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马文才借着徐之敬找到了几家合适的提供商,这才渐渐满足了祝英台的需求。

    只是谁也不知道,正如徐之敬所在的徐氏掌握着当世“秘药”的渠道一般,当世的“丹药”渠道一直是由茅山上清宗掌握的。

    陶弘景隐居深山这么多年,门下三千弟子,却依然能维持着优渥的生活条件,不是因为他受到皇帝的尊重,也不是因为他出自丹阳世族,而是因为茅山的弟子会炼丹和炼金。

    其实早几年前,祝英台用硝石制冰夏季乘凉时,建康的道门就发现了京中有人擅丹术,只是祝英台非常低调,又是士族官员出身,没能继续打探下去。

    再后来,祝英台发现很多原料能买到,也不耐烦自己一点点合成,反正她和马文才有钱,又有渠道,便直接用买的来做各种实验,茅山宗那边压力一下变得大起来,各种雄黄、硫磺、丹砂、硝石的采集渐渐跟不上来,甚至还为此增派了人手。

    祝英台开始炼铜时,曾青和鸡/屎/矾之类的原料也开始剧烈的消耗,这些原料其他人不知道,在炼丹术上登峰造极的陶弘景却立刻就察觉出有人在制作“熟铜”。

    祝英台不知道,“湿法炼铜”正是陶弘景最先察觉到的“丹术”,只是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他并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试验也很难继续下去,但从祝英台购买的原料上,陶弘景终于倒推出了合成“熟铜”的方法,也对这个方法做出了细致的研究和记录。

    他是道门宗室,自然不屑剽窃“同斜的成果,所以座下炼丹、炼金两宗的弟子都知道当世又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炼丹奇才,而且很可能还不是道门中人,于是一个个悠然神往,生出了结交的主意。

    只是当年陶弘景曾与萧衍约定过轻易不会出山,道门这几十年又被佛门压得都喘不过气来,连道门弟子在外都要宣称“佛道同宗”,他们有心想要避开佛门和皇帝的眼线来建康寻找祝英台,又怕给祝英台添了麻烦引起她的方案。

    茅山上众道士左思右想着如何“勾搭”上神秘的“炼丹奇才”,陶弘景的关门弟子孙进之却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狂热,寻到山中负责“生意”的弟子,设法找上门来。

    听完孙进之的话,梁山伯眉头皱得更紧了,连孙进之一个弟子都能找到祝英台身上,其他人若真要查,恐怕也不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樱

    他正在考虑着该如何和马文才保护好祝英台的安全,忽觉肩上一沉。

    扭头一看,祝英台约莫是累极,在孙进之的絮絮叨叨中没撑住,头一歪,靠着梁山伯的身子,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第418章 道门之争() 
对于祝英台来; 这些事情非常的无趣,哪怕得到了所谓“茅山道门”的认可和尊敬; 对她来,也并没有能让她更加精神一点。

    至多在过程多; 她对于那个桨陶弘景”的道士能够反推出湿法炼铜有些惊讶罢了。

    其实也不怪祝英台太淡定,实在是后世人一谈起“茅山道士”; 就总想起什么扎纸人、画符咒的那种骗子,她本身了解化学的『性』质; 对于所谓的“点石成金”就没有古人那种狂热的兴趣; 也缺乏对这种化学反应的敬畏,所以会在听一半时睡着,实在是她能够做得出来的事。

    但对于孙进之来; 这就有些伤感情了。

    梁山伯敏感的察觉到了孙进之的沮丧和伤心; 他不愿祝英台惹上麻烦,所以一边动了动肩膀让她睡得更舒服; 一边声地解释:

    “她今日忙了一,应该是非常劳累了; 这里也有客房,我让下人带道长去客房休息?”

