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中,丰臣秀吉和许贯忠不断的强化倭国的华夏化工作,不仅仅是当官的华族,即使是平民入学也必须学汉字,说宋语,就连衣服都要求穿汉服。

    此时的倭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有文化,虽然有了片假名,但实际上使用片假名的大都是女性,因此在接受汉化上并没有太大的隔阂。

    “快看,那是高丽的舰队!”瞭望台上,瞭望手大声的喊道,指向东北方向,那应该是从济州岛出发的舰队。

    丰臣秀吉拿出怀里的望远镜看去,看到那舰队上面写了个卢字将旗和黄字帅旗,连忙说道“这是卢师长和黄司令的船,快打旗语,表示致敬。”

    丰臣秀吉身后的一个阴阳师打扮的人走上前说道“将军殿下,卢俊义大人是平阴侯大人的师兄,此次吾等前往觐见主公的原因之一就是参加卢俊义大人的婚礼,我们应该在他们的身后比较合适。”

    丰臣秀吉一听,便点头道“安倍殿言之有理,此次许师不在,吾等失礼就不好了,告诉舰队一声,我们慢一点,让卢将军先行吧。”

    丰臣秀吉判断的很对,这只舰队上正是卢俊义和黄达,二人也看着远处的丰臣秀吉舰队。

    “看样子我们的时间差不多,应该能在十月底前到达梁山。”卢俊义放下望远镜,对黄达说道“也不知道童贯是怎么指挥的,有钟师道、王禀这样的大将,居然会被那个耶律大石大败百余里,连鲁大师听到都没脸呆在金国,撤回来了。”

    黄达也叹道“可不是么,十万大军啊,先是说什么要以仁义取燕云,那燕云虽然多汉人,但这些人都在辽国呆了百年了,早已把自己当做了辽人,如何会战都不战就降了?就因为郭药师降了?那郭药师可是渤海人!又不是燕云人官家啊,是太自傲了!

    何况那耶律大石是侯爷看重的人,自从去年到了燕云后,把所有的羊身上的毛都扒下来送给了侯爷换取钱粮,摆明了是想坚持作战的,又如何会轻易降?”

    卢俊义听了连连点头道“童贯所带西军已经征战数年,本就军心不定,那郭药师自告奋勇说要率精兵奇袭燕京,都入城了,那刘延庆居然错期不至,大好战机就此浪费依我所见,郭药师日后必不会再为大宋卖力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燕云的事情,这二人还不知道的是,由于宋军在燕云的精彩表现,金国上下对宋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原来姜德在高丽表现出来的汉人善战印象已经渐渐淡去,反而富有又无能的印象开始越来越深。

    。

第四百六十三章 燕州归宋() 
卢俊义和丰臣秀吉的船队从济水一路来到梁山泊。

    “哈哈,师兄,一路辛苦了。”姜德带着岳飞等人闻讯来到梁山的港口来迎卢俊义等人,见卢俊义下船,立刻迎道。

    “末将见过侯爷!”卢俊义先是对姜德拜了一下,然后才对岳飞等人道“几位师弟,好久未见了。”

    “见过师兄!”岳飞等人对卢俊义拜道。

    丰臣秀吉这时也下了船,见到姜德快步上前拜道“见过主公!”

    其他倭国文武也对姜德拜道“见过平阴侯大人!”

    高丽来的文武也齐声道“见过摄政王殿下!”

    在李资谦的主持下,姜德在高丽的身份此时已经是摄政王,仅次于高丽王。

    丰臣秀吉听到高丽人对姜德这样的称呼,不由大为懊恼,他也知道姜德对倭国、高丽的统治在法理上都有瑕疵,却没想到高丽人居然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

    丰臣秀吉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高丽人独享在前。

    姜德对摄政王这个名号还是很满意的,点头道“很好,都起来吧,后日就是我师兄大婚的日子,七日后便是我平阴侯府大议的日子,到时各路英豪齐聚,你们高丽和倭国的未来发展也是其中讨论的重点。待会会有人教你们大议的方式。”

    “遵命!”倭国和高丽的文武齐声喝道。

    卢俊义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脸,他这次大婚说起来还是姜德牵的线,对方不是别人,正是梁山第一女将扈三娘。

