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三国志-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平民身份。

    建安二十年(215)吕蒙随孙权再次征讨合肥,撤军时,受到张辽等人的袭击,吕蒙与凌统以死保卫着孙权。后来曹操又大军进攻濡须,孙权用吕蒙为濡须督,据守以前所建的堡坞,在堡城上设置强弩一万具,以抵御曹军的进攻。曹操先锋部队安营未稳,吕蒙即出击打败他们,后孙权求和请降,曹操引军撤退。战后孙权授予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后世吕蒙又被称为吕虎威。

    【夺取三郡】

    刘备借荆州后,拒绝返还,反而下令关羽镇守他占有的荆州全部土地,孙权于是命令吕蒙西往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致信长沙、桂阳二郡,二郡守将望风而归服东吴,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固守城池不降。

    当时刘备亲自从蜀地赶至公安,派遣关羽争夺这三郡的地盘。孙权当时住在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马驻扎益阳抗拒关羽,派人飞快传书吕蒙,让他放弃零陵,急速返归援助鲁肃。

    当初,吕蒙平定长沙,正当前往零陵路过酃县时,顺路找到了零陵守将郝普的旧友邓玄之,把他带在军中,想让他诱降郝普。吕蒙得信后,他并未公布,而是连夜招集将领,布置方略,说天亮就要攻城。

    布置完毕,他对邓玄之说:“郝子太(即郝普)知道世间存有忠义,也想行忠义之事,但不明白时势。左将军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住。关羽在南郡,而今我们主上亲自前抵南郡。近来攻破樊城关羽的大本营,解救酃县,关羽已被孙规击败。这些都是近期发生的事,您都亲眼所见。他们现在首尾各处一方,自救都来不及,哪有余力再营救零陵啊!现在我们的士卒精锐,人人都想为国立功,主上正调遣大军,相继上路进发。眼下子太的性命朝夕难保,却苦等毫无希望的救援,就同牛脚印坑中积水里的鱼,还希望用江、汉的水来活命,其毫无可依赖也是很清楚的事。如果子太能够将士齐心,坚守孤城,尚能苟延残喘一些日子,以等待后来有所投靠,这也算可行。如今我缜密计划安排好兵力,用来攻城,过不了一天,就会将城攻破,城破之后,他自己身死于事无补,而让百岁的老母,满头白发受人诛杀,岂不痛心?我猜想他是得不到外面的信息,还以为有外援依靠,故此才顽固到今天这个地步。您可前去见他,向他陈述这种利害。”

    邓玄之后去见郝普,详细地转述了吕蒙的意思,郝普听后惧怕而服从。邓玄之先出城向吕蒙汇报,说郝普随后就来。吕蒙预先吩咐四位将令,各挑选一百人,郝普一出城,他们就马上进去守住城门。一会儿郝普出了城,吕蒙迎上去握着他的手问候,同他一起下船。寒暄完毕,取出孙权写给他的信让郝普看,因而拍手大笑。郝普看了信,方知刘备驻扎在公安,而关羽近在益阳,惭愧悔恨,恨不得钻入地下。

    吕蒙留下孙皎,将善后事宜委托他,自己当天便率领部队赶赴益阳。不过后来因为曹操的压力刘备请求重新与孙权结盟和好,孙权于是归还郝普等人,划湘水为界,将零陵郡退还刘备。又以寻阳、阳新作为吕蒙的奉邑。

    【代替鲁肃】

    鲁肃去世后,吕蒙西向驻守陆口,鲁肃军马万余人全归吕蒙节制,后吕蒙又被任命为汉昌太守,食邑包括下隽、刘阳、汉昌、州陵。吕蒙成为了继周瑜、鲁肃之后的第三位江东西线统帅。

    吕蒙与关羽分荆州而治,边界相接,他深知关羽骁雄,有兼并东吴之心,况且关羽居东吴上游,分土而治的形势难以持久。起初,鲁肃等考虑到曹操尚在,对双方都构成威胁,应当孙、刘合作协力,同仇敌忾,不能相互背弃。

