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1之大变革-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接到出任山西巡抚的诏书,柯旭就做好了准备,一旦苗头不对,立即辞官归隐,故而此次去山西,柯旭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官照当,事少管,时机到了就撤退。

    巡抚不是知府,新的巡抚上任需要皇帝亲自下诏,柯旭和传旨的太监一起上路。

    传旨太监是魏忠贤的人,受魏忠贤的指示,在路上和柯旭闲聊,让柯旭去了山西要注意一下卢象升。

    柯旭对卢象升也有耳闻,从县令直接升到知府,没有被东林和阉党的人为难,在当前的官场上很罕见。

    “柯大人,咱家受魏公公所托,想要拜托柯大人一件事。”

    “公公客气了,请讲。”

    “太原府下辖岢岚、永宁二州,这两州又同属吕梁,前两年这地闹乱子,出了个吕梁营,颇有战力。据咱家所知,这吕梁营现在的千总是谭良栋,和新上去的知府卢象升关系不错,魏公公的意思是,这二人不要随便动。”

    吕梁营的千总,柯旭摸了摸胡须。大明的武官制度到了天启朝,基本上算是崩坏了,就比如总兵一职,同为总兵,山西镇总兵和辽东总兵那就是两个概念。

    辽东总兵手握五万兵马,在朝堂上都能说上话,而山西镇总兵,你让他出三百兵都够呛。

    因此,谭良栋虽是千总,但不能小看,起码这吕梁营能拉出三千兵来,实力要比大多数有名无实的总兵强多了。

    柯旭在朝堂也待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各地的局势不太平。辽东就不说了,西南的战事被稳定在贵州一线,时任西南总督的朱燮元为了尽快解贵阳之围,多次向朝廷求援。

    据他所知,官员大考之后,朱燮元又向朝廷求兵了,四川的卫所兵不听号令,山东兵撤回去休整,白杆兵独力支撑战局,堂堂西南总督,手底下可调之兵不过五千,也难怪朱燮元不奈,就这点兵,进了贵州这个土司大本营,连点水花都打不起来。

    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被朱燮元搞烦了,直接把朱燮元的事奏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欲从兵力还富余的南直隶调兵,被兵部尚书给劝住了。南直隶是重省,也是朝中诸大佬的老家,必须得有大军在。

    天启皇帝无奈,把锅甩给魏忠贤。朝臣可以无视皇帝的命令,但他魏忠贤不行啊,便在全国寻找。一经排查,魏忠贤被吓出一身冷汗,整个大明朝,竟然没有富余之兵,基本全都在打仗,也就是在那时,吕梁营进入了魏忠贤的视野。

    柯旭猜出魏忠贤要派吕梁营去支援朱燮元,但要让吕梁营卖命,单凭上面的命令可不行。想到这,柯旭小心地试探着问道:“公公,魏公公他对卢象升、谭良栋二人是不是另有安排?”

    传旨的公公打了个哈哈,含糊道:“柯大人,吕梁营肯定是另有重用,您就听咱家的吧,不要管这两人的事,保准您安安稳稳的干到致仕。”

    听了传旨公公这话,柯旭也不再多问。

    三日后,柯旭和传旨太监一同抵达太原府,全体官员出来迎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必资威武以安黔黎……朕特命柯旭巡抚山西……”

    “臣柯旭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柯旭接过圣旨,正式接任山西巡抚之位。巡抚衙门之内,布政使、按察使等一应官员齐齐恭贺:“参见抚台大人!”

    (本章完)

第113章 113。各方,扩军() 
“诸位免礼,请坐。”

    布政使、按察使等一应官员分坐两旁,柯旭在堂上正坐。

    “抚台大人,今年旱灾继续加重,太原府内,除永宁、岢岚二州外,各地流民有聚集之势,还请抚台大人定夺。”布政使分管一省粮税、民生,山西连年旱灾,民生凋敝,他这布政使当得也是心力憔悴。

