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沈溪的注意力不在城外那些死人身上,他更关心刘大夏所部的情况。
“保国公应派出探马,往北去查明我大明出击部队的情况,确保其后路安全。”
“是……是……”
堂堂国公爷,在沈溪这样的翰林官面前唯唯诺诺,心安理得,想想也是醉了。沈溪郁闷不已,不过随后就释然,在朝廷时耀武扬威让别人怕自己,有权不展示出来,那争夺权力有何用?可到边疆这种地方,权力代表要承担责任,那些性子怯弱之人自然就会推诿,而朱晖恰恰就是这类人。
沈溪没辙,朱晖不帮他,他总不能强令朱晖做事,人家给他面子,他不能给脸不要脸,这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没办法,沈溪回到后院,躺下来想睡却睡不着,只要想到刘大夏战败这个可怕的后果,心里就会不安,因为当初他给谢迁整理的边关奏本中,的确提到需要些方法来振奋军心士气,其中就包括联络三边各处守军,进行一次炫耀军威的“出击演习”。
沈溪心想:“我所提只是‘演习’,谁知道谢老儿会不会以为‘演习’劳民伤财,不如直接来一次真刀实枪的出击,更能振奋军心?若如此的话,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大明若因此有什么灾劫,我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一直到下午,仍旧没见朱晖派人来,连宋书也是一去没了踪影。
到晚上,沈溪终于坐不住了。
对城中守军将士来说,他们唯一的念想便是把白天那场战事的功劳归在自己身上,但对于沈溪来说,这场战事已经是过去式。
那是他不得已之下,使用仿造佛郎机人的火炮取得的一场意外的“大捷”,这种胜利在当前重重危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鞑靼骑兵并不会因为少了这数百骑兵而伤筋动骨,刘大夏也不会因此转危为安。
沈溪现在想做的,就是知道刘大夏部的具体情况。
巡抚衙门的人送来晚饭,沈溪没心思吃,直接到前堂找朱晖,但一打听才知道这几天朱晖很少到巡抚衙门来。
“大人,您要找公爷,我们替您去通传如何?”又是那英俊的侍卫主动发话询问,这让沈溪挺不好意思,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人家奉命行事没什么不妥。
他现在就怕朱晖知道刘大夏有危难,故意装聋作哑,任由大明边军精锐陷入重围。
这次沈溪在巡抚衙门正堂,等到半夜也没见到朱晖的人,倒是那英俊侍卫多次来劝他回去休息。
“我大明边关已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我有心思去睡?”沈溪厉声喝问。
这一声大喝,把那侍卫给震慑住了。
沈溪坐在正堂等了一晚,到黎明时,沈溪直接往巡抚衙门外闯,有侍卫马上出面阻拦,沈溪喝道:“吾乃陛下亲命钦差,谁阻拦,格杀勿论!”
本来这“钦差”只是个幌子,但沈溪这话说出来,却没一个人质疑。不是钦差,能千里迢迢运炮来边关?不是钦差,能取得一场十几年来都未曾见过的大捷?不是钦差,连国公爷也要口称“大人”?
再加上对于当兵的来说,都有种对英雄的佩服心态,沈溪虽然年少,但昨日一战已给他奠定了很高的声望,有侍卫和士兵甚至在私下猜测,这位不是朝廷派来辅佐保国公镇守延绥镇的吧?
在大明,文臣领兵和太监监军,基本是惯例。
朱晖在将士眼中是个有爵位的武将,算不上是带兵的最佳人选,反倒是马文升、刘大夏这样的文臣,一看就是朝廷派来的领兵大臣。
刘大夏率军出征后,又来了个沈溪,沈溪在年岁和资历上自然没法跟刘大夏相比,但不管怎么说刘大夏也没取得像沈溪这样的大捷。从实战角度出发,刚刚打了胜仗的沈溪,其实更适合当边关的统帅。
当然这些只是中下层将士聚在一起时的议论,他们不敢把这种事拿到明面上来说。
沈溪出了巡抚衙门,一摆手,吩咐给他准备好马车。
那英俊侍卫问道:“沈大人这是往何处去?”
