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站起来的是内阁首辅温体仁,此人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是却也不过五十岁出头而已,保养的极好,面皮白净,身材高大,眉目舒朗,颌下三缕长须,一副风流气度,是大明官场上有名的美男子。

    不过这位温首辅可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否则也当不了这大明首辅。要知道,当今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光是首辅就换了四五十个了,平均每个人的任期也就半年时间。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位陛下喜怒无常,而且猜忌心重,一般人伺候不了。

    而这位温首辅两年前当上首辅之后,却一直稳稳当当的,没有任何要被换掉的迹象,可见其人之本事。

    而温首辅最厉害的本事就是揣摩圣心,从来不做主动出头的那只鸟,皇帝不喜欢事情绝对不做。皇帝喜欢的事情小心的做,总之就是把中庸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然,这位的眼光见识也是有的,皇帝咨询的时候也能说个一二三四来,所以会做人,有见识,还足够低调稳重,这几条让他这个首辅当的稳稳当当,破了景润朝首辅任期不过半年的死咒。

    他这番话看起来像是奉承话,但是却也极有讲究。先把一切的功劳都按到皇帝头上,而且半句都没有提袁崇焕跟江川冲突的事情,显然是一招稳稳当当的投石问路。

    现在谁都不知道皇帝的真正心思,毕竟袁崇焕可是现在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温体仁虽然也很不爽袁崇焕,但是他在皇帝没有明确表明要处置袁崇焕之前是不会提这一茬的。

    内阁首辅都换的那么频繁,更别提这次辅以后的阁臣了。如今能当上阁臣的都是足够聪明,足够低调,足够会来事的人。

    其他几位阁臣一看首辅大人定了调子,也都起身齐声祝贺道:“臣等恭贺陛下洪福齐天,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人老了,总喜欢听些高兴的,能让自己开心的话。这些年当皇帝,姬正德坏消息听得太多了。

    所以几位阁臣的话让他也乐呵呵的,龙颜大悦,转头又看向一旁没有说话的太子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到底还年轻,才当上这太子半年时间。年轻人的优点他有,年轻人的缺点他也同样有。

    这半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他面前说过袁崇焕的坏话,导致这位太子殿下心中已经对袁崇焕很是厌恶。

    只是父皇信重袁崇焕,他只好闭口不言。

    今日父皇把他找来旁听参与跟阁臣的廷议,而且讨论的内容还是一封不利于袁崇焕的锦衣卫密报,这是否说明了父皇有意惩治袁崇焕呢?

    而且年轻人天生就对英雄人物有好感,密报里的义军首领江川也很年轻,却忠心报国,率领手下纵横辽东,打的鞑子损兵折将,丢盔弃甲,这些事迹让同为年轻人的太子顿时起了爱才之心,心中大大为其叫好。

    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大家都是年轻人。太子觉得江川能做到的,也就代表自己能做到。无形之中,太子把江川当成了自己的代言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代入感。

    可这个袁崇焕,到了辽东,不思进攻鞑子,却嫉贤妒能,要吞并义军,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卑鄙无耻。

    太子本就看袁崇焕不顺眼,如今又有了一桩实锤,更是满心气愤。

    见到父皇发问,太子起身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江川实乃义士,散尽家财,成立义军,屡次重创鞑子,维护我大明北疆。此种行为足可以称得上大忠大义,当昭告天下,表彰其功,并授其官职爵位,重赏其功,以表父皇和朝廷恩德,使江川能继续为我大明效忠,驱逐鞑子,也使其成为天下表率,号召天下更多的义士出来为朝廷效力。”

    老皇帝欣慰的点点头,笑着道:“有长进,有功必赏,才能使人奋进。这正是用人之道。”

    看自己的话得到了父皇的肯定,年轻的太子更是激动,又接着大声道:“父皇,既然有功必赏,那也得有过必罚。袁崇焕深受皇恩,督师辽东,上任两月有余,未立尺寸之功,反而却嫉贤妒能,欲夺江川义军兵权,并且驱使我大明边军为自己一己之私前去***川义军,使义士心寒,天下百姓心寒,实乃罪大恶极,还请父皇将其召回京城,重重治罪,以安义士之心,天下百姓之心。”

