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品卿相-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只离岸,向着不知名的远方航行。

    护卫们喧喧闹闹地准备回去。

    虞南子放下车帘,盯着与自己同乘的小女孩,不知怎地,小女孩的眼圈竟然红了,哭过一般,似乎为了避免被虞南子看到,低着头。

    微微一笑,虞南子的目光落在小女孩身上,仿佛并不知道她的反应一般,说道:“进了许家,就要守规矩,我喜欢美好之物,所以你要先取个好名字,不过终究是要告别过去,你说你叫银儿,银儿阴儿,不详,既如此——”

    “以后你就姓许,改名唤作晴儿罢,如何?”(。)

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化王凝之() 
会稽郡是临海的,靠近海边的位置,这里的村民依靠捕鱼为生,耕种反倒是副业,同时这片区域也是特殊的,是山阴县、会稽县和上虞县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只是这个时代,这种交通要地并不被重视。

    飓风来袭之时,这边村民遭到的威胁更大,很多人因此丧生,也就最近才能出海捕鱼,前几天都是依靠晒干的鱼干度日……这边也是王凝之重点照顾的区域,因为没有山岭,木材并不多,所以这边的郡民只能等待从其他地方将木材运输过来,武卒的监督引导下,事情进行的很顺利,运送过来大量的木材。

    这边有传统农居,却因为人口稀少,不会像后世那样依水建造房屋,反倒是茅草屋居多,家庭劳力多的,会花些时间打造更加坚固的屋舍——木屋,相比于茅草屋,木屋的抗打击能力要强太多,王凝之这次的规划,也是从传统木屋建筑中选择了一个简单宜居的作为模板,建造统一屋舍,并且画地而居,将人少的村落合并在一起,便于管理。

    运送木材的人中,就有上虞县来的青山,男人们实行的是轮班制,总共分为两批,半日一换,侍弄农田与砍伐、运送木材,建造房屋相互轮换,由于加快了进度,木材已经足够多了,只剩下接下来的加快时间建造屋舍。

    由于挺受重视,青山算是这次运送木材的负责人,这边的渔村是三个小村庄合并起来的,由于天灾来临时损失有些大,死了不少人,人不多,如今三个村子合起来,也不算大。

    从牛车上跳下来,青山看了看前方,已经在规划好的区域出现了几个崭新的木屋,剩下的还在建造中,只是却不见建造房屋的人。

    接应他的是一个老村长,年岁很大,佝偻着身子,皮肤粗糙,带着海边人特有的黝黑,拄着拐杖缓缓走来,似是看出青山的疑惑,便开口说道:“村民们在祭拜府君大人,这已然是我们这边的惯例了,说起来,若没有府君的政令,我等,恐怕……”

    说着,老村长就哽咽起来,身体急剧颤抖。

    青山急忙搀扶住他,示意跟过来的人现在这里等着,随后就顺着老村长的方向向那一排屋舍后走去,地面的泥也是翻新的,有些潮湿,好在是平地,是特地选出来的好地方,即便河流涨潮也不会波及到这边,在太阳的暴晒下,一会儿就会变干。

    村民就在屋舍之后,那里有一大片空地,大约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跪拜在空地处,形成一个半包围的圈子,中间有一个木头雕刻而成的木像,青山是见过王凝之的,所以看过去,发现这个木像竟隐约与王凝之相似;而另一拨人,则身穿胡服,数量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较凶悍,此时却尽量收拢着凶悍之气,目光大多汇聚在中间的王凝之木像上,没有窃窃私语,而是静静地看着那里。

    青山很奇怪,却没有多嘴询问。

    关于对王凝之的崇拜,自家那边也是有的,有些人甚至将其神化,认为王凝之是上天派下来的使者,专门来救苦救难来的,这种传闻大多不可信,也不知出自谁之口,却广为流传,即便有人不相信,提起王凝之,却也会保持一份尊重。

    这种意义上的尊重,甚至连上上任的王彪之、许慎都不曾有过。

    老村长摆摆手,示意青山松手,让他在这里站着,随即,老村长颤颤微微地过去,站在木像的旁边,在另一边还有个道人,见老村长过来了,两人双双高举着木杖,也不说话,过了片刻,木杖重重地落地,发出哒哒两声响动。

    “苍天怪罪,飓风来袭,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天降府君,名曰凝之……叩首……”这些话是道人说的,大意比较浅显,就连青山都能听懂,大约是说天地视万物为刍狗,妖魔作怪,王凝之乃仙人化身,前来降妖除魔等等,奈何说话的道人声音真挚,抑扬顿挫,整整一席话说完,让人热泪盈眶,感同身受,所以当最后一句“叩首”说出来之时,所有人,包括旁边围观的那一拨衣胡服者以及青山,都下意识地跪在地上叩首。

    “叩首……”再次叩首。

    “再叩首!”