    扈三娘自从上了梁山后,就入的是近卫部队,这主要是姜德想照顾他,但随着扈三娘的年龄逐渐增长,扈太公可是急的嘴巴都要气泡了,扈三娘在梁山见多识广,一般的人根本看不上,又一次卢俊义上山讨论军事,被扈太公看上,姜德也乐得其间,扈三娘知道后先是找到卢俊义打了一架,之后众人看到的就是卢俊义抱着扈三娘出来的样子。

    卢俊义和扈三娘的婚礼办得既隆重又收敛,毕竟众人来梁山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大议。

    姜德的房中,丰臣秀吉低着头走了进来,姜德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坐,玉藻,上茶。”

    玉藻微微低头退了下去,不一会儿就端着茶点递给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急忙低头接过。

    “我看了你们的报告,你们在倭国这段时间做的不错,过几日就是大议了,你是倭国的幕府将军,也要在大议上代表倭国发言表态,为了防止误会,我先和你说说情况吧。”姜德其实不仅仅叫丰臣秀吉来,等会李资谦、慕容彦达、吴迪等人都会被姜德约着谈话。

    姜德先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说道“听闻你近日也读了不少书,对辽国应该是知道的吧?”

    丰臣秀吉点头道“辽国乃中土北方大国,有控弦之士百万。”

    姜德嗯了一声道“从唐末以来,辽国便独大北方,自檀渊之盟后,宋辽对峙百年,却也太平,但时运玄妙,数年前辽国东北兴起一国,名金,在宋金的合攻下,辽国的灭亡大概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了,这也是我和许先生等人在多年前就预测的事情。

    接下来,中原就剩下金宋两国,秀吉,你说这几年的天气如何?”

    丰臣秀吉被姜德的话说的愣了一下,这几年的天气丰臣秀吉想了想后便明白了姜德的意思。

    “回主公,气候异常,今年倭国一边有大旱,一边又阴雨绵绵,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被原来的贵族蛊惑造反的原因。”丰臣秀吉说道。

    “嗯,没错,如果人人丰衣足食,没什么人愿意造反。”姜德点头道“这样的天气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昔日唐末的时候也出现过长时间这样的气候,很多人说这是改朝换代的上天预示也可以这样说吧,但从科学上来说,这样的气候应该叫做小冰川。”

    姜德也不管丰臣秀吉有没有听懂,继续说道“中原如今也是如此,但这次的小冰川和唐末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原的影响并不算大,但辽国故土却是天灾连连,金国占据了辽国后,没粮食可不行,南下就是必然的事情。

    金国南下,宋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是挡不住的。”

    丰臣秀吉毕竟是倭人,姜德并不想给他心里种下宋人软弱的印象。

    “我是宋臣,到时候起兵救国就是必然的事情,近年来我为了让宋皇安心,已经裁军不少。”

    姜德就像许诺的那样,自方腊被灭后,就开始上书裁军,赵佶自然是乐见其成,姜德不断的将军士派遣回乡,成为整个山东保甲制中义务兵教头的一员,如今姜德面上的军队虽然少,却可以随时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义务兵制度召唤出十万大军。

    但这些人和金国对抗依旧是捉襟见肘的,这就需要高丽和倭国两个地方的输血。

    丰臣秀吉听话听音,也当了这么久的幕府将军,自然明白姜德的意思,立刻表示忠心的说道“倭国上下均是主公的部下,均愿为主公效死。”

    姜德点点头,表示满意,说道“打仗打的是钱粮,打的是武器,打的是人。

    先说钱吧,石见银矿的开采进度我很不满意,其他的矿山也是如此,倭地多山,多山则多矿,要发展优势产业这个道理你要好好的灌输到各地的官员脑中!”

