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东、燕山的战报不断传到了开封,河东还因为张孝纯和王禀的死守而没有被突破,燕山却是已经彻底沦陷。
完颜宗望此时已经杀到了河北,他没有和完颜宗翰一样寸土必争,只要有城池坚守,他便留下一只骑兵看住这个城池然后继续南下,很快就杀穿了保州、定州、真定府、赵州、刑州等数个州府,上百城镇,对于保州、中山等地都是围而不攻,虚张声势,完颜宗翰从郭药师口中深知宋国虚实,只要他能打到开封城外,宋国就算不投降也会乖乖的割让大片土地和财物。
至于这样说的证据。。。。当年辽国不就是这样得到的岁币么。
——梁山
“砰!砰!砰!!”
一队一队的火枪兵正在轮流射击,火药燃烧导致的白烟将这些火枪兵完全笼罩住了,没有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准确射击,这也是为何排队枪毙是火枪兵时代的最佳战术。
在火枪兵演练的对面山上,一个会议室内,梁山军委正在商议此次金军南下的应对。
“此次金军两路南下,虽然来势汹汹,但并没有一战灭国的实力,河北、河东等地坚城十余座,兵马二十余万,等金兵到了开封,早已是强弩之末了,因此在下分析,此战金国虽会大胜,却不能灭国。”许贯忠依旧是从大局上分析战况。
朱武第二个说道“卑职以为,金军之利在于骑兵,河北一马平川,金兵大可四处出击,但河东却是表里山河,王禀和张孝纯又死守太原,王禀虽非大将,却也是良将,又有西军支援,恐半年内完颜宗翰都拿不下此地。”
姜德又看向晁盖,晁盖哈哈笑道“侯爷可别问我,我上阵冲杀还行,这庙算的事情还是算了吧。”
姜德笑了笑,但还是道“了解一下还是好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此次南下本来就没有一战灭宋国的想法,毕竟宋国是大国,一战而灭也过于狂妄了,但逼迫宋国割地却是有的,我判断此战宋国将和昔日一样,不战自败,只要金军威胁开封,朝廷自然会想办法议和。”
许贯忠点头道“侯爷分析有理,如今燕山已陷,太原被围,大宋原来那虚假的繁盛被戳破,赵佶恐怕是不愿意背负割地的骂名的,在下以为,赵佶恐怕会仿唐玄宗旧事,退位南逃。”
李助哼道“大宋官家除了从那两兄弟开始就没有一个硬气的,只会做一些持强凌弱的勾当,当年要不是寇准,宋真宗早就南逃了,何况现在朝中哪里还有寇准呢?”
姜德尴尬的抓了抓脸,这些人精要不要预测的这么准确啊,这到底是谁穿越啊。
李助干脆站了起来,走到后面的大地图上说道“开封本是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唯有黄河可依,但这些年来天气寒冷异常,如金军选准时间,黄河冰封,天险便不复存在了,故而此战对于宋金来说,关键在于时间!”
姜德点了点头,事实也的确如此,金军南下,可都是步骑,水军是不存在的,面对黄河和宋国强大的水军,金军是不可能越过这道天险的,但一旦黄河冰封,黄河就会反过来成为金国手里的神兵利器,金军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地方来进行突破,宋军则是处处挨打。
“既然此战大宋暂无倾覆之危,我军还是隐而不发,但大名府却要趁此战收入我军掌中。
大名府人口百万,控扼河朔,北门锁钥,谁有大名府,谁就掌握了一半的河北之地,绝不可将其沦落敌手。”姜德当下做出决定,赵佶父子还没有将他们那不要脸皮的丑陋样貌暴露,大宋的军心、民心也没有散乱,就不是举旗的时候,但要什么都不知道,姜德一想有种浑身难受的感觉。
大名府和梁山其实并不远,否则《水浒》里的宋江也不会去打大名府,大名府到梁山约有二百五十里,精骑一日可至,大军三日可到,故而梁山绝对有能力掌控住大名府。
但要拿下大名府,前提就是大名府遇到极大的危机。
——开封皇宫
赵佶穿着道袍,跪在三清雕像面前不断的念着经文,自从得知金国南下后,赵佶基本上就在做这一件事。
“官家!吴敏求见。”内官小声的在门外说道。
“宣!”赵佶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吴敏进来了。
吴敏见到赵佶,当下拜道“微臣见过官家。”
“平身吧。”赵佶不再强要吴敏称他为真人,可见他的心此时的确是乱了。