    三拜九叩乃是大礼,平日里只适用于帝王、祖先以及神仙,如今王凝之的木像被赋予此等含义,即便是跪拜下去的青山也不觉得突兀……若没有王凝之的措施,他的妻子以及小儿怕都要葬身在暴风雨之中。

    三拜九叩之礼后,汇聚在这边的居民逐渐散去,再次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干活,青山则与三位村长以及道人交流,商议木材的交接问题,并很快招呼了一大帮子人过去,将牛车上的木材一棵接着一棵卸下车。

    途中,青山一直关注着那群衣胡服者,觉得奇怪,这个地方怎么会出现这么多陌生人,上次来还没有,而且看这些人的模样,只是衣着打扮与胡人相似,实际上却是汉人长相。

    在卸车的时候,一只小船从远处靠近,没过多久就靠了岸,那群衣胡服者迎接过去,总共四个人,三男一女,这些人会和之后,冲着老村长招了招手,并没有说话,就一起上了大船……出海。

    “青山,青山?”

    听到有人叫自己,青山立刻清醒过来,见是老村长,站在自己身前,缓缓地说道:“怎一直注意他们,有什么问题吗?”

    “那些是什么人?”青山憨厚的脸上带着一丝难堪,问完这句话,立刻改口说道,“我是不是问了不该问的话,老村长你别在意,我就是一时发怔罢了。”

    老村长呵呵笑着,似乎并不在意,开口说道:“我也不清楚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已经来了有两天了,送他们来的是琅琊王氏的部曲,府君派过来的人,那自然是没问题的……好了,卸完了,你该回去了。”

    回过头,看着空空如也的牛车,以及依旧立在空地上的木像。

    半晌,青山才后知后觉地应道:“哎,我知道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冰与火() 
“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

    这是古人有关火锅形成之后的第一次文献记载,魏晋时代,显然是没有火锅之说的,在王凝之看来,祭祀的时候“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算是火锅的雏形,只是这时候远远没有后世的丰富调味料以及食材。

    不过难不倒他,火锅是最容易享用并且适宜平民的美食,并不需要特别难以寻找的调料,辣椒、花椒、香辛料等等这个时候都有,王凝之在一边说,郭十四就在一边记录,取活水,熬成汤,佐以烈酒,这就算是锅底,他尝了尝,感觉可以之后,就吩咐小厮四散而去,到各房叫人……火锅这种东西,吃的是热情,一个人是完全新鲜不起来,况且王凝之也不打算藏匿,干脆去各房叫人,感兴趣的就过来,不感兴趣就算了。

    所以等他再后厨忙活半天,让奴婢们在二房庭院处将所需布置好之后,一抬头,呵,吓一跳,黑压压一片人,都赶得上家庭聚餐……或者完全可以叫做家庭聚餐。

    此时已然黄昏,光线昏暗,奴婢们掌灯之后,院子里才有些光芒,王凝之和谢道韫招呼着众人入座,让他们惊讶的是,不但各房的弟弟妹妹们都来了,就连父母王羲之、郗璿也过来了,甚至还带来了王贤夫妻,这样一来人就有点多了,王凝之就招呼郭十四去分出两个锅,干脆利落弄成了三桌。

    一切妥当之后,命婢女满上新酿的酒,举起酒杯,他站起来,笑呵呵地说道:“大家可能稀奇,到底是什么好吃的能够让我将大家都叫来,这可不是普通的煮食,却也不麻烦,你们先尝尝,觉得好吃了,就叫上自己后厨,让郭十四教导给他们,以后自己贪嘴了也能寻摸着吃到……”

    人多了就有些喧闹,气氛却火热起来,在座都是血脉亲近之人,虽说王家不经常聚餐,却也都熟悉,也不用多讲规矩,由王凝之演示,等锅中汤水沸腾之后,令人将食材挪过来,食材甚是丰富,鸡、鸭、鱼、肉,甚至还有活虾,羊肉,辅之以应季蔬菜,每一样都取少许,放入锅里涮,片刻后,切成片的羊肉熟了,他亲自将两片羊肉分别送与王羲之和郗璿碗中。

    “父亲,母亲,尝尝如何?”

