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竟是什么让他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这个,只怕就是他最好奇的了…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前这一个个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豪杰们,内心总会有那么一些想要探究的**。
不说严绍内心深处那作为穿越者的好奇心,听了袁绍的话,孙坚辩解。“玉玺何由在吾处?”
“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听到这话,孙坚的身体一僵。
如果说之前他还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袁绍只是在诈自己,那么此刻他已经确认无误,袁绍确实已经知道了玉玺的事情,而且还知道的很清楚。
这个时候,做辩解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但是他很清楚若是这个时候点头承认了,那么原本身上披着的忠义的名头就会荡然无存,他也只能强硬着头皮咬牙坚持。
“吾本无之,何强相逼?”
见孙坚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承认,袁绍终于真的动怒起来。
“作取出,免自生祸。”
孙坚对着天空指天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死于刀箭之下!”咬了咬牙,孙坚说出了这番话来…
——————————分割线——————————
见孙坚在那里誓自己没有偷藏玉玺,严绍苦笑了一下。“大哥,难道你不知道誓是不能乱的吗,那可是真的会应验的啊…”
最起码他记得很清楚,孙坚就是死于弓箭之下的。虽说未必就是因为这个誓言的缘故,但是如此巧合,还是让人心中有些毛毛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誓言也是非常的相信,见袁绍都已经出了如此的誓言出来,彼此互相眼之后,多少也有些相信。因此纷纷上前相劝,只有坐在盟主位置上的袁绍却是心中暗怒。
他怎么也没想到,到了这个地步孙坚居然还不承认…
这时其实孙坚也是在咬牙坚持,他赌的是袁绍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
就算袁绍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这件事,但只要没有证据就没用,毕竟他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手下也有许多兵马,单凭莫须有的罪名是没有办法对他做些什么的。
“不过这里的确不是就留之地,稍后无论如何也要立刻离开这里了…”
至于他背后的几个将领却是彼此眼,已经暗暗开始做准备。
只是就在孙坚正祈祷着的时候,却见袁绍一声冷笑,然后拍了拍手掌,而后就见一个小卒从外面走了进来。
孙坚个小卒的样子,觉得有些眼熟,却见袁绍将人唤到身前后冷笑道。“打捞之时,有此人否?”
孙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
不想袁绍也拔出剑来,正好挡住了孙坚,而后怒道。“汝斩军人,乃欺我也。”
虽然袁绍的武艺肯定是不如孙坚的,可是也算是不错了,而且考虑到提前已经有了准备,所以能拦下这一剑到是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不过这一下子,却是意味着整个事情都已经开始失控了。
见袁绍已经把剑拔了出来,他身后的颜良跟文丑也纷纷拔出了手中的兵刃,来到袁绍的身旁。而孙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三将亦掣刀在手,接下来稍微有些应变不及,只怕就是一场火拼。
这时事情似乎已经很是明朗了,至少孙坚藏匿玉玺的事情确认无疑。不过众诸侯还是纷纷上前,拦住想要火拼的两伙人。
被众人拦住,火拼肯定是不可能了,趁着这个机会孙坚也连忙唤自己的部将一块离开了营寨,而后直接拔营回了江东。
己心目中也称得上是英雄的孙坚居然做出了如此的事情,无论是赵云还是太史慈等都失望不已。然而这还仅仅只是联军分崩离析的一个开始罢了,不过在做了一番考虑之后,严绍却是来到袁绍的面前开口道。
“盟主,文台或只是一时糊涂,绍愿率精骑千余追赶上去,劝文台将玉玺还至盟主处,不知可否?”
袁绍闻言一愣,这时他已经写了一封书信给刘表,但是听了严绍的话,低头考虑了下,他还是点点头。
“既然复先愿往,自是再好不过!”
——————分割线——————
昨天圣诞节差点累死(。)曝光!: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为了玉玺;打起来也不冤()
“主公,孙坚既然回了江东,我等何必又为袁氏效力…”策马来到严绍身旁,管亥有些不解。..
