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的那些“辉煌”的战绩,其实和他本人没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时候,他是作为旁观者,见证了隋军一场场的胜利。

    但他到底不是一个养在深宫,不知军事的皇帝。

    所以,他并没有让前锋大军,在高句丽大军云集东岸的时候,抢渡辽水,徒增伤亡。

    而是选择了细致的准备一切,徐徐进军的策略。

    在大战之初,这无疑是比较英明的决定。

    皇帝的车辇,停在了大军后方一处高地上,大隋的日月星辰旗,迎风招展。

    李破所在的左候卫马邑隋军,有幸也找到了一个居高临下的地方,将浩浩荡荡的辽水以及密密麻麻的大军,全部收入眼底。

    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人的一生中,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的机会,可谓是绝无仅有。

    李破这个时候,再没有胡乱吐糟的心情。

    之前响彻天地的呼啸声,无疑震撼了他,如今人头耸动,兵戈闪烁着耀眼的寒光,几乎替代了天空的太阳人睁不开眼睛。

    无数旗帜,在半空烈烈飞舞,每一杆旗帜,都代表着一个强悍的隋军将领和无数的隋军将士。

    这完全是一个军人的世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

    凛冽的气息,升腾而起,天地间一片肃杀。

    这样一个时刻,李破的脸色终于变得阴沉了下来,手不由自主的握上了腰刀。

    风云未动心已动,男儿到此意气酣。

    一个真正的军人,如果在这样一个场景面前,还能无动于衷,那他也就不配称之为军人。

    战争,无疑是丑陋而又残酷的,李破对此体会良深,并努力的将自己置身事外,不愿经历太多无谓的凶险。

    但这一刻,浓烈的战争气息,铺天盖地迎面而来,瞬间便已感染了他。

    作为一个七尺男儿,作为一个军人,他胸膛中滚烫的热血,终于沸腾了起来,好像有一头野兽,在他胸中不停的怒吼咆哮,想要冲破理智的牢笼,释放出那其中蕴含无尽的血腥气。。。。。。。

    这一刻,他再无法掩饰自己的凶狠和野蛮。

    因为这里已经是最野蛮的地界,他也身处最凶狠的一个整体中间。

    辽水之畔,渐渐安静了下来。

    但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息,越发的明显。

    隋军开始设立营寨,他们并不打算在辽水西畔呆上太多的时间,所以,营寨设的很是粗糙。

    李碧命人,就地扎营。

    她对李破这个心腹,可是越来越关心了。

    也许是感受到了李破的不同,扎营的时候,特意凑到李破这边儿,挑衅般的问了句,“怎么?临阵之前,是不是怕了?”

    不过,她是白费功夫,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的李破,习惯的撇了撇嘴,“省省吧,这时候轮不到咱们逞英雄,俺怕什么?过河的时候掉河里淹死吗?切。。。。。。。”

第127章失利() 
数日之后,李破在高处,见证了隋军北征第一战。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成规模的大型战役,也同样好像是上天给他人生中,上的非常的一课。

    这一战当中的经验和教训他在之后的日子里,受益无穷。

    在这一战落幕之后,他明白了一个非常的道理。

    勇猛的将领,彪悍的士卒,甚或是严明的军律,完备的武装,得当的战略战术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决不能将背后,毫无保留的交给门阀子弟。。。。。。。

    这就是他在辽水之战中,总结出来的最为的一条,甚至可以说,独属于他的战争哲理。

    大业八年三月,隋帝杨广率军抵达辽水西岸。

    随即,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座,以渡辽水。

    这位工部尚书宇文恺的家世就不用说了,姓宇文的,自然是出于关西大阀宇文氏,而且是其中非常的一支。

    因为他的父亲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宇文贵,他的兄长,并不比他的父亲稍差,乃上柱国大将军宇文忻。

