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壁之战前,曹操南下占据荆州,准备顺江而下讨伐江东,张昭认为已经失去长江天险,江东已经无力抵御曹操,又没有大义,于是成为了投降派的代表,力劝孙权归顺,结果后来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说下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军,后又攻克江陵,张昭可以说是因此无地自容。赤壁大胜后,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派张昭率军攻打九江郡所属的当涂,但未能攻克。

    据《江表传》记载,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想要褒赞功德,未但还没说,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非常惭愧,伏在地上流汗。

    可以说历史上孙权对于张昭是又恨又爱,早先张昭因为孙策的三弟孙翊和孙策类似,所以支持他继承孙策的地位,而不支持孙权,可能张昭在之前可能因为孙权在广陵兵败的事情并不看好他,然而孙策将孙权真的托孤给张昭后,张昭对于孙权没有丝毫二心,尽心竭力,这些孙权也都看在眼里。

    但问题是张昭声望太高了,并不怎么给孙权面子,孙权还拿他没办法,所以在孙权称帝时,他趁机奚落张昭一番,也发泄一下,然而张昭却是很要面子的。

    于是不久后,张昭就称老退位,上交了自己统领的部属,被改拜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公(丞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他退居无事后为《左传》和《论语》写注解。

第055章 彭城张子布() 
历史上张昭一直被群臣看来是孙权丞相的最佳人选,可惜孙权并不这么看,所以张昭就和丞相之位彻底拜拜。而后孙权和张昭二人在辽东外交的事情上更是差点决裂,孙权最后是只能站在张昭家门口求的和解。

    当初,孙权封王后决定设置丞相,大家都认为张昭适合。孙权却说:“如今天下多乱,执掌总统工作的人责任重大,其职位并非用作优待人的东西。”

    后来孙邵去世,百官又共同推举张昭,孙权说:“孤人岂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起用顾雍。

    孙权认为张昭性格不适应担任丞相,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孙权自己任命的孙邵和顾雍实际上也不是干活的人,他不让张昭担任丞相主要还是因为孙权不希望有一个强势的官员领袖,所以只让孙邵和顾雍这些丞相傀儡上台,大事小事实际上还是孙权自己做主。

    毕竟历史上张昭不仅仅是孙策的旧臣,他还是孙策死前的托孤大臣,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还有着直接废掉孙权的权力,尽管只是说说而已,但也不可以小视,孙权面对张昭,就像面对长辈一样,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再三,要不然就可能挨批,而且孙权还不能拿张昭怎么样,当年孙权敢把追随孙策的老臣虞翻发配边疆,却绝对没有胆量对张昭这样做,因为后果孙权根本就承担不起。

    像孙权称帝时能趁机奚落张昭一番,但这种机会却是很少的,正常情况下还是张昭批评孙权,孙权乖乖听着。

    日后张昭每次朝见,都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经因为直言逆旨,而不进见。后来蜀汉的使者抵达,称赞本国的德业,群臣中竟没有一人能让他屈服,孙权叹息道:“如果张公在坐的话,他不屈服也会意挠,怎么还能自夸呢!”隔日,派使者劳问,想要请见张昭。张昭到达后,避席道歉,结果却是孙权跪着阻止。

    张昭坐定后,仰头说道:“当初太后(指孙坚吴夫人)、桓王(指孙策)不把老臣交给陛下,而把陛下交给老臣,所以臣思尽臣节想要报答厚恩,但臣见识思虑浅短,违逆陛下圣明的意旨,自己认为死后必将尸骸永远丢弃在沟壑中,不料又蒙召见,得以报效陛下于朝廷。然而臣这颗愚暗的心用来服事国家,志在忠贞不移,死而后已。假如说要臣改变思想,以求得世间的尊荣和陛下的欢心,这一点为臣是绝对做不到的!”孙权为此向他道歉。

    所以说只要孙权还活着,就算他为了他自己,也不可能让张昭当丞相的,就不说张昭当了丞相日后百官听谁的,孙权自己也受不了这个罪啊!

    嘉禾元年(232),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以为外应,孙权非常高兴,派出使者率领万余部队出使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得知此事后,吴国朝廷内部大臣们纷纷反对,包括陆逊在内多人上书,孙权无动于衷。

    张昭也是持有反对意见,他劝谏说:“公孙渊背叛魏国,害怕受到征讨,才远道前来求援,这并非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向魏国表明心迹,我们的两位使者就回不来了,这不是要让天下人所取笑吗?”

    孙权与他反复争辩,但张昭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孙权实难忍受,按刀在手愤怒地说:“吴国的官员士人进宫则向我拜谒,出宫则向您致礼。孤人对您的敬重,也算到了顶,而您却屡次在大庭广众中反驳孤人,孤人真担心自己会做出失策的事。”

    张昭久久地注视着孙权说:“为臣虽说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采用,而每每竭尽愚忠,确是因为太后临终之时,将老臣叫到床前,遗诏顾命的话语总在我的耳边啊!”说着涕泣交流。孙权把刀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而泣。然而孙权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去了辽东。张昭忿恨自己的忠言未被采纳,就声称有病不再上朝。

    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

    结果公孙渊最终杀害了张弥、许晏,出卖了孙权。孙权知道后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并赔不是,然而张昭坚决不起床,孙权因故(此地无银三百两)路过张昭家门喊他出来相见,张昭以病重相推辞。

    孙权愤怒之下放火烧他家的大门,想以此把他吓出来,而张昭反而又把内室的门窗关严。孙权不敢真的伤到张昭,于是让人熄灭了火,在门外站立很长一段时间,表示张昭再不出来自己就一直在外面站着。张昭这才在的几个儿子的搀扶下出来面见孙权,孙权用车把张昭带进宫中,自我作了深深的谴责。张昭不得已,自是又恢复朝见。

