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萜癫皇谴麓掠杏啵颗费粜薜比灰膊皇救酰贾沼敕吨傺驼驹谝惶跸呱希乇鹗窃谛抡母镏腥χС郑破湮鸵膊晃�
走过三贤祠,跨过南阳河,再往前便是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其内有归来堂,不用问便知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的居所。
此时,高峰正缓步向这厢走来。青州和两路的情况已经稳定,他终于抽出时间来此间走走了。
高峰有一个心结,那就是要拜访一下心中的偶像。千古第一女才子,那不仅仅是一种噱头,更是一种才华和风骨的体现。
如果仅仅是才华,高峰并不会太放在心上。赵明诚才华也不错,可在高峰眼里要比李清照差上数个档次。
李清照一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完全诠释了她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一生。
她不但胸怀如此,还敢说敢做,对那些不平之事从不怯懦。
她嫁入赵家的次年,就公然给公爹,也就是当时的宰相赵挺之写信道:“炙手可热心可寒”。这是在骂赵挺之是奸贼杨国忠,权势热得烫人,却令人心寒。
到了后面的建炎年,也就是南宋时代,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可这个知府只一年便因失职而罢了官。这是因为手下叛乱所至,虽然事先有人向赵明诚汇报此事,可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叛乱如期进行,尽管叛乱很快便被平息,可赵明诚还是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而做为妻子的李清照却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不过,她并没有争吵,只是逐渐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赵明诚不久离世,李清照也得了重病,这在期间右承奉郎张汝舟乘虚而入,通过甜言蜜语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俩人终于结了婚。只是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的面目,不但想霸占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大量收藏,还对李清照施暴。此时,李清照不堪虐待,掌握了张汝舟的匿罪,主动揭发了他。
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李清照宁愿忍受牢狱之灾,也不愿苟且忍辱,最终与张汝舟双双入狱。后来,多亏朋友的帮助,李清照仅仅坐牢九天就被放了出来。她终于达到目的,离异成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大多数事情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生。只是对高峰来说,众人的生命轨迹他都见识过一遍,对他们的人格性情也都清楚了然,所以在对待他们的心态上也就有所不同。
赵明诚的懦弱,张汝舟的阴险,李清照的刚烈,大家都是文人,却有天壤之别,再加上乱世中身为女性的艰难,高峰更为李清照折服,再者说,她的那些诗词可是脍炙人口,就连许多男子也无法比拟,这更有让高峰叹服的理由。
带着这个心情,又借着赵明诚即将上任要为之送行的理由,高峰携风小默来到了归来堂。
赵明诚夫妇因受其父辈的影响,又在蔡京的诬陷下丢了官,他们只得回到青州故居生活,在这里他们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
不清贫不行,金石字画可都是值钱的玩意,特别是对这两位研究到痴迷的人来说,金石字画的需求更是海量的,就算之前家中再殷实,赵明诚夫妇也禁不住这番折腾,他们只得省吃俭用达到目的。
不过,当高峰看到因得到消息早就恭候在院门外的赵氏夫妇时,却又感到他们很平静,也很充实和快乐,这大概就是远离朝堂获得的心境吧。
这时,高峰突然有种后悔的感觉。这种平静的生活或许就是李清照希望过的,他不应该打扰到这份平静。
事实上高峰知道,赵明诚除了在研究金石字画上有所成就外,在其它方面并不突出,特别是在做官上,简直是一团糟。由他来做官,还不如专职搞研究,大不了他设个基金支持一下。
只是此是说什么都晚了,木已成舟,历史的轨迹还是继续推动吧。
赵明诚看上去似个翩翩君子,见到高峰夫妇立马笑逐颜开。而高峰与他示意之后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那名中年女子。
荆钗布裙,朴素尔雅,神情淡然,心境恬静,更有一种淡淡的书卷之气流露。
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易安居士,这就是心目中的偶像,虽然她貌不惊人,也没有华丽的穿着,但她站在那里就似一碗干净的水,无华而清澈。
高峰观望一阵,不由得失神起来,直到风小默在旁提示性的碰了他一下,才上前道了声:“清照姐姐。”
嗯?一行人全都懵懂了,这是什么称呼?
要说从年龄上,这么称呼也不为过,可按风俗来说,你不称声赵夫人,也应该称声嫂子吧,可这个清照姐姐就显得太过亲近了吧。
风小默还好,她早就听到高峰念叨过大才女李清照,那是一种由衷地欣赏,可赵明诚就不理解了。你小子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吧,什么意思,把我当姐夫看?我有你这样的小舅子吗?如果真有这样的小舅子就好喽,将来还愁什么升官发财?
