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您签字!我们要做记录的。”那名铁道护卫兵递给了1连连长一支笔,指了指记录上签名的位置,开口说道。

    1连的连长刚才看到了自己的装备都被装上了火车,满意的点了点头,在记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签完了自己的名字之后,抬腿就走向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车厢。那里要比前面的步兵车厢宽敞一些,至少不会有那么拥挤。

    魏特曼跟在连长的身后,踩着比站台还高至少三十厘米的火车上的梯子,钻进了木板做成的车厢。

    看了看木板做成的座位,已经因为频繁使用被磨掉了油漆,露出了里面的木头本色。

    虽然火车车厢里的装修并不好,可还算干净整齐也确实没有什么凌乱的可能,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活动的东西。

    上了车的魏特曼坐到了属于他的那一段座位上,对面坐着的是另外一辆坦克的车长。

    车组的其他成员在更后面的车厢里,他们就没有这种待遇了,条件也比这里拥挤了许多。

    很快,几名小站的铁路护卫兵抬着一些箱子走了上来,然后把这些箱子摞在了狭小的走廊里,让那里变得更加的狭小起来。

    “不好意思,这是要送到波兰去的防毒面具。”为首的一名铁路兵脸上挂着歉意的微笑,开口解释道:“没办法,运力紧张。”

    他说话的功夫,后面的铁路兵抬上来更多的箱子,在过道上摞起了一米高的“墙壁”。

    看着这些临时搭车上来的货物,魏特曼从口袋里抽出了一份叠成了一个方块的报纸,展开来开始看上面的内容。

    这份报纸是从小站外面买来的,只有薄薄的几张。上面的内容也很让人哭笑不得,无非是轰炸英国又胜利了,在北非又打了胜仗。

    关于紧张的东线还有已经打起来的巴尔干地区,这份报纸却是只字不提的节奏。

    报喜不报忧,戈培尔作为德国的宣传部长,简直把舆论战打到了极致。如果只看报纸的话,可能德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了。

    第一版的正下方,唯一一个让魏特曼感觉到还有一些内容的,就是一则关于农业增产的报到了。

    上面的内容是农业部门应元首的要求,将在下个月,也就是11月1日开始,提高人均食物分配的数量。

    提高幅度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少。可是这是在德国实施战时食物配给制度以来,第一次提高食物配发额度。

    而且,上面提到了,根据战时参军补贴相关的规定,军人家属的提高份额更大,大约每天都能多拿到两个土豆。

    家里的人,在这一次配给提高之后,应该能吃的更饱了吧?魏特曼如此想道。

    要知道,德国的耕地并不是充足的。希特勒上台之后,甚至发起了德国版本的“菜篮子工程”。

    国社党大力宣传,鼓励所有的家庭,把自己的花园还有其他土地,都改造成耕地来种植蔬菜。

    即便是如此,实际上德国的农产品一直都处于略微短缺的状态之中。它提供给其他占领区的食物配给更少,这也是占领区的主要矛盾之一。

    这种情况下,李乐酝酿的任何怀柔政策,都无法在丹麦还有法国等占领区内展开。物质并不能凭空变出来,想要示好哪来的食物药品?

    列车喷出了蒸汽,弥漫在小站的站台上,火车拉响了汽笛,然后缓慢的开始向前移动。

    魏特曼透过窗子,看见小站在窗外不断的倒退。很快,站台就消失掉了,在窗外闪过的,是隔离铁轨用的木头栅栏。

    火车轮子撞击铁轨连接缝隙的声响,单调的在耳旁回响。窗外的栅栏很快也消失掉了,然后就是广袤的田野,还有远处的房屋。

    正在收割的田地里,耕种的农民正在忙碌着,10月的末尾,欧洲的土地大部分已经收获。

    如果只是单单看这里,整个世界都似乎变得美好起来。战争距离这里非常的遥远,宁静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安静祥和的景象。