沈溪冷声道:“保国公在何处,我要见他。”
“公爷……在城北的总兵府。”侍卫想了想,还是将朱晖的下落如实告知。
沈溪要出发,那英俊侍卫亲自过来赶车……要知道把沈溪从巡抚衙门放出来,他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沈溪此番是去向朱晖问明情况,而这英俊侍卫则是前往告罪,二人正好“同行”。
“这位兄台当兵几年了?”到底是难兄难弟,沈溪不由问了那侍卫一句,自然而然地接上昨天的话题。
英俊侍卫轻轻一叹,道:“小人十二岁当兵,到如今已有九年。”
沈溪心想,怪不得此人说彼此不可能见过,九年前,自己还是小屁孩,怎么可能到延绥这种地方来认识一个发配充军之人?
又是冷场的话题,沈溪想再说点儿什么,却欲言又止……对于军户来说,一天当兵,一辈子都当兵,甚至世代都会当兵。
“兄台可有成家?”
沈溪看这年轻人已经二十一岁,加上相貌堂堂,又是延绥巡抚衙门的帐前亲兵,想来早就成家立室。
那人叹道:“戴罪之人何敢言家?不过无亲无故也挺好,总归不用想着别人,沈大人如今功成名就,应该是早就成家立业了吧?”
这下倒是让沈溪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二十一岁的“大龄青年”在边疆打拼,而他十四岁已经在朝为官而且有了一妻一妾。
这说出来,会让人感觉世道不公平。
幸好后面一匹快马过来化解了眼前的尴尬,马上骑着的是身着男装的玉娘。
“沈大人留步。”
玉娘老远就冲着马车喊。
沈溪示意马车停下,刚跳下车,玉娘已过来:“沈大人,刘尚书面临重重包围……是否可以前往说动保国公,出兵援救?”
“多远?”
沈溪没有废话,玉娘既然如此说,那情况一定万分危急。
“距离长城约莫五十里,不近不远,但若不救,定要酿成大祸!”玉娘一脸惶然。
*********
ps:第一更到!
大家可以猜猜这个英俊小哥是谁……天子求订阅、、和鼓励!
〃
〃
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这是个问题()
沈溪详细询问了一下,终于弄明白了情况。
刘大夏的军事才能还算是比较高的,与鞑靼人主力接触后,立即察觉不妙,且战且退,准备撤回榆林卫,结果在丁当庙河以北地区,被鞑靼人给围上了,目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五十里路看起来不远,但这时代行军打仗,道路难行,出了长城关隘后,北上之途有红儿山,还有条鞑靼人口中的扎萨克壕的河流,怎么也要走上一天时间,若再加上运送辎重,行军速度只会更慢。
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两天,朱晖不太敢冒这个险。
若是派出骑兵,救援速度相应会快许多。但最大的问题,大明边军骑兵数量太少,战斗力跟鞑靼骑兵相去甚远,派出骑兵一旦与敌人正面遭遇,跟送死差不多。
其实派步兵的效果也大致相当。
由于边军长期不更新军械,不管是强弩、火器还是铠甲,均与开国时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训练不足,一旦两军正面遭遇,其唯一的结果就是败仗连连,久而久之大明官军就没了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更把打败仗视为理所当然。
沈溪在玉娘和英俊侍卫的护送下,到了城北总兵府,人还没进去,就被门口的士兵给拦下了。
沈溪知道,若表现得太过怯懦,那他在榆林卫什么都不是。
“让开,本钦差要见保国公!”沈溪怒目圆睁,厉声大喝,把这些个值守的士兵给镇住了。
若是一般的少年,这些个兵痞早将人轰走了……什么?你不想走?亮出刀剑来看你走不走,不打得你求爹告娘才怪。
可眼前这位是谁!
昨天才跟鞑靼精骑血战,愣是以不足对方一半的人马留下近千鞑靼人的尸首,立下赫赫大功的“钦差”。
皇帝委派的人也敢拦,那是活腻了!
“大人,您别为难我们这些守大门的,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这些个卫兵也跟侍卫心态是一样的,觉得两边都能要自个儿的小命,只好求着哄着,只盼这位钦差大人自行离去。
沈溪冷笑:“延绥镇失守,你们可担待不起!若再阻拦,一律格杀!”