    从布政使口中听到关于永宁、岢岚二州的消息,柯旭心里恍然,难怪魏忠贤不让自己多管卢象升和谭良栋二人的事,这二州应该不仅仅是只有着一个吕梁营,多半还有其他更多的事。

    “太原周边卫所情况如何?”流民聚集,一般都是两种处理办法,一为赈粮救灾,二为武力驱散。现在布政使是没能力救灾了,那就只能武力驱散。

    “这……”堂上的卫所将官们低下了头,旱灾影响的不仅仅是平民百姓,也影响了卫所的卫所兵。原先卫所之内军户们还能领上一份朝廷的禄米,或多或少也能吃点,但旱灾绵延,卫所的军户们自天启三年以后连仅有的禄米也领不到,大量军户逃亡,太原九卫形同虚设。

    柯旭对此情况也知晓一二,见将官们低头不语,知道九卫是靠不上了,无奈道:“去年流寇肆虐,各地应该会有一些民团,布政使,你去召集一下他们,协助卫所。”

    “是,抚台大人。”

    “抚台大人,在镇西卫负责镇守的原左卫千户请求调回左卫。”按察使突然开口道。

    “镇西卫在哪里?”

    “岢岚州兴县。”

    又是吕梁的事,看来前巡抚刘策对吕梁营不是很放心,还派人相互制衡。不过现在看来,镇西卫的左卫千户也就是摆个样子,便道:“可!”

    按察使坐了回去,左卫千户为了调离镇西卫,给他使了不少银子。

    柯旭虽然是秉着不管事的原则来山西当巡抚,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管,小事他还会管管的,大事上他就不插手上了,比如有人弹劾卢象升和谭良栋的在永宁、岢岚二州的所作所为,大同总兵张远发书请他支援边镇,这些事情他全部搁置。

    一日后,柯旭成为山西巡抚的消息传遍整个山西。朝堂的派系争斗愈演愈烈,地方上的官员们也都学乖了,新任长官到来,先看看他属于哪一派系,再做决定。

    山西巡抚柯旭哪一派也不属,又和任何一派都有联系,地方官员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学着柯旭的做法,把柯旭就当成一般的上司,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蓄意对抗,上下级和谐相处。

    柯旭也很乐于看到这种情况,以他多年的经验,最迟到明年,东林党和阉党必会争斗起来,到时不论谁胜谁负,他这山西巡抚的位置也得让出来。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当个闲散官员,无事一身轻,时间一到就致仕,回老家享受田园生活,想想就美滋滋啊。

    永宁州城,卢象升在得知柯旭出任山西巡抚后,便不再担心其他。刘策进入都察院,和卢象升还保持着书信交流,柯旭就等着致仕,本人也不是朝中任何一派系,再加上卢象升也不知道的魏忠贤给柯旭的“建议”,新的山西巡抚是不会插手吕梁营的事情。

    柳林,谭良栋也得知了柯旭出任山西巡抚。当初,在刚来到这个时代时,谭良栋还觉得凭借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可以做点什么,但四年下来,这点对历史的先知先觉起的作用并不大,也让谭良栋明白了一点,把握了未来的趋势并不一定会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

    就比如现在,吕梁营已成为一支各方都不可轻视的军事力量,朝中各派系斗争再激烈,只要吕梁营在,那最后无论谁胜出都需要给吕梁营表示。

    如果以现代的眼光去看,谭良栋这种军阀思想是要不得的,但在明末这样的大环境下,武将要想生存,手里必须得有部队,不然只会被文官集团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真武山下,新兵营,张应宸、刘文景五人正在等分兵。此次谭良栋新兵营共招纳了一千三百人,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留下了一千两百人,这一千两百人中有两百人被留在柳林,补充亲卫队、斥候队、掷弹队、炮队等,剩下的一千人则被分散到五部。

    在新兵营刚组建时,张应宸等五人就盯上了新兵营,等谭良栋从永宁州城回来后,五人直接就住在了柳林,说是不带回新兵去在营里就没脸待了。

    谭良栋无语,原先还很淳朴的乡村少年都变成老油条了,一个个的脸皮越来越厚。

    “每个营两百个名额,这是花名册,自己去挑!”

