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孤竹君-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诩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个鬼禾,确认应该是一种东北本土的禾类作物,比稻米小,但是要比小米更大,颜色也发白,尝了下味道,有点甜。

    “这个鬼禾种植的产量如何?”王诩问道。

    墨怜眨了眨眼“鬼禾一般每亩,能产一区。”

    王诩微微挑眉,这个计量单位有些陌生,倒是还不确定,让墨怜比了一下一区的重量后确定了,孤竹国还沿用着周朝或者夏朝的计量标准。

    换算成秦朝的单位,差不多一亩地产量在二十斤左右。

    (秦朝重量(克):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0360,1钧=7590,1斤=253,1两=15。8,1铢=0。69)

    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的话,这个产量真的是有点低,不过放在没有种田神器金坷垃的帮助下,原始东北严酷的环境下这个产量应该也算不错了。

    毕竟汉朝良田的亩产量也就70公斤左右。

    “那你们种植了多少?”王诩又问道。

    墨怜面露悲戚“孤竹国地处贫瘠之处,周边无泉水可用,只能讲种子洒落在林中,任其自然生长。”

    王诩瞪大眼睛惊讶道“这样一亩还有这种产量。”

    墨怜怯怯的点点头,不太懂王诩怎么反应这么大。

    华夏东北地区在古代因为气候和原始森林原因,一直被当做是蛮荒之地,一直到宋明时期才进行开发,而且还是经过了多次人口大迁徙,比如著名的闯关东等,直到后来建国开发东北,才将‘北大荒’开发成了‘北大粮仓。’

    东北地区肥沃的平原后来肩负着养育华夏半数人口的重任,这片土地富饶王诩是知道的,但是没想到这么富饶,这种没有改良过的原种随便撒就能有这种高产出,要是合理种植,那就有些不敢想象了。

    如果这个鬼禾真的有这么大的产量,那么王诩的计划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半,只要找到了一片适合种植的区域就行了。

    又询问了一下其他的粮食,除了大豆是驯化成功的之外,另外几样都是林间的野生植物,王诩纪录下每种植物的特征后,准备日后研究下有没有种植空间。

    一直跟墨怜聊到了天黑,才结束。

    外面族人点起了篝火,在墨奎的带领下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

    “外面在做什么?”王诩好奇的问道。

    “国君在祭祀秋神,希望今年入秋不要太冷。”墨怜恭声说道。

    商朝是一个‘神本位’的朝代,在哪个天神还没有拟人化的时候,殷商人在多神崇拜之上信奉一个至上神,那就是甲骨文的“帝”、“上帝”。

    商人的“上帝”支配着天、地、人三界的神灵,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造物主和最高主宰。

    不仅主宰日月星辰的运转,也主宰着大自然的变化和人间的收成、福祸等。甲骨文中有“帝其令风”、“帝其令雨”、“帝其令馑”、“帝其降祸”、“帝降食授佑”等等记载。

    这是一种最初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心态演化而成的,商朝的政治体系就是借助这种现象,将部落族长推举成‘帝’,作为族人与神灵沟通的渠道,但是由于‘帝’要管理的事情太多了,祭祀沟通的权利就交给了下面的各个部族的族长,也就是大巫。

    看着墨奎带领着孤竹族人围着火堆‘蹦迪’,王诩突然联想到后世依旧流行的‘跳大神’,竟然有点神似啊。

    这个巧合的现象激发了王诩的职业病,他倒是想看看,后世东北地区的‘跳大神’和殷商文化有没有什么关联。

    不过不等王诩好好琢磨,墨奎手捧着一个龟甲,脖子上挂着各种兽骨,一蹦一跳的过来时发出碰撞时,加上他嘴里喊着神神叨叨的莫名语言,十分诡异的跳过来跪在王诩身前,吓了王诩一跳。

    “请帝号令秋神,今年风调雨顺!雪魔退避!”墨奎喊道,身后的族人们也一同跪地呼喊。

    王诩嘴角抽搐了一下,本来只是想出来仔细看看热闹,没想到还得参与进来,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少年,虽然不信这些神神鬼鬼,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考古院经常有请各路大仙来辟邪算命。

    王诩仔细回忆了一下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道士的样子,清了清喉咙“准!”