说着,沈溪一摆手,玉娘就把佩剑抽了出来。
沈溪这边连同那英俊侍卫只有三人,守门的士兵足足有二三十位,愣是没一个敢吭声阻拦。
沈溪顺利进到总兵府内。
“保国公在何处?”沈溪进入总兵府,周围都是屋舍,他根本不知道朱晖在什么地方,立即大声喝问。
玉娘赶紧提醒:“沈大人,咱们人地生疏,您还是客气些好。”
“若我客气,保国公能派兵驰援,那我无所谓,但这可能吗?”沈溪回了一句。
这下玉娘回不上话来了,事实却是沈溪只是兵部派来送炮的公差,如果把这个身份拆穿,别说保国公了,就连总兵府门口看大门的士兵也不会把沈溪当回事。现在要的就是这股嚣张的气焰,你不狠,别人不会当你是盘菜。
沈溪大步向前,眼下虽不知道保国公在哪儿,那就往最显眼的屋舍找,料想朱晖这种人讲派头,无论开会、办公都会找最大的屋子。
四下寻摸一番,沈溪很快就把目光落在一个戒备森严的房子门,那里有侍卫和官兵严防死守。
“大人,您不能进去!”
这会儿城里没有不认识的沈溪的,昨天“小英雄炮轰鞑靼骑兵”事情已经传扬开,眼见一位身着从五品官服的少年郎进来,谁都能猜出沈溪的身份。
这次不用沈溪开口,玉娘已经抽出佩剑,沈溪一把过去把剑给拿了过来,指着把门的侍卫和官兵道:“谁阻拦,我让他血溅五步!”
这些个侍卫和官兵赶紧后退,沈溪就这么拿着明晃晃的宝剑,大步进到屋子,刚掀开帘子,就见里面似乎是在举行军事会议,黑压压一大片全都是身着铠甲的军将。
保国公朱晖从帅案后站了起来,惊讶地看着提剑而入的沈溪。
“沈大人这是作什么?”
朱晖没有对沈溪发脾气,因为他心里的想法是不要跟沈溪置气,他现在需要哄着沈溪,让沈溪自觉地把功劳让出来。
这可是个刚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香饽饽,就算不救刘大夏导致其全军覆没,或许也可以用沈溪这份功劳充当捷报,来个“功过相抵”。
沈溪怒气冲冲进入会场,不管里面有多少人,直接喝道:“刘尚书领兵北上,遭遇鞑靼兵马围困,为何不救?”
朱晖脸色不太好看,神色间多有回避:“正在商讨。”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还用得着商讨吗?若不救,刘尚书所部必然会被鞑靼人歼灭,下一步鞑靼人士气大振,定会合兵前来进攻榆林。既然我等见死不救,那其他镇的官兵,谁会来救榆林?到时候城池有失,当如何?”
沈溪怒气冲冲,整个大厅中都能听到他暴跳如雷的声音,好似这里他权威最大。
旁边比沈溪品阶高的武将比比皆是,此时都不敢吭声,眼看着这位朝廷派来的使节喝问朱晖。
“你……你大胆,敢这么跟公爷说话!”
一个公鸭嗓的太监跑了出来,指着沈溪斥责。
沈溪知道这位是延绥镇守太监孙易,他连看都不看便道:“本钦差问保国公的话,闲杂人等休得插嘴。”
“你!”孙易怒从心起。
作为镇守太监,公爷我开罪不起,屈居于他之下也就罢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敢在咱家面前叫嚣!?
朱晖赶紧阻拦气急败坏的孙易,劝说道:“沈大人脾气不太好,我们多理解一下就是。”
“是是。”
旁边一群武将终于找到话接茬,连连点头应是。
这位小英雄脾气是不怎么好,昨天进城就劈头盖脸骂保国公的事传开了。众武将不由心想:“皇帝委任的钦差,刚立下大功,说话就是有底气,骂完公爷骂镇守太监,连公爷都跟孙子一样没脾气,我们跟着逞什么能?在公爷身边帮腔作势意思一下就行了。”
孙易指着沈溪道:“公爷不治他无礼之罪?”
朱晖心里那叫一个不舒坦,这个阉人怎么非要给我惹麻烦,这位小祖宗说点儿什么任他说就是,我宁可让他早日滚蛋,也不想跟他置气,我还要求着他回去在皇帝面前跟我表功呢!
你把他得罪了,你落不了好,我也没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