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伊先生不愧是书院山长,张籍暗赞一声。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前文也提到过张籍在社学读书的场景,平常先生教学,无非就是塾师领读析疑,学生背诵默书,如若掌握的不好,再读再背,看来这死记硬背、填鸭教学的套路从封建社会就开始了,讲解中,不分重点难点,少有提及出处,用处。真真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而听希伊先生讲学首先圈定个主题,也就是重点难点,以此散发开来,再由耳熟能详的句子入手,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易于理解。窥一斑而知全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希伊先生较之下面的社学塾师所胜不知凡几。
关于《古今贤文》中的读书劝学之语,张籍那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后世你随便去小学拉出一个教过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师问他知不知道,他就算背不全,也能说出来十之七八。无他,唯手熟尔,考试重点尔!关于古今贤文的这几部分内容,测验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还考……学生们是久经操练,含义、出处、背诵、默写的考察提问,轮番上阵。参考各种教辅书,翻阅各种资料,与题山卷海之间,教师们对这些也是精研至深。
在当今大明《古今贤文》可是并未分篇,只是按照韵律和些许关联简单的堆砌在一起,倘若未经准备就问及系统的内容,还是让人费一番思量的。这句在别人看来是全文几百句之一,对张籍而言只是劝学篇十几句之一罢了,简单明了。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句意为……”希伊先生并未翻书,一大段古文经典琅琅而出,端的是博学渊源。
……
讲了半个时辰的《古今贤文》,希伊先生端起茶盏,润了润嗓子,道:“我朝秉承朱子之学研习四书五经,代圣人言,以八股制艺取士。四书中的《论语》记录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先圣所语,微言以大义,振聋而发聩。虽然有些蒙童并未读到《论语》,先行浅尝亦可。不会对事情感到迷惑,仁爱之人不会忧愁担心,勇敢的人么有什么恐惧。接下来仍以读书砺学为题,与诸君共读《论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语出《论语·子罕》,意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事情感到迷惑,仁爱之人不会忧愁担心,勇敢的人么有什么恐惧。知、仁、勇三者以知为先,知为何耶?智也!智何以得焉,学也,吾辈当以知成仁,以知促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为政》,意为只苦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不苦学则就懈怠危险了,吾辈读书当学思结合,事半而功倍……”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出《论语·述而》,意为不到学生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或是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却又想不通时,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在给他举例了,吾辈为师者当知之,用之……”
还是熟悉的内容,张籍心下想到。《论语》中的读书砺学之语也是后世考试的重点,翻来覆去不知学过多少遍,而且学校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出自《论语》的名言名句做成木框条幅,广为应用。张籍看了下四周的学子,大概学过《论语》的并不多,看上去大都是一知半解的样子,不过个个聚精会神,态度依旧格外认真,并不因听不懂而昏昏欲睡。
随着时间流逝,一句一句的经典词句、难点解析、语义出处在希伊先生的口中缓缓而出。新知旧识两相印证,台下诸人喜有所得者有之,茅塞顿开者有之,举一反三者有之,无分塾师蒙童,都是听的如痴如醉,就连那眼睛高过天,不拿正眼看人的举人吕才也是端坐静听毫不马虎,生怕错过什么。
“珰……”
直到又一声清脆的磬声响起,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回过神来。
“今天上午的讲课已经结束,下午未时有一场,还是在此处,请诸位不要误了时辰。”磬声之后,侍立在后的陈端的话音也传了过来,一个多时辰竟是悄然而过,上午的课已然是结束了。
希伊先生向台下徐徐一揖道:“诸位,下午未时再来互相印证。”众人也是纷纷回礼,礼罢希伊先生起身轻振袍服、略整衣冠,当先在前,陈端在后,缓步前行出了讲堂。
书院的人甫一出门,讲堂内顿时一阵纷乱的议论、赞叹声,安静了太久,都在交谈表达内心的羡慕惊叹,大意是所获颇丰、不虚此行吧。
第三十一章 书院考较(上)()
中午还是集体在餐厅用饭,之后的休息时光过得很快,众人早早的来到了讲堂,张籍一行三人也不列外。
夏天的午后有些炎热,暑气也达到了一天中的顶峰,不过这内讲堂中并不燥热,进了内讲堂,南北的窗户都被打开,窗外看去,讲堂南北都有竹林古树、莲池荷塘,一方小气候营造的浑然天成,因此今天不过是略有微风,也能带来阵阵凉爽,这书院设计的融自然之趣,借势成型,深得古代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理念,真是巧夺天工,对此张籍也是赞叹不已。
