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是地主阶级,并不想后世下岗潮前的国企全家都养着,周小柱的兴趣要培养,人也要留下,想做好文化产业没有设计人才怎么行,自己后世的点子终有用完的那一天,没有现成的就要自己培养引导,周小柱既然展现了这方面的才华,那就……

    张籍想定主意后,看着面前的老周头和周小柱父子道:“书坊扩大经营,正是用人之际,周小柱你可愿意正式入书坊做事?”

    老周头夫妻两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大柱在张百万家中的一处米店做事,小儿子年龄尚小跟在身边,一家人都住在书坊中,食宿书坊全包,还有薪俸拿,日子过得比时下许多人都要好。

    听闻张籍说的话,老周头一拍身边的周小柱大喜道:“小柱还不快给东家磕头,谢过东家。”正式入书坊做事就意味着周小柱能和老周头自己一样能拿一份薪俸,周大柱也要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家里的开销陡然大了起来,能多一个人挣钱,老周头怎能不喜。

    周小柱也甚是机灵,叩首谢道:“谢过东家,写过大少爷。”连带着一旁的张百万也谢过了。

    顿时周围人一片哄笑,周小柱也不以为意,张百万也很是高兴,正好都还没吃饭,张百万于是笑着朝门口处的伙计道:“小六,你去咱家福来酒楼叫上一桌席面,咱们一起就在这吃了。”

    不多时,酒楼的伙计跟着小六带来了一桌上好席面,众人谈话至今皆是腹中饥渴,在张籍和张百万的招呼下,这场不那么正式的庆功宴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举行了。

第七十九章 腊八、盛世中州() 
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又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道:“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后又南朝梁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再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十二月初八之日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中原腊八节自此与佛教结合,又称佛成道节。

    在这一天佛教寺庙念经煮粥、历经佛祖;民间祭祖拜神,煮腊八粥、醋腌腊八蒜、祈求丰收吉祥……

    寝舍中张籍合上手中的《春秋》,伸了个懒腰靠在床铺上,今天是腊八节,张籍些日子在书坊中、清渊藏书楼中读了不少古籍,想起腊八节,一些与此相关的资料就不禁浮现在脑海中。前世中腊八似是个被国人遗忘的日子,这天煮腊八粥的人家不多,腌腊八蒜的倒是不少。

    剥去外皮的白生生山东大蒜,倒入玻璃罐子中,倒上济美酱园的香醋,盖上盖子封好,等二十多天后除夕夜吃饺子时再倒出来佐餐,初看外表湛清翠绿,再闻醋有蒜辣味,酸有醋酸味,最后就这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蒜辣醋酸鲜香可口,很是下饭,味道好极了。

    想到此,张籍几乎就要流口水了,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尝到,心下感叹一声。

    和往日休沐放假时一样,冀永贞回家,郑茂文、容修明两个一同去城里游玩,寝舍中依旧是张籍一人,穿戴齐整后,张籍手中整理好床铺书本,出了寝舍。

    屋外天气清冷,杨柳树叶俱是脱落,只余松柏长青,口中呵出的白气清晰可见,院中并无其他学子,行走于石板小径上,颇有一片萧杀凄清的感觉。

    今天出来的晚了,厨房中想是也没了早餐,张籍漫步出了书院,到了街上行人顽童就多了起来,嬉闹声、叫卖声不绝于耳,这才有了节日的气氛。街头大树下,小巷转弯处零零散散的分布着些卖小吃早点的摊子。张籍闻到豆腐脑的香味,顿时食指大动,前行快走几步在天桥下的一处小摊上坐下,招呼店家要了一碗豆腐脑,一张蒸饼。

    白嫩的豆腐脑、翠绿的韭菜花、浓香的麻汁、热腾腾的卤子,张籍一口下去顿觉鲜香可口,就着手中蒸饼,一会儿就吃完了,掏出三个铜板付了账。感到还没饱,张籍又走向下个小摊。