    石见银矿本来应该要等到明朝时期才会被倭国政府发现,这个是倭国最大的银矿,在历史上的十七世纪,这一个矿山的产量就高达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但姜德只是知道这个银矿的大概位置,因此许贯忠等人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这个银矿,到现在才刚刚开始开采。

    “你们要充分利用好火药,加快开采的力度,至于人手,三佛齐有很多。”姜德眯眼说道,在他的心中,三佛齐的土著生死并不关心,自从去年黄达等人攻占了三佛齐的蒲罗中港后,被姜德改名为新港,当地不少反抗的土著都被姜德送到了倭国的矿山之中。

    “主公放心,现在各地的乱党都被我军剿灭,明年开始,每年最少可以开采银两百万两,黄金十万两!”丰臣秀吉立刻许诺道。

    姜德点点头道“很好,另外还有硫磺的开采也要加强,这些你要好好琢磨。”

    丰臣秀吉退下后,李资谦又走了进来,姜德又对高丽的煤铁的开采提出要求,李资谦自然是无一不诺。

    在连续见过几个人后,姜德有些累了,想了想叫来李忠说道“去叫公孙先生过来一趟。”

    公孙胜还是一身的道袍,姜德问道“公孙先生,我准备在大议前先来一次演武,好让众人知道我们现在拥有的实力,你看如何?”

    公孙胜笑道“侯爷的心思,贫道明白,贫道立刻安排最新的火枪和火炮用于演武。”

    ——

    梁山的一个小山丘上,三队军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军官的指挥下踏步来到一条白线前。

    在距离白线约三十丈的地方,树着数十个木牌。

    在距离军士数十步的地方,是几排坐着的军官团。

    梁山山上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几乎都出现在这次的演示现场,可见姜德对这次演示的重视。

    “大哥,这就是你说的火枪兵?这火枪真的比弓箭还厉害?”王贵有些怀疑的看着那些军士。

    公孙胜笑道“王贵兄弟等会看着就是,这可是我们第四代火枪了。”

    姜德从让公孙胜主持火炮铸造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火枪的铸造,但火枪比火炮却是难上太多。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火枪的威力小,火炮的威力大,自然是火炮更难,但实际上在工业上,做大难,做小更难。

    按照历史的发展,最早的火枪应该出现在不久后的南宋,那个时候的火枪是使用竹筒作为枪管发射弹丸,但因为竹子很容易碎裂,因此是一次性武器,是作为弓弩的补充出现的。

    而像样的火绳枪是要到明朝才会出现,火绳枪是东西方同时发展的,各有特色,由于火绳枪要精铁打造,还需要良好的工艺控制,因此极为昂贵。

    除了火绳枪外,还有一种枪是燧发枪,燧发枪的历史比火绳枪还要晚上一些,由于更加方便,因此在欧洲很快淘汰了火绳枪,而在东方,由于清朝对火器的打压,末毕懋康发明中国的自生火铳并没有大规模装备军队,只是做为清朝贵族的玩物出现。

    如今姜德等人面前的是火枪兵用的火枪就燧发枪,既然知道历史发展,姜德自然不会再让公孙胜走一遍火绳枪的路。

    燧发枪的难点一个在于燧石,燧发枪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再在传火孔边放一个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就对燧石的要求很高,燧石的质量就代表击火率的高低。

    其次就是在火枪的枪管。

    火枪的枪管要比火炮细太多,而且数量也要求高,因此不能用沙模这样的办法制造。

    公孙胜主持了四代火枪研制,现在的火枪枪管已经从最早的拿一根铁慢慢的钻变成了新的卷打法。

    卷打法是用一根长方形的熟铁板,直接锻打卷制成型。卷成铁管后,工匠趁热在锻缝上撒上精铁矿粉,也就是氧化铁。撒上去后,再把发红的铁管埋入炭堆里,用煤炭还原铁矿粉,还原后的铁矿,直接和锻缝“长”在一起了。

    这样的粗胚做好后,就可以用钻机修正枪管,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可以保证口径基本完全一致。

    “准备!”在军官的一声令下,一排军士先把火枪横放,从药仓中放火药,再树立起来放弹丸,最后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发射药,然后举起瞄准。

    “开火!”

    “砰!砰!砰!!”

    一阵整齐的枪声响起,跟随枪声的是一阵青烟。

    “第二排!准备!开火!”

    “第三排!准备!开火!”

    三排军士在军官的指挥下不断射击,连续不断的射击让这三排军士很快被烟雾彻底笼罩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