    这一刻,王诩看着自己被篝火照耀的摇曳的影子,仿佛真的有一种神棍的气质。

    墨奎疯疯癫癫的叩拜王诩之后,带着狂喜的族人们又回到篝火继续跳舞。

    “这样的仪式,经常有嘛?”王诩看着跪坐在地上的墨怜问道。

    “在没有大帝指引的日子中,国君和臣民只能通过日日祭拜的方式来祈祷神灵的庇佑。”墨怜那双黑亮的眸子里闪烁着异光,看的王诩有些心虚。

    “起来吧,我会带领你们,走出迷茫的。”王诩别开目光,轻声说道。

    “感帝恩泽!”墨怜再次拜倒行礼。

    王诩嘴唇动了动,最后咽下了嘴边的话。

    虽然他并不适应这种动不动就跪拜的礼仪,但是他知道,自己得慢慢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然后再试着改变。

第6章 走出困境的两条路() 
第六章走出困境的两条路

    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造就了敬畏之心,也是秉承着这种敬畏之心,人类文明才得以在敬畏中思考,然后慢慢发展。

    华夏文明是所有文明中唯一文字历史完整的文明,但是确切的信世却是从周朝开始的,甚至夏商时期的历史又带有一些神话因素,这跟早期华夏种族的神权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夏商两朝开国先祖的诞生就能看出,当时华夏文明的神权发展。

    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传说是从父亲鲧尸体的肚子里跳出来的。

    商朝始祖更是留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谕。

    在王诩看来,这一切背后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一个统治的合理性,在远古那个未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敬畏除了武力,就应该是精神上的震慑,最先开化拥有智慧的那批人,理所当然的借用了自然的力量创造的‘神灵’。

    把自己比喻成‘神灵’在人间的代言人,带领着族人繁衍生息,这就是神权社会的初始阶段。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开化,衍生智慧,这种粗浅的神权政治就会出现很多分歧,这也是造就了华夏神话中神灵越来愈多的主要原因。

    直到吸纳了诸多原始部落文化,并且归于一身的周人出现,改变了华夏神权的格局,将统治权正式从‘神灵’手中抢了过来,变成了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权衡。

    但是即便如此,周人也没有完全舍弃神权带来的部分便利,至少在安抚统领普通人民方面,神权的作用要比皇权更有效。

    因为神权的出现,是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即便是两千多年的后世,文盲率极低的现代,‘神权’的力量依旧让人感到害怕。

    孤竹国能够残喘至今,与神权赋予的精神力量,密不可分,王诩知道不能轻易打破孤竹国人的精神信仰,否则后果难料。

    因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同源同根的关系,远古几大文明中有很多重合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远古神话中的设定,不管是两河流域文明还是海洋流域文明的神话,设定上都有大量重合,至少风雷雨电这些神邸都是相似的。

    但是仔细对比一下华夏的神邸,似乎跟其他文明的神邸有所不同。

    希腊神话中,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惩罚。

    但是华夏神话中,带来火种的燧人氏却成为了火祖,并且养育了伏羲女娲这对儿女。

    圣经中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贪婪,发动了洪水要毁灭人类,只留下诺亚一家人繁衍。

    但是在华夏神话中,共工祝融撞破不周山造成了天陷洪水,作为神的女娲却舍身补天。

    其他文明中的神,似乎都带着上位者冷漠无情的制裁,而华夏文明中的神,却是引领帮助人类的存在,换句话说,华夏神话中的神,就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

    神灵这个定义,在华夏文明中除了高高在上的神秘之外,更多的是给华夏人的亲近感。

    看着外面祈祷完欢呼雀跃的孤竹族人,王诩发现自己找到了心安理得当上这些人‘大帝’的理由。

    转头看了看还在昏睡的王离,王诩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开始寻找能够最快帮助族人们走出困境的方法。

