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唐天下-第6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梢越杓陌咐�

第1112章 转移矛盾冲突(下)() 
权利是个好东西,他可以将白的变黑,也可以将黑的变白,李思钰在断案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此,一连数日整理卷宗、审理自己认为存在的案件,每一个重审案件都弄得满城风雨,茶馆酒肆生意也跟着火爆起来,好像满城百姓的喜怒哀乐也随着李思钰手臂起落而潮起潮落,所有人好像全将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忘了个干干净净,也将倭国之事扫到了无人问津的角落,但这些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又有多少人注意桌面下波涛汹涌?

    李思钰揉了揉酸胀脖颈,整个人如同一堆烂泥瘫软在宽大座椅中,房门被人无声无息推开,就算李思钰没有转头去看,他也知是何人。

    “老师”

    李裕端了碗汤水走到他面前,小心翼翼将汤碗放在桌案上。

    “师娘说凉了就不好喝了。”

    李裕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李思钰身后,用小手轻轻捶着他酸胀的肩头。

    感受着肩头一阵轻松,李思钰并未挺身坐直了身体,更为去碰触眼前的汤水,轻声叹息一声。

    “还真的有些累了呢你在军部还好吧?”

    李裕轻声说道:“裕儿是老师的学生,自然会得心应手许多。”

    “嗯。”

    李思钰轻“嗯”了一声,凭借着他的威望,军部自然会多多少少考虑到他的喜怒哀乐,就算有什么不满也绝不会在李裕面前表现出来,经历了这么多,他很清楚这些事情。

    李思钰开口说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老师的名头在,你也许会轻松了许多,越是如此,越应该小心谨慎,多听少说,任何事情都要勤勉多虑,莫要以为他人点头就以为完全的认可,有时点头却正是反对,其中利益因果要搞清楚。”

    “裕儿记下了。”

    “威信源于成功,无论大小之事,只要成功的次数多了,威信也就多了,这与年龄大小无关,与做事成功多少有关。”

    “嗯。”

    李裕微微点头,他知道自己老师为何会说了这些话语,究其缘由还是几日前的一件小事。事情的确很小,只不过是李裕、刘景瑄去城外军营巡视时遇到的一件小事。

    事情不大,与细柳营之事也差不了多少,无论对错,发生了此等事情,李思钰也只能嘉奖那个阻拦他们入营的小卒。

    事情的确不大,可也反应了一个事实,李裕终究不是李思钰,不是杨复恭、崔秀秀,甚至连军中中层将领威望都不如,至少这些人进入城外大营是不可能被阻拦的。

    一个缘由可能是军中有些不喜他的领军将领,又因李思钰的原因,他人不敢明着表现出不喜,也只能用些小卒为难为难他罢了。

    李思钰很赞同周亚夫这种强项令般治军态度,但李裕本身就属于军部之人,担任的职务又是仅次杨复恭之人,如此之下还敢伸手阻拦,这显然就是在故意鸡蛋挑骨头,刻意在找他茬,在挑衅。

    另一个缘由就是他的年龄很小,威信还不足以让兵卒们心服口服,当然了,李思钰并不觉得这一定就是坏事,这个弟子毕竟是朝廷之人,他的威信还不足以让军部所有人心服口服。

    这些事情也都是些小事,李思钰也相信,随着这个娃娃的年龄增长,威望也会日益见长。

    李思钰将他调入军部,让他担任副总参,看起来胡闹胡为,其实也确实如此,只是因为李思钰想培养他的战略格局罢了,而这几日跟在李思钰身边处理些监察院卷宗,同样也是想让他多多增长些见闻。

    在李思钰眼里,李裕不仅仅只是他的学生弟子,而是大唐未来中兴之主。天下四分五裂,想要结束这一切苦难,大唐就需要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立一国易,守一国却很难,尤其是几乎不可能逆转的当前天下,知道的越多,越是知晓中兴大唐是如何的遥不可及。

    李思钰不开口,李裕也同样没有开口说话,屋内只有轻微“啪啪”击打声,直到李思钰就要闭眼轻酣熟睡时,李裕终于开口说道:“老师,监察院的事情很快就要结束了,政务院、资政院是不是也要如此?”

    李思钰双眼一睁,沉默数息,笑道:“不需要,过犹不及啊!”

