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青摇头道“金国使者已经回国,辽国一直有使者常驻在开封,想来这件事,辽国也已经有所耳闻,毕竟我们朝廷一直都是个筛子。”
姜德点头道“那就好,想办法让这个圣女和辽国使者见一面。。。这样吧,以琼楼的名义,开一场公演,请各国使者都来观看。”
“让她和辽国使者见面,会不会有危险?”燕青熟知北地情况,对辽人很是防范。
“什么危险?不过是方腊和辽人勾结起来罢了,既然朝廷已经决定要攻打辽国,方腊和辽人接触就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朝廷攻打辽国,我等作为汉人,自然是要支持的,到时候,如果方腊起事,我等也可以助朝廷一臂之力!”
姜德的嘴角微弯,其他人听到明白了什么,也都暗暗点头。
——
过了数日,在一场表演中,辽国使者耶律伊和方金芝见到了面,在明教和姜德两边的帮助下,没多久,两边就搭上了线。
耶律伊从方金芝口中,确认了宋国即将和金国一同向辽国开战的消息,也更加明白为何这些日子里,宋国对他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
耶律伊一边飞快报信回国,一边同意和明教合作,所谓的合作,其实更多的情报上的合作,明教在朝野经营日久,在情报上可以给辽国很多帮助,辽国则是可以通过走私的途径,给明教一些珍贵的战马,但数量很有限,更多的是帮明教吸引宋国的边军。
姜德在开封稳坐钓鱼台,看着几方势力互相牵制,暗中不断调集力量,准备中原混战的开始。
——宣和二年蔡府
昔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蔡府今日却如同破庙一般萧条,原来走路都挺着胸膛的下人此时也都弯着腰,仿佛在躲避什么一样。
姜德走下马车,看着这样的蔡府,不由叹了口气。
就在过了年的春天,由于蔡京一直反对和辽国开战,甚至为了不让赵佶有钱开战,进一步加大了对岳艮的投入,希望赵佶可以和昔日一样,沉醉于山水之中。
可惜蔡京忘记了,赵佶是一个极为自傲的人,他自认为文治已经远迈汉唐,现在缺少的就是武功,而对于宋朝来说,最大的武功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这一次,不和以前一样,蔡京是被赵佶下令辞官的。
原来几次罢相,要么是被舆论所逼,要么是赵佶不想蔡京独大,唯独这次,是在政治道路上,蔡京和赵佶有了分歧。
蔡京老了,从古自今,在他这个年纪还能理事的已经是极少,何况这些年来,赵佶已经找到了一批新的玩伴,蔡京还想再次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姜德走进蔡府,蔡京正站在院子里,看着一颗大树。
“太师!”姜德对蔡京拱拱手问候道。
“啊?。。。哦。。。是姜小郎啊,别叫我太师了,老夫已经是一个草民了,要说起来,草民还要和你问安才是呢。”说着,蔡京笑呵呵的对姜德拱了拱手。
姜德急忙躲过一边,然后感慨的说道“太师何必如此呢,官家心中还有太师,太师起复不过是数月之间罢了。”
“哈哈哈哈。”蔡京哈哈笑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姜小郎啊,你来找我,可是有事?难不成只是为了看一眼我这个糟老头子不成?”
姜德笑了一下道“太师,我是为了江南之事来的。”
第四百五十六章 帝姬逃婚()
蔡京听到姜德的话,脸上毫无反应,但这样的反应却已经是最大的反应了。
姜德看着蔡京,心想果然如此。
江南的暗流,蔡京心知肚明。
“怎么?江南出什么事情了吗?是朱勔又惹什么祸了吗?”蔡京笑着问道。
朱勔,这也是被后来称为六贼之一的人,他和他的父亲朱冲都得益于赵佶对奇花异草的喜爱,在江南借着皇命大肆强取豪夺,并从中贪污取利。
可以说,从江南收刮了一万两,朱勔自己就要先吞掉三四千两,然后蔡京等人再瓜分一些,到了赵佶手上,一万两的东西也就变成了一两千两。
凭借着这些利益,此时的朱勔光在江南的良田就有超过三十万亩,三十万亩是什么概念?宋神宗时期,全国垦田四百四十五万余顷,三十万亩就是两万顷,也就是说朱勔一个人占据的田地高达全国的两百分之一,而且还都是上好的水田。
也因此,不断有人以杀朱勔的名义起事,这样的小起义每年都有一些,但大都范围很小,一些衙役就镇压了。
姜德摇摇头道“太师在江南耳目众多,一个大户人家藏在家里的一朵奇花异草都会被太师知晓,太师又何故欺小子呢。”
“呵呵。”蔡京摇摇头道“老夫可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姜德点点头,拜道“小子明白了,不知太师是准备归去还是?”
