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87章 撤退一()
大明新式陆军和从前的旧式军队不同,在旧军队中,上官把士兵视为自己的奴仆和建功立业的本钱,因此对待士兵不是非打即骂,就是以美食田宅拉拢其中的勇健之士。这样的军队自然谈不上什么军人的荣誉,也不会去思考战争的意义,他们只会天然的厌恶战争,除非战争的对象弱小而又富庶,能够让他们劫掠发泄平日里的怨愤。
而即便是那些将领身边待遇良好的家丁,他们也是将领的私人之兵,而不是国家的保卫者。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国家存在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不能出事。毕竟没有了家主的庇佑,他们的家人就要失去田宅,成为街头上的流浪汉。
为什么向满人投降的明军普遍比之前能打,第一便是满人还没有学会汉人将领克扣军饷贪污**的本事,一直生活在战争中满人知道,糊弄士兵无疑就是在自杀,毕竟他们身后可没有一个庞大富庶的国家作为后盾,满人也是死一个就少一个,他们甚至输不起像萨尔浒之战的战争一次,而明人的本钱雄厚,输了四次都还不过是手足之伤。
因此满人对于这些投降士兵的待遇虽然参照的是明军标准,但是却并不打折扣,既不会拿不值钱的黑银抵扣米粮,也不会下发已经腐朽毁坏的武器铠甲。评价军功,也不会有上司截留赏赐,甚至是张冠李戴。仅仅是这么些好处,就已经让不少投降明军死心塌地跟着满人保卫大清国去了,可见此时大明的士兵**有多低。
而在新组建的大明新式陆军中,士兵的来源首先就被扩大了,从以往地位低贱的军户变成了良民子弟。根据皇帝亲自批准的军人法,服役的士兵并不是入了军户,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出现变化。服役是有期限的,服役期满之后即不再受到军队的约束,而成为了一个自由人。
对于士兵的培育,思想文化教育也被放到了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步。这一点也曾经是兵部和将领们颇多非议的一条,因为大家觉得皇帝不是在训练军队,而是把军队当成了一个学校,这简直有些胡来。
毕竟在这些将领的心中,士兵应当愚昧、残忍,就如同那些建虏那般的野人一样生活,才有可能在战场上面对这些野蛮人而不逃亡。认识了几个字,睁开眼睛能够独立看待世界的士兵,在战场上不仅不够勇敢,平时也难以管束。
没有那个官员会喜欢,一群读得懂朝廷律法,还能够计算伙食费用结余,然后向着上官讨说法的聪明人。最麻烦的还是,这些聪明人可不是老百姓,他们手中握着火枪,不是他们拿出官员的威严就能吓唬住的。
因此,越是远离京城,军队的思想文化教育就越是敷衍。但是,这毕竟是开天辟地从未出现过的事,随着总参谋部的权威越来越高,京军的武力越来越强,反对军中进行文化思想教育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少。
文化思想教育的实质是什么?事实上就是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的重新塑造,没有三观的重新塑造,新式陆军的军事技艺越高,反倒越有可能出现军阀。作为皇帝亲自过问文化思想教育的近卫军,在思想认识上更认同祖国和民族的理念。
简单的来说,他们和为了穿衣吃饭而打仗的旧军队不同,他们拥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参加军队是为了保卫祖国,服务于民族,是为了致太平。仅仅是这一点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便让近卫军在耀州城下这样险恶的战争中坚持了下来,没有面对满清骑兵的冲锋而逃亡。
在近卫军中,每一名新兵入伍时,都会被告知,军队就是他们第二个家。事实上,对于大明底层家庭的子弟而言,军队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家。
