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处则是关于刘备的,当时刘备被吕布赶了出来,跑到了许昌。《傅子》记载是郭嘉劝曹操可以不杀刘备,但一定要对有所限制,但后来曹操没听郭嘉之言,并且还让刘备去了徐州,悔之晚矣。其原文如下:

    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但这一处记载和《魏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反,《魏书》中郭嘉说的是“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魏书》是由王沈与荀顗、阮籍等多人一同撰写的,裴松之为《三国志》注引最多的史籍,多达227条,权威性要比《傅子》高不少,而且傅玄还曾经参与过《魏书》的撰集,从这点来看,《傅子》这一段的记载有些事后诸葛亮了。

    但其后面记载郭嘉和程昱劝曹操不要派刘备去徐州的事情是有的,和《三国志》相关记载吻合。

    第五处记载是关于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在面对袁绍巨大压力下决定冒着袁绍进攻的风险先对付刘备。《傅子》中原文是“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

    裴松之认为“决计征备,量绍不出”应该是出自于曹操自己的决断,和郭嘉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一处的记载和《三国志·》的记载是吻合的,可以看做是对其的补充,《武帝纪》是明确有郭嘉劝曹操先行对付刘备的记录的,原文为“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

    第六处记载的原文是“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目前没有查到和其他资料的矛盾之处。

    第七处记载是郭嘉死后,曹操对郭嘉的追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傅玄在历史上对于郭嘉颇有推崇,说他是已知的郭嘉的第一个粉丝,并不为过。所以他在描述郭嘉时的笔墨很多,立场倾向也有些问题。比如他移花接木把荀彧“四胜四败之说”移到郭嘉身上,又事后诸葛亮般的让郭嘉提前劝曹操对刘备提防。

    但一杆子把《傅子》打翻也不对,因为总体而言,《傅子》对于郭嘉的记载大部分还是属实的。例如第五处的记载很明显就是对《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个补充,甚至在文中都有“语在武纪”这句话,也就是说傅玄是先认可《三国志》中的观点的。当然按《傅子》的说法,郭嘉在这件事中作用也不小。

    郭嘉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现在主要研究的初步资料就是《三国志》和裴松之的补注,这些都是三国时代到晋代的一手资料,其中以《三国志》为主,优先度最高,其次是《魏书》,毕竟《魏书》是官方的,权威性还是有的,最后就是《傅子》了。

    在《傅子》关于郭嘉的内容中,我们要有所取舍,其中和《三国志》、《魏书》矛盾的地方都可以舍去,也就是第二处和第四处直接忽略,第五处可以作为参考。

    其他方面则问题不大,可以放心的引用。

    ;

第090章 郭嘉的差距 上() 
目前有多人认为郭嘉是三国时代最强的谋士,但在三国历史上郭嘉和那些顶级谋士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尤其再和荀彧、荀攸叔侄的对比中更是非常的明显。

    从相同的起点到建安十二年207)郭嘉之死,我们可以看看郭嘉和荀彧、荀攸到底差了多少。

    荀攸和郭嘉的起点是基本差不多的,他们前期都主要作为曹操的参谋,两人都是在建安元年196)左右被荀彧推荐给了曹操,荀攸作为荀彧的替身,而郭嘉作为戏志才的替身。

    两人在历史上曾经向曹操提过缓兵之计。在建安三年198)曹操再次讨伐张绣之际,荀攸随军出征,当时荀攸劝曹操暂缓对南阳的进攻,不要给荆州过大的压力,等待张绣和刘表闹翻了再行讨伐,而曹操没听,结果如荀攸所料,在曹操的压力下张绣和刘表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曹操这一次又是无功而返。

    而郭嘉也在建安七年202)在曹操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在曹操打到邺城的情况下让曹操退军了。其后袁谭、袁尚兄弟也的确闹翻,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看似相同,但实际上一样吗?完全不一样。荀攸是在曹操还没打之前提出的建议,而郭嘉则是在已经打到邺城的情况下说的,以赛跑打个比方来说,荀攸是在曹操选手还没跑之前劝其换一条更好的跑道,而郭嘉呢?曹操已经快跑到终点了,然后郭嘉来了一句:“我们换条更好的跑道吧,然后再重新开始吧。”

    而且刘表和张绣的情况与袁谭和袁尚的情况也完全不一样。讨伐张绣的难度在于刘表的支援上,如果刘表全力支援的话,凭借当时曹操的实力是很难打下南阳的,曹操集团数次讨伐张绣均无果而终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南阳是荆州的门户,如果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刘表的确可能会克扣张绣的补给,但在曹操大军来袭的情况下,刘表不可能坐视自己的门户丢失,张绣更不可能坐视自己被消灭。所以荀攸的缓兵之计是有相当的可行性的,曹操直接去打也是的确打不下来。

    相反,袁谭和袁尚的矛盾是无法化解的,郭嘉说他们兄弟在曹操压力下会被迫联合在一起,这一点未必。因为袁谭不会因为曹操就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老大的位置,而袁尚也不会因为曹操就放弃已经到手的老大位置,曹操讨伐关中之时,马超和韩遂作为盟友都在曹操压力下没能真正的联合在一起,更何况袁谭、袁尚兄弟。

    袁谭和袁尚都在邺城要远比只有一个核心的邺城更为好打,他们兄弟在一起可能在曹操压力短暂联合,但随着压力变大兄弟矛盾激化的可能也会更高,更何况袁谭和袁尚相互忌惮,根本就没法配合好。郭嘉说袁谭、袁尚兄弟矛盾深固,必然反目是不错的,但以此要求曹操退军就是太荒谬,因为这不是曹操退军的理由,反而表示当时曹操应该一鼓作气,全力攻打邺城。