“陛下!大名府急报,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军十万已经杀到了大名府,大名府留守梁世杰令大将李成出战迎敌,本想趁夜色袭击金军,没想到却被金军杀的大败,幸有武卫军指挥使索超、指挥使杨志、岳飞等人拼死将其救出,才免招遭大难,但依旧损兵超过四千人,如今大名府岌岌可危,梁世杰请朝廷尽快发兵,否则大名府一破,河北尽失,开封危矣!”吴敏急切的说道。
赵佶脑海中立刻放出了河北的地势,大名府本就是在平原之地,大名府往南直到黄河都是一马平川,金兵过了大名府还真的是可以直接打到开封府了。
赵佶一想到金兵要到开封来,两眼一翻,极为干脆的晕了过去。
吴敏等人看到赵佶晕厥,吓得急忙上前将其扶住,又是叫太医又是掐人中的,折腾了半宿才让赵佶缓了过来。
赵佶醒来后,只觉得自己浑身疼痛,又想到金军已到大名府,不到旬日就可到开封,他赵佶可能要成为亡国之君了,顿时悲从心来,大声哭泣起来。
他床前的张邦彦等人见状也只能跟着哭了起来,整个宫内搞得和出丧一样。
赵佶哭累了,对左右众大臣问道“如今之计,该当如何?”
张、王等人溜须拍马,欺诈百姓什么的都很熟悉,这对阵御敌却是不会了,而且也不敢啊,要是自己说出口,赵佶要自己去前线打仗怎么办?
赵佶见没有一人说话,便开始点名了,先道“张邦彦,你是宰相,你来说说看。”
张邦彦哆哆嗦嗦的站了出来,想了想说道“金军南下,不过是为了钱财,不如给他们一些就是了。”
赵佶叹了口气道“如果只是钱财的话,我自然是不会舍不得的。”
这时,童贯走了出来,拜道“启奏官家,微臣已经派马扩前往完颜宗翰军中询问其如何才肯退兵,想来数日就会有消息。”
赵佶点点头赞道“童爱卿还是体国的。”
吴敏看着这满堂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想着怎么抗敌,而是都想着如何议和,不由想到两人,出列说道“官家勿要心忧,微臣有两人举荐,一内一外,可保我大宋江山!”
赵佶奇道“哦?是何人?”
吴敏抬头道“一人乃是李纲,此人刚毅果敢,熟读兵法,精通国事,此时正在开封叙职,可当大用。
一人乃是平阴候姜信之,平阴候能征善战,灭王庆,平方腊,击高丽,功绩显著于世,麾下董平、呼延灼、秦明等均为世间良将,可堪大用。
如官家起用这二人,一人统兵于外拒敌,一人运筹帷幄于内,当可保平安。”
赵佶大喜道“如当真可保宋国平安,你吴敏乃第一功!”
赵佶这话说得其他人顿时妒火中烧,一人当下出列道“官家万万不可啊!”
赵佶一看那人,是高俅,便问道“高爱卿何出此言?”
高俅回道“微臣虽不读书也知历代王朝无有外患而灭者,汉因魏篡,魏因晋亡,故而太祖曰当与士大夫共天下也。
李纲便罢了,那姜信之本是贼寇出身,素无王法,听闻山东等地只闻侯令不闻王命,如昔日董卓也!
如今调其入京,岂不是饮鸩止渴?金国所求不过金银,平阴候如有异心,则求的是天下了。”
高俅这话在宋朝可以说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了,这也是宋朝历代皇帝对内对外的思维,什么异论相搅、河湟还土都是这个思维的体现。
赵佶听了高俅的话,觉得有理,但开封禁军是花架子的事情他也知道,他实在没信心依靠这些禁军守卫开封。
“那高爱卿可有计策?”赵佶问道。
你也别光说了,想想办法啊。
高俅哪里有办法,禁军的工人化运动还是他主持的,那哪能打仗啊。
高俅低着头嘟囔的说道“要退金兵,赏赐点金银即可。”
吴敏简直要白眼翻到天上了,这对内就是喊打喊杀,对外就是送金送银,你咋不去死啊。
赵佶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李纲。
李纲没想到自己回开封诉职居然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到现在金兵南下的消息已经在民间传开了,在李纲眼里,到如此局势,原因全都在赵佶身上,正好这次吴敏推荐他,他便鼓足了精神要好好的说一场。
赵佶看着一脸刚毅的李纲,不由的有些抗拒,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脸了。
“李爱卿,吴爱卿说你有救国之才,不知道当前局势,如何教寡人啊?”