    所以,其家之显赫,也就不用多说了。

    而宇文恺并非以武功见长,他的主业,是在各式各样的工程上。

    他是开皇年间,最为的工匠头目。

    从北周末年,一直到大业年间,各式工程,都跟他脱不了干系,他建设过新长安,也就是当年的大兴城,修过长城,驰道,大运河的开凿,新建的洛阳城,都是他督造完工。

    这无疑是有隋一朝的大工程师,什么鲁班之类的工匠,在他面前,都是小儿科。

    但在大业八年,搭建辽水浮桥上,他却栽了个大跟头。

    没办法,跟了杨广这么个皇帝,是他的幸运,能让他尽展其才,总是无虞人力缺失之患,这在工程师而言,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但不幸之处同样在于,跟了这么一位比较随性的皇帝。

    皇帝一句话,他这位工部尚书,就不知要掉多少头发,又要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

    而在大军环绕,众目睽睽之下,伐木取材,勘探地理,水势,命令并不熟悉工程建造的军士,在敌人就在对岸虎视眈眈的情形之下,迅速搭建浮桥。

    于是,并不太熟悉战争的宇文恺,终于掉坑里了。

    浮桥搭建的很快,这与人力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这同样和宇文恺知识的渊博,有着莫大的干连。

    大业年间,一系列的工程,也让隋帝杨广身边,并不缺少工程大家,在大家齐心合力之下,浮桥开始搭建的很顺利。

    但别忘了,这正处于战争当中,如果对岸没有高句丽大军的话,浮桥也许很快就能让大军顺利的通过辽水。

    不过,那是空想而已,后来人都说,宇文恺计算失误,以至于浮桥短缺,这才导致了辽水首战失利。

    实际上,在高句丽人严防死守之下,隋军仓促建成的浮桥,根本不可能接近东岸十数步之内。

    高句丽人箭如雨下,一边修建浮桥,一边准备渡河而击的隋军将士,进退唯艰,拥堵在浮桥之上,完全成了靶子。

    不时有人被挤落水中,身穿铠甲的他们,立即便被淹没在滔滔辽水之中,而桥上,一旦有了缺口,成排的人便会在箭雨中倒下。

    沉重的建筑材料,根本不可能运抵到前面。

    落入辽水的隋军将士越来越多,浮桥之上,更是尸骸累集,鲜血流淌在浮桥之上,又落入水中,却不能给辽水染上一点颜色,随即便被辽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这不是隋人在辽水上第一次流血,但这却是大业年间,隋人第一次和高句丽人开战。

    隋军将士,用滚烫的鲜血,和无数的生命,为他们的骄傲和轻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这个时候,不利的战事,却早就了另外一个人的声名。

    他叫麦铁杖,江南悍匪出身,勇力绝伦,如今官至上开府,右屯卫大将军,隋帝杨广的心腹将领之一。

    他无疑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猛将。

    当他领兵在桥上进退不能之时,其实远不如后来人说的那么煽情,慷慨激烈的有如一个烈士。

    他只是做了一个统兵将领,应该做到的事情。

    眼瞅着河岸还有数十步,浮桥拥挤,已无法退后,浮桥上的隋军兵卒,正在承受着惨痛的伤亡。

    麦铁杖不由纵声狂呼,大叫着,跳入辽水之中,冒着箭雨,泅渡东岸。

    这个时候,隋军将士的勇悍,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大将军麦铁杖跳入辽水,右屯卫府麾下士卒毫不犹豫的跟随而上,像下饺子般,纷纷纵身跳入水中。

    他们中一大部分人,都没能踏上东岸。

    不是死在箭矢之下,便是淹死在了辽水之中。

    但无疑,这是辽水之战中,最为壮烈的一刻,同样也造就了之后最为丑陋的一幕。

    麦铁杖很幸运,辽水并没有把他冲走,当然,这也和他的勇武脱不开干系,沉重的盔甲,在他穿来,好像轻若无物一般,也给他了足够的防御,箭矢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伤害。

    他踏上东岸,带着陆续爬上来的士卒,一头扎进东岸高句丽人的军阵当中。

    离着太远,身在西岸远处的李破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喊杀声,他看的最为清楚的,就是对岸不住升腾而起的箭雨,和浮桥上不断倒下的隋军士卒。

