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国世子,亲自下田打谷,堪称大明三百年的一大壮举。廖大亨没有理由不准。他好一阵唏嘘,拉着朱平槿唠叨嘱咐:为国保重身体,莫要中了暑热,更要小心镰刀把手割破了,染了刀毒。
朱平槿出了衙门,便领着随从打马向北而去。走到半路,一名也头戴草帽身着短打的人牵马拦住了他的去路。朱平槿定睛一看,这不是巡按刘之勃吗?
刘之勃自从查抄傅崇奇后,工作重心来了个大转移。原来以监察地方亲民官为主,最近却集中力量盘查起盐道衙门残存的账目来。
情报局判断,傅崇奇家中抄出的巨额财物使刘之勃认识到,盐务一条线官商勾结、官员贪腐的情况严重。刘之勃是想通过查账,达到既清除贪官,又能从贪官身上抄出钱财的双重目的。若是能再抄出五十万两银子来,今明两年的四川财政形势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朱平槿对刘之勃在哪儿捞钱不感兴趣。按照刘之勃的秉性,捞了再多的钱,最后也是廖大亨在花。但朱平槿对刘之勃坚持充实官军实力的动向却高度重视,他已经为此召见了贺有义、高安泰、刘红婷和刘名升等总参官员,就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难道刘之勃今天不查帐了?朱平槿好奇,便勒住了缰绳,听刘之勃要说些什么。刘之勃施礼毕,便道他要下乡查看今年农情,正好路遇世子。
塞了儿子塞老子!朱平槿心里骂道。
现在刘之勃属狗皮膏药了,贴哪儿哪儿便揭不下来。只是朱平槿口中还假装惊喜,盛情邀请刘之勃同往王庄同吃同住同劳动。刘之勃立即顺水推舟,于是两人一路聊着各色话题,向新繁县方向而去。
……
朱平槿此去的目标,是他在农业口的联系单位——位于新繁县的崇义庄。
二月底;朱平槿率宁川卫、成都后卫及抚标董卜骑兵轻松平息了新繁、彭县两地的民乱。此后,他便选定了一个农庄作为直接联系单位,以便能实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掌握民风民情,并通过这个窗口观察王府各项农业政策在王庄,乃至整个四川农村的实施效果。所以朱平槿此行,名为下乡劳动,实为下乡调研。
蜀地宗室王庄统管后,大庄设在州县,中庄设在乡镇,小庄设在村社。庄户们为大中小的三级王庄另取了名字,叫做县庄、乡庄和村庄。
县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自行推举。而中庄,就是代表王府管理庄户,收取租子,运输和仓储粮食的最基层单位,地位非常重要,是朱平槿王庄管理模式的核心层级。
此外,按照朱平槿“寓兵于民,寓兵于庄,寓兵于左护卫;大头放在护庄队,小头放在王府左护卫和护商队”的建军思路,中庄还是各基层护庄中队的所在地。只是因为这些基层护庄中队除了少数几名军官之外都是不脱产的庄户,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很差,而且还没有点检过,所以总参在实力统计时直接将他们忽略了。
崇义庄便是个中庄。在灌区十一县,这样的中庄共三百余个,平均每县三十个。每个中庄管理土地约六千至八千亩,人口两千到五千。
崇义庄与省城路程近,庄外有座桥,就叫崇义桥,素有“成都北门之门户”之称,水土条件具有成都灌区王庄的典型性,又是年初闹事的中心区域。还有一点更重要,这里有位朱平槿认为能说老实话的老熟人。所有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他将联系单位定在了崇义庄。
……
一大早,杨二叔就在老娘老婆的督促下,在儿子女儿的打趣围观下,换了一身干净簇新的衣服出了门。