    张应宸拿到花名册立刻就跑了,这次新兵中有几个不错的苗子,他早就看上了。

    其余四人也不甘落后,追着张应宸。

    余生看着五个把总没脸没皮的样子,转过头去,不忍直视,实在是太丢吕梁营的脸了。

    “余生,各营扩兵之后,后勤能否跟得上?”谭良栋问道。

    “千总,问题不大。胡司(胡振江)那边说了,现在各村的深水井基本都已挖好,庄稼的长势也不错,等再过两月,就能收割一波,到时咱吕梁营的军粮就不再缺了。”

    “那就好。”

    在各村负责挖井的土工营已经撤回,谭良栋并没有撤销土工营,将土工营保留了下来,和掷弹队、炮队一同作为吕梁营的技术兵种。

    卢象升从京城回来之后,就多次跟谭良栋说过,很有可能吕梁营会被调往其他地区作战。

    此时的大明虽然处处烽火,但大的战争只有两个地方有,一是辽东,二是西南,吕梁营要被调往的也就只有这两个地方。辽东方面,明军已装备了红夷大炮,若是吕梁营被调往辽东,谭良栋一定会趁机弄上一两门。

    红夷大炮可以作为野战炮使用,只可惜辽东明军已失了战心,把红夷大炮作为守城炮使用,发挥不出大炮的威力。

    若是去了西南,川贵多山地,当地土司借地势筑堡,若要攻破这些堡垒,土工营必不可少。

    (本章完)

第114章 114。新警察,新学堂() 
永宁州城,李鹤轩正给州城的警察搞培训。

    在卢象升下了新的命令,在州城和各县城推广警察制度后,李鹤轩便忙开了。

    州城作为第一个试点,李鹤轩带着柳林警察队的骨干,到永宁州城搞培训。

    根据谭良栋和卢象升的协议,用警察来代替以前的衙役,除了直属吕梁营的警察队,州城和各县城新设立的警察队都直属卢象升,谭良栋会派人帮忙培训,卢象升则要出一笔培训费。

    卢象升经过此次京城大考,明白了一点,以现在的局势,文官要想不陷入派系之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带兵文臣,做地方实力派。

    谭良栋对此不好说什么,卢象升也想直接掌握一支兵,这很符合卢象升的性格,也很符合原本历史上卢象升的人生轨迹。

    历史的惯性实在太过强大,卢象升终究是要走上带兵的路子。

    警察队属于半军事化组织,须有一定的纪律性。州城里招募的人以为警察队干的还是以前捕快衙役的活,在巡抚衙门发出招人告示后,有不少人前去报名。

    然而,人们一看招人标准,纷纷傻眼了,身高、体型、臂力、耐力都有要求。

    “这警察队,不会让去打仗吧?”

    “很有可能,我就听说吕梁营下面就有个警察队。”

    听到让去打仗,人一下就跑了大半,李鹤轩见此摇了摇头,警察队要的是心志坚定之人,浑水摸鱼混日子的可不要。

    卢象升给警察队开的薪水不低,一月抵得上原来衙役三个月的收入。

    最终,州城的警察队共招收了三十五名警察,李鹤轩开始了自己的培训。

    不同于吕梁营的警察队,李鹤轩对州城的警察队还是留了一手。

    吕梁营警察队的精华在于警察学堂,而州城警察队并无自己的学堂。

    后续的培训基本就是训练,练纪律、练兵器、练体能。

    卢象升时常能见到在州城跑圈的警察队,对李鹤轩的训练很满意,看州城警察队的模样,起码不再是以前衙役的那副散漫样。

    警察队的事情只是局限在城里,真正对各地影响大的是学堂。

    受流寇和饥荒的影响,吕梁早先的社学、族学、私学全部被废。卢象升出任知府,在吕梁营设立学堂的基础上重开学堂,各村只要是有点条件的,都把自家的小娃娃送进学堂。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新开学堂和以前的不同。进入学堂之后,当值的先生很年轻,一打听是吕梁营派来的,并且这些先生不要束攸(学费),表现好的娃娃还给发书,一本《科学入门》,一本《算术入门》。

    人们还得知,娃娃们学习半年到一年后,会有个测验,若是成绩可以,柳林那边的学堂便会招收他们。不过,有个前提,娃娃们不学四书五经才可去柳林那边的学堂,在那边只要学完便可进入吕梁营。

    若是娃娃们选择学了四书五经,那就得去县城或府城的学堂去学,并且到时束攸、书费都得自费。

    很明显吕梁营不要那种死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各地的百姓权衡利弊后,大多数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吕梁营开设的学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