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凌、令狐愚秘密商议说:“齐王曹芳受别人牵制,不适宜再任皇帝,应当迎立年长而又有才的楚王曹彪继位,建都许昌。”嘉平元年(249)九月,令狐愚派部将张式到白马,与曹彪建立联系。王凌又派宾客劳精到洛阳,对儿子王广说了他们的打算,王广却说:“废立皇帝这是大事,不要酿成祸患。”

    《汉晋春秋》记载:凌、愚谋,以帝幼制於强臣,不堪为主,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之,以兴曹氏。凌使人告广,广曰:“凡举大事,应本人情。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今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解,以恤民为先。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凌不从。

    《魏略》记载:愚闻楚王彪有智勇。初东郡有讹言云:“白马河出妖马,夜过官牧边鸣呼,众马皆应,明日见其迹,大如斛,行数里,还入河中。”又有谣言:“白马素羁西南驰,其谁乘者朱虎骑。”楚王小字朱虎,故愚与王凌阴谋立楚王。乃先使人通意於王,言“使君谢王,天下事不可知,原王自爱”!彪亦阴知其意,答言“谢使君,知厚意也。”

    王凌和令狐愚的谋划本来是很隐秘的,司马懿等人早先也被瞒在鼓里,但在嘉平元年(249),两个主谋之一的令狐愚因病去世了,他麾下的幕僚杨康此时正在洛阳,知道令狐愚死后就把谋变之事泄露给了司马懿,但因为没有证据,王凌又是三公,所以司马懿引而不发,派遣黄华出任兖州刺史,王凌对此一无所知。

    嘉平二年(250),荧惑(火星)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说:“斗中有星可能该出现一位突然显贵的人物。”据《魏略》记载:凌闻东平民浩详知星,呼问详。详疑凌有所挟,欲悦其意,不言吴当有死丧,而言淮南楚分也,今吴、楚同占,当有王者兴。故凌计遂定。

    嘉平三年(251)春天,孙权已经时日无多,害怕曹魏趁机入侵,于是调动东吴军队集中在涂水,王凌希望借此机会出兵废掉皇帝,迎立新君,于是严密部署军队,上书要求讨伐入侵之敌。朝廷没有答应。这时王凌举兵废帝的心情更加迫切,于是派部将杨弘把他打算废齐王立楚王的想法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因为当时楚王曹彪的封地在兖州白马,所以王凌想立曹彪为帝,绕不过兖州刺史,没想到黄华、杨弘却联名把此事报告给了太傅司马懿。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立刻率中军沿水路讨伐王凌,写信劝告他,同时大军悄悄逼近百尺堰,直逼州治寿春。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乘船独自一人出来迎接司马懿,派部下谢罪,交出印绶、节钺。大军逼近丘头时,王凌让人把自己双手反绑站在水中。司马懿奉命让主簿解开王凌的绑绳,召见王凌,给予安慰,又还给王凌印绶、节钺,又派六百兵马把王凌送回京城,王凌走到项地,喝毒药自杀。

    《干宝晋纪》记载:凌到项,见贾逵祠在水侧,凌呼曰:“贾梁道,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

    司马懿至寿春,张式等人自首。这件事至此得到最终处理。曹彪被赐死自尽,凡与此事有牵连的人物都灭其三族。曹魏后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这么落幕了。

    朝中议论认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都被追杀,开棺陈尸,并记载在史书上。王凌、令狐愚的罪责也应按照旧典去处理。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打开棺材,在邻近街市暴尸三日。又将其印绶、朝服一起烧掉。这之后有亲友将尸首掩埋。晋升杨弘、黄华为乡侯。王凌之子王广有志于学业品德的修养,但因此事株连被杀,此时只有四十多岁。

