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政策”做出详细阐述,顺便提了一件跟他密切相关的事情,正是高集上奏关于他奸污高宁氏的前因后果。
刘大夏将折子递到谢迁手里,道:“于乔自己看吧!”
谢迁一把抓了过去,翻了两页才找到沈溪对于事件的具体描述,仔细看过后,脸上终于显现笑容:
“悄悄,沈溪小儿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南宁知府高集因沈溪小儿查封城中不法商贩用于囤积居奇的粮仓,派儿媳去游说,结果妇人进入军营咆哮公堂,被沈溪叫来婆子掌了嘴,回去后寻死觅活,诬陷朝廷命官……”
刘大夏摇头:“于乔,这只是沈溪一家之言,做不得准!”
谢迁直接把折子拍到桌案上,大声喝问:“什么一家之言,沈溪小儿敢在这种事情上打马虎眼儿?”
“你们都算是他的长辈,他是什么人你们会不知道?尤其是你刘时雍,之前你曾协管厂卫,沈溪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你难道不知情?他拒绝了多少人送礼,其中又有多少美女,你都应该清楚才是。”
“这些年来你们对他给予不少帮助,也是基于他的品性和良好表现,现在他遭遇困难,你们就听信地方官所言,随便怀疑他?”
马文升跟刘大夏对视一眼,最后由马文升劝说:
“于乔,在这件事上你太过心急了,其实事情即便真的发生了,对沈溪能造成多大影响?朝廷必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沈溪作为领六省军务的钦差,他的名誉已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牵涉到朝廷脸面,何况这件事……朝廷必会派人彻查,若南宁知府果真是诬陷沈溪,自然会水落石出,让其得到该有的惩罚!”
谢迁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现在沈溪是否做出强抢民女之事已不重要,无论是他,还是朝廷,又或者刘大夏和马文升,甚至是刘健和李东阳,在这件事发生后都没有声张的意思,因沈溪在南宁府城又取得一场对外夷的辉煌大捷,算是文官中的典范。
本来朝廷对沈溪的任用就有破格提拔的意思,如果少年得志的沈溪,最后被认定为无恶不作之徒,对朝廷的威信影响不小,对于文官的声誉也是巨大的打击。
李东阳对沈溪素有成见,却把这份告状的奏本直接交给谢迁,足以证明朝中对这件事的态度。
谢迁一甩袖:“可我还是不信沈溪小儿会强抢民女!”
刘大夏苦笑着摇头:“于乔,你是关心则乱!沈家郎现在在西南领兵,攻讦他的人不少,就好比他拿下柳州知府,地方上对他就已经有不少非议,甚至连广西布政使司衙门也对他颇有怨言。”
“这次南宁府的事情,对于沈家郎来说是个警醒,之后我会派兵部要员去地方彻查此事,将详细情况送回京城,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谢迁有些惊讶,问道:“兵部要单独查案?”
“事关领兵大员名誉,兵部自然要慎重对待!”
刘大夏说完,看向马文升,“马尚书,吏部对这件事,准备如何处置?”
马文升道:“如今上告的奏本尚在内阁,未至三司衙门,不过估摸陛下得知这消息后,会派厂卫前去查探,至于三法司,也会有动作……吏部只是例行调查,这件事到底是何状况,暂且不好下定论。于乔不必多想,身正岂怕影子斜?”
谢迁的脸色仍不好看。
涉及到封疆大吏的人品问题,朝廷派出厂卫前去查探似乎无可厚非,但他怕厂卫的人暗中搞鬼,因谢迁一向对厂卫不是那么信任,这些人嚣张跋扈,栽赃陷害的事情做了不知道多少。
刘大夏道:“于乔有何顾虑?”
“顾虑?哼哼!”
谢迁冷笑不已,“满心都是顾虑!一个四品知府居然敢对正二品六省兵马提调加以诬陷,那些个士绅居然在后面推波助澜,你说地方上对沈溪小儿领兵征战会有多大支持?现在若能早些撤兵也好,免得留在西南淌浑水。”
“这几年沈溪小儿在外奔波劳碌也够了,希望接下来能为他寻个清闲点儿的差事。回头有机会我会跟陛下提及,让他能回京城……最不济也到金陵做几天闲散之人!”