在农业时代,哪怕就算是盛世,路上都有饿死之人,更何况是现在这个连年灾荒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穷人是没办法表达对于子女的关爱之情的,父母出门干活就得把过于幼小的儿女丢在家中,半大一点就要下地干活。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生了急病,往往得不到什么治疗和看护,因此父母白天出门时还是好好的,回来时说不准就只能看到一具尸体了。对于这种状况,不会出现什么哭天抢地的场面,一家人还是会若无其事的烧火做饭,待第二天出门时把小孩尸体包一包,找个地方埋了也就是了。
在大明的农村之中,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毕竟这个时代的小孩夭折率可是超过了出生率的一半,其中大部分孩子的夭折都出自于底层家庭。底层百姓几乎对于儿女的死亡已经麻木不仁,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感情,而是苦难的生活早就让他们的泪水干涸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子女不要说获得感情上的慰藉了,就连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望。但是在近卫军中,后勤保障的供应,集体主义的生活,思想文化上的教育,使得士兵之间的同袍情谊还要超过同家人之间的亲情。
正是在平日里凝结下的深厚情谊,才会有士兵看到同袍被杀之后,宁可拿起*桶和清军骑兵同归于尽,也不肯后退逃亡。
如果说近卫军之前能够算是一只强军的话,那么在这场同满清骑兵的较量之后,已经成为了一只不折不扣的强军了。在操场上的一百次训练,也比不上一次真刀真枪的实战。这一仗的经验,已经成为了这只近卫军成长最好的养分,只要他们能够活着返回营口城。
接下来的战斗,在劳萨眼中是满洲立国以来最为糟糕的一次步兵进攻,在经历过了被骑兵冲锋而不垮的经历之后,明军的士气显然更为高涨了起来。
图鲁什和耀州守军虽然有着近千人,但是这只部队在之前守城战时已经被挫了锐气,在城下收拢起人马的明军以一次近距离排枪射击加上一次反冲锋,就彻底打消了耀州守军出击的念头。
如果不是明军把注意力放在他这边,劳萨估计仅仅是这一次战斗,明军就能夺下整个耀州城了,显然这只军队已经不足持了。
劳萨率着剩下的近150名骑兵,和明军对峙到将近天黑,星讷才率着2百骑匆匆赶到。
对于星讷的速度,劳萨是颇有微词的,但是看着他身边那些年轻人居多的满人骑兵,他也还是按捺住了想要发火的念头,只是简单的把下午的战斗复述了一遍,其中并没有隐瞒自己判断失误的问题。
对于劳萨这一批满人老将来说,战场上任何事情都不应该被隐瞒的认知已经被刻进了骨头里去了,哪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他也不打算让后来者重踏覆辙。
在劳萨讲述自己的作战经历时,星讷身边的年轻骑士们都有些不以为然,就算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已经腹诽这位老将军真是老迈了,连这么一伙明军步兵都冲不散,还要等待他们的到来。
只有星讷倒是听的相当仔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听完之后便恭恭敬敬的向劳萨说道:“这么看来,这只明军倒是有数的强兵了。以大人看,这只军队同过去和我们交手的明军相比,倒是和那只军队类似呢?”
劳萨捏着胡子想了半天,方才闷闷的说道:“恐怕只有浑河边上的那只戚家军可比了。”
星讷回头看了一眼,在昏暗的光线下列队进入营寨的明军,方才对着劳萨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更不能放这只军队返回营口了。若是让明军生起了对抗我满洲兵的勇气,今后两国之间的战争恐怕要更加残酷了。”
劳萨撇了一眼星讷,微微点头说道:“你和我想的倒是差不多,不过你以为如何对付这只明军较好?”