    据《魏略》记载,兖州别驾单固与治中杨康同为兖州刺史令狐愚的心腹。令狐愚死后,杨康应司徒的召聘到洛阳。泄露了令狐愚暗地里的行事,令狐愚因此而败露。司马懿到寿春,见到单固,问他说:“令狐愚谋反了吗?”回答说:“没有。”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收捕了单固及其家属,都绑送廷尉处,拷问数址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司马懿收捕了杨康,让他与单固对质,单固辞穷,就大骂杨康:“你这老奴!既背叛使君,又灭我家族,看你还能活多久!”杨康起初还希望自己能封侯,后因为供词颇多参差矛盾之处,司马懿也把他一起斩首。临刑时,他们一起出狱,单固又大骂杨康说:“老奴!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看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行走。”

第009章 甲乙论() 
关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评价,蜀国大将军费祎的甲乙论可以作为一个代表。司马懿在发动政变之后,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得不成为了第二个曹操。

    据《殷基通语》记载,在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费祎设甲乙二人评价是非。

    甲认为曹爽兄弟没有大才干只是普通人,仅仅因为是皇族,明帝托付他顾命重任。而曹爽为人骄奢淫逸,结交异类,私立党羽,阴谋篡位。司马懿奋起平乱,一举把曹爽叛国集团粉碎,这是司马懿被称为忠于职守,顺应天下民心的原因。

    乙认为(出现司马懿诛杀曹爽事件)是司马懿感到明帝托孤不完全信任自己(造成的),怎么会与曹爽有关系?司马懿没有因为担任顾命大臣大权独揽,因此心中怨恨曹爽。(而且即使曹爽为人做事有欠分寸),司马懿却没有丝毫的劝说阻止,(而是隐忍然后)一天杀净(曹爽集团),(然后)诋毁他们阴谋造反,这是正人君子治理国家忠实厚道能做出来的事么?如果曹爽真的有谋逆之心,早就做成事实了。而且事变之日,少帝曹芳在曹爽兄弟军营(如果曹爽真的有逆心,就会对其不利)。司马懿父子请示太后关避城门出兵攻击曹爽,急杀向曹芳所在地,(如果曹爽真的谋逆),少帝曹爽一定不会幸免于乱军,这难道是忠臣(司马懿)在为君主(曹芳)考虑问题么?由此推测,曹爽肯定没有谋逆之心。如果司马懿因为曹爽生活作风有问题,夺权惩罚都可以。(但)杀了曹爽,给他扣上谋逆的帽子,(灭了他的族),绝了曹真(字子丹)的后,(杀光了曹爽的党羽),还有何晏(与皇室结亲)的儿子是皇室的后人,也被一起杀掉了,确实过分了。

    虽然费祎的《甲乙论》是在离现在1800年前所做,不过依然可以代表当下两个主流看法,甲方的司马懿正义派,乙方的司马懿阴谋派。如果详细读过相关历史的话,明显可以发现甲方才是对的。

    那为什么乙方的看法还能流传千年呢?因为司马懿乃至司马家是这次事情最大的受益者,你得利最多,然后说你没嫌疑,鬼表示鬼都不信。所以不管司马懿做了什么,阴谋家们都会以最大恶意进行揣摩。

    首先说司马懿对明帝曹睿有怨言,这应该不是假的,要知道当年曹睿一开始选定辅政大臣的时候是没有司马懿的,司马懿是后来临时才选上的,可以看出来曹睿死前对于司马懿并不是很信任的,以己度人,司马懿对此心中绝对是有一根刺的。

    但要说司马懿没有阻止过曹爽,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司马懿历史上劝阻过曹爽很多次,曹爽不听,非要作死,司马懿也拉不住啊。而且曹爽在当时的确实是准备要谋逆的,他幽禁郭太后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了,司马懿也是在此之后才开始称病密谋除去曹爽的,曹爽在当时掌控洛阳的军事、政治大权,如果不是他真的准备谋反,真的已经激起了众怒,就算他离开了洛阳,其他人也不会和司马懿合流啊,毕竟天子还在曹爽手中呢。

    历史上曹爽死的一点不冤,范恒曾经说过:“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曹真在历史上曾经虐过诸葛亮,而诸葛亮曾经压制过司马懿,作为曹真的长子曹爽却被司马懿活活玩死,范恒说的一点不假啊。

    或许有人了说了,司马懿掌权之后可以把权力还给了少帝曹芳啊,问题是当年曹操掌权后为什么不把权力交给献帝刘协呢?

