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63章 良心何在()
乾清宫,正殿。
包括国舅张氏兄弟在内的二十几名大臣,正在觐见朱祐樘,将正阳门战事详细情况奏禀给朱祐樘知晓。
具体讲述之人,乃亲历正阳门战事的谢迁,此战中另一位重要人物张懋尚在城头监视鞑靼动向,并未进宫。
谢迁叙述内容,跟之前在文渊阁所言相似,只是这次表述更为谨慎,未对沈溪在此战中的功劳过分渲染,只是提到城外用兵的一些细节,让大家能够知道这场仗具体是怎么打的。
在场大臣,无不是朝中二三品大员,谢迁讲述到火烧正阳门时,不得不对其中细节做出隐瞒,无论如何,王守仁不分敌我一并泼油纵火的情况不能泄露,免得让朝廷背负不义之名。对于起火原因,谢迁轻描淡写说了一句“火光突起”就略过。
谢迁在奏禀过程中,朱祐樘不断咳嗽,萧敬不时帮他理顺气息,此时谢迁只能停下来,等皇帝气息平顺后再说……
一干大臣投来钦佩的目光,神色好似在说:“不愧是尤侃侃的谢公!”
朱祐樘听完战况汇报,环视一圈大臣,略带感慨地站起身,长鞠一礼:“今江山稳固,百姓安居,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在这里先行谢过!”
大臣们无不俯首还礼,刘健代表同僚说道:“此为太祖太宗皇帝庇佑,臣等岂敢贪天之功?”
朱祐樘微微一笑,一抬手:“众爱卿起身说话!如今狄夷兵马新撤,九门防务乃朝中诸事之首,不知诸位爱卿,对于下一步用兵,有何见地?”
在场大臣之前一副鞠躬尽瘁的模样,这会儿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一个个低下头不声不响。
弘治皇帝没多少主见,所以非常喜欢纳谏,谁说的话,不管是否有理,只要能获得在场大多数大臣赞同,基本能获得通过。
弘治中兴,并非朱祐樘有多圣明,而是他处在一个相对太平的时代,土地兼并远未有隆万朝后那般严重,而且他手下这些大臣都有一定真才实学,这才造就“弘治中兴”的盛世局面。
在场大臣,原本有人准备出来说话,建议乘胜追击,但听了皇帝的表态,只能缄默不语。
鞑靼人虽然从京师周边撤离,但兵马并未撤出太远,连紫荆关都没出,随时可能杀回来,所以皇帝才会强调九门防务,换句话说,皇帝既然已经把基调定在防御上,谁说出兵追击,就是跟皇帝的意思相违背。
这些大臣基本是科举出生,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很大,他们所想就是守成,对于进取素来不那么热衷。
却在此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乾清宫偏殿传来:“……儿臣以为,鞑子撤兵,正是追击的大好时机,此时不主动出击更待何时?”
众大臣侧头望去,只见朱厚照大步走了出来,整个人已然洗漱一新,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蟒袍,显得英姿飒爽,丝毫不似之前那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模样,俨然一个合格的储君,说话掷地有声。
在场有大臣觉得,太子说出了他们想说但不能说的话,倒是有几分担当。
刘健代表大臣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其余大臣连忙行礼问安,朱厚照摆摆手:“免礼,我来见父皇,是想提出自己的主张……你们有什么意见,只管提出来,畅所欲言吧!”
说完,朱厚照走上前,单膝下跪,“儿臣见过父皇!”
即便朱祐樘知道儿子长大了,但他见到朱厚照出现,依然感觉一阵心烦,情绪稍微有些失控,不由剧烈咳嗽起来。
萧敬赶紧轻抚朱祐樘后背,乾清宫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而紧张。
半晌后,朱祐樘重新抬头,打量儿子,问道:“太子,你来作何?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吗?”
朱厚照道:“外虏未退,儿臣怎敢休息?倒是父皇有病在身,应多休息才是,这里的事情,儿臣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无知者无畏,朱厚照只知道自己顺利完成老爹老娘交托的任务,对于一个储君来说表现应该是合格了,要知道京城保卫战几次关键战役,他都在现场,甚至亲自带兵冲杀,这会儿他志得意满,情不自禁说出“可以自行解决”的话,公然挑战朱祐樘九五之尊的权威。
朱祐樘差点脱口而出“孽子”,但想到儿子其实是为自己好,只能强忍心头的不爽,板起脸呵斥:“朕在这里跟诸位爱卿商议国家大事,太子无端参合作甚?速回东宫去罢!”