    “过犹不及?”李裕有些疑惑不解,为李思钰捶打酸胀肩膀的小手也停顿了下来,说道:“老师重理监察院卷宗,发现了这么多失误,资政院、政务院也定然不会少了不法之事,老师为何为何”

    李思钰不由一笑,说道:“为何袒护贪鄙无用之人吧?”

    李思钰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三院毕竟不同于军中领兵将勇,老师还不想真的毁了三院,三院在维护营州安稳有着无可置疑功劳,尽管有些贪鄙之人。”

    “监察院经了老师折腾后,估计也定然不会让政务院、资政院好过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

    李思钰想了下后,说道:“当事情不可调和后,最佳的法子就是转移他人注意力,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三院连连做下愚蠢之事,百姓对三院越来越失望,此时就该转移矛盾冲突,将矛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李裕几日里跟在李思钰身边,有些事情他能清晰看到最终结果,有些事情就像被盖了层轻纱让人难以捉摸。

    李思钰不见他开口,想了下还是决定将心中预想说上一说,也算是给他今日开了小灶好了。

    李思钰说道:“三院连连出错,老师不喜欢介入三院,你师公还在处理军中缺衣避寒之冬衣,他也是没太多精力,你几个师娘也各有忙碌,所以呢,三院的事情也全是三院自己失误做下的。”

    “自己有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自己,老师插手、主理监察院,资政院、政务院也定然惊恐,信不信,老师今日解决结束了监察院的事情,明日资政院、政务院就会将一个干干净净的两院放在老师面前,与其如此又有何益于事?”

第1113章 注定的结局() 
“大人,陛下在参谋部没多久,此时再去监察院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不妥?”

    刘景瑄转头看了一眼崔聃,皱眉有些不解道:“北地王调陛下随在身边,定然有北地王的道理。再说,先在参谋部入军,再入监察院参政,这有什么不妥的?”

    崔聃犹豫道:“不是不妥,只是卑职以为是有些急切了。”

    刘景瑄皱眉思索了片刻,微微摇头道:“北地王自有北地王的打算,或许或许是北地王不看好关内情势吧”

    “关内?大人的意思是中原朝廷?”崔聃一脸疑惑。

    刘景瑄手中马鞭一起一落,轻轻敲打着手心,好一会才叹气道:“李飞虎、李克用、朱温三人如三国鼎力之时,但其间又有些许不同。”

    “当年之三国,东吴以大江为险,蜀汉则以崇山峻岭为屏,故而才可与曹魏相抗。但是李飞虎之洛阳、李克用之陈蔡、朱温之汴州,三者间并无高山、大江之险相阻,三者虽因连连大战而损兵折将,一时间虽无力继续交战,但此等鼎立之势必不能持久。”

    刘景瑄、崔聃两人几乎就是李裕的贴身跟班,李裕进入李思钰书房谈话,两人也只能在门外等待,而且还被疤脸阻拦在十丈之外,无法直接听到里面的对话,两人也只能在门外闲聊,闲聊闲聊就聊到了当今天下,至于眼前营州发生的事情,两人都是本能的不去讨论,像是刻意在避免着什么。

    崔聃听了刘景瑄话语,有些皱眉不解道:“大人的意思是李飞虎、李克用、朱温三人会在来年混战不休?若是如此,以大人看来,三人谁会最终获胜得了河南之地?”

    “来年?”

    刘景瑄轻轻摇头叹息,说道:“或许不用这么久”

    “哦?”

    崔聃一愣,皱眉认真思索一番,微微点头,说道:“的确用不了这么久。”

    刘景瑄点头道:“你也知道朱温之妻病故的消息,各方藩镇定然是要遣使者前去汴州的,期间又会发生多少龌龊之事?”

    “呵呵”

    “北地王自洛阳一路北返营州,几乎搬空了整个河南、河北两道钱粮。无粮即无兵,洛阳、陈蔡、汴州三者又是如此之近,一粒火星即可让三人争斗不休,来年粮收前三者也必然大战一场,而最佳之时却是今时之秋冬。”

    崔聃微微点头,他很赞同刘景瑄话语,春暖花开是农忙之时,整个河南道被李思钰抢掠的人丁、钱粮颇多,人丁不足极为明显,无论是谁也不可能再在忙种之时厮杀不断,否则最后只可能便宜了虎视河南道的其他藩镇,秋冬交战也就成了最佳选择的时机。

    刘景瑄轻轻摇头叹息,说道:“三者交战,以咱家看来,最后也只能便宜了朱温贼子。”

    “哦?”