    但吕蒙意见和鲁肃并不一致,他秘密向孙权献计说:“让征虏将军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击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行动,随时应对敌方,吕蒙我为国家前去占据襄阳,这样还怕什么曹操,依赖什么关羽呢?况且关羽君臣,玩弄欺骗手段,反复无常,不可把他们作知心朋友看待。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领兵东向,是因为您的圣明、吕蒙等人还在。现在不趁我们正强壮时期谋取他们,一旦我们老死,想再陈兵出力,还能办到吗?”。(注1)

    孙权深深领受他的计策,又顺便与他闲谈到攻取徐州的问题,吕蒙回话说:“如今曹操远在黄河之北,刚打败袁家诸子势力,正安抚幽州、冀州的社会秩序,没有力量顾及东面。徐州地方的守兵,听说还不怎么强,前去攻占能够取胜。然而那地方只有陆路相通,是骁勇的骑兵长足驰骋之地,您今天得到徐州,那么曹操后十天就会来争夺,虽然用七、八万兵力守着它,还是免不了常常担心受吓。不如攻取关羽的地盘,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形势就更为壮观。”

    孙权觉得这些话分析得特别有道理。及至吕蒙接手鲁肃,初到陆口,他虽然内心打算夺取荆州,表面上却倍加与关羽修好结盟,恩赠也更为厚重。

    注1:吕蒙的这段话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并不算很有说服力,因为当时关羽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比吕蒙大了接近二十岁,而且关羽只拥有三郡之地,首要敌人也是曹操,对于孙权所形成的威胁谈不上大,只不过当时吕蒙本人可能身体已经有问题了,所以他才急着想做出一番功绩,毕竟打关羽比对抗曹操更为轻松。

    ps:读史可以明智,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关羽的结局已经注定了,因为某些时候神一般的队友才是最为恐怖的敌人。

第033章 再战合肥?()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自封汉中王,同年,关羽出兵北上讨伐曹仁,发起了襄樊之战。然而也有记载,这一年,孙权再次北上讨伐合肥。

    【傲娇的关羽】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立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知道后,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未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现在附近,都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种任命?”刘备说:“我自会给关羽解释的!”

    于是刘备派遣犍为郡人费诗去拜授都督荆州的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得知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怎样也不会与一个老兵同列!”因而不肯受拜。

    费诗劝说关羽道:“建立大业者所任用的都不只是一种人。当年萧何、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自幼有交情,而陈平和韩信则是较后才逃命归附的。论及他们的官爵次序的时候,韩信的爵位最高,但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因此而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给予他很高的恩宠,但说到汉中王心中的地位,怎么会把黄忠与您等同起来啊!汉中王与您就像是同一个整体,忧乐同享,福祸共当。我认为您不应该在意官号的高低,以及爵位俸禄的多少。我也只不过是一个奉命行事的使者,如果您不肯接受任命,我这就马上回去,只是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后大受感动并醒悟过来,当即接受了前将军的任命。

    历史上关羽的性格是比较傲娇的,早在马超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这点诸葛亮、刘备等人也知道,所以大家对于关羽都容忍比较高,然而内部还好说,对外方面关羽这么干会很得罪人的。

    【再战合肥?】

    据《三国志·温恢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再次率兵攻打合肥。扬州刺史温恢一方面屯军守备,另一方面又向兖州刺史裴潜说:“此处虽有敌军入寇,然而却毫不足惧,我反而忧虑任征南将军(指曹仁)那里会有不测。如今江水高涨,子孝(曹仁表字)的部队是深入敌方缺乏后援的孤军,没有做出长期的防备。一向以骁锐闻名的关羽如果乘着水势上升之利进军,一定是个祸患。”结果关羽果然乘时进攻樊城,令曹仁军队陷入苦战。

    从该记载中,我们得知在关羽讨伐曹仁之前,孙权已经再次出兵北上,并且为关羽分担了相当的压力。然而这个记录是真的吗?孙权真的有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再次出兵吗?

    要知道孙权已经在建安二十二年(217)派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也同意修好,曹孙更是重结为姻亲,这才两年左右,孙权就撕破脸了?孙权有理由这么做吗?