马文升点头:“于乔有这想法挺好,等这件事过去,老夫也会跟陛下举荐,在吏部考评结束后,酌情安排!”
刘大夏笑道:“于乔,你看看,连马尚书都如此支持沈家郎,你还有何好顾虑的?沈家郎在外当官,有你在朝中保驾护航,他在地方遇到再大的问题,也不叫问题!”
第1551章 男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
刘大夏和马文升说是要帮沈溪,但仅限于“公事公办”,派人彻查其实是秉公执法,至于查到沈溪确有其事,或许会帮忙把事情压下来,但这种事没人能保证,如果朝廷就是要严加法办,他们也只能选择袖手。
一句话:沈溪没犯事,刘大夏和马文升自然会帮忙,但如果罪证确凿,在二人看来那就是“咎由自取”。
至于谢迁的态度则完全不同,谢迁帮沈溪那是不计任何代价的,也就是说,即便这件事沈溪真的做了,谢迁也会努力让事态平息。
这三人可说是沈溪在朝中最大的支持者,在很多人看来,也是沈溪的靠山,如果连他们都不能在这件事上有所作为,别人更加指望不上了。
两天后的下午,建昌侯张延龄得到消息,了解了沈溪在西南边陲之地犯下“强抢民女”的“罪行”,乐不可支,而向他通风报信的,正是已回到锦衣卫一年多的江栎唯,此人算是沈溪的“老相识”。
江栎唯跟沈溪的关系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既生瑜何生亮!
自从江栎唯在广东跟地方知府勾结,被沈溪押回京城受审,仕途就暗淡无光。好在此人善于钻营,想方设法将一个女人送到张延龄身边,同时举报刘大夏、马文升和沈溪之前阴谋暗算张氏兄弟的过往,终于为张延龄所用。
在张延龄干涉下,江栎唯重新进入锦衣卫,官复原职。
这次内阁将沈溪犯事的奏本送往司礼监,因皇帝病卧在床,不能处置政务,张皇后便找萧敬商议,让东厂和锦衣卫前去调查。
江栎唯听说要调查沈溪的罪行,便托关系花了四五百两银子终于争取到这差事,因此还被锦衣卫同仁笑话。
在很多人看来,这次买卖纯属吃力不讨好,要知道去查的是六省兵马提调,这可是拥有实权的大人物,在朝中又有阁老和吏部天官这样的后台,不仅不好惹,更没油水可言,在旁人看来江栎唯此举得不偿失。
但江栎唯却坚定不移地讨到这个差事,因他心中对沈溪充满仇恨,想借机把沈溪拉下马来。
江栎唯也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沈溪对抗,所以前来建昌侯府,求见张延龄,名义上是请张延龄面授机宜,说白了就是想从外戚张氏兄弟这里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以便他将沈溪扳倒。
“……姓沈的小子居然强抢民女?哈哈,有意思有意思,谁家的女子?哦……南宁知府高集?是他儿媳?难道这高宁氏有国色天香之貌,兼具惊人的才艺?呃……你说的本侯都想见识一下这女人了……”
对张延龄来说,沈溪犯了什么事并不感兴趣,他对高宁氏更加有兴致。
张延龄自己做了不少强抢民女的事情,为此甚至闹出过人命,这件事京城人尽皆知,但因他是张皇后的亲弟弟,又得弘治皇帝庇佑,做了再多的恶事也没人追究他的责任,朝中那些自诩刚正不阿的御史言官,对别的人和事可以在朝堂上以死明志,唯独对张氏兄弟做的那些龌蹉勾当选择性失明。
以前张延龄非常厌恶沈溪,为此多次阴谋加害,但现在他听说沈溪因强抢民女而被地方官员和士绅联名弹劾,第一感觉却是好玩。
江栎唯见到张延龄的反应有些惊讶,好奇地问道:“侯爷,难道你不感觉气愤么?”
张延龄挥挥手:“有什么好气愤的?男人嘛,总有做错事的时候,想那姓沈的小子血气方刚,在军中憋久了,偶尔做出糊涂事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之前人们都说他不贪财不好色,万民称颂,现在看来不过是欺世盗名,这次的事情,你去好好查一查,一定要拿出个结果来,本侯会在京城支持你,你尽管放心做事便可!”
江栎唯听张延龄要让他严查沈溪,终于松了口气,行礼道:“谨遵侯爷教诲!”