    这里的一切,都远离喧嚣。魏特曼甚至看得出了神,都忘记了自己手里捧着的这份报纸。

    他身边的连长看了看魏特曼,然后从走神的魏特曼手里拿过了报纸,翻开看了起来。

    魏特曼手里的报纸被人拿走,才回过神来。然看到自己的连长正在翻着报纸,也就继续偏过头去,看窗外那农忙的景象。

    报纸的第二版,是一张模糊的照片,上面是一艘u型潜艇,正在大西洋海面上乘风破浪。

    新闻的标题很醒目《u…47号潜艇再创记录,击沉3万吨运输舰胜利返航!》

    不知道是因为摄影技术实在有限,还是因为保密的需求。这艘潜艇模糊不清,上面站着的人都看不清个数。

    但是,对于吨这个单位很敏感的1连连长发出了叹服的声音:“看看!这个叫普里恩的艇长也太厉害了……我们的坦克才几十吨重啊!”

    1连连长的话引起了一些车长的感叹,有些人抽出了香烟开始吞云吐雾,车厢里顿时烟雾缭绕起来。

    火车依旧在摇晃着,发出单调的响声。魏特曼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田野,继续发着呆。

305东线装备() 
德国军队扩充的速度太快了,快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1933年的时候,德国国防军正规部队的数量,还只有10万人。

    可是7年之后,现如今1940年的第三帝国正规军,总兵力已经轻松超过500万,东线的兵力就有300万以上。

    这样的扩军速度,兵员素质下降是在所难免,武器装备不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以德国装甲部队为例,作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将军,曾经提出过,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应该有360辆甚至更多。

    可是因为急速扩军,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多数情况下都只能维持在220辆到280辆之间。

    在战争的后期,也就是德国工业遭到破坏,武器装备生产水平下降,前线部队损失增多的时候,装甲部队的坦克保有量更少。

    那个时候,能够凑出150辆坦克的装甲师就已经算得上是主力,有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装甲师,甚至只有几十辆坦克。

    残酷一些说,那就是风光无限,至今被广大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德国装甲部队,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从未满编过。

    真实的历史中,1940年的时候,东线德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队用的重型武器装备,并非是本国的产品。

    比如说卡车,德军之中,有五分之一的卡车,来自战败的法国。还有一些来自比利时荷兰以及丹麦。

    来自这些国家的卡车可不是一个型号,而是庞杂的数十种型号。这样的装备情况,怎么能保证后勤运作?

    尽管李乐已经努力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简化了重型装备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只是多少缓解了主力部队的装备压力罢了。

    淘汰下来的缴获法国等国家的装备,也只是从主力部队换装到了非主力部队,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淘汰”说法。

    一线部队不要的东西,二线部队抢着要。二线部队不要的装备,到了三线部队都是宝贝。

    大半的德国军队还在用马拉大炮呢,谁好意思说淘汰一些汽车?自行车都是好东西的情况下,没有部队会拒绝汽车的诱惑。

    不仅仅是不能淘汰这些汽车的问题,而是德国还在向法国订购这些汽车!为了武装更多的部队,德国军方不得不利用起能利用上的所有力量。

    让法国生产军事武器装备,似乎有些不妥。可是让法国人提供民用级别的卡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了偿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法国维希政府向德国出口大量的民用装备。包括石油开采设备,包括民用级别的小汽车和卡车!

    德国军方可不管什么民用级别还是军用级别,这些小汽车和卡车都被军方占用,反正能开就行,能拖拽大炮的更好!

    即便是这些汽车有可能陷入泥泞之中,也有可能不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可有装备就比没有装备强,这就是德国陆军的现状!