    当时扬州张辽等将领依然在合肥那里驻守,孙权之前两度讨伐都以失败告终,他现在哪里来的自信可以打下合肥的,而且孙权是主动求降的,他好不容易暂时结束了和曹操之间的冲突,为什么要重新再起战火。

    建安二十二年(217),亲刘派的代表人物鲁肃去世,由主张夺取荆州的吕蒙取代其位,当时吕蒙积极劝说孙权先夺取荆州,孙权的目光也开始由合肥转向了江陵一带,而刘备势力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孙权深深的忌惮,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没有理由放弃和曹操之间的和平,因为孙权没有同时对抗曹操和刘备的资本,却绝对有着自知之明。

    理论上来说,孙权在看到刘备成功夺取汉中之后,也可能不甘落后,所以想趁曹操大军还在汉中之际,试图占据合肥,就像第二次出兵合肥时那样。

    但孙权如果真的再次出兵讨伐合肥的话,这根本也不会是一件小事,然而在相关历史的一手材料(所谓一手材料主要指《三国志》和裴松之的补注那些魏晋时期的材料,不包括后来的《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等整合资料)中只有《温恢传》有这一次的相关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出兵北上之事在《武帝纪》和《吴主传》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

    在《三国志》中,君主的传纪是非常重要的,它所记录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君主的个人事情,同年还记录了当时集团内部发生的一些大事情,像孙权和曹操在江淮一带的拉锯作战就在《武帝纪》和《吴主传》都有记录,包括了两次合肥之战、两次濡须口之战,其中关于第一次合肥之战的时间还有矛盾,如果孙权在219年再次出兵,是没有理由不被记录的。

    这还不仅是在《武帝纪》和《吴主传》中,除了《温恢传》之外,在《三国志》其他传纪中以及裴松之的补注中目前我都没查到相关的记载(注1)。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次出兵属实,那说明孙权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就已经破裂了,但直到黄初三年(222)魏文帝曹丕下令再次征讨孙权之前,吴魏的关系都是相对友好的,看不到破裂的痕迹或者是破裂后修复的迹象。

    所以综合来说孙权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出兵北上进攻合肥这件事是有些让人信服的,在道理上孙权此时北上的理由不充分,更为关键的是没有足够的资料为孙权讨伐合肥这种大事情背书,所以《温恢传》中这段记载并不能确定真伪。

    我个人认为建安二十二年(217)一直到黄初三年(222),曹魏和江东进入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和刘备集团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二者之间则相对克制,尤其是孙权在方面更为谨慎。

    因为当时孙权集团的实力相对一般,孙权没有资本和曹操一样同时可以和两家开战,所以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话必须取得曹魏的支持,在面对和刘备的冲突时,孙权还必须保住不被两面夹击,在这种情况孙权基本不可能主动招惹曹魏集团,这也表明了孙权在建安二十四年(219)讨伐合肥的可能较低。

    注1:如果还有其他一手资料的佐证,那我的推论就要重新来了。

    ;

第034章 襄樊烽火()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同时派曹仁讨伐关羽,结果后方宛城侯音反叛,曹仁于是转而平定叛乱。次年,关羽主动出兵将曹仁包围于樊城,为了救援曹仁,曹操派于禁等人支援,结果反而是被关羽占据上风。

    【平定侯音之乱】

    汉中之战爆发后,曹操应该出于牵制刘备的需要,派大将曹仁率领大军,屯兵于樊城,准备讨伐守卫荆州的关羽。

    但曹仁还没有出兵,后方南阳地区就因为不堪负重,在宛城守将侯音、卫开等人的带领下举事,曹仁不得不回转军队,调头先平定叛乱。

    据《楚国先贤传》记载,侯音发动叛乱后,就想要捉拿东里衮作为人质。当时身为郡功曹的应余,趁着全城混乱之际,只身护卫着太守逃窜出了城。侯音知道后,立刻派遣骑兵追杀他们,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追上了应余、东里衮二人。当时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