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族长立刻见他比划半天,似乎总算是听出个大概,他轻轻捋捋胡须,一脸轻松道:“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眼下战事一触即发,大家一致对外,谁还顾得了那些身外之物?况且有官府的庇护,昼夜巡逻的差役多了去了,你就尽管放心居住吧”。

    这时,刚刚进来的一名男子向老族长客套几句,而后便直奔主题:“劳烦老伯,不知朝廷大军何时抵达?他们的兵力又是多少?”。

    周小旗寻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是一名年青男子,一身庄户人家打扮,看上去倒是颇为老实,只是这无论务农还是经商,管朝廷的大军何时到来,兵力是多少?

    问的似乎有些多了。

    若真是惧怕战事,那何不带着一家老小向南而去?远离此处才是上上之策,跑到这里打听朝廷大军的动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哦?果真此处有‘内鬼’出没啊

第156章 西安府() 
羊羹泡饼,肉香汤浓、肥而不腻,老少皆宜”,西北重镇西安府,大街之上店铺林立,一个店小二模样的小伙穿着厚厚的衣衫,双手横插在袖筒中,嘴里却大声呼喊道:“客官,来碗羊羹泡饼,好吃又暖胃,价钱还实惠”。

    数日之后,仲逸便起身离京,毫无意外,他在与家人“商议”一番后,自是答应罗龙文为他们做事的请求,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孙管事后,罗管家便立刻安排行程。

    仲逸向师姐道别后便匆匆来到罗府,当铺的事有老姜头打理,自然不用操心,他之所以如此匆忙,为的就是躲开那最难对付的刁蛮徒儿…袁若筠。

    随行之人,有罗家所派的大头,以及他带的三名随从,仲逸这边还有罗英,按照当时所说,罗英的工钱另算,根据罗龙文的安排:一路之上,所有人都要听仲逸的。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都是表面上的事。

    说白了,这也是罗龙文这只老狐狸对他们不放心而已:两方人马互不所属,又同为罗龙文所派,如此既可相互照应,又可互相牵制,加上从西安府这边派来送货的,三方人马加起来,几乎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当然,这都是罗龙文单方想出来的主意。

    西安府,西北重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邻渭河、南依秦岭,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唐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故称为“十三朝之都”。

    洪武三年,洪武帝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秦王府也称“王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城垣,曾多有修葺,规模之大、气势恢宏。后来还分别修建鼓楼和钟楼,令这座城池更具魅力。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提议迁都西安府,只是这位可怜的太子回南京后不久便病逝。此事就此被搁置,但丝毫不影响这座西北古城足够强大的实力。

    仲逸对此并不熟悉,只是听外叔公与老姜头曾说过关于西安府的传说,后来一路之上逢人便打听,总算是了解了其中的大概。

    不过,这些皇家都城气派对于他来说似乎还遥远了些,仲逸心中暗暗发笑:自己连个九品乌纱都没捞到,这些事想想就好,此次来西安府也是为了‘买卖’而来。

    不过,不管在其位谋其政也好,在商言商也罢,除了雄伟壮观的城墙、中规中矩的鼓楼钟楼、以及威名遐迩的兵马俑之外,来到西安府的人,最为明显的感触便是……小吃好吃,好吃的小吃,简直太神奇了

    “羊羹泡饼?”,仲逸一行在这家小店前驻足,罗英忍不住腹中饥渴,便朝仲逸喊道:“仲大哥,就这家,看着都正宗,来它一碗如何?”。

    仲逸还未答应,那门口的伙计便立刻上前来:‘各位客官,快里边请,上好的羊羹,才烤的饼子,这大冷的天儿,吃一碗,暖暖身子’。

    房间不是很大,一张张的桌椅摆的规规矩矩,现在距离饭点还有些早,但已有数人坐在那里等候,看样子这家店的生意确实不错,在京城难得有此口福,众人皆是充满期待。

    桌上放着两只小蝶,分别装满葱花与芫荽(香菜),旁边还有一个小瓷碗,上面一个圆圆的盖子。罗英有些好奇,急忙伸手将圆盖打开,却见里边是红红辣酱,淡淡的一股香味飘来,胃口立刻大增。

