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铁马山河-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协力,多少还能算是有些胜算,偏偏诸侯内部………只怕要不了多久,诸侯就要因粮草问题自行溃散了…”

    如果是过去,或许严绍还不太清楚这等计策的威力,然而随着这段时间的见识增长,却是让他明白这等计策究竟有多毒辣。

    只需要把守函谷关,就可以坐视着他们自行溃散,而自身却是不费一兵一卒…

    这种程度的计策他不用想也知道,究竟会是谁出的…

    李儒,那个一直躲藏在董卓背后的男人…

    在洛阳时严绍也曾经见过那个男人一面,第一印象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中年文士。却不想在那平凡的外表之下,却有着这等智慧。

    “董卓这厮,真的是好命呢…”想到董卓身边都有这等谋士,而那袁绍身边如今好歹也有着逢纪跟许攸,再己,身边固然猛将极多,可是能给自己出谋划策的却几乎没有。

    太史慈跟赵云到是大将之才,但是在这方面跟自己也是相差仿佛,想想就让人觉得想要叹气。

    “或许等此战结束之后,我应该寻觅一些谋士才好…”毕竟整个三国历史上,除了如吕布赵云这帮的武将之外,那些谋士们的表现也是极大的重点,就算严绍很清楚这些谋士不可能像演义里面一样的神奇,但是对自己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何况对于未来的许多事情,他也需要有人帮助规划一番才行,若是单凭他自己,就算他对未来的趋势有一定了解。但从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所造成的影响就已经是越来越大,到了如今只怕已经足够动摇许多东西,若是自己真的依旧按照原来的记忆去形势,只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操离去的背影,严绍却又暗自道。“如果你就这么死在追讨董卓的路上,该有多好啊…”

    只是这点心里的想法,如今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示之于人的。

    ——————————分割线——————————

    顶尖的谋士毕竟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样,随便就能找得到,就算严绍现在求贤心切也是如此,只是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得空一定要想办法寻觅一些智谋之士相助。

    不过跟严绍相比,同样是在洛阳的孙坚收获就相对比较大了…

    在率军进驻洛阳后,孙坚就开始带领麾下的士卒对被董卓破坏的宫室进行清扫,尤其是那些被焚毁的宫室残骸还有一些废墟瓦砾。

    先前孙坚所部兵马的损失虽然大了些,但这时还是有着数千人存在,清扫宫室残骸对孙坚而言并非是什么难事。

    只是仰望着夜空,按着漆黑天空上的星斗,孙坚却是叹了口气。

    “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何堂堂大汉却会在突然之间落得个这个地步。难道说刘氏江山真的已经走到尽头了吗?那自己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是做一个忠臣,疑惑着是…

    孙坚的内心有些挣扎,已经为汉室江山效力许久,而且一直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他,自然是不愿作出什么背弃汉室的事情。可是残酷的现实却也让他明白,如今的汉室江山就如已经彻底枯朽掉的大树,外观上乎还没什么问题,内地里却是没有半点生机,已经彻底死去,所欠缺的只是一把子力气将这颗大树推倒。

    “我究竟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啊…”

    就在孙坚内心犹豫不决时,一个军士从旁边走了过来。“主公,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听了心中一奇,连忙走了过去。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出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孙坚不由望向旁边的程普。

    谁想程普玺之后却是大喜道。“主公,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听了心中一惊,只是想到之前心中所思…

    “此莫非是天意…”

    想到这颗玉玺象征的意义,孙坚甚至就连捧着玉玺的双手都不觉得有些温热起来。

    只是就在孙坚程普等人正激动时,似乎却并没有注意到角落的位置上,正有一双眼睛用窃喜的目光们。(。),,。请

    1

第一百三十七章 玉玺() 
这一天的天气就和往常一样寒冷,军士们穿着特意加厚过的衣甲,就算被冻的瑟瑟抖还是强让自己挺直腰板,生怕因为在诸侯面前失了军威而被责罚。..

    虽是如此,暗中的小动作却并不少,只是这时场中并没有一个人关心他们罢了。

    营寨中心的位置,众诸侯早已到齐,平日里花天酒地的,面子上的威仪却是一点也不肯少。

    换作往常,这时袁绍只怕已经开始跟下面的诸侯们寒暄起来,只是也不知道为何今日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是坐在主位上冷笑不断。站在他背后的则是两个卖相极其威武的武将,正是那两个无论是战华雄还是战吕布时都不曾露面的河北大将颜良文丑。

    就算不清楚生了些什么,在场众诸侯的嗅觉还是有些的,明显感觉到要有事情生,一个个的都收去脸上的笑容。

    “主公,可是生了什么事情…”稍稍倾身,身上甲片撞动,太史慈疑问道。

    往日里就算战事再怎么困难,袁绍也会保持着一份盟主的气度,今日却冷笑不断,实在是很难不叫太史慈心中猜疑。

    “子义不用多想,无论是什么事,稍后我们就知道了…”平日里总是跟人谈笑风生的袁绍突然这样,严绍心底多少猜到了些,只是那件事却是绝密的,又怎好当着众人的面去跟太史慈说?