蔡京听到这话,有些伤感,叹了口气说道“老夫到了今天,心中只有后人的安危,如何能回去啊。”
姜德明白了,蔡京在开封,有赵佶的旧情在,没人会动他和他的家人,但如果蔡京回乡,恐怕无数仇人就会找上门来了。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蔡京最后是在回乡的路上被活活的饿死的。
“那太师保重!小子告辞了!”姜德对蔡京拱拱手说道。
蔡京嗯了一声,等姜德退回几步,又说道“姜小郎,如有一天老夫不在了,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小郎君是否可以答应?”
姜德回头看向蔡京,发现蔡京的身形都矮小了很多,心中感叹世事变化无常,昔日的太师,再也回不来了,既然赵佶和历史中一样,再次启用蔡京,也不过是希望借蔡京经营之力挽回局势罢了,再也不会和昔日一样,把蔡京当做知己好友了。
政见上有了不一,即使是亲兄弟也会形同陌路。
“太师请明言。”姜德对蔡京说道。
蔡京弯了一下腰说道“老夫有九子,其中六子早丧,其余八子中,长子虽不孝,却得了官家青眼,其余孩儿也大都能自立,唯有二子我放心不下。
一是我五子蔡鞗,此乃痴儿,只知道读书,不知道世事艰辛,恐怕日后会吃苦头。
一是我八子蔡洌В四送缍话潦椋窗芳﹀薰罚峙氯蘸蠡崴烙谛∪酥帧�
老夫知道小郎身不在朝堂,却胜在朝堂,琼楼开遍全国州府,各种店铺不下千家,尤其是在小郎去了梁山之后的数年,西北棉花遍地,海船如过江之鲫,山东乡村结寨自保,倭国高丽相继国灭,当真是大棋局,大手笔啊!
老夫不知道小郎君和平阴侯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想知道你们最终目的什么,只是希望小郎君能看在老夫这些年一直在为你遮挡的份上,日后事败,莫要牵扯我蔡家,日后事成,救我家子孙!”
说着,蔡京再拜道“老夫在这里求求小郎君了!”
姜德冷冷的看着拜倒在地的蔡京,他的手此时不断的摩擦,心中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梁骨冒到了后脑勺。
这么多年来,姜德的势力网慢慢成型,不说其他,光山东的情况,恐怕朝堂上十个人就有八个人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只不过你不说,我不说,大家装聋作哑罢了。
“太师你说的话,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啊。”姜德冷冰冰的说道,手慢慢的放在背后,手一搓,一把小匕首出现在了他的手上。
“听得懂也好,听得懂也罢,小郎和老夫心中都明白。”
姜德突然感觉自己小看了面前的这个老人,蔡京能数次起复,成为徽宗一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不是没有原因的。
姜德收起了匕首,笑道“太师看来是真的老了,都说胡话了,小子告退!”
蔡京看着姜德的背影,浑浊的眼睛中闪过一道光芒。
要说之前蔡京还不太确认姜德和平阴侯的关系,现在却可以确认了。
蔡京的话,有一半是真的,也有一半是假的。
蔡京的确放心不下自己的子孙,但并没有把希望放在姜德的身上,他和姜德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默契。
蔡京真正期待的,是蔡家和赵家绑在一起,让蔡家成为外戚。
为了这个目的,他已经三番五次的明里暗里的和赵佶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可以娶一个帝姬。
而赵佶,也的确心动了。
让赵佶心动的不是其他,而是对蔡京的愧疚。
赵佶的确不适合做一个皇帝,他为了文治武功,抛弃了不愿意和辽国开战的蔡京,但并不是对蔡京没有了感情。
多年的玩伴,艺术上的朋友,赵佶在上朝的时候,说起书画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可以恰到好处的对他进行吹捧,这让他不由的感到有些寂寞。
赵佶也知道蔡京在外面得罪了很多人,这些原因最终让他决定要选出一个女儿嫁到蔡府中。
要说赵佶最喜欢的女儿,那就非茂德帝姬赵福金莫属了。
赵福金此时已经十四岁,正是古代谈婚论嫁的好时候。
——
“我不嫁我不嫁!”赵福金披头散发,两眼通红,嘟着嘴巴,抓着赵佶的衣服哭喊道“父皇不爱小福金了,父皇不要小福金了!”