    历史上荀攸的主要活跃期是在官渡之战时,当时袁绍大军压境,曹操面临了一个很危难的时刻,这时正是荀攸作为曹操的谋主。

    而最终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击败袁绍,荀攸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之一。早在白马之战中,曹操准备救援麾下的东郡太守刘延,当时袁绍兵多势大,曹操很难直接救援,荀攸在此之际提出了声西击东之计,成功引诱袁绍分兵,让袁绍暂时迷惑,使得曹操成功的出现在了颜良后方最终将其斩首击溃。

    而在消灭文丑的作战中荀攸也是和曹操心有灵犀,当时在文丑和刘备率领的优势兵力下,曹操麾下将领都要求回避,荀攸却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曹操知其意,遂稍作休整,等袁绍大军因为争抢辎重而阵势大乱之际,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

    其后荀攸认为袁绍运送补给的韩荀可破,建议曹操派出徐晃出击,又是大获成功。许攸投靠曹操献出袭击乌巢之策后,众人都对许攸有所怀疑,只有荀攸和贾诩力主相信许攸进攻淳于琼,曹操之后遂听之,留曹洪守大营,自己亲自率兵大破乌巢,取得了大胜。在张郃等人归降之际,亦是荀攸一力担保,才打消了曹洪的疑虑,可以说没有荀攸,就算袁绍昏晕,曹操也无法取得如此的大胜。

    相比之下,郭嘉的主要活跃期是在官渡决战的前夕和官渡决战之后的曹操讨伐北方时期。先是刘备投靠曹操后,程昱劝曹操直接杀死刘备,当时曹操询问郭嘉,郭嘉则回答:“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就此除去刘备之事勿提。后曹操把刘备派去徐州,程昱、郭嘉知道后立马回来劝阻曹操,可惜没有来得及,所以在官渡决战前,郭嘉附和曹操的意见先消灭后患刘备在对付袁绍。在讨伐吕布之时,也是荀攸和郭嘉劝阻了曹操退军,最终曹操水淹下邳取得了胜利。

    而在曹操讨伐北方之际,郭嘉在曹操已经打到邺城的情况下劝曹操退军,使曹操失去了一次一举消灭袁谭、袁尚的大好机会,后面不得不再次数度北上攻打袁谭和袁尚。而且郭嘉还劝曹操先南伐刘表,这点幸亏荀攸和辛毗,否则曹操可能还没打下荆州,袁尚就消灭了袁谭,后面整个局势都可能反转。

    后来曹操准备讨伐三郡乌恒,这也是郭嘉力主的,但当时乌恒和袁氏兄弟对于北方的威胁有限,曹操冒着后方空虚的风险远离许昌北上是有些冒险的。而且郭嘉还在易城劝曹操丢弃辎重,快速进军,但后来曹军对北方水土不服,又因为缺少补给,结果损失很重,甚至不得不杀马作为补给。如果不是后面田畴的帮助,曹操极可能无功而返。

    所以说历史上郭嘉和荀攸同时期进入曹操麾下,但后来荀攸却是曹操的谋主,而郭嘉只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

第091章 郭嘉的差距 下() 
相比荀攸而言,荀彧就更是一位了不得的家伙了,作为曹操麾下的二号人物荀彧的能力极为出众,不仅全面而且各项都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就算在谋略一项也是如此,所以郭嘉和荀彧的差距是更大的,而且是全方面的。

    但这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荀彧是荀彧,而郭嘉只不过是郭嘉而已。

    历史上荀彧是曹操麾下的老臣,而郭嘉在曹操迁都许昌后才来投靠,但在历史上两人是有公平的起始点的。

    早在初平二年191)荀彧和郭嘉就曾经都北上投靠过袁绍,两人都认为袁绍不是明主遂弃之而去,这个时候两人基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但他们的差距很快就被拉开了,其后荀彧南下投靠了刚刚起步的曹操,而郭嘉则在家里一待就是六年。

    而六年的光阴可以改变很多的,六年中荀彧陪曹操镇压过黄巾,对付过袁术,对抗过吕布,陪着曹操渡过了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六年起步期,然后荀彧劝曹操迎天子,曹操这才迎来了辉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在这时曹操麾下其中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寻找他的替代者,而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郭嘉这才成为了曹操的麾下。

    从两人离开袁绍之后的选择就已经可以看出郭嘉和荀彧的差距了。

    在曹操和袁绍官渡决战之际,南方的孙策却蠢蠢欲动,为此曹操深感忧虑,此时郭嘉就安抚曹操说:“孙策轻率而不善于防备,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其后孙策果然被刺客所杀,郭嘉的神机妙算也因此被后人所称赞,然而荀彧却比郭嘉有过之而不及。

    早在官渡决战之前,孔融认为袁绍势大不能敌,荀彧就反驳过他,对袁绍麾下有了这么一番评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荀彧的预测不仅远在郭嘉之前,而且预测的内容更多更全面。这已经不能用神机妙算来形容了。

    而在是南是北的问题上,荀彧和郭嘉表现差距更是巨大,郭嘉在袁谭、袁尚兄弟不和的情况下依然劝曹操退军先对付刘表,而荀彧却在袁绍还没死的时候,就劝曹操不要进军荆州,而是集中力量对付北方。

    三国时荆州牧刘表攻取不足,但守成有余。孙坚讨伐荆州最接近成功,结果却是命丧黄泉,曹操集团四度讨伐荆州的南阳郡都无果而终,孙策、孙权讨伐荆州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都并没能实质的威胁荆州,诚然,当时曹操的实力强于刘表,但不太可能轻易的就夺取荆州,在刘表和刘备联合下,虽然未必能打败曹操,但曹操短期内结束战斗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曹操得到南阳郡之后,刘表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