    这个摊位上卖的是腊八粥,小摊老板笑呵呵的一副忠厚样,不少人在此用餐,闻到粥香,张籍也要了一碗,刚刚喝了豆腐脑打底,这碗腊八粥张籍也不着急,细细品来。

    喝了几口,尝出粥中有大米、薏米仁、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麦仁、小米、红枣合计八种,都是常见的五谷杂粮,劈柴地锅小火慢炖不知熬制了多久,米粥浓稠,甫一入口便觉五谷香气,趁热喝下后,一股热气自腹中升起,放下粥碗长身而立,顿觉通体舒泰,早餐一碗腊八粥,驱寒健体。这么满满一大碗不过两文钱而已。

    吃过早餐,张籍踏上天桥,在这热闹的天桥集市附近漫步前行,权当饭后散步了。后世的张籍曾看过影印本的清明上河图,透过那泛黄的画卷感受千年前的大宋繁华,今时张籍此刻所见所闻,若是张择端再世定能画出一幅大明版的腊八上河图。

    这是张籍魂穿大明后第一次闲适的逛街,社学交流时一直在赶时间,到清渊读书后,四书五经初学,奋力急赶课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平时休沐日难得,后又入股了书坊,劳心费神,还未曾好好的看看这两世的故乡,五百年前的临清城。

    站在天桥拱顶高处向四周看去,两岸边,大道旁,屋宇鳞次栉比,进处茶坊酒肆招子飘扬,远处望去,细细分辨,有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

    张籍沿着大道踱步前行,临近年关,众多商铺中人来人往也甚是热闹,经营种类各异的店中有的贩卖绫罗绸缎、有的展示珠宝香料、有的出售香火纸马,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理发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比乡下繁华不知凡几。张籍置身其中仿若时空的游子,又似历史的看客。

    远处有家实力雄厚的三层酒楼,门头上扎着彩楼,挂着灯笼,悬着市招旗帜,正是张百万家的产业福来酒楼,随着太阳的升起,街市上的行人愈来愈多,集市上摩肩继踵,川流不息。

    此情此景,张籍忽的想起《晏子春秋》中的一段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又有《战国策》中“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用在此时的临清城中亦是恰到好处。

    集市中有满面风尘的商贾,有负手吟哦的士子,有悠闲看景的士绅,有骑马前行的官吏,有嬉闹追赶的顽童,有沿街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寻人的外乡游客,有表演杂耍的街头艺人,有唾沫飞扬的说书先生,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仔细往街道大路上寻去有轿子、骡车、牛车、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各式大明陆上交通工具形形色色;再向汇通河上看去,有舢板、小舟、乌篷船、平板船、楼船、商船、漕船,各样大明内河船只样样俱全。

    张籍踱步行至一处码头前,登上一土丘远望,只见运河上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近处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工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岸边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下锚打桩的;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案上有还有许多精壮码头汉子等着装货卸货,船里船外,岸边码头都在为此船停靠码头而忙碌着。

    正是:

    登高远眺千帆过,

    车马络绎人熙攘;

    腊八时节思绪远,

    百年追忆梦中藏。

    又有:

    滔滔京杭碧水长,

    璨璨玉带缀中央;

    钞关漕船千般景,

    社稷江山万世昌。

第八十章 榜首() 
腊月初九,清晨。

    温暖的冬日由东方升起,看起来颇有些渺远,阳光落在刚刚苏醒的清渊书院中,在树干和行人身后拖出长长的影子。此刻外舍放榜的石壁前围拢着许多学子,后面的想要挤着向前看自己的成绩,前面的看完自己的又比较起别人的,在榜下恋恋不去,犹如当年张籍读高中时墙壁上刚刚张贴考试成绩的情景一般。

    张籍今次先去了食堂吃饭,才来到这边看成绩,早有不少士子在榜下议论,内容无非是谁的成绩突飞猛进,爆了冷门让人惊叹;或是某某人的成绩再次下滑,状态不佳,此次惨败早有预料之类的。

    看着此处拥堵的人群,张籍想着一时半会儿也挤不进去,正要离开先到丙班讲堂,忽听人群中传来寝舍室友冀永贞的一声惊呼:“这太厉害了!”