    孙进之并不知道祝英台是女人; 但他在祝英台的房间里守了很长时间,也知道她回来连衣袍都没脱就倒在床上的事情; 于是那股憋闷终于散去不少,诚恳地道了歉,自己起身出去找下人送他去休息。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孙进之是个不太懂礼数的人; 却不怎么惹人讨厌。

    至少知道为别人着想,梁山伯要托着祝英台让她好好睡觉,就不让他大声喊下人吵醒后者。

    没一会儿,又有下人悄声进来,在梁山伯身旁放下温热的帕子和干净的铺盖,这才轻手轻脚的离开,大概是孙进之提醒的。

    赶来这边时,梁山伯已经洗漱过睡下了,所以这些应该不是为他准备的,梁山伯愣了一会儿,才有些笨拙的轻轻调整了下姿势,将祝英台靠在他身上的姿势变为卧在坐席间,而后拿起帕子,轻轻给祝英台擦了下脸和脖子。

    她和大部分足不出户的闺秀不同,因为一年四季都要“上班”,皮肤并没有那般的白皙,却带着些寻常闺秀少有的血『色』,眼睛阖上时,卷翘的睫『毛』柔软地覆在眼皮上,看起来异常乖巧。

    睁开眼睛时,却是那么古怪精灵。

    梁山伯不敢多看,轻轻擦了几下后,就收回了手,又给她盖上被子,才悄悄退出了屋子。

    第二祝英台醒来时,梁山伯自然早已经不在屋子里了,她从温暖的被子里钻出来,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才发现自己并不在自己的卧室里,而后关于昨夜的记忆才涌了上来,让她动作一僵。

    再一看自己身上衣服都是好好的,还睡在坐席上,祝英台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

    梁山伯不会觉得自己特别邋遢吧?

    连衣服都不换,穿着外衣就上床,阿不,就在应该坐的地方睡着了。

    转而一想,那个有洁癖的不是梁山伯,而是马文才,要是昨晚在这里的是马文才,哪怕她已经睡着了,也一定会把她打醒,然后严厉的让她洗漱更衣上床铺去睡,否则就没影士族之仪”云云。

    这么一想,还好昨晚是梁山伯过来了。

    她心情好了起来,便唤人进来给她洗漱。结果门一开,进来的不仅是仆人,还有道探头探脑的声影。

    祝英台觉得这人不是不通礼数,简直就是缺心眼,没忍住翻了个白眼,让人把门关上了。

    等洗漱完了,重新打开门,孙进之这才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解释道:“我怕你又一大早不见人影了,所以只好在这里守着。”

    见祝英台没有搭理他,他也没有羞愧,就这么站在门外,问了祝英台几个化学问题。

    对方是问化学问题,而不是拉家常攀交情什么的,祝英台也没就为难他,尽量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他了。

    结果这话匣子一开,孙进之看着祝英台的眼睛亮晶晶的,简直就像是看到了宝藏的巨龙,背后要是有尾巴肯定都摇起来了,马上迫不及待地又问出了一大堆问题。

    问题太多,祝英台就听清楚了前面两个,而且还不是那种能一句话解释完的问题,她的肚子还在咕噜噜叫,门口却堵着这么个清早来“求教”的,简直是头痛。

    还好,梁山伯担心祝英台这边的情况,清早过来看了一眼,见孙进之在他门口堵着,再见祝英台在里面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大致猜出了情况,上来解局。

    “我的牛车到门口了,来送祝兄去马兄那,顺路一起去办差。”

    他的笑中有不容拒绝的客套,“孙道长白要无事,可以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不妨在纸上写下来,待英台回来了再看。”

    看是看,答不答就是她的事了。

    祝英台如临大赦,拉着梁山伯的袖子就要走,孙进之下意识追出几步,才想到这两人好像是有官身的,不能一到晚在家里帮他答题,只好『摸』『摸』脑袋,真和梁山伯的一样回房间写“卷子”去了。

    两人一出了宅子,祝英台就炸了。

    “你还让那缺心眼住我那?他就差没站我床头问问题了!”

    祝英台再怎么不拘节,也不代表她能忍受一个不认识的落拓大叔样的男人一到晚贴着他。

    “他到底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你要对他这么客气?”

    “我已经给马兄去了信,马兄今会来处理的,我这也是缓兵之计。”

    梁山伯好声好气地安抚她,“他能无声无息地绕过那么多护院游侠儿的防卫『摸』到你的房间里,还能无声无息地攀上那么高的房梁,如果他对你真有恶意,才是防不胜防。我这不是对他客气,而是实在不必有无必要的冲突,尤其当对方可能是某种‘高人’的时候。”

    祝英台眼睛一亮,明显想岔了。

    “你是,他可能会武功?”

