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场小规模的武装哗变,很快被依然忠于沙皇的部队血腥镇压了下去,但是悲剧已经酿成,马卡连科的幸福时光已经和他的笑容一起,被埋葬在了那个残忍血腥的寒冷冬夜里。
酷烈绝伦的俄国内战,最终以沙俄军队的惨败而宣告结束,当时马卡连科和无数不愿意接受苏维埃政权统治的帝俄军民一起,居住在远东地区沙俄最后的重镇海参崴。这时他的母亲已经改嫁给了一个六十五岁的帝俄步兵上校,只因为对方承诺愿意抚育马卡连科长大成人。
这个老上校是个鳏夫,前妻没有给他留下一子半女,他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对马卡连科悉心呵护视如己出。同时这位姓诺曼罗夫的步兵上校,还拥有俄罗斯帝国子爵的头衔,只是在侯爵伯爵扎堆的海参崴街头,这个头衔显然不怎么够看。
不过诺曼罗夫上校毕竟是高级军官,他早就预感到了内战的失败,于是利用手中的职权,早早积攒起了一大笔钱财。这笔财富数量之多,足以让他带着妻儿穷奢极欲的过完下半辈子,此时战局已经完全崩溃,诺曼罗夫上校决定带着年轻漂亮的妻子与养子,逃离这座必定会陷落的城市。
此时海参崴已经被三面包围,陆地通道完全封闭,除了还想要负隅顽抗的帝制铁杆死忠们,大多数有身份地位的人物,都在想方设法寻求其他的出路。
这时帝俄残党们在海参崴还控制着一支小小的海军,这支舰队原本是苏维埃红海军的太平洋分舰队,拥有三条老式驱逐舰和大约一千六百名海军官兵,结果在俄国内战中,被日本干涉军与沙俄军队所俘获,此刻担任这支舰队司令官的,就是曾经担任过沙俄旅顺港司令官兼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奥斯卡。维克托罗维奇。斯塔尔克海军上将。
这位海军上将曾因为日俄战争中表现拙劣而名誉扫地,关于他的著名典故就是,在一九零四年二月八日那天夜里,日本驱逐舰队趁着夜幕的掩护突袭旅顺港,当时这位海军上将正在旗舰“彼得罗帕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上,为自己的妻子举办生日庆祝宴会,结果当舱房外传来的日本鱼雷爆炸声和闪光时,他还以为是部下为了宴会特别准备的礼花节目。
一九二二年时,这位海军上将已经七十六岁了,命运却开玩笑般的又一次把关乎无数人身家性命的责任,放到了这位海军指挥官的肩膀上。
这是一位性格顽固的老派海军将领,如同当年的罗杰文斯特文斯基海军上将一样,他带领着由三十条老旧军舰和民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远征。这支船队是由当时俄国人能够在港内搜索到,同时还拥有航行能力的船舶组成的,里面除了驱逐舰和扫雷舰,还有普通的客轮和近海渡轮、远洋商船和沿海运输船,另外还有海关缉私舰、浅水炮艇、军用通讯船、海军破冰船,甚至还有一条蒸汽动力游艇。
斯塔尔克就是带着这样一支型号五花八门的舰队,载着九千多“买到船票”的“帝俄难民”,冒着秋冬季恶劣的海况,从海参崴仓惶南逃至朝鲜的元山港。
当时朝鲜已经是日本帝国的殖民地,日本人起初拒绝接收这批“露国难民”,但是很快就“迫于”欧洲列强的压力,同意让船队中的老弱妇孺上岸,但是只能居住在规定的区域里。日本海关无师自通的在元山港外搭建起了一座有模有样的难民营,但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很快人群中就开始流传起传染病。
斯塔尔克不想在这些木排屋里坐以待毙,于是毅然带着还能航行的十五条民船与军舰,载着三千多名俄军官兵、贵族官员与他们的家眷再次出航,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的上海,驰名世界的冒险家的乐园。
当时上海政府与公共租界租界工部局,被不请自来的俄国难民船队给搞懵了,这些俄国人里面不光只有贵族、商人和普通平民,还有不少是沙俄的职业士兵,如果一个安置不好,必定是一堆治安方面的隐患。于是租界方面要求俄国船队只能在港内停留四十八小时,随后必须带着所有人员离开上海滩。
而此时俄国船队里面已经只剩下十二条船了,包括一条驱逐舰在内的三条船舶,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遭遇到台风不幸在海上遇难,如今俄国船队里的乘客已经饱受磨难,再也经受不起再一次的长途远航了。
