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腊点头道“善!”

    钱塘江上,鏖战正酣,梁山战舰船坚炮利,方腊水师船多兵众,朱武见一时分不出胜负,干脆下令后军的源为义、平正盛、杜壆三将各率本部绕过战场,抢占水门,攻入杭州。

    这也是朱武对水战的结果极有信心,不怕步军后路被断。

    源为义、平正盛所带之兵,大多为倭军精锐,也善于水战,两人齐头并进,用运兵船上的弩炮轰开水门,杀入了杭州城。

    此时方天定正好和刘赟各带数千兵马赶到,两边一交手,刘赟就暗道不好,明教的精锐都在前线战场,杭州的本多老弱,根本不是源为义二人所带的倭军精锐对手,一个撞面,倒下去的多是明教军士。

    方天定见状大急,他仗着自身勇武,手提方天画戟,对刘赟道“刘将军你且指挥,待我去杀了他们主将,贼军必败!”

    刘赟哪里肯干,却拦不住方天定,方天定带着重甲精锐,直直的向平正盛冲去,这些精锐都是方腊留在身边的护卫,均为明教高手,对明教忠心耿耿,一个冲锋就把平正盛的攻势压制住了。

    “贼将何在!出来受死!!”方天定骑着战马,挥舞着超过三米的方天画戟,左砍右劈,铁甲武士护卫左右,来回冲杀,连斩十余梁山军士,好不威风,看的在后方指挥的平正盛惊叹道“我跟随平阴侯大人在楚国厮杀,还未见过这样的人物,就算栾、董二位大人也不过如此吧。”

    平正盛的打扮不同其他倭军,因此被方天定看上,方天定让铁甲武士开路,冲向了平正盛。

    平正盛见方天定盯上自己,知道巷战最重士气,便带着一群平家武士迎了上去,只一交手,平正盛就感觉不好,这方天画戟在方天定的手中如同一条蛟龙一般,不到五合,平正盛就抵挡不住,被砍开了战甲,要不是平正盛躲得快,这一下就得没命。

    其他平家武士见平正盛危急,都冲上前挡住方天定,方天定杀的兴起,左砍右挑,不过半柱香的时间,连杀平家七员战将,杀的平正盛胆战心惊,却害怕朱武军法而不敢逃跑,平正盛对左右道“今日战死此处,家中封位不失,如退,平家百年基业毁矣,当死战!”说罢,带着剩下的平家武士死斗方天定,方天定被平正盛这一下不要命的打法打的一下子有点蒙,居然就这样僵持住了。

    这时杜壆也带军冲了进来,杜壆看到方天定的打扮,大喜道“贼将休跑!”挺着丈八蛇矛就冲了过来。

    方天定拨开砍向自己的战刀,抽空看去,见一战将挺着长矛冲向自己,喝道“来得好!”方天画戟一架,一拨,就用小枝套住了杜壆的长矛,方天定再一抽,这一招不知道破了多少英雄的兵刃,但却在杜壆这里卡住了,只听到吱呀吱呀让人刮骨般难受的声响,杜壆居然没有放手。

    边上的平正盛见机就是一刀,方天定惨叫一声,甲片已经飞开,当下松开杜壆的长矛,回手对着平正盛就是一戟,平正盛横刀挡住,却被巨力推下战马。

    “快护卫太子离开!”铁甲武士看到方天定受伤,急忙救下,杜壆和平正盛这才知道对面的人是方腊之子,杜壆大喜道“我儿休走,留下脑袋吧!”

    方天定听到气的想回头再战,却被武士拦住,不由大叫“贼将通名!”

    “楚人杜壆是也!”

    此时的江面上,水战的结果也出来了,虽然谢福拼死,但面对炮火,不过是多了一些浮尸罢了,朱武杀开谢福的水军,一边让张顺等人追击,一边调集十二艘大船来到水门帮助步兵攻城。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杭州之战(下)() 
杭州城中,明教虽有两万军马,却分散在各处,刘赟匆忙之下只调集数千人阻敌,但自古是否能战第一看人心,如人心思战,虽兵少亦可为,但杭州现在就是人心不思战,城池都破了,还有什么好打的?如果此时是光明顶,恐怕这两万人还会有殉教的想法,但杭州对于明教来说,真的只是一个大一点的据点罢了。

    刘赟看到方天定被簇拥着退了下来,连忙上前问道“太子可无恙?”