这身衣服,是杨二叔当年娶媳妇时置下的。二十几年来一直压在箱底,从没舍得穿。因为放的时间太久,所以被虫子舔了好几个洞。得知世子第二天便要来庄上视察,昨晚他老婆连忙将衣服找了出来,连夜把大洞小洞都补上了。
杨二叔出门不久,便在庄口碰见了从县里赶来的曹公公一行。
曹公公名叫曹三顺,原是蜀王府出来的,当过郫县的副庄头。年初庄户闹过之后,新繁县的大小庄头都被打跑了,他被派来新繁县收拾局面。这曹公公面白无须,说话轻言细语,对杨二叔这等庄户出身的中庄头倒还客气。
曹公公今天身着青纱,头戴三山帽,典型的太监装束,与平日的员外模样大不一样。
“世子亲到崇义庄来调研,是我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咱家让杨庄头连夜准备,不知道杨庄头准备如何了?”曹公公见到杨二叔,便从滑竿上直起身来,没等他跪下,便招手让他过去回话。
回溯杨二叔当上崇义庄这个中庄的庄头,整个过程完全既莫名其妙,也充满了戏剧性。
杨二叔二月底下田,路遇世子。回家后他挥舞着世子给他的那张纸到处向人诉说,一个富家大公子亲口向他宣布,从今往后,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庄户只交五成的租子了!若是家里人多,口粮不够,还可以参加护庄队,挣回每月二十斤谷子的补贴和年底二两银子的例赏。
杨二叔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会种地,人缘也好。庄上的人听他说完,以为他在发梦癫,非要到县上纯阳观给他请个道士驱邪招魂。可跟着出去的年轻人都跳出来作证,说杨二叔没发昏乱说,庄上的人这才将信将疑。
一名原庄头的狗腿子建议,能否将纸片送到隔壁庄上找梅先生认一认。大家虽然鄙视这名狗腿子的为人,但是他说得确实有道理。于是庄里几百号人一起涌到了隔壁庄上的私塾先生梅先生家。
梅先生突然遇到这事,当即被这阵势吓住了。他以为五蠹除完了,现在要将教书先生当第六蠹除了,死活不肯开门。
大家伙急得没法,有人性急,大叫梅老头你再不开门,老子就要点火烧房子!
好说歹说加威胁,这才把梅先生吓了出来。
梅先生给庄户们念了告示又解释了意思。庄户们欣喜之余,还是觉得不靠谱,于是派遣这事的始作俑者杨二叔到县城去打听。
杨二叔受众人之托,不敢怠慢,连忙带着数名精壮后生前往县城。刚走了几里,便看到县城方向有许多人往这边跑。杨二叔拦住一名认识的人询问,才知道世子亲自到了县城,用箭射进去许多告示,说王庄今后实行五五减租,县城就降了。世子打发他们登记,然后各自回家好生种田。
这个熟人还说,早知道王庄减租,那他们还闹个屁!现在减租了,但他们这些人登了记,留了案底,不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
杨二叔等人确认消息无误,连忙跑回庄子报信。全庄男少爷们一片欢腾。
原来,杨二叔遇见的那位富家大公子便是世子爷本人!
杨二叔能与世子爷本人说话,说明杨二叔有天大的面子!杨二叔能把五五减租的好事带回庄上,说明杨二叔有天大的福缘!
庄户杨二立即成了崇义庄的第一红人。
很快,小庄选庄头,杨二叔毫无悬念地被大家推选为小庄头。县里大庄的曹公公下来选中庄头,又点中了杨二叔。
曹公公明面上的理由非常简单:庄户杨二是崇义庄的本庄人,人缘好,老实肯干,了解本庄情况。
但他暗地里的理由便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选出合适的中庄头,曹公公调查了当天所有见过世子爷的人,详细询问了世子说的每一句话,露出的每一个神态。结果曹公公发现:
世子原话中尊称杨二叔为“大爷”,而且面露微笑,分明十分欣赏。
世子原话中,只有“可以让你的儿子”一语。即杨二叔的儿子“加入庄里护庄队”,而不是所有想进护庄队的人都可以进去!