于是俄国海军上将与当时的北洋政府代表做了私下的交易,他愿意交出船上运载的一部分沙俄政府财宝,作为中国接收这批俄国难民的条件。最终中国方面同意了这笔交易,于是除了少数俄国海军船员,剩下的三千多人全都登陆上岸,他们被政府安排在华界分散居住,成为了上海滩一道新的风景,那就是在这座城市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上海白俄难民。(作者记得在小的时候,上海还有不少当年这批白俄难民的后裔,白肤金发高鼻深目,却说着一口标准的上海闲话。)
到了一九二七年,北伐军逼近上海,当时公共租界一片混乱与恐慌,工部局终于决心要建立起一支常备的武装力量,用来随时随地保卫租界里的侨民安全。虽然当时万国商团已经成立,但是就像前文里说得那样,里面的成员纯粹是玩票的各国侨民,只有在有事发生时才会集结起来,一年里只接受三个星期的军事训练,所以压根别指望这种部队,能够阻挡住北伐军的进攻。
当时的局势迫使工部局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批受到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兵员,结果工部局高层把目光,放在了那批俄国难民的身上。
那时候这些难民中除了部分家底丰厚的贵族与富商,剩下的人大都已经耗光了随身携带的积蓄,其中不少人缺乏生存技能,只能混迹于社会的最底层,靠体力和色相来谋生。
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曾经是沙俄帝国的正规军人,只需要短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很快就能恢复一定的战斗力,如果再加上一笔数目合适的军饷,相信整个上海滩都找不到比他们更敬业的士兵了。
PS:谢谢大家的支持,终于搞定电脑啦,只等学校那边稳定下来,就能开始安心的读数码字了。
第两百三十六章 大火并(二)()
在后世中国的文学作品或者街头传闻里,把俄罗斯人戏称为战斗民族,但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滩,流落在此谋生的白俄难民,却是任何势力都能践踏欺辱的可怜人。当然可怜之人必定也有其可恨之处,这些俄国人为了赚钱几乎什么都敢干,不但涉及盗窃、贩毒、诈骗、抢劫等传统罪行领域,还在租界内开设地下赌场与妓院,一些与军警界高层有勾结的白俄贵族,甚至还干起了走私人口与军火的买卖。俄国难民凭借一张白种人的面孔,很快成为了上海滩众多毒瘤里比较特别的一种。
落魄的帝俄贵族们,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不惜卖掉最后一件祖传的珍宝,但是当钱财耗尽之后,这些曾经的天潢贵胄,堕落的比流星还要迅速。特别是那些身份高贵的女性,不少沦为上海滩的交际花,日夜穿梭在众多政客与商人之间,靠出卖色相来维持以往奢靡的生活。
马卡连科一家是幸运的,诺曼罗夫上校积攒了大量的财富,足以让他们在上海滩这个物欲横流的地方,继续过起上等人的悠闲生活。
诺曼罗夫依靠“朋友”介绍,当然介绍费是必不可少的,在公共租界里的四马路(福州路)靠近麦家园的东华里,用二十两黄金顶下了一套独栋的石库门房子。
当时这块地区是上海滩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从弄堂出来沿着山东路往北,就是《申报》《新申报》《时事新闻》《东亚新闻》等媒体报馆,出了福州路弄堂口往东到河南路口再转南,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商务印书馆,而河南路口的斜对面,就是工部局总巡捕房,治安方面是绝对的安全。
二十两黄金按照当时上海滩的市价,其实有些给高了,不过老上校口袋里有的是真金白银,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
不过诺曼罗夫上校毕竟已经老了,此前战败与流亡的生活,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这位曾经剽悍的俄罗斯军人,此刻已经完全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动力。但是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像他那些有钱的同胞们一样,落入那些职业诈骗团伙的陷阱,当时的上海滩,不知道有多少身家显赫的俄国贵族,拿出全部身家参与投机买卖,最终被骗的倾家荡产露宿街头,妻儿子女沦为娼妓与小偷。
