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堪称优秀商人的典范。根据苏联需要的物资清点以及可能欠缺的物资,对他们施行精确输送。

    恼羞成怒的小胡子立刻命令大西洋上游弋的u艇,找寻巴西货轮发现即击沉。

    断交的那一个月,就有十艘巴西货轮伴随着大量的棉花和大豆沉入大洋。

    当前德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库存,面临恶劣的现状,德国不得不加紧从西欧搜刮棉花和羊毛,德国的纺织工厂也开动马力生产棉衣和毛毯。

    小胡子和狼堡的参谋们当然不希望战争持续到冬季还是当前的僵局,可现实是德军在两个战线上都不能再取得重大突破。

    德军不希望这样,他们不得不面对,最糟糕的消耗战已经开始了。德军也是吃一堑长一智,不管是南方的保卢斯还是北方的莫德尔,当地的德军战士都获得了全新的棉衣。

    每个战士还获得一条羊毛围巾,羊毛手套,以及加厚的军靴或棉鞋。

    由于这些后勤物资都是一个师一个师的发放,以至于物资发放的数量总高于领取人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又是一件德军师长们苦恼的事。

    无论是维亚济马还是斯大林格勒,或者说当属斯大林格勒的情况最为极端。这两处战场的交战态势极度胶着,每一天德军都要阵亡超过四百人,另有近五百人受伤。总的来说,德军平均每天要损失一千个战斗力,迫于现状,德军不得不将给德军搬运物资的俄国人当成正规士兵用。

    保卢斯现在纯德军的作战兵力三十余万,另有近三十万的各类民夫,以及数十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的友军。民夫的籍贯构成一样非常复杂,有法国人、荷兰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其中还有超过一半是苏联公民。

    他们可以说是苏联的叛徒,然而在他们看来,是撤退的苏军抛弃了他们这些平民,为了活下去,只好给德军工作换取苟活的粮食。

    无论德军是否承认,失去这些苏联平民组成的“搬运工”,仅靠那二十多万又是一线作战又充当运输队的意大利军,大量作战物资就甭想搬到前线。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军的许多师长,干脆拔掉民夫的破旧衣裳,直接给其套上德军的制式棉衣、战靴,外面套上德国国防军的制服,最后用制式围巾裹住大半个脑袋,部分人头上还顶着破旧的钢盔。

    如此这般打扮,就是近距离看,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们实际是俄国民夫。

    他们妥妥的就是德军士兵!

    德军已经感受到了严重人力资源匮乏的压力,而苏军呢?情况和德军其实也差不多。

    在战略物资上,德军的情况宏观上也是越来越糟糕,为了获取宝贵的粮食和石油,德军才拼命要拿下整个南俄。

    目前,德军利用自己的库存以及从欧洲占领区的略多,至少在这个冬天,给德军近七百万在役军人配发整齐的棉衣毛衣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1942年的冬季没有问题。

    如果到了1943年冬季呢?情况恐怕非常糟糕。到了那个时候战局又是如何?苏德双方都不能很好的估量。

    但仅从冬季服装上来看,苏军的情况是比德军好很多的。不仅仅是苏军得到了西方盟友们的重点棉花援助,苏联广大的中亚地区本就是产羊毛和棉花的宝地。

    何况当局不要求棉衣的质量有多高,形制有多么美观,只要足够保暖就行。危局之下实用主义才是最好的,苏联的纺织厂一样开足了马力。所谓棉衣就是土色细麻布编制成的口袋,里面塞进各种纤维物,无论是棉花还是羊毛,塞够即可。经过一番加工,棉衣就成性了。

