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赵琰被昨天诸葛亮的说法给打动了,虽说黄巾犯境,青州之围已是解开了,然而作为青州之主的赵琰仍是担心在大汉朝廷那边,自己将会定为是功还是罪。

    要说是功嘛,青州最终没被黄巾娥贼攻破,算是一功,但若是从黄巾犯境,无力攻破黄巾大军,反而需要向周边各州求援这一点来看,那就是大罪了。

    不管是功是罪,结果都不是赵琰想要的。是功,那赵琰的刺史之位自然是稳若泰山,可那样赵琰还是得像以前一样,面对各种不想要面对的琐事;是罪,赵琰不止官失位去,恐怕还得有牢狱之灾。

    因此,作为刺史的赵琰反而觉得倒是诸葛亮的提法,颇有新意,也可免了他两难的处境。于是,翻来覆去的赵琰,想了整整一个夜晚,最终决定还是同意诸葛亮的提议,认了诸葛亮为主公,跟着诸葛亮混。

    那样一来,就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专门只管律令一事,免得忧心操劳过多,决定一下,赵琰又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故而就有了早上的这一幕。

    “赵刺史快快请起,折煞小子了。能得赵刺史相助,何事不成,万事皆可期也。”

    诸葛亮此时不止不想计较赵琰私闯营帐之罪了,还专门表现得一幅礼贤下士的样子,连忙虚扶了一下赵琰,生怕赵琰反悔似的。有了赵琰的认主,诸葛亮内心实在是高兴都要跳了起来。

    赵琰对诸葛亮来说,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刺史那么简单,其中可利用周旋的余地之大,难以想象,那可是代表一州之主呢。虽然不用多久,刺史就将成为摆设,会被州牧所架空。可眼前,刺史仍是许多人努力一生都到达不了的位置。

    “主公,请切莫再喊我为刺史了,既为认主,便为部属,法不可乱,礼不可废。若是主公不嫌弃,我年长主公一些,就请直喊我字为雅珪吧。”

    赵琰也觉得跪在地上有些别扭,于是在诸葛亮的虚扶之下,顺势站了起来,并表示让诸葛亮别以刺史称呼他了,直呼其字即可。当然,赵琰虽然脾气有些冲,可并不愣,也不傻,自觉地把老子的口头禅给收了起来。

    “雅珪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推辞了,以免见外。依我看来,接下来我等理应拔营,暂且入驻青州,进入临淄给军队做好后勤补给。待进了郡城,再另作谋划。当然,可以给雅珪兄换包票肯定的事,昨天答应了雅珪兄的,自然不会反悔,必定做到,不知雅珪兄有何异议?还请直言无妨,共同商议。”

    诸葛亮作为主公,又还年幼,认为还是要有些主见为好,不然事事都要他人出谋划策,容易被看轻,被架空。等到长大一些,手下的部属多了,人才足够用了,那到时再多作决策,从中辨别优劣即可。

    “但凭主公作主,琰必当从命。”

    赵琰对于去哪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返回青州也好,去别的地方也好,赵琰看重的是诸葛亮许诺给他的事情,专门只管理律令,一展心中的抱负。

    赵琰见诸葛亮此时主动提起不会反悔,肯定做到,自然不会再有别的意见,也就从善如流。

第132章 进驻临淄() 
诸葛亮见收服了赵琰,解决了心头一件大事,心情和美,也就嘱咐一下赵琰多加休息,跟随大军一起前往青州临淄。毕竟前来青州救援,解了青州黄巾之围,总不能不打招呼就离去。

    那样可就是做活**了。诸葛亮素来不是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人,信奉的是付出就该有回报,哪怕是只有些微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

    又休整了一天,诸葛亮就带队率泰平军大旗大鼓地前往青州临淄,诸葛亮也不怕去晚了,因为泰平军早已亮过相,高堂隆和临淄太守龚景曾经会过面,更何况青州刺史赵琰还在这呢。

    诸葛亮一马当先,跨马走在前面,左右各跟着高堂隆和赵琰,后面紧随着的则是一脸不情不愿,亦步亦趋的张宁。队伍长得见首不见尾,然而行军速度却并不慢,泰平军素来注重机动性,基本都是一人双马,所以不出一会儿,就来到了青州临淄城下。

