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隼矗崭照业礁龆芘凭倨穑陀惺患冈业剿肀摺�

    “好个南蛮,倒是智计百出!”完颜宗弼一马当先的奔上城墙,两个宋军向他扑来,他一手抓住这两个宋军的长枪,一拽就将这二人丢到了城下。

    “贼将看枪!”陆登吸了口气,大喝一声,挺枪而上,完颜宗弼捡起地上的一把扑刀和陆登打成一团。

    只三五招,陆登就暗道不好,他没想到这完颜宗弼身份尊贵却如此善战,还好边上有军士相助,这才支撑了下来。

    正在酣战,边上传出一声欢呼,完颜宗弼笑道“南蛮子,你不过千人,哪里抵挡的住我数面进攻,还不快快投降!”

    陆登心中着急,拼命刺出一枪,抽空回头望去,见果然是金军打下了一段城墙,正在快速入城。

    陆登叹道“当是我尽忠的时候了!”不再恋战,带着几个亲卫杀回到府中。

    府中已经是一片狼藉,家丁、丫鬟到处在跑,陆登的夫人一手抱着独子,一手拿着一把剪刀站在门口,看到陆登,哭道“相公尽忠,妾当尽节。”

    陆登对边上的管家及乳母说道“我和夫人均受宋恩,当以死报国,我无他愿,唯有这孩子还小,希望你二人可以为我等抚养成人,接续陆氏香火,就是我陆氏门中的大恩人了!”说完就对那管家和乳母施了一礼。

    那管家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老爷放心,我必会养育公子长大成人!”

    陆登让这二人快走,自己带着夫人回到堂中,陆登看着夫人的脸,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突然笑了起来,让其坐下,自己去拿了酒水来说道“来来来!今日为夫手刃了数个贼军,当浮一大白!”

    陆夫人也笑道“夫君慢饮,且看妾身歌舞一曲!”

    完颜宗弼带着军士来到了陆府前,看着府门大开,便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隐隐约约听到了歌声,不由奇道“为何有曲乐之音?”

    哈迷蚩叹道“昔日楚霸王死前和虞姬歌舞,今日当如是也。”

    完颜宗弼急道“陆登大才也,怎能就这样死了?”急忙循着歌声找去,找到一间房,歌声突然停了下来,他急忙一脚踢开,就看到一人怒视这自己,手握宝剑,正是陆登。

    完颜宗弼正奇着,就看到一股鲜血从陆登脖子上流了下来,这才知道陆登已经自刎了。

    完颜宗弼叹道“我晓得了,敢是怕某家进来,伤害你的尸首,杀戮你的百姓,故此立着么?”

    说着,完颜宗弼对后面的哈迷蚩说道“与我传令出去,吩咐军士寻一个大地方安营,不许动民间一草一木。违令者斩!”

    哈迷蚩领命而去,再往里走,完颜宗弼看到一妇人自刎于室内,叹了口气,吩咐和陆登和葬一处。

    这时有军士擒拿住了管家、乳娘三人,本想斩杀,得了哈迷蚩的军令便放下了刀斧扭送了过来,哈迷蚩看到管家三人,问道“你三人是何人?看你等穿着,非普通人家。”

    由于时间仓促,这三人都没来及换衣服,管家和乳娘对视一眼不敢说话。

    完颜宗弼心情正不好,怒道“叫尔等说话不说,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人乎?”

    乳娘被吓得瘫倒在地,哭道:“这是陆老爷的公子,小妇人便是这公子的乳母,这是管家。可怜老爷、夫人为国尽忠,只存这点骨血,求大王饶命!”

    完颜宗弼听了,不觉眼中流下泪来道:“原来如此。罢罢罢,也是忠义之后,我便将此子收养为我子。保他一生富贵。”

    那管家怒道“我家老爷姓陆!莫非大王也姓陆了?”

    周围的军士听着纷纷拔刀相向,完颜宗弼拦住摸鼻笑道“你这厮说的也是,我便让他继续姓陆,继承陆相公的香火,如何?”