    崔聃一愣,不解道:“晋军虽被我军重创,但沙陀族胡骑并未伤了元气,再加上李飞虎与晋王的关系,两者或许此时还不会有所勾连,可一旦一方势弱,两者结为父子之盟还是没多少困难啊?”

    “呵呵你小子还是年轻了些啊!”刘景瑄一阵摇头,说道:“李飞虎自沧州领兵数万相助汴州,这足以说明今日的李飞虎已经不是当年之李飞虎,低声下气与晋王结为父子之盟没任何障碍,可你小子莫忘了一件事情,就是晋王最渴望得到什么?”

    崔聃瞳孔猛然一缩,这才发觉自己竟然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事情,见他如此神情,刘景瑄就知道他想到了什么。

    “晋王到了如今虎落平阳被犬欺地步,虽是他一再失误,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李飞虎身上,若李飞虎未能反叛,晋军也不会沦落至此。”

    “晋王虽还是晋王,可没了太原府的晋王那还是晋王吗?”

    崔聃微微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晋军突袭襄阳后却令沙陀胡骑兵入汴州,以至于朱温未能夺了山东之地,若晋王不欲北向河东道,晋军绝不会行此等愚蠢之计!”

    刘景瑄点头笑道:“正是如此,所以以咱家看来,朱温秋冬之时必出兵虎牢关,必会想方设法交好陈蔡,而晋王也定会坐视洛阳危困!”

    “之后”

    “呵呵就该是晋军夺了洛阳,打通兵入河东道的道路了吧?”

    “之后又如何?难道朱温贼子就看不到晋王小心思?”

    刘景瑄轻轻摇头,说道:“朱温起于黄贼叛军,数十年尔虞我诈早已炉火纯青,与晋王厮杀了这么多年,又岂能看不出晋王心思?”

    “晋王若足够聪明,此时就该保持与李飞虎相善关系,应该夺取江南之地,只有如此,只有三足鼎立数年,晋军才可以兵夺洛阳,夺回河东之地,而此时么以区区数万兵卒占据襄阳、陈蔡,再加上东都京畿等地,数万军卒么”

    “呵呵”

    “兵力不足而散,朱温只需谴大将自宋州兵入陈蔡,将晋军截为两段,让其首尾难顾,两相夹击洛阳,晋王又能如何?不身死洛阳就不错了。”

    崔聃微微点头,作为崔家年青一代佼佼者,在军部处参与了不少战略战术决策,他能够听懂刘景瑄话语,在李存孝、李克用、朱温三者中,李克用占据的优势最为明显,晋军夺了襄阳,打通了南下的道路,江南钱粮广盛,完全可以以江南之钱粮休养生息数年,而李存孝、朱温却要困难许多。

    李存孝东面是朱温,南面是李克用,东、南是无可奈何的仇敌,而北面的河东道、西面的关中虽看起来算是同盟,但两者并不可信,也绝对不会给与太多支持。

    李存孝算是四面皆敌,朱温同样也是无法动弹。

    如此也只有李克用有足够腾挪空间,若他有足够的沉稳、谨慎,他就不该囤积重兵与李存孝、朱温对峙,就该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将兵力集结在襄阳,但是李克用并未如此。

    听了刘景瑄话语,想到自己从军部看到的中原密报,崔聃心下不由感叹连连,李克用并未囤积重兵于襄阳,这就意味着晋军并未想着用数年时间修生养息,没想着一点点让李存孝、朱温双方流尽鲜血,最后的结果

    崔聃摇头苦笑,最后的结果不用猜测也已经决定了,也有些明白李思钰为何这么急着将李裕调到身边,这么急着让他参与监察院审理卷宗的事情了。

第1114章 胡言乱语() 
看着崔聃若有所悟,刘景瑄不由笑道:“中原秋冬必会战乱不断,最后获胜的也只可能是朱温贼子,李飞虎、李克用是否身死其中尚不好说,但势必会对关中、河东道造成很大影响,朝廷又将走向何处也无从判断,但你小子以为北地王会真的坐视天下危局不闻不问?”

    崔聃微微摇头,若有所思道:“姑父自然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