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当年李世民留下的锅,如果他当年没有放过吐蕃一马,而是乘胜追击,就算没有灭掉吐蕃,至少也可以将吐蕃打的元气大伤,至少可以让他们老实一百年。
还有突厥,同样是因为李世民放了突厥一马,最终导致突厥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再降再叛,再叛再降……大唐强盛,他们立刻老老实实,等大唐一旦衰弱下去,立马就故态复萌,再次反叛,给大唐带来了无尽的损失。如果历史上的他能像如今的李贞这样,一举将突厥吞下,哪里还有后面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
李世民如此,武则天也是这样,当年契丹和大唐开战,大唐都将契丹打成孙子了,然后契丹非常识时务的递表称臣,可能是降表上说的太诚恳,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武则天就这么放过了契丹。
之后契丹又和大唐打了几仗,一直都是败多赢少,总算是老实了一点,一直到大唐末期,契丹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刚好,这时候宋朝也建立了,然后一头就撞上了契丹,撞了个头破血流,直接被打成了孙子,又是称臣,又是纳贡的,简直丢尽了汉家的脸面。
而也正是大宋重文轻武,导致儒家再次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儒家典籍几乎被他们解说了一个遍,最终导致理学这个怪胎的生成,将汉家血性彻底阉割,之后将近千年,汉族二郎们的头就再也没有抬起来过。
所以说,这个锅,儒家真的是罪魁祸首,这个锅他们想甩掉都难。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在抨击儒家,之前也说了,儒家刚开始的思想是好的,事实上不管是哪一家的理论,在刚开始成型的时候都是好的,要不然这些学说也不会被世人所接受。
然而学说的好的,但人却有差异,为了自己的目的,这些思想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畸形解读,成为了一套又一套的歪理邪说。
有人说,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儒家的发展,但是他们连儒家最核心的经义都丢弃了,这样的儒家还是儒家吗?这样的儒家,纵然是发展起来,除了祸国殃民,又有什么用呢?
(本章完)
第601章 铜豌豆()
第七十三章铜豌豆
不过之前的话也不一定就是绝对的,一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未必就真的想放过那些冒犯者。
比如李世民,在十几年前,就在李贞献上《定边五策》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大唐的最终外敌会是吐蕃,这说明他早已经看出了吐蕃的威胁,这说明在他内心深处,是想一举击溃吐蕃的。
然而,尽管已经看出来了,但在历史上他依旧饶过了吐蕃,为什么?
说到底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考虑。
他是皇帝,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既然注定要在历史上留名,那自然希望留一个好名声,而不是千古骂名。
偏偏历史是掌握在儒家手中的,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意思来,他们分分钟将你写成千古暴君你信吗?
不要怀疑,这种情况是的可能发生的,比如隋炀帝这个倒霉蛋……
虽然他有的地方做的不行,但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就是心情急切了一点,然后就冒犯了儒家以及世家的利益,然后隋朝就被灭了。
隋炀帝死了,儒家就开始拼命的抹黑他,正好,大唐需要让自己的夺权变得合法一点,便默许了儒家的伎俩。得到支持的儒家最终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技能,顿时觉得自己牛逼大发了,抹黑完隋炀帝,便调转枪头将目标对准了李世民,然后李世民就懵逼了,他没有想到儒家竟然会反咬自己一口,然而看着威逼自己的儒家,李世民沉默了……
因为亲眼看到了英明的隋炀帝的下场有多糟糕,所以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于是李世民不得不开始向儒家妥协,并且按照儒家的意思来施政。
哪怕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会给大唐带来不少潜在的麻烦,但是他更在乎自己的名声,也更相信自己的后代,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轻易解决自己遗留下来的小麻烦,然而他却忘了,没有千年的王朝,谁敢保证自己的后人就一定会如自己一般英明?
关于这一点,秦朝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到底李世民更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名声,毕竟这可是一个为了名声,可以修改自己起居注的皇帝啊。为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号,可以大把大把撒银子,大把大把送技术,完全不管后来,这些在大唐得到技术的国家,会不会反过来咬大唐一口、
然而李贞不一样,他是从后世来的,在那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能弄到钱,别说名声了,就连节操都可以丢掉。
李贞虽然没有那么狠,但好歹也在那个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家里又是开工厂的,早就被后世的风气所感染,他的性格说的不好听听一点,就是现实,说好听一点就是务实。
但是不管是现实还是务实,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考虑问题往往会从实际出发,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哪种选择对自己更有利,就选择哪一种方法,至于这种方法对自己的名声有没有影响……
这个倒是没什么,有个好名声固然最好,但如果非要留下千古骂名,那也无所谓,只要实际的好处捞到了就可以了——这种处事态度,也是让儒家不爽他的原因之一。
李贞的表现就像是一颗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完美无缺,毫无死角。
儒家为什么那么牛逼?因为他们掌握着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人才。如今儒家独霸天下,几乎所有人才都是儒家出身,他们掌控着所有的人才渠道,如果你得不到儒家的支持,你就算是能坐上皇位,他们也能靠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将你从皇位上逼下来你信吗?
但李贞不一样,他有问田书苑,培养出来的学子个顶个的都是精英,按照每年一万名问田书苑学子的别有名额,五年时间他就能有五万人才。
这么多人才,天下三百六十州,平均一个州差不多将一百四十多个人才,这么多人,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州府的运行了。
也就是说,李贞只需要靠着问田书苑,就可以维持住大唐的运转,对他来说,有没有儒家是一样的,他用不着讨好儒家。
而没有了最大的人才支持,儒家还有什么能威胁到李贞的?