赵佶苦着脸,揉着脑袋,要是其他的皇子皇女,恐怕早被他呵斥的跪在地上了,但面对赵福金,赵佶只能自己蹲在地上哄着自己的心肝宝贝。
“小福金,父皇当然是爱你的了,只是这女孩子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这蔡鞗父皇也见过,是个有文采的书生,配你正合适。”
赵福金拼命的摇头道“我不要,我不要~父皇~~~”
“好了,朕已经决定了!就当如此!”说着,赵佶硬着心肠起身离去,等走了几步,又回头说道“就算出嫁了,你也可以随时回来看朕”
“父皇!!”
赵福金等赵佶真的走掉了,扑腾扑腾的站了起来,两手抹了抹眼泪,看着宫门哼道“父皇不要我了,我还不要父皇了呢!我就不嫁!”
说着,赵福金咚咚咚的跑了出去,她的护身宫女侍者急忙也跟了上去,赵福金回头看到他们,怒道“你们不许跟过来!我要去找姐姐们,你们要是谁再跟过来,我就我就打谁!”
宫女和侍者对视一眼,想着这里是皇宫,赵福金也不会出什么事情,应了一声,退了下去,赵福金这才继续往别的宫殿跑去。
赵佶风流,子女众多,宋仁宗要是看到他的子女名单,大概会嫉妒的从墓里跳出来。
赵佶的女儿此时大多年幼,其中赵玉盘、赵金奴已经出嫁,嫁的都是将门子弟,倒也太平。
随后就是和赵福金同年的赵金罗,接着就是此时刚刚十岁的赵瑚儿等人了。
赵福金能找着说话的,也就赵金罗了。
赵金罗正看着书,读到深处,不由有些痴了。
“金罗!金罗!”
听到赵福金的呼喊声,赵金罗抬起头看到赵福金狼狈的样子,不解的问道“姐姐这是怎么了?这皇宫之中,谁还敢欺负姐姐?”
“金罗!父皇不要我们了!”赵福金哭喊着跑了进来。
“姐姐是父皇最为疼爱的帝姬,怎么会不要你了呢?”
和赵福金因为宠溺而有些任性不同,赵金罗的性格更加平稳,而且骨子里有着一丝读书人的傲气。
“金罗,你不知道,父皇我要嫁给蔡家那个书呆子!”
“书呆子?莫非是蔡鞗?”
“可不就是他吗?那呆子无趣的很,要是我嫁给他,我会很可怜的~~金罗,难道你就要看着我陷入火坑吗?”
赵金罗叹了口气道“吾等帝姬,本就是要嫁给朝中重臣子弟的,两位姐姐都嫁给了将门,岂不是更加无趣?”
“将门多好玩啊,可以骑马打猎!”赵福金眼睛一亮的说道“我要嫁,也要嫁给一个大英雄,像赵子龙那样的大英雄!”
因为姜德的缘故,一些本应该在明末兴盛的古典小说在此时已经大行其道,琼楼中,说书的生意几乎是仅次于戏剧的,赵福金倍受赵佶宠爱,也到琼楼听过很多次书,那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白马银枪的形象,正是少女的最爱。
宋朝虽然是重文抑武,但并不是真的不重英雄,如狄青,昔日也不会因为民望过高而被文人厌恶了。
说白了,这所谓的重文抑武,不过是文人制造的舆论罢了。
赵金罗眉头一皱的说道“姐姐,妹妹多次劝你要多读书,那赵云不过是一普通将军,要说武功,不如关张,就连那故事,也有很多是虚构附加的。”
“啊呀!我不管啦!反正我不想嫁给那个书呆子!”赵福金跺着脚道“金罗妹妹,你就想想办法吧,你不是最聪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