    王羲之和郗璿分别尝了尝,被热气熏得燥热起来,尤其是王凝之放了辣,吃下一片羊肉之后一头热汗,却觉得无比爽快……王羲之用手绢擦擦汗,冲着众人笑道:“此物甚好,香辣可口,大家都吃吧……”

    随后又专门对王凝之说:“竟不知叔平忙里偷闲,还能鼓捣火锅这一新鲜吃法。”

    看着众人一边吃一边聊天,就坐在王羲之下首的王凝之回复道:“我是想着天气越来越寒冷,若是下雪了,吃些热食更让人满足,便从‘击钟列鼎’这一说法之中推演,试验了几次,方才得出成品……”

    “想必又与进化、演化有关吧,这次二哥可有诗言,说出来听听吧?”

    吃的欢快的一群人欢天喜地,直接忽视了“食不语”这一俗礼,郗道茂就坐在郗璿的旁边,听到王凝之这么说,又想着往日和王凝之下棋总会被他的各种歪诗逗乐,所以干脆开口打趣。

    “是了,二哥的歪诗最多,何不说上一首。”弟弟妹妹们大多都在学堂上课,听到郗道茂不怀好意的打趣,也急忙迎合,将目光转向王凝之。

    王凝之急忙摆手:“你们这是为难我,吃的尽兴,何苦让我吟诗,你们也都是知道,二哥我也就只会几句歪诗。”

    “歪诗就足够了,况且听此话,郎君腹中应是已有诗稿了吧?”谢道韫也冲着王凝之微笑,并伸出手用手绢擦下王凝之额头上的汗水。

    “既然娘子都这么说了,那我就……”

    话未说完,王凝之就看到从外面走来的部曲道人们,似乎是看到这里这么多人聚会有些惊愕,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进来,他当下有了决定,便站起身子摆摆手,冲着桌前的人说道:“等会再说,我先处理完事情……”

    显然,背诗也是有代价的,本身他记忆里的诗作就不多,更何况还有固定命题的五言诗,只是脑海中隐约有印象,突然要他背下来不太可能,所以干脆直接跑路。

    顿时间引来一片嗤笑,连母亲郗璿也眉眼带笑地瞧着他。

    进了书房,仔细地听着陈泉他们的汇报,事情不多,却个个让他皱眉。

    “李陵怀又去了义兴,还叫来世兵来协助……郡狱?难不成那些尸体有了线索?”一开始并不觉得李陵怀针对自己的王凝之也开始怀疑起来,难不成自己看错了,还是说李陵怀和某些人达成了条件,他不动声色,“这样看起来,接下来恐怕对我不利……那人是否安全离去了?”

    “已然安全离去,海边那边的道人传来消息,亲眼看着他们坐船离开。”负责此事的陈泉急忙答道,并紧接着说道,“二郎,那边还有一件事需要向你说一下。”

    “哦,何事?”

    “海边那边原本有三个村子,因为飓风之灾,并在武卒们的规划下合成了一个村子,许是因为二郎的政令,让他们感恩戴德,于是乎……他们雕刻了一个大大的二郎木像,整天当做神灵一般祭拜,祭拜完之后才去做事,这……”

    “还有这种事?”王凝之一愣,被人雕刻成木像整日祭拜,这种对象他也有耳闻,但那些人无疑都是有大功绩或者死去很久的伟人,却没想到自己仅仅赈个灾就受到追捧,让他哭笑不得,脑子有些茫然,不过终究有一点是确定的,影响恶劣不至于,只能示意自己明白了,然后又将各种事情交代一番,打发他们离去。

    王凝之倒是不忘这些部曲,送他们离去之前将郭十四抓住,让他将火锅的做法教给这些部曲、道人,天气逐渐变冷,火锅无疑是一种很让人享受的美食,热气腾腾的驱散寒冷,又容易制作,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