    “羊汤五碗,各位先请了”,店小二将小木盘放下,五只小碗分别放到各人面前,片刻后他又端来五只大碗。

    罗英两眼紧紧盯着大碗,却见碗里只有三个干饼:‘小二哥,这是怎么个吃法?不会让我们嚼这干饼吧?’。

    “客官说笑了,它是这么个吃法,诸位先将碗里的干饼掰碎,之后再入汤,各位是初次吃本店特色,所以自己掰着更有味儿”,店小二瞅着旁边的一个老头说道:“对,就像是那位老伯一样,先掰碎”。

    说完,店小二便忙着招呼其他客人,经他这么一说,罗英等急忙扭头望着邻桌的老伯:只见这位老人家慢慢悠悠,双手将干饼掰碎,手法灵活而有规律,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简直是一种享受。

    “这么小?”,罗英举着一块干饼,双眉紧皱,一脸苦相:“这掰的也太小了吧?照他们这种吃法,这三个饼,何时才能掰完?”。

    谁知这么一句,却被邻桌的老头听到,只见他缓缓起身,手里端起那只大碗,竟做到了他们这桌。

    “看样子,各位是外乡人吧?”,老头落座后便开口:“这羊羹泡饼的吃法讲究的就是一个悠闲,饼要碎儿均匀,这样才能入汤,再配上辣酱、糖蒜,若是没有忌口,那葱花与芫荽(香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的要自己亲自动手掰饼。这本身也是“吃法”的一种。

    众人见状跑向旁边的木盆前,急忙洗手。

    “大家照着我的做法,这样,一下一下的”,老头饶有兴致做着示范:“诸位千万不要着急,这吃饭可是大事”。

    仲逸冲里屋的店小二喊道:“这位老伯的饭钱,都记在我们这桌了”。

    如此一来,老头更来了兴致:“各位既是初来西安府,别的不说,仅是这吃的就多了去了”。

    “哦?老伯你快说说,都有些什么呢?”,罗英头一次出远门,在蠡县时就光顾了所有的饭馆酒楼,来到西北,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听好啦”,老头一边掰着干饼,一边娓娓道来:“水滑面,听说过没?够劲道,那吃的叫一个爽。腊肉夹饼,肉肥而不腻、软烂醇香,米皮,是蒸出来的,可以凉吃,配上佐料,口味颇好,据长安县志所在,在秦始皇时,就有蒸米皮”。

    “老伯,就不要秦始皇了,快说说,还有什么吃的”,罗英专心听着,不知不觉却将手里的干饼掰的太大了,老头急忙纠正,他这才满脸歉笑的认真起来。

    “还有秃秃麻食、稠酒”,老头如数家珍,却还是被一旁的人打断:“看看,又马虎了不是?掰的太大了,太大了”。

    哈哈哈

    四四方方的城垣,四四方方的格局,数不尽的美食、听不完的趣事,真是不虚此行。

    晚饭后,西安府这边的一家药铺为他们安置好客栈住下。

    天色尚早,罗英提议大家找家酒馆:特色吃食够味,想必当地的酿酒也不会差到那里。

    大头等三人胆子比脑子大,行走江湖自是嗜酒如命,况且大家都在一起吃住,有何所惧?

    有仲逸之前的嘱咐,罗英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席间极力劝酒,为的就是不醉不归

    当众人回到客栈后,不大会儿的功夫便鼾声四起,仲逸稍作收拾,将外叔公的书信收好便出了客栈。

    西安府,夏通判

第157章 来个大手笔() 
夜幕下,一个身影再次来到大街之上,此处虽是西北重镇西安府,但仲逸那双脚下生风的本事丝毫不逊。

    当然,此时无需要使出他那出神入化的轻功,无非是稍稍打听而已,西安府格局四方正正,方向感再差的人也很难迷路。

    白日里有大头等同行,自然无法只身前往,利用罗英上街为家中买些特色礼物的便利,想法打听到西安府夏通判的住处,此刻便可直往。

    根据之前在外叔公府上商议:仲逸稍作一番乔庄,不过只是粘了些胡须,发须稍显灰白,面目苍老些,显得上了年纪。

    此乃师姐所教。

    简单修饰,也就是预防夏府中有人走漏消息:那来找夏通判的也是个看上去年纪约莫是四旬左右的男子,绝不会想到是年纪轻轻的仲逸。

    一府之中,除了知府之外,同知与通判自是众人最为熟知之人,况且通判一职掌管粮田、水利、刑讼,当地百姓得知也不足为怪,打听到此处也不是什么难事。

    眼前一座普通的宅子,虽住着朝廷命官,但即便按照朝廷的规制修建,那也只是个六品的规格,自然气派不到那里。

    “这位先生?你是?”,一阵敲门声后,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缓缓打开院门,只是仲逸这张生面孔从未见过,不知所为何事?