星讷想了想说道:“对付这样的军队,自然是大炮最好。只要用大炮轰开了明军的阵型,再用骑兵追杀之,则可建奇功。
不过我军的大炮还远在沈阳,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抵达。这一办法恐怕难以实施。
其次么,就是效仿匈奴围李陵之战例,发挥我步骑之优势,将其困于耀州城下,待其弹尽粮绝再一举击破之。”
劳萨沉吟了一声后说道:“耀州城守军胆气已落,恐怕难以配合我们困住这只明军。”
星讷看了看身边的部下后说道:“大人久经战阵,在骑兵的指挥上比我强多了。星讷别的方面虽然不行,但唯勇气尚可。因此想将这些部下托付给大人,我亲自入城整顿耀州军马,明日在同大人配合一起围困这只明军。”
虽然李佑安排妥当,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于凌晨两点离开了营地,把一些较为笨重的辎重都留在营中没有带离,但是他们离开营地没多久,还是被清军留在营地附近的哨骑给发现了。
收到消息的劳萨随即起兵去追杀,虽然是在光线不足的夜间,但是明军士兵并没有因为清军的追逐而崩散。对于一只没有归属感的军队来说,黑暗无疑是脱离大队人马独自逃命的好时机。
但是对于近卫军这样一个团体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脱离团体投入黑暗的夜色中去,赌自己的生存几率显然是不明智的。
越是没有人愿意脱离团体,就越不会有人脱离团体,毕竟在黑暗中失群的羊只更容易先被狼群捕食。
第688章 撤退二()
和大明一样,如今的满清同样处在新老更替之际。最早跟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的所谓开国五大臣,早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已经归天了。
而跟随努尔哈赤一起起兵造反的八旗第一代将领,此刻也已经开始进入暮年。现在这一代的年青八旗子弟,他们从童年开始就不再有部落的记忆,而自称为女真人。在他们的少年时期,正是努尔哈赤军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因此这些年青的八旗子弟比起他们的父祖,多了几分自信,却少了几分坚韧忍耐。
星讷虽然才30出头,但他却是努尔哈赤身边最后一批亲自培养出来的军官种子。在某些方面,他比这些年轻的八旗子弟视野更为开阔,也更为坚忍勇悍。
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勇气尚可,这并不是一句虚言。因为他每临战必在阵前,是真正能够鼓动起士气的勇将。因此当他连夜进入耀州城之后,很快便从图鲁什和耀州守将手中获取了指挥权,亲自挑选出了六百士卒,在天亮之后追上了明军。
虽然昨日同劳萨会面时,星讷已经听对方描述过了这只明军有多么坚韧耐战,但是星讷心里总是有些不太相信,明军之中还能有同浑河之战中戚家军相提并论的精锐。
直到他出城追赶了大半天,看到了在骑兵骚扰下分为两个空心方阵交错撤退的明军,行进之中丝毫不乱的样子,他才算是确信了劳萨所言并无一丝夸大。
被满清骑兵骚扰了半个晚上,才走了5里路不到,后方就有清军步卒追了上来,走了快七个小时的明军将士,终于有些气沮。按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他们觉得自己是永远都走不到营口了。
一些重伤的士兵在绝望之下,开始央求同僚给自己一个痛快,不要让他们落在清军的手中。毕竟近卫军都是受到过教育的,知道那些明军伤兵落在满人手中是个什么下场。与其受满人的凌虐而死,倒不如自己选择一个痛快的死法。
不少饥渴难耐的士兵也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纷纷建议自己的上官,不如驻扎在原地坚守等待救援,而不是继续在敌人的骚扰下撤退,这样起码清军冲阵时大家还有力气放倒那么一、两个敌人。
看着一群沮丧的军官前来向自己诉说士兵们的抱怨,李佑冷冷的扫视了他们一眼,方才大声说道:“谁说我们是在撤退,我们这是在进攻,是在向营口进攻。
只要我还活着,这只部队就必须服从于我的命令,向着营口进攻。没有人能挡住近卫军的进攻,就算是满人的皇帝也不行。
现在拦截我们的,不过是昨天那两只交过手的败兵,我们能够打败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两次、三次,乃至无数次。
你们身为光荣的近卫军官,指挥着陛下亲领的禁卫军将士,难道连自己的手下败将都要畏惧吗?如果你们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现在的责任,那么就大声的说出来,我会立即解除你的职务。”
在李佑的训斥声中,这些前来请愿的军官们顿时都沉默了下去。等待了十余秒后,见到没有人出声,李佑才接着的说道:“现在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去尽你们身为军官的职责,把你们部下的热情都激发出来,让士兵们知道,我们是在进攻而不是在逃亡…”
在训斥了这些军官之后,一旁的曹营长建议干脆大休息一次,让士兵们恢复些体力,好准备迎接接下来更为激烈的战斗。李佑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在星讷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