诺曼罗夫上校对一切商业和金融方面的投资都不感兴趣,而且他时常还会拿出一些钱来,接济这些落魄的白俄友人,结果一来二去之后,上校在上海滩的白俄移民群体里,建立起了相当不错的名声。于是当工部局准备从白俄移民中招募兵员时,一眼就看中了诺曼罗夫的军队背景和影响力。
工部局的代表登门拜访,希望这位上校能够重新出山,帮助工部局招募与组建起这支俄裔部队。诺曼罗夫上校考虑再三之后,迫于正住在对方的地盘上,夹着点尾巴是必须的,所以就勉强同意了工部局提出的要求,不过他不愿意担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而是推荐哥萨克中将格雷博夫来担任这个首任司令官,他愿意作为一个军事顾问,参与这个团队的组建。
当时白俄难民中战斗力最强悍的,就属那群哥萨克了,这些人在内战中作风凶残,欠下了不少红色军民的血债,所以说除非苏维埃政府被推翻,否则这些人恐怕一辈子都回不到故乡乌克兰了。
工部局在白俄族群里首批招募了三百名士兵,全都是随着船队从远东一路逃亡而来的哥萨克士兵,他们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拥有相当强悍的单兵战斗能力,而在这座远东巨城里,英国人又教会了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被迫背井离乡,来到这个语言生活习惯迥异的异邦,哥萨克们放弃了他们自由放纵的传统,开始低下头学会如何顺从。俄国队一直是万国商团里最有战斗力,也是服从性最好的部队,他们执行命令时从不犹豫,哪怕上级让他们向自己的同胞开枪,他们扣下扳机时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也因为这种高度服从性,他们也欠下了中国人民不少血债,最近的一次就是在两年前,当时俄国队负责看守赫赫有名的国军“孤军营”,因为租界当局担心这些国府军人每天的升国旗仪式,会给日本军队进入公共租界的口实,于是下令俄国队全力阻止孤军营的升旗活动,孤军营这边当然不会轻易退缩,结果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了四十一名中国士兵受伤,四人不幸在冲突中丧生。
虽然这件事最终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但是俄国队在事件中表现出的坚决态度,反而更加增添了租界当局对他们的赞赏与信任。
马卡连科高中毕业之后,通过老诺曼罗夫的关系,进入万国商团的俄国队服役。一开始只是担任军官见习,顶头上司非常照顾这个既有钱又有后台的年轻人,马卡连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加上老诺曼罗夫平常的教导,他对军队内部的规章与事务非常熟悉,很快就在所在的连队里,建立起了属于他个人的权威。
斯拉夫是一个极度崇拜权威的民族,军队里更是讲究等级森严,军官如同家长一般,掌控着士兵的一切活动,即便是此时的苏俄红军,也依旧保留着帝俄时代的这类传统(历史上这些情况要到二战中后期才被打破,主要是老一批的军官在战火中损失殆尽,火线晋升的指挥官很多出身于下级军官甚至士兵,根本不懂这些所谓的“传统”。)。
入伍一年后,马卡连科转正成为少尉排长,自此开始了他漫长而又传奇的军事生涯。
“过了静安寺了,再最后一次检查各自的装备。”马卡连科大声吼到。
“是,少尉先生。”士兵们齐声回应,随即开始低头整理起随身携带的装备与武器。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此时的万国商团已经非常接近正规军了,特别是这批常备的俄裔部队,从建立那一刻开始,从未间断过对他们的军事训练,虽然两年前扩军时收纳了一批新血,但是担任骨干的白俄老兵依旧还在,马卡连科少尉自问只要准备的足够充分,俄裔连队不会输给任何亚洲国家的军队,哪怕是那些强悍的日本军队。
像他这样的帝俄移民,对日本人的看法相当的一致,首先作为俄罗斯沙皇陛下的忠实臣民,他们应该对日本帝国充满仇恨,就是这些无耻的矮猴子,从帝国嘴里夺走了朝鲜半岛和东三省(沙俄当时真是这样想的,所以说强盗们的逻辑正常人无法理解。)。
经历过俄罗斯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