    历史上司马懿是通过政变上台的,政变是没有回头路的,司马懿在发动政变之后不可避免的已经把曹氏宗族得罪惨了,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一旦下台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司马懿不仅不能放弃手中的权力,还要进一步打压曹氏宗族,扩张司马家的势力。

    少帝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先是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后给其加九锡之礼,都被司马懿所辞让,在平定王凌之乱,曹芳再次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为安平郡公,司马懿再次不接受。司马懿的这些作为实际上也都表明他自己的一个态度:司马懿自己并不是想做下一个曹操的,所以他拒绝了做丞相,拒绝了加九锡,拒绝了做相国,拒绝了封公,而这些曹操大多都是做过的。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司马懿自己就能决定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懿已经走上了当年曹操曾经走过路线,而且无法后退了。

    司马懿真正掌控曹魏的时间也非常短,只有短短两年左右的光阴。在曹丕时期,司马懿开始成为曹魏重臣,曹丕死前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不过曹睿能力很强,所以司马懿在其麾下虽然得到了大用,但朝政军事大权依然在曹睿手中,曹睿死后虽然曹爽和司马懿都是辅政大臣,但因为曹爽是皇族,所以司马懿争不过曹爽,曹魏的军事政治大权实际上落入曹爽手中,司马懿虽然当了太傅,但基本有名无实。一直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曹魏大权才落入其手,虽然司马懿两年多后就去世了,这段时间对于司马家却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是对于曹氏皇族的打压,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就在朝廷中展开了一次大清洗,受牵连的多达数千人,其中很多都是曹氏、夏侯氏等皇氏亲族。在司马懿平定王凌之乱后,再次借由楚王谋逆的名义对曹氏进行了一次打压,他当时不仅将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还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所作所为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司马懿有了这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足够为他的儿子们铺好路了。所以在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能够轻易的从司马懿手中继承地位和权力,继续掌控曹魏。

第010章 山阳满伯宁() 
满宠是曹魏四代元老级人物,先参与政务后转为将帅,最终掌管曹魏东线兵马大权,驻守扬州,最高官拜太尉。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早先曾经因为考问犯人致死而弃官归家。曹操在兖州时,征召满宠为从事。曹操任大将军时,又召任满宠为西曹属,任许县令。当时曹操从弟曹洪以曹氏宗室自居,身份很高贵。他有个朋友在许县多次犯法,满宠依法惩办了此人。

    曹洪给满宠写信求情,满宠置之不理。曹洪又上告到曹操,曹操将许县主事官召来。满宠知道曹操有放掉之意,便迅速将此人处决。曹操高兴地说:“身担重任负责处理公务的人,难道不应当像这样做吗?”之后满宠处理了太尉杨彪的案件,他先没有听从荀彧、孔融等人的意思对杨彪照旧依法严审考训,后却认为杨彪无罪应该释放,因此得到了荀彧等人的赞赏。

    在满宠追随曹操的前期,多是作为官吏,并没有领兵经历,直到曹袁对立之后,因为袁绍的家乡在汝南,很多袁氏门徒宾客都在那里各县拥兵自守。为此,曹操忧心忡忡,委派满宠为汝南太守。满宠招募了五百人左右,攻下二十多个营垒。又用计引诱那些没有投降的首领,在席间杀死十余人,一时叛乱都被平定。收民二万余户,获兵二千余人,命令他们归田耕作。这也是资料上记载的满宠第一次领兵经历。

    建安十三年(208),满宠随曹操征讨荆州。大军回师后,曹操命令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兵当阳,曾经和徐晃一起对抗关羽。后孙权不断侵扰东部边境,曹操又召满宠为汝南太守,并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包围襄阳时,满宠协助征南将军曹仁屯兵樊城,迎击关羽。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满宠劝曹仁力战不退,甚至将自己的白马淹死表示决心,最终在徐晃等人的支援下将关羽击退。战后,满宠因功被封为安昌亭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上台后,任满宠为扬武将军。后来满宠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