钱,以李贞现在的钱财,比他们所有儒家加起来都要多。
权势,李贞是大唐皇子,未来还会是太子,大唐未来的合法继承人,儒家能给李贞一个帝国吗?
威望,李贞背后站着大半个朝廷的支持者,那么多人愿意支持他,威望又怎么可能小了?
最后就是名声了,但是李贞偏偏最不在乎的就是名声了……
儒家所有惯用手段,对李贞都毫无作用,对待李贞,他们就好像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换句话就是说,李贞是一个脱离了他们控制范围之内的人,偏偏又是下一任皇位的有力继承者,他们又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人登上皇位?
不过李贞才不在乎,儒家对付自己又能怎么样?现在全天下都被自己给引到银岛上去了,为了这件事,几乎把狗脑子都给打出来,哪里还有精力来对付自己?最多也就是给自己在朝堂上给自己找茬罢了。但是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足够给自己摆平这方面的麻烦了,自己完全不用担心。
这些是后话,以后再说,现在还是说说李世民的事情。
值得可喜可贺的是,在李贞的影响下,李世民貌似有点转过念头来了,当时松赞干布进犯松州,却被大唐迎头痛打了一顿,各种火炮手雷热武器,几乎将吐蕃大军全歼。
松赞干布被吓坏了,好不容易逃得一命之后,立刻上表朝廷请罪,希望大唐饶恕他的罪过,同时希望迎娶大唐公主,从此以后,愿意以子婿之礼对待大唐。
、据说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贞差一点都笑喷了,你打输了战争,竟然还妄想娶大唐的公主,你想的也太美了吧?
还是说,你当所有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意图来?
(本章完)
第602章 大唐兵锋()
第七十四章大唐兵锋
关于这一次松赞干布的求和,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他的缓兵之策,大唐最应该做的就是乘胜追击,一举击溃吐蕃主力,打上青藏高原,拿下吐蕃全境。
然而尽管大家都明白,但是架不住吐蕃有钱啊,各种金钱财货不要命的往大唐贵族的家里塞,虽然一些重臣全都将礼物加倍还了回去,但也有一部分人收下了吐蕃的厚礼,然后揣着明白装糊涂,老生常谈的说什么杀戮过重,有伤天和云云……
李世民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收了礼的,但奈何文官集团实在是太过庞大,步步紧逼,以至于差一点李世民就答应了下来。
好在李贞提前有所察觉,在前一天已经和李世民提过这一点,想到李贞对自己说过的话,李世民最终还是咬着牙没有松口。不但没有松口,而且还借此大发脾气,查处了一大批受贿官员,狠狠的打压了一下文官集团。
不过文官集团并没有善罢甘休,面对李世民的打压,不但没有缩回去舔伤口,反而越加过分,往后每次大唐击败一个国家,他们都会站出来继续打下去。
尤其是这一次亲征高句丽,当一切准备都做好,李世民终于在朝堂上宣布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后。世家和儒家那一批人立刻就慌了,更是拼了命的反对。
他们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和李世民斗气,儒家集团还没有那么孩子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
道理很简单,李世民为什么明明知道地下的文官集体已经大部分腐朽,却依旧没有加大力气收拾文官集团?难道他就真的没有备用人才,只能倚重儒家和世家势力吗?
当然不是。
这世上想当官的人多的是,身怀才华却报国无门的人随处可见,只要李世民敢将文官集团的人罢免,有的是人愿意献上自己的忠诚,踩着前人的尸骸上位。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官场大清洗,势必会引起国家动荡,那些一直觊觎着大唐繁华的异族会不会趁虚而入,落井下石,趁着大唐混乱的时候,给大唐来一个狠的?想都不用想,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出手的异族很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好多国家四面同时出击,那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更有甚者,一些人还可能会引狼入室,主动放异族进入中原,给大唐带来无边的灾难,甚至可能还会动摇大唐的根基。
这也是之前李世民为什么不敢动儒家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不能动,而是不敢动,一动说不定就是国破家亡。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世民已经开始剪除外部的威胁了。
大唐的外部威胁基本上都集中在三个方向,分别是北边、西边、南边以及东北边。
北边的好说,就是突厥,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搞定了,就不多说了。
然后是西部,西部的吐蕃、高昌以及吐谷浑已经被灭,安西都护府也已经建立,在西域安插了一个大钉子,这边的威胁基本不用担心。也就是说如今除了西突厥之外,大唐在西部的威胁已经消除。
虽然还有一个西突厥,但西突厥是一个大国,大唐不知道在里面安插了多少探子,那里的任何军事调动,都会引起大唐的惊觉,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充分的应对,完全不用担心西突厥会突然发难。
然后是南边,南边就更不用说,主要是南洋和天竺,天竺和大唐隔着一个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脉,基本不用担心。也就是说,大唐南方的威胁基本只有中南半岛一个了。
可是如今中南半岛上,除了一个六诏之外,其余国家都被灭亡,整个中南半岛都被大唐纳入了囊中。
就连仅剩的六诏,也被大唐四面包围,在大唐的兵锋下瑟瑟发抖。
之所以留下六诏,李贞也是考虑到六诏属于后世的滇省,也属于华夏血脉,何况战士战斗力超强(六诏多山,而一般山地里出来的人,都是天生的步兵,就像是从草原上出来的人都是天生的骑兵一样),武力征服只会给大唐带来损失,远不如和平解决,不但减少损失,而且还能为大唐增添不少优秀的战士,一举两得。
而且面对大唐的招揽,六诏的酋长们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尤其是在听到六诏会并入大唐,六诏子民会成为大唐子民后,更是欢天喜地。倒不是他们这么容易知足,实在是大唐在南洋干的事情,让六诏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