    杨明志的返程之路再度途径了苏联亚洲部分的许多沿铁路的,于自古游牧民族活动区建立的城市。这些城市清一色的具备不俗的轻工业能力。

    固然整个苏联的轻工业能力糟糕,局部地区的情况好好很多。尤其是广大的哈萨克地区,这里是苏联第一大羊毛产地,而今几乎供应苏军一大半部队的羊毛制品之需求。

    毕竟按照纯粹的配给制供应军队完全一样的棉衣和毛衣,一个哈萨克今年冬季的羊毛产量,即可快速变成超过四百万套制式毛衣。

    其实仅靠苏联当前控制区的棉纺织品产能,即可完全满足苏军士兵的衣物需求。不可否认的是盟友的增援在衣服问题上是锦上添花,而在军靴问题上,一时间给予苏军重大帮助。

    苏联战前就给军队装备制式的高帮军靴,但制作军靴需要牛皮,碍于苏联并非发达的养牛业,用较长的时间生产高帮军靴再供应给数量并不太多的军队,这是丝毫没问题的。

    在1941年之前,苏军的作战兵力多达一百五十万,给这么多军队统一装备高帮皮靴是没问题的。尔后军队在半年时间扩充到五百万人以上,仓库的存货和工厂的产能勉强能够达到军队的需求。

    当战争爆发后,各个工厂还在拼命生产,奈何军队的大溃败使得战争的前半年,军队愣是损失了超过二百万人。

    部队不得不进一步扩编,扩编力度更为疯狂。苏联国内的各个军靴工厂,工人们即便保持着强烈的战斗热情,他们也不得面临巧妇无米之催的尴尬。好在美英盟友从他们的库存,以及民间征集了多达三百万双军靴,一股脑的扔给苏联人。由于货船大部分是可以挨过u艇的袭击,大部分靴子上了岸,很快就发给基层士兵。

    它们不是制式高帮军靴,它们甚至五花八门。本着实用主义穿上总比冻断、磨断脚的原则,苏军接受了这些鞋子。

    时间已经是1942年的初冬,英国人陷入战争已经是第三年了。

    大西洋上德军潜艇依旧猖獗,这种情况正逐渐被英美两国的海军遏制住。即便如此,每周都有大量的盟军运输船沉没大西洋。

    这使得英国从殖民地得到的战略物资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富,英国不得已在战争爆发后就启动了节约的国策。

    英国的确支援给苏联不少军用衣物和靴子,但英国自己的情况也不好。

    曾经华丽的英伦风格服装已经不合时宜,所有的裁缝店、制衣厂得到议会的命令,他们不得不减少新生产衣物款式的布匹用料。

    整个社会因此开始流行起简约风。男人的裤腿有所缩短,女士新衣也没有了华丽的装饰。便服不仅简约了,社会上还流行起军用斗篷式的风衣。

    英国是如此,美国的情况也颇为类似。

    他们或许想不到,大战时期流行起的简约风尚,以及迎合社会上的从军热而流行的有军装风格的新衣,当战争结束后它还会继续流行。

    非常有趣的是,军用大衣本是战地士兵的标配,战后它的改良款,却逐渐成了年轻女士们的最爱。

    英国节约了大量的布料皮革,在部分支援苏联的同时,更多的做成本国军队和撤过来的法军的军装。

    财大气粗的美国的大宗援助还在运来的路上,英国能够支援苏联的皮革量也是有限的。对于苏联,各地的皮革工厂只能另想办法,所以羊皮、马皮和驴皮,这类皮革都开始用来制造军靴和皮带。

    皮革的缺乏也让军需部门作出妥协,故而进入冬季后,皮革工厂开始生产低帮军靴,这算是应对对皮革缺乏办法。

    除此之外,这些低帮军靴的主要材料里还加入了其他成分,例如毛毡和亚麻的混合物。

    它们是低帮的军靴,曾经的高帮军靴能遮盖军人的大半个小腿,而今穿着低帮靴子后,士兵们不得不再度打上绑腿。

    所以说,当1941年秋季,战役之后仅剩下一千人的284师残兵逃到沼泽地开始招兵买马,严重缺乏高帮军靴的他们不得不穿着所有找得到的鞋。缴获德军的军靴是一种重要获得鞋子的途径,然德军士兵清一色的低帮军靴。

    当时的杨明志一直要求恢复实力的部队加紧体能训练,强令所有人打上绑腿进行高强度奔袭训练。其实当时如果军队清一色装备高帮军靴,麻布绑腿基本就可以不打了。

    碍于现在糟糕的情况,新组建的部队大部分是得不到高帮军靴供应的,他们不得不接受新型低帮靴子,即便他们还是喜欢以前的。

    他们不得不适应新情况,打上绑腿,弄得自己又恢复到沙俄时期情况似的。

第1900章 杨明志回到新西伯利亚() 
自离开彼尔姆,军列又跑了三天。

    一直到十月十六日,莫斯科时间中午两点刚过,杨明志终于要回到白雪皑皑中的新西伯利亚。

    虽是正午时分,新西伯利亚的太阳已经西斜,落日余晖洒在洁白的大地,整个世界漂亮极了!