    只听到一声砰响,原来那陆登此时才倒,完颜宗弼不由暗暗称奇,又觉得那管家性格刚烈,怕日后对陆登之子有影响,便将其打发为其他将军为仆,也算全他性命。

    完颜宗弼得了潞县,燕山府自此全部归降金国,完颜宗望修整数日,准备继续南下。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宗翰兵不血刃下河东 宋徽宗仓皇南幸禅皇位() 
——太原

    和直接突袭的完颜宗望不同,完颜宗翰在派军南下的同时还令王介儒和萨里穆尔带着书信陪同马扩回到太原城,童贯到此时还不知道金军已经南下,得知金使到了,立刻下令宴请款待,还赠送金银,生怕怠慢。

    琼楼

    太原府内也有琼楼,如今琼楼已经开遍了宋国各路,由于吃的新奇,玩的有趣,倍受追捧,童贯此次宴请金使就选在这里。

    一群舞女在宴席的中间翩翩起舞,王介儒和萨里穆尔一边喝酒一边不时的对视一笑,在主位的自然是童贯,陪酒的还有太原知府张孝纯、马扩、宇文虚中等官员。

    宇文虚中乃大观三年的进士出身,本名宇文黄中,被赵佶赐名虚中,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中书舍人等职,此次来太原是为了劳军。

    马扩看着童贯,心里着急,他从回到太原就急着想见到童贯好报告金国的异动,但金人一直在他的身边控制着他,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和童贯说上话。

    “两位贵使远来,必然劳顿,今日我们只谈风月,不说国事,来,我们共举此杯,为两国陛下贺!”童贯举着酒杯,对众人说道。

    宋人这边自然是跟着举杯,但童贯却吃惊的看到王介儒和萨里穆尔都是摇头笑着不语,不由问道“两位大人这是何意?”

    王介儒从怀中拿出一封信说道“童大王还是先看看我们大帅的书信吧,哦,对了,就在今年十月,我国陛下已经册封完颜宗翰大人为左元帅。”

    说着,王介儒将书信递给边上的小厮,小厮小心的递给童贯,童贯疑惑的看了王介儒一眼,然后打开了书信。

    书信中写的是因为张觉反叛金国的罪魁祸首就是宋国,如今金国已经决定发兵南下到开封问罪,如果宋国还有一点诚意的话,就应该让宋国皇帝带着公主、财物到金军大营前请罪,用词语气都是极为傲慢。

    童贯看完书信,对金国发兵的事情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我两国本有盟约,即使要问罪,一小吏足矣,为何要发兵呢?而且这样大的事情为何现在才说?”

    萨里穆尔哈哈笑道“我军都已经出发,何必告知?实话告诉大王,如今我国完颜宗望为右路大帅直取燕山府,完颜宗翰为左路大帅此时应该已经拿下了朔州,大王坐等战报就是。”

    童贯听得目瞪口呆,宇文虚中气的站起来指着萨里穆尔喝道“不宣而战,可为人乎?”

    马扩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叹道“兵者,凶器也,天道不喜,辽国之亡,我宋国也是出了力的,你金国如今不顾及我宋国也是有积累的国家,就不担心我宋国整备军武,让你们进好进,出难出吗?”

    萨里穆尔呵呵笑道“如果我们害怕你们宋国的军队,我们就不会南下了,想来要不了多少时间,战报就会送到,童大王,要我是你,我就会割让河北、河东之地给我们金国,如此一来,你我两国还有盟好的机会。”

    童贯被吓得脸色惨白,当年的燕州一战让他明白了宋军和金军的差距,如果说西夏是一只狼,宋军这只有犄角的羊只要够多还能拼拼,那么辽军就是一只豹子,宋军只有逃命的份,金军那就是一群从山林中走出来的老虎,闻到味道宋军就要发软了。

    而且和金军打又有什么好处呢?他童贯已经是广阳郡王了,还那么拼命做什么?

    童贯看着王介儒和萨里穆尔二人笑嘻嘻的离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太原知府张孝纯急忙说道“大王,如今金军南下,恐边军不能抵挡,当调集西军与其相抗啊!还请大王镇守太原,调兵遣将,御敌于外!”

    童贯被说的差点蹦起来,什么?让他守太原。。。。有皇帝的命令吗?没有朝廷的旨意就调兵遣将?这不是胡闹吗?

    童贯义正言辞的说道“金军南下,此乃国家大事,我当立即回开封面见圣人,调集天下兵马与之相抗!太原,一隅之地也,有王知府在,我再令王禀相助,必可无碍!”

    张孝纯被气的火冒三丈,这个时候要是军士知晓童贯南逃,哪里还有什么军心斗志,便道“大王要离去,人心必将溃散,到时河东沦落,河北不保,还请大王三思!”