    年轻人容易激动,说到最后,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太子竟然直接跪倒了地上,向皇帝请命,大有皇帝若是不治袁崇焕的罪,他就不起来的架势。

    王承恩服侍了皇帝一辈子,可以说是最了解皇帝的人。太子一说到有过必罚,他就知道要坏事,急忙向太子使眼色,可是太子却根本没看见,只顾慷慨陈词,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王承恩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皇帝。

    果然,皇帝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脸越来越黑,等到太子说完之后冷哼一声道:“说完了吗?”

    太子也感觉到了自己老子好像有点要发飙的迹象,但是还是硬着头皮道:“儿臣说完了。”

    “说完了就给我滚!滚回你的东宫去,闭门思过!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老皇帝一下子发飙了,指着太子厉声大喝道。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老皇帝的威风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龙颜大怒之下,太子都吓得跌倒在地了,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就惹怒了他,刚才还夸自己,忽然雷霆大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位阁臣急忙跪在地上,齐声道:“陛下息怒,太子年轻,思虑不周,陛下且望保重龙体。”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王承恩赶紧上前扶起太子小声道:“殿下,您先回东宫吧,等陛下气消了再说。”

    太子脸色煞白,失落魂魄的行了个礼被王承恩给扶出了东暖阁。

第五十五章 封爵武安侯() 
太子被皇帝轰走之后,几位阁臣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江川要赏,袁崇焕也不能罚,这就是皇帝的底线。

    首辅温体仁想的则更是通透,皇帝又要施展他的帝王之术了,说白了就是制衡之道。

    “好了,几位爱卿说说吧,这个江川该如何赏赐,这件事又该如何了结。”皇帝摆摆手,语气平静了下来。

    温体仁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定然是袁督师和义军之间产生了误会导致的。袁督师为人光明磊落,一心报国,不可能容不下重心报国的一支一军。臣以为,朝廷当加封适当的官职爵位给义军首领江川,并且给予一定的财物赏赐,使其明白陛下之隆恩,朝廷之恩德,感念陛下隆恩,继续带领麾下义军抗击鞑子,廓清我大明辽东。日后若再立功劳,再行封赏即可。”

    其他几个阁臣等首辅说完,也异口同声的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老皇帝思忖了一会,点点道:“如此义士,理当封赏,那你们说说该如何封赏,赐予何等官职为好?要不要封爵?”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既然江川此人善于用兵,自然当授其武职。且授予的职位又必须要有统兵作战之权,臣以为授总兵之职为宜。”

    其他几人也都附议,没有意见。

    皇帝想了想道:“那就赐其辽阳总兵一职,赏银千两,绢丝一百匹,并赐飞鱼服。着其带领部下人马继续驻守辽东,扫清鞑虏。”

    “陛下圣明!”几个阁臣齐声奉承道,其实心中都在腹诽皇帝小气至极。

    所谓的辽阳总兵就是一个空头职衔,兵没有给一个,粮食没有给一粒,所谓的赏银千两,绢丝一百匹也上不来台面。更诡异的是这辽阳总兵的驻地辽阳此刻还在满清手中。

    也就是说,江川这个总兵要想名副其实,就必须自己去打下辽阳城,才能成为真正的辽阳总兵。

    皇帝这一手,真是空手套白狼,一顶总兵的帽子就收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这生意简直不要太划算。

    不过阁臣们都习惯了,这大明的皇帝素来都抠门,再加上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到处要钱。而且天灾人祸,朝廷收入锐减,国库空虚的老鼠都不愿意来了。

    而且这一千两银子,温体仁知道,皇帝绝对不会从自家的内帑往出拿的,肯定要落在户部头上。

    果然,皇帝又接着道:“温卿,你掌管户部,这赏银就从户部的账上划吧。”

    温体仁心中果然如此,但是面上却一丝一毫不悦都看不出来,躬身领命:“臣遵旨。”

    皇帝想了想又道:“温卿,你这就拟旨,此事迫在眉睫,必须早日宣旨,免得边军跟义军冲突起来,死的可都是我大明的将士。”

    温体仁刚躬身要说话,忽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给打断了,回头望去,只见一向沉稳内敛的王承恩跌跌撞撞的冲进来,一下子跪倒在皇帝面前急声道:“陛下,大事不好,李自成,张献忠又反了!”