“将军此言差矣,孙文台私匿玉玺,我等身为汉臣岂能置身事外置之不理,自当前去讨回,等将来迎回天子再将玉玺还于天子处…”跟在旁边的赵云闻言不由反驳道。
如今严绍身边的几个部将,除了周仓跟管亥对汉室漠不关心外,剩下的对汉室几乎都抱有几分忠义,这其中尤以赵云太史慈为最。
这次追赶孙坚,当然不可能带上全部兵马,最后严绍只带了一千敢先军。而且避免留守的兵马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严绍还将作为大将的太史慈还有周仓武安国二将留下,自己只带了管亥孙观赵云三人。
他可是很清楚,联军的分崩离析正是从孙坚脱离开始的…
孙坚返回江东,也意味着袁绍对联军的控制力不断衰弱,再加上冀州方面又不可能持续不断的替联军粮草,分崩离析也就成了必然。
若是不留下一个足够主事的人,留下的兵马很难说不会被其他诸侯盯上。偏偏严绍麾下勇将不少,但周仓管亥跟武安国都只有匹夫之勇,孙观虽有将才他独当一面严绍却有些不放心,真正称得上大将之才,可以独领一军的就只有太史慈跟赵云二人。
偏偏赵云在军中的资历太浅,就算其勇武早已扬名天下,但是让他独领一军,只怕不能服众,所以这个重担也就只能交给太史慈一人。
“子龙所言甚是,玉玺乃至宝,怎可由他人私自藏匿,此举跟谋逆何异?然孙文台素有忠义之心,前番讨伐董贼,更是屡立战功,此番可能只是一时糊涂,我等追上也不要妄动刀兵,若是能好言相劝令其幡然醒悟自然是最佳…”严绍点头赞同了赵云的意见。
其实他对那个玉玺根本不怎么介意,所谓的玉玺,不过是一块好头罢了。就如袁术那等人,就算是有了玉玺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呕血而死。反倒是孙策,以弱冠之龄凭着用玉玺换来的兵马,打下了偌大的江东,从此称雄东南,其胸襟气度绝不逊色当世的其他几个豪杰。所以玉玺这东西有固然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未必就无法成就王霸之业,尤其是在自身霸业为成的情况下,有了这个东西反而是自取其祸。
这次严绍南下,目的根本不是玉玺,甚至不是孙坚,而是别的什么…
不过这些严绍却是不会对赵云等人说的,至少在这时的他们眼中,严绍还是一个忠于汉室的少年英雄,他也不打算改变这一形象,至少在乱世的初期有一个汉室忠臣的外皮还是很有些好处的,尤其是能吸引那些对汉室还抱有希望的豪杰们…
“主公,要是孙文台执迷不悟该怎么办…”孙观有些担忧的道。
他可不觉得那个被称作江东猛虎的男人,会如此轻易的就将玉玺叫出来。更不觉得那样的男人在私匿玉玺的时候,仅仅是出于一时昏了头脑这样的理由。
要是最后追上了,对方却不愿意归还玉玺,只怕最终还是要兵戎相见。
考虑到这次他们只带了千余骑就去追赶,多少还是有些不太稳妥,就算孙观对自己麾下的敢先军十分有信心,却也不敢小个被称作江东猛虎的男人。
不过他也清楚玉玺的性,知道那象征着什么,所以才没有对严绍的命令异议。
“安心…”似乎是察觉了部下的不安,严绍微笑着摇了摇头,神色很是轻松。“就算是追上了,我也只是劝劝而已,若是孙坚不愿意交还玉玺,你以为先前袁绍写信给刘表是什么?”
反正,他对玉玺什么的也意,甚至没有想过真的要去劝说孙坚,他只是想找一个南下的理由罢了…
原因也很简单,随着联军的分崩离析,群雄割据的局面也将形成,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严绍将再也无法安全的在各地活动。
——————————分割线——————————
“主公,就这么放任严绍去追赶孙坚吗…”孙坚逃回江东,而严绍又奉命前去追赶,诸侯们自然是不欢而散,各个回到自家的营地里去。
如果说先前的联军,多少还是有那么些同心协力的意思,那么现在…
不过这时只怕也没有人关心这些了…
伴在袁绍的身边,作为他此刻最的谋士之一,逢纪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疑虑。“那严绍也是当世之英雄,称雄于青州,此番追讨孙坚,若是夺得了玉玺,只怕未必会归还给盟主啊…”
也难怪逢纪会这么想,毕竟那可是玉玺啊…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ooo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袁术之所以会生出称帝的野心,一是因为自视甚高,而是因为当时他的实力确实是关东诸侯中最强的几个之一,而三就是这个传国玉玺。
正是因为有传国玉玺在手,他才会觉得天命归于他…
而面对着传国玉玺,又有几个人能抵挡的了诱惑?
若不是严绍清楚这东西在实力不稳之前,简直就是祸害,只怕也会动了几分心思——————毕竟这东西到了严绍穿越的那个年代,已经消失很久了,无论是谁只怕也会生出几分心思来。
然而听了逢纪的话,袁绍却是摇头笑道。“这却是你多虑了,那严复先左右也不过带了千余骑罢了,又能济的了什么事,再说他如今所辖不过北海一郡,若是将玉玺据为己有,岂不是自取其祸?复先也是个聪明人,不会做出这种蠢事的…”
确实是个道理,传国玉玺是个好宝贝,价值完全不是可以用财富来形容的,但那也是要有实力才能拥有。这种东西落在有实力的人的手中,可以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可落在没有实力的人手中,那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孙策会将这东西献给袁术,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听了袁绍的话,逢纪拜服…
至少对于这时的人来讲,袁绍确实表现出了许多风度,使得不少豪杰为之折服。再加上四世三公的身份地位,这也是袁绍的能力不如曹操,可是麾下却并不弱于对方的缘故。
“只是,或许严绍不会如此不智,但是刘表呢…”这时一旁的许攸站了出来。“那刘表乃是汉室宗亲,又据有荆州之地,实力强大,如今天子为董卓所迫,威望大失,很难说此人会不会生出几分野心来…”
要知道这时刘表可是荆州刺史,虽说荆州内部并不是稳定,但至少八郡之中的七个已经拿下,实力在诸侯当中也算得上是很强大,这次诸侯会盟刘表并没有派人来,但是绝对不会有人小的实力…
“这…”听了许攸的话,袁绍也是一番沉吟,半响之后开口道。“你们以为如何?”
“主公,如今诸侯会盟显然是失败了,留下去也是无益,不如早归河北,图谋大事…”见袁绍开口,逢纪连忙站了出来。
这次许攸到是没有反对,也是在旁复议。
其实早在讨伐董卓之时,袁绍就曾经对曹操说过这么一番话。“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见手下的两个谋士都赞同这个提议,袁绍也有些心动。
毕竟冀州乃是这时有数的大州,若是能占据这样的地方,则成就大业指日可待,只是…
“韩馥那里…”
不管怎么说,韩馥毕竟是冀州的州牧,手下兵力很强,而他就算是有着偌大的名头,甚至是联军的盟主,实际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