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章书在朱熹注解中,除“女”注音“汝”、“愈、胜也”等文字注解外,后面总注解说:“……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问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己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问性与天道,不特问一知二而已也。”

    沈溪斟酌再三,先用草稿纸把大题的破题写好:“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沈溪抓住两个要点,就是“孰愈”、“自省”。前者是题中的实词,后者是朱注中的意思,即“观其自知之如何”?“孰愈”是比较子贡与颜渊。“自省”是启发子贡的认识,为什么要启发他等,然后全文就这个范围内展开。

    而小题“不以规矩”出自《孟子·离娄》篇,章句上有这句话,原章云:“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问,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离娄》是孟子充分论述仁政、也就是儒家政治制度对国家的重要性,反其道而行之,甚则身弑国亡,不甚亦身危国削,虽孝子贤孙不能改。一上来用“规矩”作个生动的比喻,而且反复强调这一比喻,这里原文重在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此文题只出“不以规矩”四字。作此题不能连下句一起说,只能在此四字上思维发挥。

    沈溪心中有了个大概。不过并没有动笔,先把大题用草稿纸写完。誊抄到卷子上后才开始继续,他的破题是:“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破题只有两句,沈溪先抓住“以”与“不以”正反两面,以靠规矩,不以靠什么,只是“明”与“巧”,用一“恃”字,这样一来便有文章可作了。

    整场考试从辰时三刻开始,下午未时三刻结束,前后三个时辰。这场试考完,意味着一个学年的结束,学塾将从明天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正式放年假。

    等沈溪考完试回家,看到宋小城鬼头鬼脑地在药铺门口等着,沈溪上前,宋小城一脸振奋:“小掌柜,我人已经找好了。”

    “哦。”沈溪点了点头,“多少?”

    宋小城想了想,道:“二十来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听说其中有几个……之前当过乱贼。我把价码给他们说了,都愿意干这一票!他们进城前后只要一个时辰,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沈溪眯着眼道:“确定没问题?他们计划好从哪个城门进城?几时动手?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若是进出城门遭遇盘查当如何?”

    “这个……”

    宋小城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要做事,首先要筹划好,而且你这个出面者绝对不能漏底,真要是被官府追究,这罪责可不轻,到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沈溪声色俱厉地看向宋小城。

    宋小城拍着胸脯:“小掌柜,您这是看不起我……我可不是不讲义气之辈!再者说了,两位夫人对我那么好,我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事?”

    沈溪皱眉:“什么两位夫人对你好,这种话可别在外乱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跟孙姨还有我娘有什么呢。”

    宋小城嬉皮笑脸,在沈溪引领下来到药铺后门。

    沈溪进去,先列了一张行动清单出来,交给宋小城,让其拿给那些即将进城,准备以暴制暴的打手。

    计划安排得详细周密,沈溪觉得没什么疏漏,稍微放心了些。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宋小城找来的这群人趁着日落时分进了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汀州府周边的百姓,进城时大多推着木车,木车上装满蔬菜或者柴禾,并没遇到巡检司的人刁难。进城后他们直奔汀江码头,点早已踩好,歹徒藏身在码头附近的一家客栈,目前正在客栈一楼的酒肆喝酒。

    到了地头,这批人拿着棍子冲了进去,见到东西就打砸,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打人。

    一顿乱棒下去,人仰马翻。

    之前到药铺打砸的那伙人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血,偶尔反抗的手脚关节被砸断,其他人抱着头,任凭乱棒打到身上。

    一通狂揍下来,几乎人人带伤,他们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却无法说出来,咬着牙连句求饶的话都没有。

    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前后不到一刻钟,人就撤退了。

    沈溪的计划安排周密,宋小城找来的人趁着关城门那段时间出了城,因为守城的官差等着下班,精神松懈,盘查极为松懈。加上这些人是从不同城门出城,这样就算官府回头追查,也找不到太多线索。