    从这里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拿到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德国部队那么开心了。这种便宜到爆炸的新式武器,真的解决了陆军装备不足的大难题。

    虽然因为作战理念的不同,大部分法国坦克都用不上,可这些东西却也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着余热。

    部分法国坦克被拆掉了炮塔,改装成了牵引车,用来作为工程设备使用。

    而拆掉下来的炮塔也没有一点儿浪费,不是安装在装甲列车上作为炮台使用,就是被安装在防线上充数了。

    另一部分先进一些的坦克,调给了训练部队,用来培养坦克驾驶操纵人才。

    最后剩下来的,还算能看上眼的要么给自己的二线部队装备上,用来对付游击队;要么作为补偿结算,出口给了罗马尼亚等盟友。

    为了能够让数百万扩充起来的部队都有合适的武器装备,德国的后勤部门,装备部门,还有生产部门,都已经绞尽脑汁,利用上了身边每一颗螺丝钉。

    李乐简化生产的武器装备,因为在生产速度上有了质的提升,也因为节省了原材料,广受这些部门的好评。

    可即便是如此,德国军队还是缺少各种武器装备。情况让总司令部的勃劳希契,还有最高统帅部的凯特尔都感觉到悲伤。

    截止到目前为止,东线的步兵手里,大部分的武器依旧是单发栓式步枪毛瑟98k型。

    虽然这种武器算不上落后,可它的性能也就只能算是平庸。冲锋枪本来就少之又少,新的突击步枪更是稀有到让人心塞。

    近期开发出来的单兵火箭筒,配发给前线的数量同样不多,就和秘密武器一样让人难见真容。

    42改进型机枪虽然生产工艺大大简化,可是因为生产时间太短,同样在前线没有大量推广。

    好不容易配发下去的迷彩服,也迅速淹没在了百万大军之中。全军上下还没配发一半士兵,就因为冬季到来改为分发白色罩衫。

    h型武装带,还有战术背心得到了士兵的广泛好评,可这些东西生产同样需要时间倒霉的是,德国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

    要把前线部队武装起来,那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给这些步兵发一支步枪,塞几十发子弹,就足够了。

    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日本在二战后期搞出来的所谓一亿玉碎之类的鬼扯口号,就是这类最低限度的武装。

    可这样武装起来的部队,战斗力是非常低劣的。此类部队在战场上的作用,往往也就是用鲜血牺牲来凑个数量罢了。

    想要让部队具有战斗力,那就有本质的不同了,如果要求质量的话,那物资需求就更多了。

    一个补兵班少说也要有一挺轻机枪吧?一个步兵排要准备枪榴弹或者火箭筒吧?步兵连要有重机枪和迫击炮吧?

    到了营部,要有电台吧?配不配汽车和驮马?配不配大口径的迫击炮做支援用火力?

    再往上一些,团级要不要步兵炮,要不要反坦克炮?师级是不是要有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这只是一个步兵师的常规配置,还没算上补给辎重部队的汽车和马匹,还没算上必要的日常工具,比如打字机望远镜等零碎。

    如果是装甲部队,那累积上维修车等装备,就更是需要无穷无尽的装备支撑了。

    按照这种正常规格扩建部队,时间多久都未必够用。所以扩军之后的部队,才有所谓的甲类乙类部队的区别。

    越急着扩充的部队,越是拼凑起来的缩水部队,战斗力也就越是不可靠,指挥官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越是要小心。

    并不是说这样的部队就一定战斗力非常低下,但是在作战效能上,指挥官往往就不能把它当做依靠来使用。

    因为这样的部队,有可能顽强的挡住敌军十倍兵力的冲击,也有可能在一分钟内崩溃,葬送掉整条防线。

    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让指挥官只能降格使用这些部队把师当成团来用,把团当成营来用……

    现在的东线,德军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太多的部队等着装备,太多的部队等待着别人淘汰下来的装备。

    勃劳希契还有他的将军们,这个时候正在元首的最高统帅部的督促下,艰难的推行着军队改革。

    此次改革是伴随着扩军和训练同时完成的,改革的内容就是简化部队后勤,规范部队编制和武器装备。

    按照元首的要求,一线部队必须装备统一的武器装备,实现规范化补给和规范化列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