李纲看着明显苍老了许多的赵佶,不由叹了口气,拱手说道“启奏陛下,如今金兵南下,但天下人看的却不是金兵,而是官家啊,东南苦于花石纲,西北苦于西城所,天下人对一些事是敢怒不敢言,如官家不认错,恐天下人心难聚。”
赵佶苦笑着点点头,他其实也知道蔡京等人上下其手的厉害,只是以前太平,他也觉得不怕贪官怕权臣,故而放纵到今天。
赵佶道“既然如此,我便下罪己诏,如此可行?”
李纲点头道“如此最好,其次便请官家召集天下王师汇聚于开封,并择日发兵北上,以示抗金到底之决心,如官家能仿效真宗旧事,御驾亲征,必能逼迫金兵空手而还。”
赵佶顿时吓了一跳,他连开封都不想呆了,居然还要他御驾亲征,这到底是要帮他还是害他啊。
赵佶是一万个不愿意,他急忙说道“不可不可。。。寡人近日身体日益不适,我欲让太子为开封尹,留守开封,你看如何?”
李纲心里一凉,知道赵佶是想逃跑了,不过他本来就看不上赵佶,觉得赵佶跑了也好,但赵佶能走,太子赵桓留守却是名不正,言不顺。
李纲便拜道“太子有恭俭之德,但以开封牧的身份留守京城,指挥天下兵马抗金却是身份不够。”
说着,李纲猛地拜道在地道“如官人欲南幸,还请让禅位于太子!”
“大胆!”吴敏不等赵佶发作,当先喊道,然后趋步上前道“李纲书生意气,满嘴胡言,还请官家恕罪!”
赵佶虽然心中不喜,但还是知道要解决问题,问道“如让太子监国,可否?”
李纲摇头道“昔日唐肃宗故事官家难道不知道吗?这是取乱之道啊。”
赵佶犹豫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道“也罢,那就在三日后举行仪式吧。另外准备好船队钱物,寡人准备巡幸杭州。”
李纲苦笑的叹了口气,赵佶为了离开开封,真的是什么都不顾了。
当赵桓被叫到宫中,得知赵佶准备禅位给他的时候,他两眼一翻就要晕过去了,还好吴敏已经经验丰富了,又掐又推好一会把赵桓弄醒。
赵桓一醒就嚎啕大哭,抱着赵佶的腿哭道“父皇春秋鼎盛,儿臣不敢有半点僭越之心,还请父皇收回成命,父皇让儿臣做什么都行。”
反正这一对父子,一个是说什么都不要再当皇帝了,一个是说什么都不愿意接任当皇帝,这要是放在平时倒还是有点父慈子孝的意思,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这明显是没一个傻得,都不愿意接盘啊。
最终,赵桓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安排,他一边哭一边想着,这个他平日里日思夜想的皇位居然就这样到了他的手里,但这哪里是皇位啊,这是刀山火海啊。
禅让仪式在赵佶的坚持一下一切从简,大臣们也明白大宋马上就要变天了,也不再纠结,反正就这样糊弄的过去了,赵佶做好仪式,只花了一个时辰就大包小包的带着一群人上了船,头也不回的往杭州跑去了。
赵桓木然的接受着众多大臣的朝拜,心中真的是苦比喜多啊。
赵佶虽然走了,但大小官员还在呢,当下第一大事还是如何应对金兵的南下,李纲此时因功被封为兵部侍郎,第一个出列请赵桓拿个主意。
赵桓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不怀疑他是赵佶的亲儿子了。
“那个。。。诸位爱卿啊,你们说寡人西幸蜀地可好?”
得,也想跑!
第四百七十三章 折可与交城退兵 平阴侯梁山定策()
赵桓想西幸其实也是正常的,首先,赵佶走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走的,不说后妃什么的,皇子赵楷还被他带在身边,还有不少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