    笔记本电脑用处还是很大的,里面装着他这么多年积攒的几十个T的考古资料,是真的考古资料。

    虽然里面大部分的资料都是没用的,因为现在才秦朝,后面那些朝代的资料,不是没有出生,就是没有建设。

    不过总归有一些意外惊喜什么的。

    比较重要的就是地理和动植物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让王诩很快的改善族人的生活状态。

    迁徙是必须的,现在部落居住的地方并不适合居住,没有适合耕种的地方,也没有充沛的水源,除了周围森林里的野生植物之外,就是靠着打猎果腹,但是如果不在入冬前储存到充足的食物,族人很可能挨不过这个冬天。

    现在已经入秋了,天气明显要转冷。

    地球气候的变幻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够改变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上几次少数民族南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全球变冷,草原上没有足够的牧草就没有食物来源,他们只能选择掠夺。

    而很不巧,秦朝就是出于冷潮期的朝代,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100年,从战国初期一直到西汉,挪威雪线显示世界气温迅速下降,这在竺可桢的气候变迁图上有明确记载。

    这也是中原华夏族与四方夷狄蛮羌交融最频繁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东胡,匈奴,柔然等。

    而东北沿海地区,更是冷潮期最前沿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因为东北地区的气候恶劣难以生存和种田,以东三省的辽阔平原和土地矿物资源,足以支撑起另外一个不弱中原王朝的势力。

    能够确认应该还是在秦皇岛地区,王诩用手机查了下地图,最后选了几个适合定居的位置,都是有着温泉附近,这样能够解决部分取暖问题,毕竟王诩现在手里能够御寒的方法并不多,火炕倒是有资料,而且王诩自己也会盘,但是没有那么方便的材料啊。

    这里可不是后世,买点水泥自己就能盘了,在弄出火炕之前,王诩还得先把水泥弄出来,后世那种高质量的水泥肯定弄不出来了。

    石灰砂浆和糯米石灰浆两者可以选择,都可以替代水泥。

    但是短时间内因高智能弄石灰砂浆,虽然强度很差,确实唯一能够实现的,因为它只需要石灰、沙和砾石三种材料就行了。

    有温泉的地方自然有火山,渤海周边的休眠火山还是很多的,说不定还能找到没被开发过的火山,捡点宝石什么的。

    拿着墨奎的地图和电脑上的地图做了一下对比,最后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官道走,这样能够确保不会被野兽騒扰,但是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燕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中,如果能够跟抱上王离这只大腿,那么这条路线是最佳选择。

    另外一条就是横穿原始森林,根据墨奎的地图,这条路上至少可能会遇见三个以上的蛮族部落,不计其数的猛兽,对于现在的孤竹国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不管哪条路,王诩都希望能够快速强化族人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头脑风暴了一下,很绝望的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武装族人装备需要的原材料,他现在一样都找不到,尽管他现在手里掌握着周边地区的矿藏资源图,和冶铁资料。

    这种无奈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手握神兵的三岁儿童。

    绞尽脑汁想办法的王诩突然瞄见堆在地上的铁甲,灵光一闪。

    没有铜铁材料,但是有木头啊。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非金属铠甲,就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藤甲兵了。

    但是除了藤甲之外,考古界曾经还考据出春秋战国时,一种叫做‘合甲’的铠甲,是在吴国一个陵墓中发现的文献记载,吴王阖闾的父亲诸樊就是穿着这种合甲被箭射死的。

    这种合甲是用木片和兽皮制成的,防御力虽然很差,但是对于应付丛林中的野兽和蛮族应该还是很有效的。

    而且王诩还准备试着造出一个‘木制移动碉堡’这样在林中穿梭就应该所向无敌了,蛮族的狼牙箭和石制武器,应该很难破防。

    让守在门口的墨狼把墨奎叫过来。

    “大帝,您找我?”带着族人蹦了一晚上迪的墨奎丝毫不见疲态,苍老的脸上还带着一丝红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