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种出于大学却偏僻难懂,拼凑而成的语句。徐讲郎同样循循善诱,解读的精妙无比。
以上种种都是前人科场经验之谈,非做过数百文章不能自悟,对这些思路技巧,讲堂内学子们屏息静气,手中毛笔不停,在纸上记得密密麻麻,生怕疏漏了一点。
就这样上午讲解解题思路技巧,下午练习制艺文章,所有丙班学子每天择一篇交于徐讲郎批改,张籍每两日还要多写一篇交给陈教习批改,这些文章张籍写起来的确是有些费力,因为张籍并没有抄近两个月来背诵的时文小录,全靠本身对经义的理解。
高楼大厦平地起,自己的基础还是要打好,在书院的日子越长,和身边同窗交往的越多,张籍就发现自己除了记忆力好些,还有些后世的见识,在读书科举上真的是比不过古人中的佼佼者,张籍曾拿自己写过的文章和内院士子方清之的对比过,张籍的文章总是不能把握住核心,似是词句堆砌,通俗点说就是抓不住考点;而方清之的文章往往一言中的,辞藻华丽的同时言之有物。会背后世经典诗词文章乃是自己的奇兵,而科场作文仿若堂堂正正交锋,出奇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制胜啊,每逢得到这样的结论,张籍都会以中山先生的话勉励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后又投入到题山文海中。
……
日子一天天过去,讲题、出题、做题、批改再讲题、出题、做题、批改,如此往复二十余日后已是腊月初四,距离腊月初六岁末大考尚有两天。
又是在陈教习的寝舍中,屋内一应器物皆无变化,张籍在案几上伏案疾书,这已经不知是陈教习第几次对张籍进行考核了,反正是张籍对这件小屋子越来越熟悉,如今闭着眼都能找到毛笔,拿起纸张。
今天的题目张籍已经写了两遍,第一次写完被陈教习写下味同嚼蜡的评语;第二次交卷被写下弃之可惜的字眼;这是第三次了,破题、承题、起讲,张籍又完成了一篇,双手恭敬的交给陈教习,片刻后陈教习似乎微微点了点头,手中朱笔一画,张籍终于得了一个圈的评价,和一个“可”字评语。
做八股文不易啊!一篇文章三易其稿,张籍感叹道。
第七十五章 岁末大考(上)()
大明万历九年,腊月初六。
天公作美,今天是初冬难得的晴朗温暖天气,阳光和煦而不刺眼,食堂大厨养的捉老鼠的母猫,带着三只刚会跑的小猫崽子张开肚皮舒服的躺在庭院中晒着太阳。这阳光照到人们身上也是暖洋洋的,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可以想像在这冬日农闲的乡村有不少劳累了整个秋天的农夫在阳光下小憩舒缓着筋骨。
只是清渊书院中的学子们却没有这份闲适的心思,因为今天是书院一年一度的岁末大考,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期末考试,是检验整个学年的课业水平的时刻。
张籍沐浴在阳光下,走在去往丙班讲堂的路上,耳边还回想着陈教习昨晚说过的话,“张籍,关于你的本经《春秋》我能教你的已是不多,这次岁末考后我要返乡一段时间,小讲堂授课也要停了,你若想要再进一步就要在此次的岁末大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外院第一名,如此方有进入内院问道于山长的机会……”
成为外院第一,何其难也。君不见寝舍中的容修明、郑茂文已经来书院两年多了,日夜苦读,不敢懈怠,即便如此还是在外院中,对于内院不得而入。能进入书院内院的无一不是临清州方圆百里内的佼佼者,努力和天份二者才具一身,偌大的州府不过有区区三十人入选。
张籍边想着心事,边向前快走,片刻便是到了讲堂,内中诸位同窗鸦雀无声,只闻沙沙的翻书声,此刻考试尚未开始,多看一点是一点阵前磨枪不快也光嘛。张籍最近把四书又通读温习一遍,朱子章句集注也牢记在心中下来,还找张百万寻了十几本近年的时文小录册子背诵,对这次考试信心没有十分也有九分,故而并未赶着看书,而是闭目养神,又是一场近三个时辰的大考,养足精神同样重要。
过了一会儿,讲堂中进来一明面容严肃的身着青色棉袍的讲郎,这次监考并不是徐讲郎,而是内院的一名周姓讲郎,平时从未到丙班授课,众人对其都不熟悉。周姓讲郎宣读了考试纪律,学子们顿时精神一肃,这是冲锋前的号角声响起了,随后周讲郎分发试卷。