    方天定面色如金纸,捂住胸口道“被贼人砍了一刀,无大碍,刘将军待我包扎一下,便可再战!”

    刘赟哪里还敢让这个太子继续陷阵,摇头道“太子不可鲁莽,宋军精锐,我军不可挡,如死战,恐怕圣教大事毁于一城啊。”

    方天定还是不愿意的说道“圣公也不会答应的。”

    这时,一阵炮响,方天定等人抬头看去,见几发炮弹打过城墙,落到了城中,将几个阁楼砸出了大洞。

    “杀啊!!”源为义这时带兵杀散了前来阻挡的一只明教军队,看到一群甲士簇拥着刘赟和方天定,知道是明教主将,连忙召集弓箭手攒射,数十箭羽泼向刘赟等人,刘赟等人急忙抵挡,方天定这才认清现状,明白杭州城内的两万老弱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真要硬拼,恐怕唯一的结果就是方腊等人殉教了。

    “撤。。。撤!!”

    方天定发话,刘赟也松了口气,他一边不断调集军士断后,一边护送方天定回圣公府。

    圣公府内,方腊已经是刀甲齐备,看到方天定被扶着回来,知道事不可为,对左右强笑道“我教根基在光明顶,非杭州也,先将此处还给赵家,待日后再图恢复。”

    方腊带着大小官员在数千明教军士护卫下退出了杭州城,

    朱武见方腊败退,虽然可惜没有一战擒王,但也不追赶,而是让众军士去查封库存,安抚百姓。

    经过清点,朱武惊讶的发现杭州城内居然囤积了粮草超过七十万石,足够三十万大军吃四五个月了,这些粮草应该都是准备支援给苏州、嘉兴战场的,再看金银,有财物合计超过一千万贯,但一想到方腊的政策是杀尽所有官员文人,有这么多的财物也是理所当然了。

    朱武兴奋之余,也暗暗担忧,这么多的物资要运走可不容易啊,一边通知吴璇加快运输,一边动员杭州城中的海商帮忙,但就这样运了两日,还有大半物资囤积在杭州无法运走,朱武无奈,不敢久留杭州,干脆散发给百姓,然后将方腊收集到杭州的数千工匠全部带走。

    再说方腊,失了杭州的他不敢久留野外,先到了富春县暂居,派人令邓元觉回兵杭州。

    邓元觉刚刚到达嘉兴,见到方七佛和方杰便问道“见过三大王,本将奉圣公令前来助阵,不知这嘉兴有什么厉害之处,三大王居然久战不下。”

    方七佛一说这个就有些脸红,说道“没想到这个宋昭年和其他的官不一样,无比强硬,他早在我等还没进杭州的时候就召集四处乡勇入城守卫,又打造了一口棺材悬挂在城楼上,使得城内万人齐心,故而久攻不下。”

    邓元觉听了不由大奇道“居然有如此人物?那城中可有勇将?”

    方杰讪讪道“城中只有一个统制王子武,如是斗将,我三合便可斩其下马,但却能得人心,我三次上城都被赶了下来。”

    明教中人熟悉的是江湖厮杀,对战阵对决还不适应,在野战中对付厢军或者十节度那样也是草寇出身的还好,但一面对武举出身,又敢战的王子武就开始露怯了,其实在杭州也是如此,虽然朱武兵少,但厮杀完一清点,战损不到五百人,却斩杀了明教超过三千人。

    方七佛带数万兵马攻打嘉兴,至今已经战损超过万人,却连破城的影子都看不见,说不心急是假的,却毫无办法。

    邓元觉想了想,说道“贫僧行走江湖的时候听过一句话,叫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说的就是嘉兴的富裕,富则多文,因此这里有不少官吏世家,想来是知道我教不容其,故而死战。”

    其实邓元觉是不认可方腊杀绝官吏、佛道、文人的做法的,他自己原来就是佛教中人,只是因为路见不平犯了杀戒才加入的明教,在他看来,不管是官吏还是佛道又或者是文人,都有好人和坏人,一竿子打倒有失公允。

    但话说回来,明教起事本来就带着一些宗教的意思,自然是容不下儒家或者佛道这样的异教徒。

    邓元觉等人商量一会,觉得只能强攻,便休息一日后继续强攻,邓元觉和方觉分别带着一只大军从西南两边攻城,将军士分为五部,轮流攻城,日夜不停。

    攻了两日,方腊的书信就到了。

    城中的宋昭年此时已经因为两日两夜的战斗而满眼血丝,摇摇欲坠了,他为了鼓舞士气,一直坐在城楼上,这时突然看到明教退兵,不由问道“难道我已经出现幻觉了吗?贼人退兵否?”

