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卫-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祖点点头:“准了。”

    在百官狐疑的注视下,李元翼也没有命人去取奏折,直接背了出来。他反复翻阅了这份奏折,已经倒背如流。

    “臣朴昌永今有本启奏:鞑虏户部承政马福塔,领兵数万往黄海道劫掠粮草,以供大军之资,一路无人可挡其锋芒。途径铁山,烧杀掳掠,幸有上国天兵驻守铁山,本郡组织铁山军民奋勇协助,助天兵伤敌五千,斩首三千有余。特向王上禀告,是否犒赏天兵,恭请王上圣裁。臣铁山郡守朴昌永敬上。”

    话音一落,百官哗然。伤敌五千,斩首三千是什么概念?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算起,朝鲜军队与清军对阵全部的斩获加起来,杀敌人数也不如这一次多。如果朝鲜军队有这样的战斗力,还谈什么议和,直接可以把皇太极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了。

    仁祖动容道:“真有此事,可否属实?”

    李元翼分析道:“臣以为,具体的数字可能有夸大其词之处,但打了胜仗应该不会有假,一个小小的郡守,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欺君。”

    工曹判书李兴立也是主战派,他兴奋地说:“要是这支明国的军队真这么强悍,何不召其前来勤王?”

    仁祖担忧地说:“他们是上国来的天兵,怎么会服从寡人的调遣?”

    金尚宪迫不及待地说:“就算不能来南汉山勤王,只要说动他夹击鞑子也不错,至少可以缓解咱们的压力。”

    李元翼和这个副手一向意见不合,但这次难得地赞同金尚宪的意见:“说的不错,大王可以许诺给予一定好处,让这支明国军队从铁山出发,与勤王大军共同夹击鞑子,以解除南汉山的威胁。”

    议政府(相当于明朝内阁)的两个大佬都保持了一致,其余人自然也纷纷出言附和,除了崔鸣吉等部分主和派大臣,几乎所有人都赞同这个建议。

    仁祖见大臣们的意见比较统一,便开口说:“那就这么办。派出一位重臣,作为寡人的特使,从江华岛出发,走海路前往铁山搬救兵。”清军主力已经直扑汉城,从陆路去铁山已经走不通,只能走海路。

    他目光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崔鸣吉身上。

    “就请崔判书辛苦一趟,前往铁山,说动这支明国军队出兵。”

    崔鸣吉心想,只要不让我督兵抵抗清军就行,于是拱手道:“臣遵旨。”

    远在铁山的陈雨也没有想到,朴昌永的一份奏折,改变了朝鲜君臣的策略,把自己正式拉入了这次史称丙子胡乱的清军入侵朝鲜战争之中。当然,即便没有这件事,他也已经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只不过朝鲜人的求援,给了他坐地起价讨要好处的资本而已,对他有利无害。

    朝鲜国王的特使出发总有些繁文缛节的流程要走,磨蹭了几天后,崔鸣吉还没有动身前往江华岛,局势愈加恶化了。

    皇太极的大军此时已经抵达了汉城府境内,乘临津江结冰之际渡江攻占汉城,会合各部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虽然陆续到达,自发地发起攻击,但都被清军一一击败,朝鲜君臣只有坐困孤城。

    围城之后,皇太极派使者上山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仁祖投降,对自己伏地请罪,行三跪九叩之礼。几乎一夜之间,李氏政权就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这时仁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铁山的这支奇兵身上。在北门送行崔鸣吉一行时,他握住对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寡人本望父母之邦来救矣,然远水难救近火,大明皇帝即使出兵,也来不及了。崔判书此去,务必要说服那支明国军队来援。朝鲜立国数百年,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素有小中华之美誉,岂可沦为山林狩猎之民之藩属?一切就拜托崔判书了。”

    崔鸣吉虽然主和,不过是贪生怕死而已,骨子里还是不愿向一群蛮夷三跪九叩的,听仁祖说得动情,不免唏嘘不已,哽咽道:“臣一定竭尽所能,挽救国运。”

    仁祖又说:“只要能驱逐鞑虏,解南汉山城之围,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条件,都可以考虑。崔判书此去,就全权代表寡人,一概事宜,可以先答应,后禀报,寡人事后追认便是。”