于是,曹公公力排众议,坚决向上面推荐了杨二叔。
杨二叔顿时成了崇义庄这个拥有七八百户人家的中庄庄头。
杨二叔在其他庄户口中的称呼,从此变成了“杨庄头”或“杨大爷”。
杨二叔的三个儿子,一个不落地加入了庄里护庄队。杨老大甚至还入选了县城附近的基干中队。
第二百零九章下乡调研(二)()
见着杨二叔,滑竿落了地。曹公公坐在滑竿里,详细询问杨二叔崇义庄的迎驾准备情况。
既然曹公公问起,杨二叔便一一回禀。
一是告知了庄里所有庄户,见着世子要跪下答话;
二是各家自行清扫宅院,畜生都牵到庄外喂养,免得熏到世子;
三是庄里道路已经撒了些净土,今早还会再撒些水,免得马匹一踩,尘土飞扬;
四是各家有新衣的都换上。没有新衣的,各家匀些布头补一补,免得脏了世子的眼;
五是年初那些参加闹事的人,世子来了不准出门,只准在家窝着;
六是……
杨二叔凭借记忆,费力地将一条条事情说出来。好容易说完,他黝黑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已经挂满了汗水。
曹公公听完了,微笑着点点头,表示他还满意。
他对杨二叔道,世子性简,最不喜农庄铺张浪费。庄里准备的饭食,农家的原味即可,切勿大鱼大肉。只是为了表示对世子的欢迎,庄上还是应该组织几十户家景殷实、懂事会说话的人出来欢迎,这样庄口也不至于冷冷清清。如果世子问话,让他们尽量拣好话说。
杨二叔忙道,昨晚收到县里通知,已经连夜安排下去了。他正说着,就见着他的老婆领着一大群女人过来。
他女人很远就对他喊道:“当家的,大家伙都要出来看世子爷!我拦不住怎么办?”
……
从成都北门到崇义庄,不到二十五里路,而且全是宽阔平坦的大路。朱平槿和刘之勃一行骑着骏马,时奔时走,时而停下来查看路边庄稼的长势,大约一个时辰便到了崇义庄。
崇义庄在大路东面,距离大路不到两里路。朱平槿人熟地熟,马头一拨,率先拐进了岔道。刚到庄口,便见大群人密密麻麻挤在庄口,人人翘首以待。
见到朱平槿一身庄户打扮打扮,那群人明显傻了。可他们还是很快反应过来。随着一声呐喊,锣鼓震天。所有庄户都跪在了黄土中。数人前趋数步,跪在了朱平槿的马前。
见走在头里的人是太监。朱平槿便轻盈跳下马,将缰绳和马鞭甩给了他。
“你是曹三顺?老曹公公的干儿子?”朱平槿问太监。
“世子爷还记得奴婢?”曹三顺的眼睛顿时泛起了大片泪花,“出府十年,奴婢只在年节时见过娘娘和世子爷几面……”
蜀王府里外的太监宫女成百上千,朱平槿哪里还记得这个中年太监?无非是出发之前,他看了办公室和承奉司准备的材料。下基层搞调研,当然有所准备。
“还记得当年出府的原因吗?”朱平槿又问。
“奴婢知错了!”曹三顺扑通又跪下了,“那时奴婢年少不懂事,喝了酒说浑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还是好……奴才嘛!老曹公公一生忠心耿耿,有大功于我王府。现在他能颐养天年,既是娘娘赏赐恩德,也是他修来的福报!你要好好学他!曹三保和曹三泰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你也要努力!”
“奴婢一定好好学习干爹!奴婢一定好好努力!”
“好了!”朱平槿拍着曹三顺的肩膀让他起来,“这位是四川巡按刘大人!你们都过来,参见刘大人!”
……
朱平槿熟悉的调研形式,无非就是听汇报、看材料等等,俗称“听看”。为了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朱平槿还准备加点“干”。
朱平槿没有先听汇报,也没有东看西逛,直接叫上了杨二叔,去了他家的佃田。
杨二叔当了中庄管事,只是个半脱产的中下级干部,每月有一石稻米的补助,依旧有自家的佃田。
谷子熟了。黄灿灿的稻穗托在手心,沉甸甸的。川南气温更热,五天前就开镰了。
火辣的阳光烘烤着朱平槿的后背,试图榨干他身上的水分。他直起身来伸伸腰,顿时满眼的金色。他挥动手臂,大喊一声开始。
镰刀挥舞,稻穗成堆。
杨二叔和他的家人,帮忙的庄户,警卫连士兵,近百人围着这块不大的田往中心推进。挽起袖子大干的李明史,不停地把高大的身躯暴露在朱平槿的视线中。前面割,后面捆,流水线作业,很快田里就出现了一堆堆的稻谷。
“人多力量大!”
朱平槿刮下额头的汗水甩进黄土,对刘之勃笑道,自从蜀王庄推行五五减租之后,逃佃到王庄的人是络绎不绝。如果那些土豪劣绅不减租,那等着瞧吧,这秋收之后,便会出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