朱厚照嚷嚷道:“儿臣不去,儿臣要留下来帮父皇参议朝政,儿臣也有拳拳忠君报国之心!”
父子两个性格相似,说软弱,有时候毫无主见,喜欢跟风随大流,可固执起来,就算九头牛也拉不回去。
谢迁通晓人情世故,心想:“若是皇后在这里,或许能帮这对父子调和一下……但依照《大明律》,皇后不能干政,怎么可能出现在这种朝议场合?”
见父子对峙,萧敬赶紧劝说:“陛下,龙体为重,太子并非有意顶撞您,只是……出兵心切,诸位大人何不出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时候能调和气氛的,除了萧敬外,刘健最有资格。刘健是朱祐樘的先生,也是太子之师,由他出来说话最合适不过,但刘健却装起了缩头乌龟,一语不发,因为他不赞成太子出兵的言论。
谢迁见殿中气氛越发尴尬,只好出列:“太子殿下,出兵之事,太过凶险,如今城外狄夷兵马仍有十万之数,一旦不慎,便可能兵败身亡。如今稳固城防,乃上上之策!”
即便谢迁心里期冀朝廷出兵,但为了缓和皇帝跟太子的矛盾,照顾皇帝的面子,只能说一些违心之言。
朱厚照不满地道:“谢先生,您怎能如此说?您的孙女婿,也就是延绥巡抚沈溪,现在不正领兵跟鞑子交战?他的兵马,如今便在城外,莫非你还要调集他的兵马回城?然后龟缩起来坐等鞑子攻城?”
“放肆!”
朱祐樘一忍再忍,到现在他终于爆发了,大声喝斥。
见朱祐樘脸涨得通红,瞪大的眼睛里满是血丝,朱厚照感觉自己碰了硬钉子,只能委屈地闭上嘴巴。
大殿中火药味十足,场面却诡异地安静,所有人都能听到朱祐樘浑浊的呼吸声,许久之后,朱祐樘才勉强道:
“延绥巡抚沈溪领兵勤王,回援京师及时,但贸然出兵追击,将置京师于险地!如今各地勤王兵马多在路途中,京师周边卫所大半为夷狄所陷,当务之急,以稳固为主,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大臣们自然识相,具都行礼:“臣无异议!”
朱祐樘最后看向自己的儿子,喝问:“太子,你有意见吗?”
朱厚照气呼呼道:“儿臣……认为出兵最好,如果坚持固守之策,很可能会步西直门和正阳门之战后尘……之前若非延绥巡抚沈溪率领兵马杀来,打乱了鞑子的攻城节奏,指不定西直门和正阳门已失守!”
朱祐樘气得连连咳嗽,萧敬又赶紧上去安抚劝慰。
谢迁心想:“太子一点儿都不知分寸,陛下身体有恙,他总拿这种话来挤兑,这不是白白让陛下生气吗?有些事,道理确实如此,但话不能说的太直接,你越是吹捧沈溪小儿的功劳,你皇帝老爹越生气!太子啊,你想帮沈溪小儿,就怕到头来会坑了他!”
刘健趁着皇帝的气息稍微平顺,马上请示:“陛下,是否颁旨,令城外兵马撤回?”
朱祐樘此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俱都不佳,顾不上发话,只是一摆手,意思隐晦难明,不知是让沈溪进兵,还是撤兵,然后朱祐樘便示意萧敬扶他进后殿……朱祐樘显然是不想再跟儿子,在众大臣面前争吵。
等朱祐樘返回寝宫,在场大臣好似炸开锅,连太子在场都不顾了。
熊绣过来向刘健请示:“刘少傅,陛下那手势……到底是何意?”
李东阳道:“还能是何意?必然是要撤兵!”
朱厚照握紧拳头,怒目相向:“撤兵?撤什么兵?沈先生不过一两万兵马,追击十万鞑子,你们不派援兵就算了,居然让他撤兵?良心何在?”