    诸葛亮让赵琰前去打头阵,赵琰一走近城门,看门的守将自然是识得赵琰的,连忙派人去知会龚景,虽然城墙下的泰平军,这些临淄守兵也是识得的,前几天还一起并肩作战过。

    然而职责所在,不敢贸然放大军进城,决定还是等太守龚景来了,让龚景处理才好,确保万无一失。

    很快,龚景就一路小跑,从城门中走了出来,来到赵琰的面前。确认了一般之后,龚景发现目前真的是刺史赵琰,如假包换,赶紧补了一礼,说道:

    “下官龚景拜见刺史大人,刺史大人安全无虞,实乃青州之福,万民之福,还请随下官速速进城,好作歇息。”

    龚景好不容易守住了青州不失,更是在临淄城下化险为夷,原本应该是有功的,可却不见赵琰这个刺史,没有了顶头上司,那功劳可就难说了。

    况且黄巾娥贼刚退,临淄危险新解,各行各业都属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龚景只是一个临淄太守,理不了青州这么大的摊子,况且除了临淄之外,其他郡县都差不多人去楼空,龚景也一时想不到什么办法。

    龚景作为一郡之首,也没那权利分封其他郡县的官吏,只能干着急,而且临淄城内没有赵琰坐镇,很多事都推到龚景头上,龚景也是有了赵琰的心情,烦不胜烦。

    眼下,龚景见赵琰居然大难不死,安全归来,自然是心中欣喜,长舒了一口大气,放松了下来。回来了就好,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以后的事儿就可烦不到龚景了。

    龚景的内心在偷笑。

    赵琰却是不答,向诸葛亮望去,直到诸葛亮投来一个肯定的眼神,点头示意,才开口说道:

    “龚太守辛苦了,本刺史落入贼手,幸亏兖州援军泰山郡丞之子诸葛亮率泰平军救出敌营,实乃居功至伟,功劳极大。故为了答谢报恩,本刺史邀请其率军进临淄城休整,以答解青州之围,尽青州地主之谊。”

    赵琰不作声色,脸色如常地解释道,毕竟,赵琰除了隐去已拜诸葛亮为主公之外,其他所说皆是事实。龚景也是知道泰山郡的泰平军在这场战役之中,是出过力的,进城休整,乃是应有之义,自然之举。

    龚景能混到太守一职,也是心思灵转之辈,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反驳自己的上司,更何况龚景也是极为赞同赵琰所说,反正诸葛亮所率的泰平军人数并不多,仅仅为二千多人,龚景觉得还是养得起的,不会心疼这些。

    面对二三十万黄巾大军的围攻,在龚景的坚守下,都能挺住一个来月,说明临淄还是有底蕴的,区区的二千多人,龚景更是不会放在眼里,无非就是一些粮草,一些钱财,作为报恩,送给诸葛亮等人,也好过白白让黄巾娥贼抢去的好。

    “刺史大人说得极是,之前来自泰山郡的泰平军义勇出手,解我青州之围,下官尚未来得及答谢,眼下又助刺史大人杀出重围,安全返回,使我青州有主,说起来真是功不可没,理当犒赏三军,大宴群雄。”

    龚景巴不得赵琰回来,巴不得让诸葛亮率军进城,一来赵琰回来,青州就有人管了;二来诸葛亮率兵进城,那临淄的守城军力大大提高,哪怕再来一次黄巾大军围城,那也能继续坚守一个月,不在话下。

    一直跟在龚景身后的邹靖和刘备此时虽然表面也在跟着欢笑,欢迎赵琰的回来,然而内心已是破口大骂,知道这回解救青州的好处可能又捞不到多少了,最大的桃子已被诸葛亮给摘了。

    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运气,真是走到哪,便宜就捡到哪。

    “龚太守前头带路,进城。”

    赵琰哪里会听不出来龚景的弦外之音,眼前青州之围已解,万事待理,如何还了远道前来的援军人情,如何处理青州俱皆疲敝的一切,如何清点各文职武官的军功战过等等,可说是百废待业。

    赵琰本就烦这些,才会答应诸葛亮的提议,所以也不再想去处理,去烦这些琐事。干脆就让大伙先进城再说,反正作为诸葛亮的部属,后面诸葛亮肯定会搞定这些乱七八糟的局面,只管好律令那方面就行了,秉公执法。