张籍拿到试卷一数发现这次考试题量大,内容多,每人六张卷子,比之平时的月考多了两张。在粗略的浏览一下,考试题型没有变化,只是数量多了,合计有三十道贴经题,十道墨义题,一道策论,一道制艺文。贴经题多了十几道,墨义题也几乎是翻了一番,只有策论和制艺文依照常例并无变化。
对于这种变化,张籍是乐于见到的,毕竟看过的四书五经,各种解读都在自己的脑海中记得牢牢的,贴经墨义不过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般简单。都是送分题。
心思落定后,张籍取了些准备好的温水化开砚台中的墨汁,试好浓淡,提笔写了起来。贴经第一道“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后面空缺留白,这是要默写出来。张籍手中毛笔不停,一个个骨气通达,古拙有神的行楷出现在纸上,“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语出《中庸》第六章,讲的是孔子赞颂舜有大智慧,既能采纳他人意见,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接着是第二道,同样是出自《中庸》……
张籍面前案几洁白的宣纸上,有笔尖腾挪跳动,除干枯沾墨外,一刻不停,三十个出自《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中的片段词句,无论是耳熟能详的还是犄角旮旯中的,张籍文不加点都一一完美作答,贴经题写完才不过盏茶时分。
张籍揉了揉微微发酸的右手,看向下面的墨义题:“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也是中庸中的句子,看来出题人偏好中庸,每次都将之放在首位。看到这一题目脑海中随即浮现出《中庸章句》中的一段话“予知予知,避乎中庸……”,当下就以此为例解释开来。
就这样,每一道墨义题或与四书章句集注中,或与二程集中,或与陈教习笔记中,张籍都能从读过的书中找到贴切的解释,这次更快,十道题一会儿就写完了。经过前两道大题的热身,张籍的考试热情被完全调动起来,脑海中学过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格外清晰,如同陈教习徐讲郎等人就坐在面前指导。
六张卷子已去其四,只剩下两张,一为策论文,一为制艺文。策论文题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何如其恒心耶,何如其恒产耶?”这是要考生根据这句话论述恒心和恒产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民有恒产如何使民有恒心。见到这题,张籍心下一喜,前些日子背过的小录中有一篇万历五年苏州乡试中举文写过类似的,自己完全可以稍作修改写出来,举人的文章拿到这次大考中怎么着也当是前几名。心下想定了思路,张籍当即落笔道:“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故子之君将行仁政,使民有恒产……”
这么一篇上佳的策论文章,张籍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思路,随后工整的誊抄在卷子上,笔下所书一点一划皆见文字精神,字与字间相互映衬,意蕴悠长。张籍细心的写完策论文体后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才过了一个时辰,用剩下接近四个小时来完成制艺文时间上是绰绰有余了。
科举考试中制艺文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经义水平,是重中之重,书院岁末大考也是如此。前面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学子们只要肯下功夫苦读都能答个七七八八,要做到拉开等次就在这制艺文上了。
一定要写好!张籍小幅度的活动了下脖颈,闭目休息片刻重振精神后向试卷上看去。
第七十六章 岁末大考(下)()
却说张籍静心养神后仔细参详最后一道八股制艺题。