    这就是特别授权了,相当于把决定权都交到了崔鸣吉手上。崔鸣吉闻言觉得肩头压力巨大。

    叩拜行礼之后,崔鸣吉一行向仁祖辞行,从南门下山,乘船去了江华岛。

    仁祖送走崔鸣吉之后,返回北门,居高临下俯视,只见山下的清军黑压压一片,营帐连绵不绝,旗帜铺天盖地,对面的望月峰还升起了硕大的白旗,上书招降二字,不禁长叹一声:“莫非国运就要在寡人手中断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坐地起价() 
南汉山城危在旦夕,君臣夜不能寐,可是大兵过境之后的铁山却是劫后余生。百姓们虽然被掠走了钱粮,但至少性命保住了,比起京畿道的水深火热,已经好上太多。

    郡守朴昌永也偷得浮生半日闲,躲在衙门后院,每日斟几杯烧酒自饮,自娱自乐。他不是不知道汉城处在危机之中,可是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基层地方官,什么也做不了,还不如善待自己,过几天安宁日子,真要亡国了,至少也曾经安逸舒适过,胜过在惶恐不安中度过。

    只不过这种安逸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一日午后,一名差人连滚带爬地来到他房间,紧张地说:“郡守,汉城来人了,还是个大官……”

    “大官?”原本半躺的朴昌永像个弹簧一样从地上蹦起来,连声问,“是哪位大人,现在何处?待我前去迎接……”

    “不必了。”一个声音在外面响起,紧接着一个红袍官员在几名随从的簇拥下大踏步走了进来,“本官乃吏曹判书崔鸣吉。你就是本地郡守?那个请功的折子是你写的?”

    “吏曹判……判书?”朴昌永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赶紧伏在地板上,紧张地说,“下官就是铁……铁山郡守朴……朴昌永,崔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未曾出迎,请大人恕罪!”

    “现在不是行这些虚礼的时候。”崔鸣吉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示意他起身,“本官问你,奏折中所言是否属实?那支明**队可还在铁山?”

    朴昌永眨了几下眼,愣愣地反问:“明**队?”

    “就是你奏折中提到的,斩鞑子首级三千余人的那些人。”崔鸣吉按捺住脾气,沉声说。

    “斩首三千……这个……”朴昌永总算反应了过来,这个夸张的数字是自己报上去的,“崔大人说的是明国陈同知的大军?在的在的,他们尚在铁山,崔大人要找他们?请随下官来。”

    农庄议事厅内,崔鸣吉见到了仁祖抱以厚望的救星,出乎他意料的,却是一个年轻的过分的将领。

    崔鸣吉心里嘀咕,面上却十分客气,双手作揖行礼:“本官吏曹判书崔鸣吉,敢问阁下就是大明的陈将军?”

    顾彪在陈雨背后小声提醒:“这吏曹判书就相当于咱们大明的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那在朝鲜也算数得着的大官了。陈雨微笑着回礼:“本官大明威海卫指挥同知、海防游击陈雨,见过崔判书。”

    崔鸣吉略一踌躇,决定开门见山。

    “情势紧急,崔某就不绕弯子了。某是奉仁祖大王之命,来找陈将军商议要事。是否能请其余人暂时回避?”

    陈雨隐约猜到了对方的来意,感觉一个大好机会在向自己招手,忍住窃喜,面上保持平静,挥手示意顾彪等人出去,然后指了指椅子,“崔判书请坐下说话。”。

    崔鸣吉回头瞪了朴昌永一眼,朴昌永会意,国君交代的事,不是自己这等小官够资格参与的,乖乖地说:“下官在外等候,崔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大厅内只剩下两人后,崔鸣吉在椅子上坐定,恭敬地说:“陈将军在铁山抗击清军,力挽狂澜,让铁山子民免遭荼毒,崔某先代大王谢过了。”

    “好说,朝鲜是大明藩属,两国一衣带水,这些也是本官该做的。”陈雨好整以暇地看着对方,堂堂吏部的一把手在王城告急的情况下来到铁山,绝不是来拉家常的,他等着对方说出来意。