    童贯见这张孝纯百般阻挠自己,也不由的恼羞成怒起来,说道“贯受命宣抚,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贯,置帅何为?”

    原来这张孝纯除了是知府外,还有个官职是河东安抚使,因为太原为边境要地,因此太原知府和河东安抚使自从西夏反叛后就一直是兼为一人的,安抚使,是具有军事性质的官职,河东安抚使就是河东路最高军事长官。童贯这样讲,虽属于强词夺理,但也是基于事实。

    双方越说越僵,童贯干脆甩袖离去,张孝纯看着童贯的背影,叹息不止。

    童贯回到住所,越想越觉得太原不是久留之地,当夜就带着人打开城门,直奔开封去了。

    等第二日张孝纯知道童贯已经逃走时,不禁破开大骂道“平日里童贯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慑,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乎?”

    这骂归骂,金人来了还是要打,张孝纯无奈只能找童贯留下来的大将王禀商议。

    王禀就是昔日童贯麾下平定方腊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后来又跟随童贯攻辽,虽因为童贯等人的胡乱指挥导致大败,但却不能抹杀王禀身为军中宿将的能力。

    王禀带着自己的长子王荀一同来到张孝纯府,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金军已经南下了,因此对张孝纯突然召见自己还挺奇怪。

    张孝纯一见到他,立刻问道“正臣乃名门之后,受朝廷累世之恩,今日事急,可效死乎?”

    王禀被张孝纯这段话说的是没头没脑,不由问道“相公为何说此言?我王禀自从军以来,从未惧死!”

    张孝纯连连称好,这才将金军可能已经南下的消息告诉了王禀。

    王禀一听就急了,连忙问道“金军何时南侵的?多少兵马?统帅何人?兵种如何?所到何处?对了,童大王呢?”

    张孝纯不提童贯还好,一提那是一肚子气,不屑的说道“童贯昨夜连夜回京城了,如今大概已在百里之外。”

    王禀无奈道“如此只能由相公主持大局了,只是相公只能调遣一路兵马,金军倾国南下,如无外援,我太原危矣!”

    张孝纯问道“王总管深知兵法,还请教我。”

    王禀强制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张孝纯不过是个文官,根本不懂打仗的事情,如果自己也慌了,那么这河东之地就真的要完了。

    王禀闭目一会,然后说道“金军南下,必然先取朔州,再取代州,走忻口入太原,我不担忧其他,我担忧义胜军不稳啊。”

    说到义胜军,张孝纯也烦恼道“这义胜军本非宋人,与我等多有离心,却是难保。”

    说起这义胜军,倒是和郭药师的常胜军有三分渊源。

    原来当日童贯等人担忧常胜军尾大不掉,便决定仿照常胜军的套路打造一支部队,这就是义胜军。

    义胜军和常胜军一样,用的都是昔日辽国投奔到宋国的降将,兵源也大都为汉儿。

    汉儿可不是宋人的意思,儿是人的方言,后来蒙古之所以分四类人的时候将汉人和南人分开是有历史原因的,汉儿原本指的就是原汉朝管辖下的百姓,但到了唐朝灭亡后,辽宋对峙,汉儿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宋国人开始自称为宋人、南人,汉儿成为了生活在辽国的汉民特指。

    在金辽之战中,大量原本生活在辽国的汉人逃到宋国,被宋国招抚,这些汉人大都经历过战火,因此和承平日久的宋国百姓相比要凶悍的多,因此大都被召集入伍,在燕云的就是常胜军,在河东等地的就是义胜军了。

    按道理来说,这些义胜军应该是感激宋国朝廷的,毕竟宋朝不仅仅收留了他们,还给了他们一份工作,一开始也的确如此,但很快义胜军的将士就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了。

    首先是原本的宋军和义胜军产生了矛盾,义胜军的打造一开始就是冲着强军去的,因此童贯给予的物资都是选好的送,用的是新打造的兵刃,住的是新建出来的营地,就连吃的粮食都是新米,这就让原本的宋军大为不满,不仅仅在语言上以番人这样的词汇来对其辱骂,还时常威胁要将他们赶走。

    更让义胜军气愤的是当地百姓和官府的态度,宋朝军队的将领是时常轮换的,但军士却大都为当地出身,这也是古代因为交通等原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