第1264章 撤兵()
鞑靼人兵分几路,从京师之地撤往紫荆关,准备从紫荆关走宣府,一路逃回草原。
因为亦不剌部攻打居庸关的兵马被沈溪全歼,再加上亦思马因撤兵,使得鞑靼围攻大明京师的兵马,在撤回的路途上缺少必要的策应和支援。
达延汗部手头物资辎重不少,几个大部族也有自己的粮草储备,但下面那些中小部族兵马的粮草和补给却告急,只能一路烧杀掠夺,但因大明临近京师的地方都施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再加上天寒地冻,令鞑靼人这一路基本处于无粮草的窘迫状况,这加速了鞑靼人的崩溃和逃亡的速度。
相反,沈溪麾下兵马粮草充足,可以放心大胆尾衔追击。
王陵之和林恒统率的四千骑兵,一路对鞑靼人穷追猛打,达延汗几次派出兵马试图阻断大明骑兵追击,奈何鞑靼新败,士气全无,加上林恒对于从京城到紫荆关沿途地形了若指掌,多次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鞑靼人连连吃亏。
随着鞑靼大军即将抵达紫荆关,即便汗部再调派各部族出兵阻断追兵,也没有任何部族愿意听从命令。
沈溪率领步兵,不慌不忙向紫荆关进发,两条腿自然没有四条腿跑得快,沈溪也没指望非要在什么地方追上鞑靼人,只是持续保持对鞑靼人的压力即可。
正阳门大战结束,当天沈溪麾下兵马只是在南苑驻扎了两个多时辰便上路,此后便是凌晨时分在良乡与涿州之间被鞑靼人废弃的卫所城堡旧址休息了不到三个时辰,紧接着便又启程赶路。
沈溪骑在一匹驽马上,缓缓前行,整个人昏昏欲睡,耳边则传来胡嵩跃等人瞎嗡嗡的声音。
“……沈大人,您就体谅一下我们这些京营兵吧,以前功劳都被边军占了,我们好不容易跟着您打胜仗,风里去雨里来,眼看现如今是大块吃肉的局面,怎的功劳全归了那些边军骑兵?太不公平了嘛!”
清晨阳光中,沈溪眯着眼打量胡嵩跃一下,道:“有本事,自己追去,别在本官面前咋咋呼呼,本官困倦得很,想多清静一会儿。”
胡嵩跃面色羞惭:“大人……不管怎么说,你都不该让那些边军骑兵自行其是,不如先调回来,三军一同行进岂非很好?”
沈溪顿时板起脸:“怎么?为了全军上下功劳均占,本官就得顺着你的意思,把骑兵调回来,放任鞑靼人回归草原,是吧?”
胡嵩跃一时词穷,刘序勒转马头,靠近沈溪,解释道:“沈大人,老胡不是有意顶撞您,只是……自土木堡开始,我们一场硬战接着一场硬战,每次都是硬骨头,如今好不容易轮到吃肉了,那些边军骑兵却跑出来抢功,下面将士难免会不服!”
沈溪不以为然地道:“哪个不服,让他们来跟我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只管听令行事即可。昨天到今天一直都是高强度行军,将士们估计受不了了,到正午后,不管行进到哪儿都原地扎营!”
胡嵩跃惊讶地问道:“什么?大人,中午扎营?您不会是想说,下午就要跟鞑子开战,中午先休息一下吧?”
沈溪打了个哈欠:“本官可没如此说,你们随便怎么理解。被你们这群苍蝇,吵得人脑袋嗡嗡嗡作响,从现在开始,除了基本的战报外,谁再过来跟本官说话,先拖出去打二十军棍!”
沈溪也是厌烦了,这群人没事就在他耳边吵吵,自几个月前出京师开始,到现在都是一个鸟样。
强硬的手段果然管用,胡嵩跃还想说什么,刘序和朱烈赶紧打眼色,目光好似在说:“不想活了?沈大人说打军棍,那可不是开玩笑!”
……
……
十一月十日,中午,沈溪所部抵达易县以西的卧龙山脚下,兵马刚驻扎下来,各处情报快速汇总到沈溪手中,快马纷至沓来。
兵部信使传来最新消息,朝廷已派出使节,要求沈溪原地驻扎,不得再继续进兵。
满心以为能打一场大胜仗,彻底扬眉吐气的胡嵩跃等人,得知这消息后,纷纷到中军大帐找沈溪,却被侍卫拒之门外,但他们不死心,仍旧留在大帐外等候。
一直到日落时分,沈溪依然闭门不出,此时,朝廷使节骑着快马,心急火燎赶到沈溪的军营。
这使节,胡嵩跃等人都不陌生,之前曾来过军中一次,位高权重,根本不是他这几人能得罪,就算是沈溪见到此人也要恭恭敬敬行礼叫一声:“谢阁老!”
胡嵩跃等将领正在等候沈溪传见,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