    果然,简单的寒暄之后,崔鸣吉迫不及待地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大明是朝鲜的父母之邦,崔某有话就直说了。如今清军十余万人围困王城,仁祖大王被迫避往南汉山城,危在旦夕。听闻贵部将士勇猛,特遣崔某为使,来请将军施以援手,望将军念在两国的邦交情谊,出兵夹击清军,解汉城之围。”

    陈雨一听,果然是来搬救兵的。他本来就打算袭击清军的后方,动摇其军心,以免铁山免遭皇太极的报复,在战略目的上,双方的想法是一致的。他正在想,朝鲜会因此而受益,总得让对方给些好处才行,让自己的军事行动利益最大化,没想到对方自己送上门来了,这就叫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只不过,他绝不可能选择从陆路攻击清军主力,这完全是自寻死路。

    他正色道:“崔判书,看在两国邦交的份上,让我出兵解汉城之围,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何出兵,路线怎么选择,必须由我来定。同时,贵国必须答应我几个条件。”

    崔鸣吉大喜,没想到对方这么痛快,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只要能解汉城之围,怎么做,我们绝不干涉。至于条件,请将军尽管说,只要我们做得到,就一定答应。”

    对于要在朝鲜这里得到什么好处,陈雨从来到铁山的第一天就在琢磨,早就想过无数遍了,心中早有腹案,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伸出两根手指:“我的条件不多,只有两个。第一:允许我在铁山等地招纳辽东逃人,屯田练兵,所垦田亩,全部为我所有,颁发田契,而且十年内免除一切赋税徭役。”

    崔鸣吉一听,这第一个条件并不算苛刻。这些事对方本就已经在做,只不过以官方的名义确认而已。至于赋税,也是金尚宪等强硬派提出要收的,现在免除,也不是大不了的事。王城都要沦陷了,还在乎这些赋税?至于准许其公开招纳辽东逃人练兵,虽然涉及一国主权,是个敏感的事情,但是比起汉城之围,就微不足道了。

    他点点头:“这个,崔某可以代大王答应,没有问题。”

    陈雨狡黠地一笑,继续说:“第二:听闻贵国借出使大明朝贡的机会,购入生丝等货物经对马藩贩卖到日本。我的要求就是,把这条贸易线交给我代管三年,由我全权处理。”

    “这个……”崔鸣吉万万没想到,对方的第二个条件居然是这个,顿时有些为难。

第二百五十八章 奔袭辽东() 
朝鲜每年派出两次使团,往大明朝贡,用一些人参、貂皮换来生丝等紧俏货物,加上明朝廷赏赐的财物,经过庆尚道釜山浦倭馆销往对马藩,所得颇丰,是朝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将这条一本万利的贸易线交给对方,岂不是将经济命脉交到别人手中,而且大大缩减了国库收入?

    他迟疑道:“兹事体大,崔某不敢擅专,要禀告大王示下。陈将军可否另提一个条件?”

    陈雨摇摇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屯田练兵,本就支出巨大,如果再为了贵国出兵与鞑子交战,光是开拔银子和抚恤金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若是伤亡过重,元气大伤,补充兵员也是要花钱的,这个窟窿上哪弥补?老实说,贵国其他的东西我也看不上,也就这条贸易线有利可图,如果不能答应,那就恕我不能出兵了。”

    崔鸣吉想起仁祖出发前的嘱咐,无奈地说:“可是让陈将军代管釜山浦倭馆,三年内鄙国收入锐减,战后又是百废待兴,处处要花银子,就算是大王也很难向臣民交代啊……”

    陈雨眼珠转了转,决定换个角度切入,便问道:“贵国每年在对马藩的交易有多少进账?”

    崔鸣吉想了想,回答道:“这个户曹更清楚……不过崔某曾经听户曹判书提过,每年销往对马藩的人参和大明生丝,所得银钱大约是三十余万两左右(注)……”

    陈雨闻言有些无语。从大明朝贡所得的生丝都是白菜价,甚至是赏赐所得零成本,卖往日本至少要翻五倍,而且销售额度不像长崎那样受幕府的限制,这样一条黄金路线,在朝鲜这些官员手里,每年居然只有三十万两银子的毛利润?这些官员要蠢到什么样的地步,才会如此暴殄天物。

    越是这样,越激起了他掌控这条贸易线的决心和欲望。只要交给自己来运作,哪怕闭着眼睛也能让这个数字后面多个零。

    他简单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