    太史慈本就十分英武,即便是在诸侯聚会的场所也是众人瞩目的对象。袁绍又是坐在盟主位上,算是高高在上,自然将这些都纳入眼底。

    只是今天有要事,下面的诸侯们也是议论纷纷,袁绍也就没有过多介入,只是在上面坐着冷笑不已,到是让下面的诸侯们面面相窥。

    尤其是曹操,作为袁绍的小他对袁绍的性情可以说是很了解的。清楚他总喜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豁达的一面,尤其是注意风度,如今却只是冷笑不断,确实是让曹操感到非常的困惑。

    “本初到底是怎么回事…”面的袁绍,曹操本能感觉到其中肯定有些什么事情,却不知道到底生了什么。

    就在众人正奇怪今天袁绍为何会如此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就见孙坚领着他麾下的几个将领从外面走了进来。

    作为这次战功最为卓著的诸侯之一,孙坚的表现使得很多人都对他极为敬重,见到是他来了纷纷点头,孙坚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生过一样,只是对着众人点头示意。

    等到他走到了袁绍面前,就见孙坚开口道。“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停了孙坚的话,袁绍先是冷笑了一阵,继而哈哈大笑了起来。

    众人听了,纷纷面面相窥,不明白袁绍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到是他面前的孙坚却是心中一沉,有了不祥的预感。

    过了好一会,就见袁绍总算是将笑声停下,冷笑着坚道。“你害的是传国玉玺之病吧!”

    听到这话,刚开始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可是等到反应过来之后人人心惊。尤其是曹操,更是一脸震惊的坚。

    传国玉玺,他又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东西的性,想到孙坚很有可能私藏了传国玉玺,他的心中就猛的往下一沉。只是他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可能是袁绍弄错了,他往日跟孙坚也算是接触极多,彼此都是难得的当世豪杰,可说是互相欣赏,而且他知道孙坚是难得的忠义之辈,这次讨伐董卓,真正愿意出力的之后他跟孙坚二人而已——————严绍出力到是不少,至少华雄是太史慈杀的,吕布来袭之时,也是太史慈跟赵云合力击退的,而这两人都是严绍的部将。

    除此以外,后来在虎牢关同董卓作战时,严绍麾下兵马的战斗力也是颇为强悍,算是对抗西凉军的主力。

    关键在于积极性,讨董,曹操可说是不遗余力,尤其是前番追击的时候,曹操更是险些死于阵中。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只怕现在已经没这个人了。

    曹操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对于曹操的归来,严绍是既觉得有些遗憾,又觉得有些欣慰。

    遗憾的是他没有死在埋伏之下,若是他死了,自己将来也就等于是少了许多麻烦。毕竟群雄之中能力最强的也就是这个曹魏开创者的男人了,除了他之外,剩下的大部分诸侯其实都只是些酒囊饭袋而已。

    庆幸的却是,未来将会跟历史上一样。

    毕竟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其中的性。若是少了曹操这等乱世奸雄,岂不是少了很多?

    就算严绍的目的是争霸,可是出于对三国的某种感情,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正面战胜群雄的方式来称霸,而不是通过提前下手斩草除根什么的…

    这也是为何曹操去追击董卓时,严绍心动了许久,最后却还是没有派人顺路跟上去取了曹操性命的缘故…

    一是因为若是被人知晓了,只怕天下人都要对他指责,就连他麾下的部将们也未必愿意跟随严绍——————毕竟曹操是去追击董卓,这个乱国的奸贼,乃是大义,至少在这时人们的眼里他还是个忠于汉室的英雄,要是对他下手,岂不等于是把自己放在奸贼的位置上?

    尤其是对赵云太史慈这等人来讲,只怕更是无法忍耐。

    话说回来,要是真的趁着曹操去追击董卓,派人把他给解决掉了,只怕这本书也就可以完结了吧?

    ——————————分割线——————————

    无论后来究竟因为什么而改变了信念,至少这时的曹操还是忠于汉室的。正因为如此当他听到孙坚居然做出了私藏玉玺这等事情时,内心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几乎可以说是震惊的面的孙坚。

    孙坚也是心中一沉,却还是连忙辩解道。“何出此言啊!”

    只是或许是心中慌乱,脸色却变得很不自然。

    见孙坚不承认,袁绍也不动怒,只是冷笑。“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复归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

    不说众诸侯听了这话如何,至少严绍却是忍不住有些想吐槽。

    谁知道知道袁氏兄弟中的袁术得到玉玺之后究竟干了什么,虽说袁绍在洛阳时表现的好象是汉室忠臣一样,可是如此堂而皇之的索要玉玺,谁知道他是不是想要跟孙坚一样?

    最起码的一点,放在盟主处,如今讨伐董卓已经差不多是没有指望了,那岂不是说玉玺要一直放在袁绍那里?只怕袁绍这时心中所想的,也未必就如何堂堂正正吧。

    “这袁本初啊…”严绍心中一叹。

    他在洛阳时还觉得眼前这人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虽然三十多了,却还是个热血青年,可是现在却…

    不过他更好奇的还是孙坚,至少在讨伐董卓时他表现的绝对是一副忠臣的形象,而且要比大部分的诸侯都积极很多,可是现在…

    “究竟是什么让他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这个,只怕就是他最好奇的了…

    毕竟作为一个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