    仲逸规规矩矩道:‘在下是受人之托,前来拜见夏通判,还劳烦老伯通报一声’。

    末了,仲逸补充道:“此事,在下只能见了夏通判之后,才能说明”。

    管家快速打量着眼前的这名男子,见他举止大方,仪表堂堂,十足一个书生学究模样,并未有恶意,况且夏通判府上也常有些陌生人造访,他这才缓缓开口:“先生稍后,老奴这便通报”。

    片刻后仲逸被带到客房,管家回话:“夏大人立刻就到,请先生稍后”,之后他奉上茶水便缓缓退了出去。

    从进院后,仲逸便细细打量一遍:小院中规中矩,朴实无华,并无彰显出格之处。再看看这间屋子,摆设极为简易,除去必要的桌椅之外,能看到的只有墙上那仅仅是装饰的字画而已。

    都说这地方官油水肥差,比京官来路多,虽是六品,但这夏通判确实一切从简,难免有些寒酸。

    此举着实难能可贵,果真是外叔公的故交,但愿不虚此行。

    “请问这位先生,深夜造访,不知找夏某所为何事?”,片刻后,一个身影走了进来,见到仲逸后便问询起来。

    来人四旬之余不到五旬的年纪,中等个子,长得还算精神,只是或因西北风沙所吹的缘故,皮肤看上去有些黝黑,一脸的朴实相:“夏某好像从未见过先生,不知先生是否是西安府人氏?”。

    先生?仲逸心中暗暗发笑:“这个先生与在蠡县县衙做幕僚先生时的称呼全然不同:做幕僚是身份所致,不管在小的年纪,都的称一声仲先生,而此次全是乔庄所致,皆因年纪的缘故”。

    “夏通判果真好眼光,实不相瞒,在下是从京城而来”,说着,仲逸从怀中掏出信来:“这里有刑部文大人书信一封,请夏通判过目”。

    “是文泰兄,有些年月没见面了”,见字如面,才看个开头称呼,夏通判便知道了写信人的身份。

    “莫非?你就是信中所提的王管事?”,夏通判看完信后便抬头望着仲逸:“既是文兄所派你来府上,又是随身携带书信,想必先生是文兄身边所信之人,不会错的”。

    仲逸急忙上前道:“对对对,夏通判所言极是,只是文大人为您安全所虑,这才让在下深夜造访,多有冒昧,只因那严氏位高权重、党羽众多,我们要小心从事才是”。

    夏通盘微微摇摇头,一脸轻松的样子:“小心固然无错,只是这里不比京城,严家的势力虽大,但这西北之地,他也管不到一家一户”。

    如当初在文府时外叔公所说,这位曾经的五品京官,只因得罪了严氏,被贬到这西安府做了六品的通判,起初还有事失意,时间久了,反倒觉得自在,平日里少了些小人使绊,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至于这药材之事,夏某倒是听说些”,夏通判若有所思道:‘在这西安府里,除了那个安知府外,其他倒是并未听有谁是严氏一派,难不成是他派人送礼?’。

    仲逸初来此地,对于这西北之事不甚清楚,此等场合自是少说多听,更不得随意表态。

    “哦,对了,最近听说下边有两个知县倒是蠢蠢欲动,似乎想通过安知府这条线巴结上严氏”,夏通判是个直爽之人,或许是因为文泰的缘故,言语间并无遮掩:

    “当然,这都是听说的,并没有真凭实据,毕竟这里不比京城,地方小,好多事情传的很快,更何况有的人到处托人找关系,这条线不行,便想着另外的山头,如此就更让人知晓攀附之意,在知府衙门里,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