赵明诚自然不会对高峰介意,高峰可是他的大恩人,赋闲在家十多年,没有高峰,哪来他的出仕,不就是一个称呼吗?我能接受。
第508章 清照之家()
大家蒙圈,李清照自然也不例外。她自信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高知州,虽然他的大名早已传出,甚至还有几首诗词也让她欣赏,但她不认为他认识自己。
自己和丈夫算是朝廷贬谪的人,虽然这些年致力于一些金石研究,可研究成果却并未向外公布,因此不可能引起太多的关注。再者说,就是有人关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赵明诚,她还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让人多看一眼。因而,这位高知州的谄媚或许另有原因。
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把高峰想得太差。无论怎么说,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数职,他平宋江、搞发展的名望还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对赵明诚的帮助,使得赵明诚最近开心了不少,而这个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么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她的那些诗词和她的傲骨情怀。
当然,这些除了高峰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个中自然不好明说。李清照的很多诗词虽然流传到后世,并很受欢迎,但大都是她的闺中之作,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拿出来炫耀,也就是说,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后来的一些事迹和佳作连她本人也无法预知,更无法预测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与此事有关,只是现在高峰除了对她表示敬重外,实在无法说出更多细节,毕竟作为后来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机,当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没有发生,就是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还不如让大家糊涂些的好。
当然,蒙归蒙,不解归不解,李清照还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见过高大人。”
这是正常的礼节,却一下子把高峰惊醒过来,他好似失态了。
就算是知道失态,高峰也不愿意改正,他认定称李清照声姐姐赚大了。
“清照姐姐才华出众,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见,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气,以后称我为高峰即可。”高峰恭谨地说道。
这句是高峰的心里话。事实上,李清照的名声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是传播开来了,千古第一才女虽然未得到公开,但要让大家说出几个超越她的人,却也没有几个,高峰如此称呼自无不妥。
当然了,李清照及赵明诚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出高峰对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这话应有几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说道:“高大人身临寒舍,乃鄙夫妇的荣幸,岂敢僭越无礼?再者,还请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妇,千古第一才女实在不敢当。”
李清照说得不卑不亢,也有几分谦逊在里头。高峰知其性情刚烈,明白不能太过急躁,于是不再坚持。在赵明诚的引领下,与风小默随他们夫妇二人入了院内。
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见整个院子虽然干净而清雅,却也显得简陋。由此可见,这夫妇二人把钱财都用在了金石字画的研究上了,以致于院子都没有多加装饰。高峰更由此推断,李清照这些年的生活是极为清贫的。
当然,从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些年虽然清贫,却也应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她不是一个喜爱吵闹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她能陪着丈夫沉迷于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众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着,也能委曲求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来决定。
但,她更愿意自己是个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热,做一些热衷的事情,特别是经历过家庭剧变的她更喜欢宁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这十多年里,她就生活在这种氛围里。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把这一段青州生活当作了归隐,于是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将自家之舍称之为“归来堂”,之室称为“易安室”,而她则称为“易安居士”。
易安,这正是李清照的心态表现,她太容易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是幸福和快乐的。
本来,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这种平静,但他知道,就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会改变,而且会令她愈来愈不幸,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许,在有意之下能改变她的命运波折。
院子是赵挺之早年置办的,规模确实不小。正房、厢房,加上前后院的各个房舍,合计得有数十间,甚至在院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李清照就是在这里渡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边走赵明诚边介绍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们改成了书房,如今我们夫妻也只剩下这些了。”
赵明诚的话说得实在。他们夫妇笃志于收藏、考证,因而藏书极富,他们就是希望能尽天下古文奇字。
赵挺之居相位,亲朋好友多在馆阁就职,馆阁中藏有较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于是赵明诚夫妇便借用这个便利条件去尽力传写,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当然,他们也搜讨了不少珍籍,这些珍籍价格高昂,就需要他们节衣缩食了。
夫妇二人为了收集这些,倾尽了全力,虽还没到卖房产的程度,却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讲,特别是李清照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一种富足,那就是知识。
当他们每获一书时,即共同校勘、记录和研究,同时还会把书籍珍藏起来,登记编目、按类罗列。
这是他们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他们十分知足。
高峰对金石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内涵,却知道它们的价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就是说,仅他们夫妇的这些收藏,不要说在后世,就是在当下也是价值连城,何况还有他们的心血倾注,赵明诚夫妇做此事,当为功得无量之事。
谈话间,几人不觉来到一座房前,高峰抬头望去,只见那门脸正上方挂有三字大匾:“归来堂”。
第509章 合作提议()
归来堂中一如院内清贫,除了书籍和基本的生活用具外,根本没有多余的物件。
赵明诚谦意地说道:“寒室简陋,招待不周,还望大人海涵。”
这份谦意赵明诚也就只对高峰去说,别人还真得不到这个荣幸。
赵明诚本为宰相之子,什么世面和人物没见过,虽然赵家后来落了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明诚结识的依然是有层次的人物,因而一般人还真没被他放在眼里。
再者说,他致力于金石研究,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在了那上面,对一些礼仪和俗事也就放任了,因而,那种寒室的说辞他都懒得去说。
赵明诚这种态度,至于别人怎么想他才不会去管,反正又没有人去惹他,他乐得逍遥。
当然,对高峰又是不同,主要还是因为高峰对他的恩惠,还有,高峰下一步就是他的上司,此种情况下就算不落俗拍马,他也会做出礼节性的客套来。
高峰自然不会在意赵家的简陋,他坦然说道:“赵大人就不要客气了,高某此番前来,一为赵大人继任送行,二想与赵大人合作。”
他没有说出第三个来意——见见李清照,实际上这才是他这番前来的主要原因,至于其它,他真的不太在意。
“大人要与下官合作什么?”赵明诚不解地问道。
若第一件事还能理解的话,那第二件事就出乎赵明诚的意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