    于是,龚景侧了侧身,为赵琰带路,一行人就这样缓慢地进入了临淄城内。等到进了临淄城后,赵琰还是得硬着头皮,带领着龚景,前去刺史府,处理龚景汇报的各种事务。

    诸葛亮则像先进城的邹靖和刘备等人一样,被安排住进了临淄城内的官驿,而军兵全都一律暂时驻扎,住进临淄城原军营之中。

    先前,黄巾大军围城,临淄城内的军兵也是折损极多,死伤不计,因此军营的空旷场地很多,适宜驻扎暂住。

    于是,诸葛亮吩咐高堂隆带泰平军先去临淄城校场军营,驻扎安顿,同时向太守龚景手下,申请相应的后勤补给,做好军队粮草供应与兵器修护等军务。

第133章 论功行赏() 
高堂隆领了诸葛亮的军令,就先行率军兵前去军营驻扎,而诸葛亮则随着临淄本地官吏的指引,暂时住进了临淄的官驿之中。

    跟着诸葛亮一起住进官驿的,还有邓茂和张宁。邓茂则是作为诸葛亮的护卫,而张宁被当成是诸葛亮的亲兵,贴身随从,近身保护。

    没过多久,龚景就派人来通知诸葛亮,说是刺史大人设宴,想给各位前来救援之人庆功答谢。诸葛亮自然是欣然应诺,答应了下来,表示会准时赴约,前去就宴。

    待到了约定日期,诸葛亮带上高堂隆等人,前去刺史府赴宴。等到进了刺史府的宴客厅,诸葛亮才发现庆功宴会上早已人潮拥挤,不光刺史赵琰在,太守龚景也在,就连邹靖和刘备都早早到位,就坐等待开宴。

    诸葛亮和众人纷纷见了礼,在赵琰的示意和龚景的安排下,也依主次之位而入座。赵琰见前来青州临淄解围的各路英雄人物皆已来齐,也就不再空等,准备开席。

    “黄巾造反,娥贼围城,幸亏诸位古道心肠,前来施援,击溃反贼大军,方保青州不失,临淄无虞。本刺史必为各位向大汉朝廷上表请功,如实陈明,不使英雄豪杰一腔热血空洒战场。”

    赵琰举起酒杯,环巡了一周,说了些毫无营养的官场客套话。事实上,赵琰也是有意为之,既然拜认了诸葛亮为主公,在没得到诸葛亮的同意之下,自然不会立马当场作出承诺。

    虽说刺史是一方封疆大吏,可赵琰早就不想管了。为朝廷表功,别说朝廷奸宦当道了,就算朝堂清明,可眼下黄巾蜂贼四起,哪怕是大汉天子也没心思为哪个州郡因功赏赐,更何况在座的都是什么人,大家皆心中有数。

    前来青州救援的,幽州涿郡涿县邹靖年数已高,难以升迁,刘备三兄弟更是白身,诸葛亮尚未及冠,这样的阵容,哪怕解了青州之围,也有一大堆的理由不作封赏。

    大汉的官职,那可是要卖的,靠军功上位的极少,就算有,也多为军职,比如邹靖就是过来人。至于钱财赏赐,那就更不用想了,汉帝自己都不够用呢,会为了赏赐有功之人,自己掏腰包么?

    若真是如此,天下之大,九州之广,此次黄巾举事,立功之人如过江之鲫,汉帝哪里应付得过来。于是,赵琰所说的皆是好听的官场客套话,没有一丝实质内容。

    诸葛亮二世为人,自然是听得出赵琰的弦外之音,瞬间明了赵琰的心思。邹靖也是军旅老油条,一下子就明白赵琰的意思,不过这也在邹靖意料之内,大老远地跑来青州救援,好处多少,皆在赵琰一句话之中。

    既然赵琰这样说了,邹靖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希望越小,失望就越少嘛。然而,刘备心思敏捷,听到赵琰这样说,却是开心不起来了,只能强颜欢笑。

    感情来青州折腾了这么多天,终于击溃了黄巾大军,立功了赫赫战功,这赵琰却无意赏赐,那岂不是又白白徒劳一场。刘备都快志冷心灰了,难以接受。

    赵琰知道大神好请,小鬼难送,既然邹靖和刘备等人前来救援,而且已是成功解了青州之围,若是不出点血,恐怕难以送走这些人。

    其实,就算赵琰铁了心,硬是不给赏赐,甚至是补给,赵琰也是有恃无恐,赵琰现在可是诸葛亮的人哪,有二千多的泰平军在那晾着,才不怕邹靖和刘备这区区的一二千郡兵。

    不过,赵琰久在官场,也不愿恶了这些人,人家也是大老远赶来,功劳苦劳皆有,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不然青州以后恐怕难以在其他州面前立足,容易民心失离,百姓唾弃。

    于是,赵琰打了一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