    那群外地人本想趁着年底闹出点儿大动静,经此一事,第二天他们就灰头土脸乘船离开了汀州府城。

    惠娘得知情况后,终于放下心来。

    **************

    ps:第二更!天子求订阅、打赏和月票支持!(。)

第一八二章 与严嵩比肩的神童() 
腊月二十二,沈溪到学塾后只上了半天课。

    至中午放学时,低年龄段的学生都拿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或者欢天喜地,或者垂头丧气,又或者一脸无所谓,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可涉及沈溪所在的这个班,成绩却没有当场公布,沈溪一打听,原来冯大校长要挨个“家访”。

    沈溪中午回到药铺,周氏一直追问沈溪成绩如何。

    此时周氏已经怀孕五个月,肚子隆了起来,她现在已不敢做重活,连柜台上的事,也都交由小玉和宁儿打理。

    “混小子,若你考得不好,看老娘怎么收拾你!”周氏没拿到成绩,恨恨地出言威胁。

    冯话齐一直没到药铺,直到黄昏时,才跟着惠娘一起到来。

    “先生,我家憨娃儿他……到底考得如何?”周氏神色间满是紧张。

    冯话齐没有正面回答周氏的问题,略作迟疑,正色对惠娘和周氏道:“二位夫人,明年丙辰年二月县试,老朽想让沈溪回宁化县参加考试,当作对他学业的考核。”

    “什么!?”

    冯话齐的话让惠娘和周氏大感意外。

    惠娘连忙问道:“冯先生,这县试是怎么回事?”

    冯话齐耐心解释:“沈溪要考生员,必须通过县、府、院三试,县试是他中秀才要过的第一关。”

    听了冯话齐的话,惠娘和周氏有些无所适从,她们不知道为何冯话齐会如此看好沈溪,沈溪这么小的年岁就去考秀才。

    “先生,我家憨娃儿他年岁还小,过了这年……虚岁也才十岁。怕是没那本事去考县试吧。是不是……再等个几年?”

    周氏心中带着期待,但同时也觉得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在她想来。或许是冯话齐看在惠娘面子上,有意抬举沈溪的才学。

    她嫁进沈家时间晚。从丈夫那里听说,沈明文从十七八岁便开始考秀才,一直考了十多年才考上。

    惠娘也疑惑地问道:“是啊,冯先生,小郎是否年岁小了些?”

    冯话齐叹道:“要说沈溪的天分,是老朽教授的学生中最好的。岁末的考试,他的文章我都看过了,以这两篇时文表现出来的才学。要过县试轻而易举……在我看来,他所欠缺的只是试帖诗以及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的灵活应用。”

    “再者,沈溪的年龄其实不小了,话说几年前……恩,应该是弘治三年的事情,江西有严氏子弟年少聪慧,十岁考县试一试即过,为世人所传诵。相比之下,沈溪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就算不过。也当是为以后他参加科举积累经验。”

    沈溪没想到会得到冯话齐如此赞誉,本来这种时候他不该说话,但听到“江西有严氏子弟”时。他还是忍不住出言问道:“先生,那人可是叫严嵩?”

    “正是,你从何得知?”冯话齐惊讶地打量沈溪。

    沈溪苦笑了一下,嘉靖一朝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首辅严嵩,他岂会不知道?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藩,在明朝历史中,名声那是毁大于誉,甚至有人将他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但沈溪以一个历史学者的观点。只当严嵩是个懂得在名利场上争权夺利、打击异己的投机者,而且还是个大赢家。可惜最终仍落得个削官还乡,无家可归,惨死墓舍的悲惨下场。

    “我只是偶然听人说及。”沈溪随便敷衍了一句。

    冯话齐没有再追问。

    严嵩家境富裕,其父久考未成,便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悉心栽培教导,五岁启蒙,九岁入县学,自小就被人称颂为神童,而沈溪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但若是沈溪可以跟严嵩一样,十岁就能过县试的话,名声照样很快就会传扬开来,为世人熟知。