    公孙渊背盟之后,孙权的面子和节操也算是丢光了。

    嘉禾五年(236)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死前张昭留下遗嘱,要求对他用缣布束发,用不上漆色的棺材,以平常的穿着装殓。孙权亲自素服吊唁,以太牢礼仪祭祀,追谥他为“文侯”。张昭长子张承已被封侯,故由小儿子张休继承爵位。

    历史上张昭以政治能力而出名,向孙权推荐了向孙权举荐严畯、吕蒙等人,在文学和书法上面也有所成就。

    姓名:张昭

    属性:统率(b)历史上张昭曾经统兵作战过,在讨伐当涂失利后就很少领兵了

    政治(a…)张昭本人的政治能力并没有后世流传的那么强,不过他声望的确很高

    谋略(b)张昭实际上是孙策的谋主,孙权早期的主要谋士,然而表现一般

    总评(a)张昭在孙吴集团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孙策留下的托孤大臣

    别名(称号):张公,字子布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重臣、将领、谋士

    官职:辅吴将军

    爵位:拳侯→娄侯

    家庭出身:徐州士族

    生卒:156…236

    出生地:徐州彭城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张承、张休)

    主要经历:

    年拒绝陶谦、辅佐孙策,被孙策托孤帮助孙权

    年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因为劝降后来在孙权称帝时被羞辱称病退官

    年担任辅吴将军、班亚三司,多次批评吴主孙权

    总结:江东二张之一,张昭名

    望高,但实际上的贡献未必比张纮多。

    ps:最近事情太多了,更新估计就是这样了,时断时续的,过过会好点

第056章 东吴太子() 
孙权封王之后,初步建立吴国,以其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非常有明君之风,为众人所认同,可惜早逝。孙登死后,孙权以其三子孙和接替太子之位,并且只封其四子孙霸为鲁王。

    历史上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出身和曹昂类似,生母地位都比较低下,后来被孙权嫡妻徐夫人抚养,成为了孙权的继承人,是实际上的嫡长子,历史上孙登也是公认的优秀太子。

    黄龙元年(229),孙权登基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其左辅,张休为其右弼,顾谭为其辅正,陈表为其翼正都尉,这即是所谓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瞆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孙权迁都建业,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武昌,兼理宫府遗留事宜。

    黄武四年(225),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命程秉从吴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诲孙登。又挑选芮玄的女儿聘为淑媛。

    历史上孙登为人正统,爱护百姓,心思细腻,并且能以大事为重。

    作为孙家人,孙登也喜爱狩猎,本来有小路近道,但他常远绕良田,不践踏庄稼,到休息时候,又选择空闲之处。就算多花费一些时间,他也不想烦扰百姓。他曾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之人。正有一人手握弹弓身带弹丸,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但其人否认不服,侍从们便想揍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同此人身上携带的一比较,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那人。又有一次丢失了盛水金马盂,查出偷窃者,原来是自己手下人干的,孙登不忍心重罚他,只叫他来责备了一通,遣他永远回家,并令身边的人不要张扬。

    后来他的二弟孙虑去世,孙权为此降旨减损百官饮食,孙登认为此举不妥,于是昼夜兼程,赶到赖乡,亲自通报,孙权当即召见他。孙登见孙权悲痛哭泣,便劝说:“孙虑一病不起,此乃命定。如今北方未统一,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思路,减少朝臣的饮食,超出了礼制的要求,我私地忧虑不安。”孙权听从了他的劝告,为此增加饮食。

    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他西还武昌,孙登深切地为自己求情,认为长时间的离别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于作儿子的道义有缺憾,又陈述陆逊忠诚勤勉,武昌那里无什么顾虑,孙权于是留他住下。

    孙登的养母徐夫人因为嫉妒后来被废,孙权将其发回吴郡。当时是步夫人得宠,她也拉拢孙登,步氏有所赏赐,孙登虽然不敢推辞,但也只是拜受而已。而徐氏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却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时,他推辞说:“根本得到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孙权说:“你的母亲在哪?”孙登回答说:“在吴郡。”孙权沉默无语。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逝世,时年三十三岁。孙登最初葬于句容,设置园邑依法奉守,三年后改葬蒋陵。

    孙登临死前,推荐自己的三弟孙和接替太子之位,又举荐包括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等多位优秀的臣子,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以令吴国昌盛。死前遗言非常真诚,孙权看过更加悲伤,谈到他都不禁伤心流涕。谥孙登为宣太子。

    据《建康实录》记载,孙权获悉惊讶悲惋,悲痛不能抑制,说:“国家丧失了英明的太子,百姓有何福气可言啊!”

    在早先孙登作为长子,又是极为优秀,其他继承人无法何其相比,所以孙权并没有后继者的问题,但在孙登死后,孙权虽然以三子孙和为太子,却在同时也封孙霸为鲁王,对其也是非常欣赏,结果形成了二宫并立的局面,吴国内部大臣们也纷纷站队。

    在孙权二子孙虑,长子孙登先后去世后,三子孙和成为了实际上的长子,而且孙登在死前也推荐其接替太子之位,所以孙权在孙登死后的次年,赤乌五年(242),册立孙和为太子,当当时孙和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据《吴书》记载,孙登三弟孙和幼时子以母贵,受到孙权宠爱。孙登与孙和亲近,像对待兄长一般敬奉孙和,时常表现出让位于孙和的想法。

    孙和当上太子后,表现的也并不差。当时司法官员多用条例律书来问罪,孙和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