接引的士子依旧是方沐方清之和陈端陈仁肃,屋内讲台布置没有变化,台下的摆设和座位安排与上午却是不同了——塾师单独在第一排入座,蒙童两人一几坐在后排,相同社学的学子被打乱分到不同的案几,几上放置有笔墨纸砚。张籍被分在了第三排,张义先分在了第二排。
这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安排,引得众人一阵议论,不过在张籍看来,书院的用意很是明显了——打乱分组,放置纸张笔墨,这明明就是要考试的节奏嘛。
随着帘子的卷动声,山长希伊先生进了讲堂,大袖飘飘,峨冠博带,飘飘然尽显儒雅出尘之气。在讲台后坐下,陈端仍然在身后侍立,希伊先生轻击铜磬,“铛……”的一声,台下众人为之一静。
“今天上午与分享了《古今贤文》和《论语》的读书心得,皆为个人浅见,愿诸位能有所得。今天下午的讲课和以往有所不同,前几日无锡东林书院来人到此游历,明天晚上的清渊集会东林书院也会参加,故而在此考较各社学蒙童,观察课业水平以作集会布置。”希伊先生缓缓道出了如此安排的原因。
东林书院?这个时候就很有名了吗,谁会来此游历,不知道有没有历史上名人,张籍想道。张老夫子并不在身边,周围的学童也都是一点也不知晓,也没有能问的人,按下心中的好奇,继续听希伊先生讲话。
“笔墨纸砚已为诸位蒙童备好,下面以《古今贤文》为主要范围,《论语》多数蒙童并未研习,故而《论语》题为次,默书其中劝学读书之语,两炷香时间为限,写完即可交卷,以量多无疏漏用时少者胜出。”原来是这么个方法,能够来清渊书院参加交流的都是各社学的佼佼者,背诵默书《古今贤文》那当是不在话下,最主要的看点是能找出《论语》中的读书劝学之语,这才是脱颖而出的,拔高的关键点。就像后世的考试,每份卷子都有基础题和拔高题,前者是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后者才是提高区分度选拔尖子的关键。
只听希伊先生道:“各社学蒙童都是我临清州的读书种子,望今次进展所学、勇夺鳌头,好,现在开始考较答题。”
言罢,对身后的陈端轻声吩咐了几句,陈端先是取了一支线香,在书架旁的铜纹青花缠枝三足香炉上点燃,之后便出了讲堂,不一会儿带了几名斋夫进来,为第一排的社学塾师奉上茶盏、折扇以消暑气,陈端又塾师每桌放上几册书卷以以消磨时间。见陈端安排停当,希伊先生并未离开讲堂,而是翻起案几上的一卷书读了起来,看书之余目光也洒向台下的诸位蒙童,竟是要亲自来当这个监考老师了,从亲自讲课到亲自监考,足见其对这次考较的重视。
案几之后的诸位塾师有的对自家学生信心满满,悠然自得的看书品茶,例如那清平乡来的吕才;有的自家学生没读到《论语》,患得患失间手捧书册而不知其言,端起茶盏而不知其味。
上午讲的课题是关于读书砺学之言,下午的考较题目也是如此,张籍今生后世两次为人,皆研习日久对此熟的不能再熟了,未及动笔已是胸有成竹。两炷香时间也就是相当于后世两个小时,时间充足,张籍并不着急。
案几上摆着一锭松烟墨,配一方雕花石砚,清渊书院果然是财大气粗,寻常社学鲜有人用这么好的墨锭石砚,毛笔乃是书院自制的,大中小号、狼毫羊毫兼毫一应俱全,笔杆上刻着书院荷香、塔岸闻钟、鳌矶凝秀等语,纸倒是寻常,是城里书坊出的竹纸,不过也较张籍平时所用的毛边纸质量好。
张籍取了墨锭,加水少许轻轻研磨,光色油亮隐有松香的墨汁渐渐浸出,轻嗅墨香,张籍心下一赞,果然是好墨,这种品相放到后世淘宝也得接近两张红色毛爷爷一锭,那时自己不过是用十几块钱的一得阁的成品墨汁写字。
走神这么一会儿石砚内的墨积了不少,看了看有些浓稠便加了些水,张籍从笔架上挑了一小号兼毫毛笔,顺了笔锋试了试感觉浓淡相宜,便取一张竹纸铺在桌上,微一思索,笔触纸面,锋健腾挪之间,以钟书笔法行文,“古今贤文,读书砺学篇”九个字跃然纸上。
张籍收回毛笔在砚台上顺锋,看了下刚刚写的几个字,感觉所书尚可,并未因一两天没写而生疏。便另起一行继续书写,后世教材中选用的《古今贤文》劝学篇、读书篇历历在目,犹如一本翻开的课本,写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张籍所要做的就是注意不要出现简体字,把字写好写对。
“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张籍手腕微动上下伸曲、左右舒展,行文圆转如意,渐入佳境。一行行字迹渐渐在微黄的竹纸上显现,行笔缓时,钟繇小楷的古拙厚重扑面而来;运笔疾时,钟书的灵动飘逸沁人心脾;两者看似矛盾但又宛若太极图一般,阴阳相和浑然一体,端的是意趣盎然。
不一会儿劝学读书两篇约四十余句,五百多字便写完了,一眼撇去发现不知不觉间砚台内的墨已是不多。张籍放下毛笔研墨,看向讲台,三足香炉中的第一炷线香还没有燃尽。
第三十二章 书院考较(下)()
试了浓淡调好墨汁,张籍闭目定神稍稍理了理思绪,又取了一张新纸落笔写了起来。
这是本次考较的第二部分,默书《论语》中的读书砺学之言这是一道拔高题,对其他蒙童难度颇大,其难点有五:
首先你要通读《论语》全文,其次要通晓其意,第三要熟练背诵,第四要精熟默书,最后要能在全书二十几篇近两万字中找出关于读书砺学的句子,这五个坎一层比一层难,三十多个学童,倒在第一个坎的至少十人,倒在第二个坎的得有十人,第三,第四再去十人,能够全部完成的十不存一,凤毛麟角。
不过对张籍而言,两世所学加上今生天赋异禀的记忆力,这简直是如同抄书一般容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子曰: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随着一个“之”字的最后一长捺拖出,至此《论语》中五十多有关读书劝学的语句已全部写完,张籍感觉没费多大力气,洋洋洒洒千余字就已落于纸上。
细看试卷,其所书章法疏密有致、点画精妙绝伦,不看内容单论这笔字已是让人赞叹不已。既然打定主意要展露才学,求得关注,这份卷子虽然简单,但张籍也是用了十二分功夫,从内容到书法都力求完美,尽心尽力的成果当然不会差。
不过写得兴起的张籍并未就此停笔,而是向后世自己写作品一般随即以行草另起一行,落款道:“辛巳年夏月仓上社学张籍书。”
要是能盖上几方闲章以装点,印上名章以留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