭和刀剑这类冷兵器而已。让这些普通百姓据城死守,也许还能发挥一些作用,让他们出城和外面这些明军野战,苏里唐基本不报什么希望。更何况,外面在筑长垒的民夫也是吐鲁番的子民,他们杀来杀去也是在杀自己人,而在吐鲁番这种地方,想要修建土垒实在是太过简单的事情,因此思考再三之后,苏里唐还是决定继续等待援兵。
他的兄长阿布都拉哈汗此刻正带着五万大军在库车同叶尔羌汗争夺阿克苏地区,距离吐鲁番约1200余里,九月初他收到明军夺取哈密之后,便已经派出了信使给兄长,此刻想来兄长总应该在返回的路了。他只要守到兄长返回,明军便不得不退回哈密去了,接下来是战是和便是兄长的事了。
然而在苏里唐据城不出的时候,梅之焕已经带着两个步兵团及1000余骑兵悄悄离开了安乐城,向西扑向了托克逊城。和坚固高大的安乐城不同,托克逊不过是一座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小城,常住人口还不到5000人,守兵也800而已。
托克逊守将从探子口得知,明军正围着安乐城修筑长垒,一时也放下了心来。虽然还戒备着东面的战况,但并没有想过明军会丢下安乐城来攻打自己。于是在猝不及防的状况,丁国栋率领骑兵迅速切断了托克逊城向南面的通道,将托克逊居民围困在了城内。
当梅之焕率领数千明军赶到托克逊城后,城内的守将只考虑了数分钟向明军派出了使者,请求明军保护城内军民的财产和安全,他们愿意投降。
梅之焕带兵进入托克逊城内时,阿布都拉哈汗已经带着3万5千人马走过了博湖,距离托克逊城大约还有200里路程。
而也在这个时候,返回部族的固始汗终于和巴图尔珲台吉达成了妥协,决定带着2万人马从乌鲁木齐南下进攻吐鲁番。不过当他们走到海西的时候,收到了梅之焕发出的请求,要求他们南下托克逊和明军汇合。
托克逊已经靠近吐鲁番盆地西缘,这里也是吐鲁番盆地的风库,一年有将近一半时间刮大风。而从天山山脉流下的河流,又在这里冲蚀出了条条河沟,在数千年来风和水的共同作用下,这里的地形变得极为复杂,能够供人行走的道路只有少数几条宽阔的河沟。
一直以来,控制着阿拉沟和甘沟古道的托克逊城,都是控扼天山南北通道的要地。明军夺取了这里,实际已经将阿布都拉哈汗的援军堵在了西南山沟之。
但是梅之焕显然并不满意明军止步于吐鲁番盆地为止,退回去的阿布都拉哈汗依然拥有库车、和田到库尔勒之间的广大地方,一旦对方选择同叶尔羌汗握手言和,从吐鲁番到喀什噶尔的商道等于依然是被其控制着。
所以梅之焕决心借助托克逊城的有利位置,和阿布都拉哈汗打一场守城战,等到双方僵持不下时,由卫拉特部给予阿布都拉哈汗侧面狠狠一击,一次性击溃阿布都拉哈汗的主力,将托克逊到阿克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