只见试卷上写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张籍略做思考,心下以是了然,这题目前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为人处世当讲究忠诚,信义。后半句出自《大学》第七章,乃是曾子所言,意为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两句合在一起当是强调做人要修养身心,效君子之风,以致念头通达,处世顺畅,张籍审完题后如是想。思路是有了,但应该如何破题呢,如何破题才能出彩得高分呢。
正思考间忽然想起后世看过的一篇黄宗羲写过的文章中曾论述过这一句,黄宗羲乃是明末清初儒学大家,其人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写的这篇文章虽不能说是传世之作,但也称得上字字珠玑,言语不俗。
想定之后,张籍当即在草稿纸上写到“只好恶不自欺其知耳。若不自欺其知,故曰必以忠信,诚则必形,所以至严可畏,意从此动,方谓之诚意,故曰必慎其独……”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刚落笔时,心中有万般想法不知择谁为善,但只要有了思路,定下立意树好论点,写完破题一句其后承题、起股、束股等洋洋前言如若水到渠成。
不多时张籍就打完了草稿,再三修改之后,张籍觉得还算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好文,这篇文章中有张籍自己发挥的部分,昨晚陈教习看过自己临场所做的制艺文章后终于肯定的点了点头,道是在外院中当属中上等次;一般书院学子破题常从朱子四书集注中入手,没有半点新意,而张籍今天大考中又加入了不少出自后世黄宗羲文章中的妙句佳语,更是让整篇文章增色不少,综合而言当属上品。
窗外冬日阳光明媚,温暖和煦,张籍将草稿纸放在一侧,取出试卷誊录起来,作文能写一笔好字的作用自不多说,后世都常道批改文章,字写得好就成功了一半,放在大明科场上也是如此,当今社会讲究的是字如其人,一笔歪瓜裂枣的毛笔字就算是文章做得再好也难如考官的眼。在卷面书写这一项上,张籍是占了大便宜的。
文章内容不用再去思考修改,张籍把誊抄当做了后世在教室中的小楷创作,来到大明后张籍每天都使用毛笔书写,写过文章,写过诗词,也写过小说,几乎每天笔耕不辍不知写了多少万字。对于小楷创作书写早已是精通圆熟,现在所书小楷脱胎于钟繇,结合时文馆阁体,自成一家,不仅有沉雄古雅之气,墨色浓淡变化之中、起收顿挫徐疾之间又见妍美清隽。
置于通篇章法,看过大量古贴墨迹的张籍也是不虚,无论是策论题还是制艺题,卷面布局皆是从容安详,有秀美开朗之意态,令人一观便感到舒心。单就这笔字就能在考官心中加上几分。
终于,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制艺题誊抄完毕,这场岁末大考的六张卷子张籍业已全部完成,此刻时间尚未过午,比上次月考快了不知几分,无他,心中有物下笔千言,张籍在这三个月的书院学习生活中所获甚多,古人云士别三日既当刮目相看,何况三月乎。
张籍抬起头来看向四周,书院同窗们有的还在苦思,有的刚写草稿,除张籍外尚无一人写完,看到这张籍不禁有些欣慰,学霸的感觉真好,自己这些日子来的苦功没有白费。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随着清脆的磬声响起,众人纷纷起来交卷,等周讲郎收完试卷离开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试题,感觉考得好自然喜形于色,感觉发挥差得多为长吁短叹,看到这熟悉的场景,心理年龄几十岁的张籍不过笑笑就从人群中穿过,在丙班中张籍一门心思在学习上,鲜有社交活动,除了和同一寝舍的冀永贞相熟外,其他不过点头之交。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那日不少人都见了他和张百万聊天,觉得张籍不过是逐利之徒,不屑于同他打交道,对此张籍也乐得清净,正好少了应酬有时间学习。这些同学的做法乃是时之常情,等到自己考取外院榜首之时,自然不缺这些表面上的朋友,何苦现在去经营关系。
……
学子们紧张学习了一个多月,劳逸结合的道理书院山长和诸位教习讲郎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