    新西伯利亚比莫斯科早了三个小时,天文上这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和白俄罗斯的情况有所不同,沼泽地的太阳总比莫斯科晚一个小时,新西伯利亚的太阳总比莫斯科早三个小时。

    杨明志已经习惯了这里急剧变化的时区,他也知道,最多再过三个小时,整个世界就陷入黑暗了。

    他低调的从新西伯利亚离开,而今归来亦是颇为低调。

    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新西伯利亚的火车站与彼尔姆的如出一辙,甚至比彼尔姆更为疯狂。

    有相当数量的t3476坦克就是在新西伯利亚生产,仅仅这座城市,每个月的产量就超过一百!

    相当于每个月生产四个坦克营的坦克,再加上辅助型的轻型坦克,仅新西伯利亚当前的月产量,苏军完全可以组建两支坦克旅。而三个坦克旅基本就可以扩编成一支坦克军了。

    即便如此,新西伯利亚的重装备产能还在扩大!毕竟这里是钢铁、有色金属和煤炭的富裕之地。

    在过去的九月份,苏联控制区的t3476型坦克的产量,月产首次超过一千辆!

    要知道朱可夫在谋划这一时空的“火星行动”时,西方面军的主攻力量就是两支加强型的坦克军,综合坦克数量接近四百辆并在持续增加着。

    战役计划在十一月下旬进行,所谓那时候天气足够寒冷,曾经泥泞的大地被冻结,最适合坦克的驰骋。何况到了那个时刻,苏军的进攻兵力也达到一个峰值。

    如今的新西伯利亚变得有所不同,城市在拼命生产坦克和重型火炮的同时,也成为某些新锐军械的科研和生产基地。

    杨明志离开了三个星期,城市又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杨明志的专列停在车站,透过窗户他看到了站台上的几位熟人——波波夫和设计局的几人。

    “走吧,同志们,我们该下车了!”

    他命令着三位随从,又给列车长打过招呼,待军列停稳后,他们会将所有的行李悉数搬下来。

    杨明志压制着躁动的心,他见到穿着特别厚实的波波夫,第一时间想着的就是自己的事业。

    厚实的车门打开了,扑面而来的就是西伯利亚的强烈寒气。

    他迅速适应了寒冷,这便奋力脚踏在积雪覆盖的月台。

    突然间,他的眼角注意到另一个匝道出停靠的军列,只见平板车上摆放着一些东西,正在阳光下反射奇诡的光。

    他定睛一看,仿佛那些东西就是一些飞机。

    不!它们不是飞机,而是那个!

    杨明志本就激动的心现在更加亢奋,因为那就是自己引以为豪的“飞鱼”火箭弹,一种安装了火箭发动机的安装翅膀的火箭。他太知道这东西了,为了研发它,里固施科夫可谓出力甚多。

    而今那为自学火箭技术的老家伙,在半百之年居然也成了苏联的火箭炮专家。

    杨明志知道那个家伙在来到新西伯利亚后,当即得到搬迁而来的苏联科学院的技术支持。其手下多了一批专业能手,所以曾经颇为简陋的火箭发动机被修改了设计,发动机变得更加耐用不说,整体的空气动力学也得到良性调整。

    这番操作之后导致“飞鱼”的飞行更加稳定,射程也有所提升。

    杨明志松松跑近等候的波波夫,不由这位副局长的客套话,直接指着另一边停靠的军列。

    “那是飞鱼火箭炮!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它们已经开始装车了?它们要运到哪里?”

    波波夫一时有些懵,他回过神来后,自知也不好回答局长的话,就勉强说:“局长同志,您回来了。那边的火箭炮确实是我们的飞鱼,是里固施科夫的工厂生产了它们,至于它们会送到哪里,我不知道……”

    “啊?看来我得去问下那个老家伙。”

    “他……里固施科夫他也不知道。”波波夫赶紧说,“关于武器运到哪里我们如何知道呢?与其关注那件事,您难道不关注咱们的设计局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