张延龄琢磨了一下,又道:“顾严,这件事在本侯看来,必然是发生过,你切记,如果姓沈那小子拒不承认,你便在暗地里查,顺带看看那高宁氏是什么人……本侯对此女很感兴趣!”
“哦对了,高宁氏的丈夫不是赴京赶考来了吗?这人你查过没有?”
江栎唯先是一怔,随后恭敬回道:“回侯爷的话,卑职尚未来得及调查!”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要查案,怎能不先从高宁氏的丈夫查起?哈哈,本侯倒是想看看那龟蛋听到这消息后,头顶发绿的凄惨模样,一定有趣得紧……”
张延龄一脸的幸灾乐祸,“对了,你到地方后,顺带帮本侯看看,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都给本侯带回来……”
江栎唯本是前来寻求帮助的,没想到却给自己找麻烦,当下暗自嘀咕:“朝廷有吩咐,不能随意透露案情,但现在侯爷却直接让我去找高宁氏的丈夫,这事儿如果捅出去,岂非引起轩然大波?不过若为世人知晓,原来沈溪是如此欺世盗名之人,倒也是好事……听侯爷的总归没错!”
江栎唯道:“侯爷说的是,卑职到地方后,有好吃好玩的东西,自然会给侯爷带回来!”
张延龄听到非常满意,起身来到江栎唯身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顾严行事稳重,深得吾心……本侯看好你,将来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你也知本侯在朝中的地位,你对本侯忠心耿耿,办事妥帖些,本侯自然会提拔你!”
江栎唯做出一副受宠若惊感激涕零的模样,行礼相谢,张延龄突然凑上前,小声道:“如果案子查完,要将证人带回京城,务必将高宁氏捎上……本侯听说此事后,急不可耐想见到高宁氏,你能办到吧?”
江栎唯哭笑不得。
他发现自己注重的事情,张延龄根本就不在意,他想扳倒沈溪,而张延龄一心只想得到连面都没见过的美女。
江栎唯非常尴尬,心想:“果真地位不同,考虑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样。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若被人猜忌强抢民女,就要被立案调查,甚至当作罪犯看待。而国舅爷就算直接就把女人掳进侯府也无人理会,到底谁才是强抢民女?”
但江栎唯不敢出言反对,只能唯唯诺诺应承下来。
等江栎唯离开,张延龄兴奋地搓了搓手,突然想起江栎唯去年送给他的女人,宠幸大半年最近却被他冷落,一时间又有了兴趣。
“江顾严做事得体,送来的美女能让我眷恋大半年已属不易。如果这次他能将高宁氏带回来,我就稍微提拔他一下。哈哈!真想见识一下,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居然能让沈溪也按捺不住心中的魔鬼,如果真是国色天香,怎么都得留在身边好好享受……”
……
……
有建昌侯张延龄授意,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江栎唯很快便将沈溪强抢民女的事情散播出去。
几天过去,满京城城人都知道,当年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在地方做了不光彩的事情,甚至宫中都开始传播起沈溪的是非。
正值年底的农闲时节,京城冰天雪地,百姓凑在一块儿没什么谈资,恰好沈溪的事情成为市井间最为热传的传闻,好像每个人都知道一点,关于沈溪跟高宁氏的事情被曲解为多种版本,强迫论和自愿论占据主流。
有人说沈溪强行占有高宁氏,以至于影响地方安危,才被高集状告。
也有人说是沈溪跟高宁氏“一见钟情”,甚至编造出唯美的爱情故事,说沈溪跟高宁氏青梅竹马,由于没人知道高宁氏的来历,便认定她是福建汀州人,却不知高宁氏乃是江西饶州府人氏。
京城赴考的举子多,经过他们的嘴传播出去,沈溪的事情瞬间成为京城最热门的花边新闻。
今天或许有十几个版本传播,到明天就有另几十个版本在坊间流传,很多人甚至好像亲眼所见一般,描述在汀州府时沈溪如何跟高宁氏双宿双栖,又被人拆散鸳鸯,来日在南宁府城相见,又是怎样的干柴烈火……
这是一个读书人吃饱了没事干的年代,加之故事曲折离奇,稍微糅合一下便是一篇最好的爱情传奇说本,说书人谁讲谁火,热闹之下传播更快。
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