    在冯话齐提出有严嵩这样一个十岁过县试的神童例子后,之前一直心存疑虑的惠娘和周氏尽皆释然,她们平日里把沈溪的聪**黠看在眼里,现在得到先生的肯定,她们自然希望沈溪越早成材越好。

    随后冯话齐又与周氏和惠娘商量了一下关于沈溪县试的细节。

    按照规定,沈溪得回原籍宁化县,提交履历,再找廪生和乡民具保,等于是为他参加科举考试进行担保,同时还要联络一起参加县试的人进行互结,即考生作弊连坐。

    中间整个流程极为复杂,需要时间和人脉,而沈溪考试时也必须赶回宁化,县试的主考官是地方知县,现如今宁化知县仍旧是叶名溯。

    “先生,您对小郎教诲甚多,我们没什么好报答的,这是小小意思,还请笑纳。”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惠娘决定厚增一笔银子给冯话齐。师道尊严,为避免让沈溪看到,周氏特别带着儿子回到后巷家中,说是给家中供奉的生位磕头,感谢沈溪杜撰出的老先生的启蒙大恩。

    待母子俩离开,惠娘才拿了银子出来。

    尽管冯话齐一再推辞,但奈何他需要养家糊口,最后还是收下了。

    不过作为报答,冯话齐允诺,放年假这段时间,他会抽空给沈溪补课,专门教授县试中各场考试需要用到的知识。

    冯话齐有秀才功名,岁考从他考中秀才后就从未中断,他对如何考秀才可说算是上是行家里手,有他来专门教导沈溪学问,惠娘和周氏还是放心的。

    关于沈溪年底考试成绩,冯话齐一直没说。但这次考试过后,除了沈溪外,只有两人被冯话齐看好,推荐参加县试考核,这二人因为祖籍都在汀州治所长汀县,所以准备事项会在府城进行。

    这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补课,冯话齐会同时教授三个学生。

    除了沈溪外,另外两个学生中一个叫米宁,是城中一家布行的公子,年已十五,也是冯话齐看重的学生。

    另一人名叫徐山,是城中棺材铺老板的公子,今年已经十六岁,据说家里已经在给他筹办婚事,若他过了县试这一关,就会迎娶新人进门。

    等晚上周氏把此事告知沈明钧,沈明钧又惊又喜:“兄长当初考县试之时,年已十七,小郎不到十岁之龄就可以参加县试,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行,我得找人将此事写信告知娘。”

    以前周氏不太想跟李氏那边有太多联络,但沈溪要参加县试,这是她生平引以为豪的大事,她不介意把这消息告诉沈家人。

    “还找什么人,小郎不就是读书人吗?上次给娘写信让她老人家来府城接他大伯回去,不就是小郎帮忙写的吗?”周氏得意洋洋,“以后咱家里好歹也有个读书人了,要是再生个儿子出来,那以后咱家里就有两个读书人……”

    周氏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中,现在沈溪才预备考县试,但在她眼里,儿子好像已经中了秀才一般。

    沈明钧心里同样高兴,迫不及待拿来纸笔,让沈溪当场把信写了,连夜便拿到印刷作坊交给即将返回宁化运货的伙计,让伙计到宁化县后第一时间送到自己家中。他特别叮嘱,请李氏帮忙联络一下桃花村的村民,为沈溪具保。

    关于找廪生具保的事,本来沈溪的伯父沈明文是廪生,但在大明朝,具保必须要避开亲属,只能另行找人。

    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商会在宁化县发展得也很好,宁化可是惠娘设立汀州府商会的大本营,那些廪生表面上看志向高洁,一尘不染,但实际上人生在世就得吃五谷杂粮,如今商会势大,他们怎么可能独善其身?找一两个廪生帮忙没有任何难度!

    看到沈明钧高兴地拿着信出门,周氏拉着沈溪的手,一脸欣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