    老皇帝一听,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

    这两位半年多来简直就是他的噩梦,好不容易投降了,平静了两天,怎么又反了?

    老皇帝强行撑住,扶着御榻的扶手坐直了,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怎么回事?说!”

    最后一个字已经是疾言厉色了,双手颤抖着,眼睛逼视着王承恩,显然内心极不平静。

    王承恩把手里的一个奏表捧到皇帝面前:“陛下,陕西巡抚八百里加急战报!”

    皇帝接过来,哆嗦着手拆开了战报,匆匆扫过,脸色大变,眼前一黑,身子一下子向后倒去。

    王承恩和几位阁臣慌得急忙围上来,温体仁赶紧吩咐一个小太监去叫太医。

    皇帝一晕倒,整个乾清宫一下子都鸡飞狗跳起来了,一个个嫔妃,皇子皇女闻言赶过来探望,都被王承恩给当了驾。

    皇帝晕倒之后,温体仁他们也知道了陕西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上的内容。

    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月前的投降只是诈降。为了安抚他们,朝廷出了一个昏招,竟然他们继续领各自人马自成一营,而且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封了总兵官,一个封了守备。

    而且朝廷还给了他们补充了粮饷兵器等物,意图安抚他们,让他们一心归顺。

    虽然朝廷打的主意也是要等到腾出手来再拆散分解他们,一开始还是尽量以安抚为主。

    可是每等到朝廷动手,这两位先反了。带着本部人马,杀进了西安城,杀了西安知府和上百官员,并且将府库抢掠一空,然后两人兵分两路,李自成带人出潼关向河南杀去。张献忠则带人猛攻汉中,意欲进军四川。

    这两人再次造反,整个陕西的大明守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纷纷溃败,整个陕西已经全部糜烂。陕西巡抚一看事情兜不住了,这才八百里加急禀报朝廷。

    这样的消息是在太过劲爆,皇帝想要不晕都没办法。

    温体仁他们也是震惊不已,但是一个个面面相觑,根本没有什么好主意。

    之前他们搞不定,现在对这两位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更是搞不定了。

    此时,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远在辽东的袁崇焕。

    可是没人敢自作主张,皇帝不发话,谁都没有那个权力把袁崇焕调回来,而且那位也只认皇帝的命令。

    再说了,袁崇焕镇守辽东,一旦袁崇焕一走,辽东边军兵力更加空虚,万一鞑子趁机进攻,那就真的危险了。

    这种责任谁都承担不起,因此只能皇帝拿主意。

    经过十几个太医折腾了半天,到了晚上的时候,老皇帝才幽幽醒来。

    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温体仁叫道面前用苍老虚弱的声音吩咐道:“温卿,重新拟旨。两道旨意,第一道赐义军首领江川为辽南总兵,并授爵武安侯,赏银五千两,绢丝两百匹,并赐斗牛服。并从大同府库调粮草五千石给义军,着武安侯与大同边军互相配合,共抗东虏。其可自行募兵,缺失粮饷朝廷日后补上。”

    “第二道,传朕旨意,调袁崇焕速速回京,任六省总督,全权负责剿寇事宜。旨意到达之日,即可交接军务返回京城。”

    温体仁细细听完,当场拟旨,给皇帝过目之后,叫来王承恩加盖上玉玺“天子之宝”,两份加急圣旨就新鲜出炉了。

    王承恩连夜选派精干人手携带两道圣旨马不停蹄的赶往辽东。

    走出皇宫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子时。

    坐在马车里,温体仁对着北方看了半天,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想到李,张二人的再次反叛得利最大的倒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江川。

    想来真是好笑,皇帝之前如此吝啬官职爵位,危机突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