    梁山伯能大约猜出祝英台的“武功”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肯定,“陶家是丹阳医家,和东海徐氏一样闻名于世,但他们长于‘练气’,一直是以气顺脉、走的也是金针点『穴』的路子,擅内功、会武艺。这种医术讲究赋,这么多年来,陶家子弟中除了陶弘景,也没再出几个出众的医家,大概是子嗣资质都平庸吧,没想到这位‘关门弟子’倒有几分真传。”

    他抬头,见祝英台眼睛大亮,就知道她更喜欢听这种“八卦”,为了不让她无缘无故树敌,便又多了一些。

    “南北分立后,道统之争就没断过,北方以‘师道’为正朔,而南方的茅山则一直在发扬‘上清派’,道门高人频出。”

    梁山伯叹道:“陶弘景出身医家,又精通御气之术,后来又修晾,所以精通医术、炼丹、文、地理、兵学,他年少的时当过官,才名动京城,修道后又学了很多东西,他甚至还会铸剑。”

    “最主要的是……”

    他看了祝英台一眼,“陶弘景是陛下年少时就崇拜的‘朋友’,这交情从未断绝。甚至我大‘梁’的国号‘梁’,也是陶弘景推演后建议陛下定下的。”

    祝英台脸上嬉笑的表情渐渐收起。

    “陛下处事犹豫不决时,仍然有向茅山递信请教陶弘景的习惯,人称‘山中宰相’。如果茅山那边知道你能炼铜,如果你和陶弘景交恶,第二,全下都会知道你为马文才炼铜的事。”

    梁山伯心里其实十分担忧,但是为了不让祝英台背上包袱,所以才一直语气淡淡。

    “马文才根基不稳,如今正是要韬光隐晦之时,不宜现在招摇。昨日来的是个年轻道士,不是陶弘景,才让我放心不少。”

    世人对陶弘景多有夸大,已经将他形容的直如神仙。

    他本就是医家出身,一直都爱游历下,梁国到处都有他的事迹传播,有些人他虽年已古稀,却宛如壮年,步履轻健,也看不出年迈的样子。

    昨日乍然见到孙进之,他还担心是陶弘景亲自来了,结果只是个关门弟子,那心才算放下。

    但孙进之能够出山,绝不如他所的那样,是“偷偷”下山的,必然是得到了茅山上暗地里的允许,只不过他自己不知罢了。

    不得,这孙进之就是茅山下来试探祝英台对“道门”态度的,万一祝英台对孙进之态度恶劣又提防,接下来就不会这样客气。

    佛门能够崛起,是因为在战『乱』的时代,它有安抚人心、平息纷争的作用,它是人们在颠沛流离后精神上的需求和安慰,是顺应时代的。

    那渐渐被遗忘的“道门”呢?

    陶弘景学习这么多东西,门下三千弟子学习不同的路子,他精通文地理、兵家、冶铁炼金,都只是试图为南方的道家寻找出一条新路。

    一条“实用”的路,一条“道门可用”的路。

    梁山伯不推崇玄学,但有时候都会可惜,这么一个崇砂无为”的门派,竟被佛门『逼』迫到,要开始走“有为”之路了。

    祝英台自然是不明白“道门”生死一争的迫切,她也不明白孙进之飞檐走壁日夜相候背后的狂热,她能不考虑,马文才和他却不能不考虑。

    “你不用考虑这么多。”

    见着祝英台渐渐染上沉重的眸子,梁山伯叹息一声,伸手拂过了她的眼睛。

    “你就用平常心和他们相处就好,他们既然是问道而来,你就答疑解『惑』就校其他的……”

    他仰首看着宫城的方向。

    “有我和马兄看顾着呢。”

    作者有话要:  昨忙别的去了,还有第二更,晚上七般奉上吧。

    嗯,道门想走“实业兴邦”的路子,可惜没找对方向

第419章 茅山导师() 
接到祝宅消息的时候; 马文才正在官舍里面见吴兴来的“五馆生”,看到仆人送来的书信; 也只是了声“我知道了”,让人看不出其中的情绪。

    这些五馆生奉召入京; 和马文才这些子门生不一样,他们还要经过朝廷的遴选才能入职; 所以暂时住在吏部为等待官职的官员建造的官舍里,平日里并不怎么出门; 就怕误了朝中的召见。

    梁山伯更多的是考察家世和人品方面的情况; 他是御史,必须保证被录用的官吏没有恶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