    左右皆喜道“大人,却是贼人退兵了。”

    宋昭年长吐一口气,两眼一闭,就在位置上睡着了。

    明教军营中,方七佛等人一脸阴沉。

    “没想到梁山兵马如此险恶,居然以水师突袭杭州,杭州一陷,吾等后路绝矣,当如何?”方七佛问道。

    邓元觉道“梁山远来,想来兵马不多,但粮草问题却是关键,我有一计,为锁城法。”

    “大师请说。”方杰好奇的问道。

    邓元觉道“我曾游历过西北,西贼擅于野战,却不擅于攻城,当被坚城所阻时,便会挖掘道路,转攻为守,用偏师锁城,主力四处劫掠。

    秀州除嘉兴外还有海盐、华亭、崇德三县,此三地粮草颇丰,何不攻之?”

    “善!”方七佛喜道。

    当下,方七佛兵分五路,自己率兵锁城,邓元觉率军一万五回援杭州,方杰和另外五员上将兵分三路取海盐、华亭、崇德三地,哪五将,分别是张威、徐方、郭世广、邬福、苟正五人,均有勇力。

    等邓元觉回到杭州,才发现杭州已经是一座空城,粮草钱财为之一空,再一询问,才知道被分给了城中百姓,方腊大怒,令军士挨家挨户收集钱粮,这一番折腾使得明教民心大失。

    另外一边的宣州,姜德虽然故意放慢速度,也攻破了宣州。

    拿下宣州后,姜德便不再前进,而是屯兵马到芜湖,紧靠大江,随时准备撤离。

    ——汴梁

    “官家,捷报,捷报啊!”王黼兴高采烈的跑进了琼楼的一个房间,房间内,李师师正带着数人演奏曲目,赵佶坐在凳子上拍掌而和,听到外面的吵闹声,李师师起身准备退下说道“赵官人有公务,师师退下了。”

    赵佶听到王黼说是捷报,还想用捷报给李师师展现出自己的明君风采,便上前握住李师师的手道“师师姑娘不是外人,共同听听就当是趣闻好了。”

    李师师抽出自己的手,对后面众人点了点头,其他人纷纷起身退下,王黼这时走了进来,看到乐师退下,不由对赵佶媚笑道“见过官家,师师姑娘,官家,田虎已被擒了。”

    赵佶接过奏折,原来在宣和二年七月初九,童贯率西军攻破了田虎最后一座城池威胜,田虎被西军小将韩世忠所擒,部下大小官员或死或擒,唯独孙安、山士奇带着数百人杀出重围,逃到山上不知所踪,正在继续追拿中。

    赵佶大喜道“前几日接到平阴侯的捷报,今日又接到童太尉的捷报,看来要不了多久,天下又可以太平了。”

    王黼对赵佶拜道“这多亏了官家恩德,罢花石,去方田,明赏罚,这才使得三军用命,得此大胜啊。”

    说到这个,赵佶不由有些想念起江南的花石了。

    原来自从方腊起事蔡京罢相后,不少官员都上书要求罢除花石纲,认为是花石纲让江南动乱的,赵佶无奈只能应允,接着赵佶又下诏罢了方田。

    但说到底,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还是赵佶自己搞出来的么,别人虽然说官家英明,但赵佶却自己心里清楚,故而高兴不起来。

    “官家,如今只剩下方腊一贼了,枢密院已令西军南下,平阴侯东进,三面围剿之下,想来方腊之乱平定就在这两三月内了。”王黼笑道“今日又有真腊国主来朝,真乃双喜临门啊。”

    赵佶熟读百书,对真腊也知道在哪里,叹道“真腊距中原数千里,来朝可见心诚,当封赏之,可令其国主为国王。”

    说完,赵佶回头对李师师笑道“我想宴请那真腊使者,不知道师师姑娘是否愿意献艺呢?”

    李师师点头道“官人有令,师师自当从命。”

    赵佶满意的点头,王黼又说道“官家,另外北面来人了。”

    赵佶眯了一下眼睛,北面自然是说金国,此时的宋金两边接触频繁,不断交换情报和条件,准备联合攻辽。

    “小心安排,不要让他们知道我国虚实。”赵佶是个要面子的人,他可不想让金国人知道自己的内部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