    当麦铁杖带着麾下数十兵卒,踏上东岸的时候,李破却在想着,完了,今天这一战,应该是结束了。

    这个时候,惨烈的战争,已经不能给他太多的触动了,他只是有点悚然的愣愣的瞅着那密密麻麻,不停落在浮桥之上的箭雨。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现在身处浮桥之上,那么很可能,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他的选择,和登上东岸的那些人不会有什么不同,他会一头扎进辽水之中,先避开该死的箭雨再说。

    结尾处,和李破料想的差不多,上岸的那些隋军士卒,很快就淹没在严整的高句丽军阵当中。

第128章转折() 
不过,还是有些差别的,三条浮桥之上,身处后半段的隋军,并未承受什么伤亡,他们的建制还很完整。?要看书·1?k?a书nshu

    但他们并未去救援同袍,而是在军官的率领下,很有秩序的退了下来,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一样。

    随后,对岸的高句丽人欢呼了起来。战结束了。

    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都出现在阵亡名录之上,一场战事下来,右屯卫府,大将军麦铁杖的亲信,被连根拔起。

    门阀子弟,颇为雀跃,他们本就鄙夷于麦铁杖等人出身低贱,羞于与其同列,于是,麦铁杖死了。

    三军一片寂静,默默的承受住了战失利的事实。

    几乎没有什么为阵亡将士复仇的昂扬慷慨,对于这里的每一个旁观了渡河之战的隋军士卒来说,其实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有多幸运,才没被派去抢渡滩头。

    这就是属于百万大军的战争,他们不是出自同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的许多地方,所谓的同袍之情,倒不如说是兔死狐悲罢了。

    最为愤怒的,也许只有痛失爱将的皇帝杨广了。

    但在这件事上,他的错误在于,过高的估计了隋军的战力,而且,他也不应该派麦铁杖率军强渡辽水。??壹??看书·1

    各卫府将军,甚或是右屯卫府麾下当中,有多少人想麦铁杖死,他又不是不知道。

    从魏晋以来,天下,从来都是门阀的天下,打破这个规则的人,都会付出沉痛的代价,麦铁杖不过是个比较鲜明的例子罢了。

    麦铁杖的身后之名,要比段文振强的多。

    因为文人们,本就比较喜欢这样勇猛的家伙,所以,他的出身和经历,很快就被渲染的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实际上,无论战功,还是官位,甚或是对于大隋的性上,都远远不如段文振。

    只能说,他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恰当的位置他一战成名。

    当然,这对于麦铁杖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战死在了此战当中,而他这样一个性情粗疏的江南悍匪,估计也不会在意什么身后之名。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人的五代孙,嗯,应该是外孙,是玄宗年间,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要比他出名多了。

    他的名字叫高力士,太监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当然,如果知道自己家中会出现这么个子孙后代,麦铁杖也许会毫不犹豫的掐死自己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才对。?一看书?·1?k?a要n书s?h?u

    麦铁杖的名字,很快就传播到大军当中,而且,他的形象充满了正能量。

    第二天,隋军便在高丽人手中,赎回了麦铁杖等人的尸体,并在全军瞩目下,运回了洛阳,诸般奖赏,也一股脑的颁了下来。

    等到皇帝杨广稍稍安慰了下自己受伤的心灵,便开始泄起了怒火。

    如果说,段文振的死隋军征伐辽东之战,失去了最好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件的话。

    那么,麦铁杖的死,终于让皇帝杨广,失去了理智。

    这两个人,同为皇帝杨广之心腹,他们的死,对隋帝杨广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皇帝迅的失去了对臣子们的信任。

    随后,他拼尽一切的努力,想要将大军的军权握在自己手中,完全忘记了,当年率军南征时,给自己定下的那些规矩,其中最为的一条就是,不轻易干涉将领们的决断。

    于是,隋帝杨广开始了他的战争游戏模式,并很快成这场战事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不过,在辽水西岸,人,还都没意识到,皇帝已经快被气疯了,很多家伙,还在沾沾自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