    张籍好奇的回头看向人群中,正好冀永贞也朝这边看来,看到张籍在不远处,只听冀永贞颇有些兴奋、有点语无伦次的大喊道:“张朋友、张朋友!籍兄、籍兄!快到这边来,榜首,榜首!”榜下众人听到冀永贞的呼喊声,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这边树下的张籍。

    张籍停住回身向放榜处走了几步道:“冀朋友,何事?”

    “籍兄,你、你考了榜首!”冀永贞挤出人群跑到张籍跟前大声道,他兴奋地脸在清冷的冬日中有些红。

    “什么,你的意思是我考了榜首?”张籍一时间脑海中有些混乱,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对对。”冀永贞拍了拍张记得肩膀道。

    “榜首就是这次岁末考的第一?”张籍再次问道,犹自不信的确认道。

    “对,就是岁末考的头名、第一。”冀永贞再次肯定的点了点头,道:“籍兄,你这可是深藏不漏啊,有什么读书方法可要教教我啊……”

    张籍耳中似是没有听清冀永贞喋喋不休的话,径直向贴榜处走去,榜下人群见张籍过来,个个不由自主的又像是自觉的让开一条道路,难道这就是学霸。榜首的无声气势吗?张籍对此兀自不觉,到了榜下看到大红纸张上,右上角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万历九年,乙酉,外院榜首张籍。

    真的是自己,真的是自己,自己竟然真的得了这次岁末考试的头名,张籍内心狂喜。

    ……

    像往常一样,也不似往常一样,张籍看完榜后来到了丙班讲堂,讲堂中气氛热烈,同窗们或一二人,或三五人,高声议论,时而大笑。从只言片语中能听出,这么热闹的原因是因为外院三班会考,榜首竟然没有出在课业水平最高的甲班,而是出在了成绩最末的丙班。虽然不是自己榜首,但同窗成为头名也是心有荣焉,以后面对甲乙二班终于能抬起头来,也多了一项不错的谈资。

    或许这次之后自己会成为师长同学口中那别人家的孩子吧,张籍莫名的想到。

    见到张籍进来,过道中的同窗们哄笑着让开了通路,齐齐看向张籍,自从张榜公布成绩排名后,张籍就成了书院外院的一个焦点,这种情况至少要持续到下次考试,同窗们的眼神中隐约有着感激感谢之意,不再有排斥疏远的意思,毕竟张籍得到头名,不光是他自己的荣耀,也是整个丙班的荣光。

    张籍对同窗们的反应感到有些暖暖的,自己至此终于被丙班接受了,到了座位上张籍向四周团团拱手作揖后坐下,整理书桌,打开书籍,等待徐讲郎的到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日上了树梢,徐讲郎比往常晚了约莫一盏茶时间进讲堂。只见徐讲郎今天身着月白边色交领深蓝色文士长袍,头戴唐巾,怀中抱着一大卷试题,精神矍铄的站在了堂前。徐讲郎把怀中试题让前几排的学子发下后,先是安排了一小段时间,让众学子浏览,以求对自己个考试结果有个整体的认知。

    张籍接过自己的试题后逐一翻看,只见贴经墨义题和前几次考较一样都是画着圈,意为优秀全对;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的策论题和制艺文也都画上了圈,而且还不止一个,都是在辞藻精妙处标注,想来阅卷人读到这里时也是赞叹一声好。整整六张试卷上出了圈没有其他评语,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满分卷,正是这些圈圈代表着的认可,构成了本次张籍的榜首之位。

    待学子们大概浏览完试卷后,徐讲郎便开始细细分析这些题目,张籍将之代入自己的文章中,不禁发现自己的所做所答画圈标注出皆是暗合其中道理。

    徐讲郎直讲到日上正午才解读完毕。放下手中试卷,徐讲郎忽的说道:“张籍,将你所做试卷交到前面,在班中依次传阅。”

    这是要把自己的文章当范文啊,张籍应了声是后,将试卷交到前排传阅。试卷传阅时,浏览看到的士子中不时传出惊叹声,每每闻到赞美声,当张籍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