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宗羲也是用热切的眼神看着眼前众人,这一次他前来其实是奉刘宗周之命前来。近两年来,江南一带的官绅士大夫与和记合作的人不在少数,刘宗周等人不知道具体人数,但知道与和记合作的人很多,想来和记在江南也获得大利。如果能在舆论上先造出声势,会有大量爱惜羽毛的士大夫选择退出,想来也是会对和记造成重创。
刘宗周这一类的儒臣,未必有多少治国理政的实际手段和办法,但对人心舆论的掌控总算是有一些功用,他们忧心国事,倒未必是想出什么风头,只是眼下和记已经成为大明社稷的最大威胁,这些儒臣心思纯粹,只是想在此事上多少能帮一些忙。
现在的刘宗周还不是十几年后,当崇祯上吊,北京落后清军之后以后,刘宗周在南明初立之初,不顾大局,死硬不肯承认马士英等人拥立的福王,在舆论上使南明朝廷相当的不利。很多反对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的人,也是从刘宗周身上得到的力量。
而刘宗周本人也不愿到朝中效力,对南明朝廷而言,此人算是完全的负能量,在此时,好歹这位启东先生还愿为朝廷做一些事,只是他的安排多少有些想当然了。
“唉,荒唐。”方从哲面露不悦之色,指着沸腾的白色汤锅,说道:“有美酒,有美食,还有眼前的美景,我们这些退游在林泉之下的人,难道不该赏雪喝酒,却商讨这些和自己浑然不相关的事情?今日此时,再谈国事者,请自行退出,老夫绝不挽留。”
这也算是十分的不给面子,不过朱国桢知道此老脾气,当然不至于如此决绝。只是这么一说,却也不好再行倡议,只能含笑应允,拉过一脸倔强的黄宗羲一起落座,不再谈朝廷与和记的军政大事。
黄宗羲不胜酒量,几杯酒下肚就头晕脑海,后来的连诗集句也没有参加,令得朱国桢也大为失望。
自黄尊素和左光斗等人死后,东林党的人对这些小辈当然是愿意提携一二,帮他们建立人脉和名望。
所谓的复社四公子,还有顾杲黄宗羲等人俱是这样捧出来的。
黄宗羲今日表现不佳,也难怪朱国桢大为失望。
就算如此,当黄宗羲出门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士绅起身相送,言语相当客气,不少人相邀黄宗羲去他们家中做客,对一个没有功名的少年来说,这些曾经进士及第或名满天下的名士已经足够客气。
如果黄宗羲能高中进士,这些人脉会继续发挥作用,在官场上他很容易得到帮助,容易出政绩,就算没有政绩也会被吹捧出成就来,然后很容易就青云直上。
这就是寒门与高门之分,不管是两宋还是大明,虽然以科举制彻底代替了门阀制,但终究无法彻底消除世代高门的优势。
当黄宗羲踉踉跄跄出门之后,紧随而出,见黄宗羲只有一头驴,一个老仆跟随,不觉笑道:“黄太冲,你家也是我绍兴名门,你就这么出门么。”
“我黄家虽然有几千亩地,但家中丁口众多,子弟皆读书,开支用度极大。”黄宗羲看看,冷然道:“况且,就算有些浮财,也不能和贵府相比。”
家族是绍兴的第一名门,也是最兴旺的望族,其府邸就有数百间房舍,的父亲是王府长史,在功名上寻常,但这个差事其实是肥缺,一年最少几千两的收入,张氏在绍兴拥有大量的产业,的爱好极多,自述之中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随便哪一样都不是黄宗羲能够承担得起的爱好。
而且黄氏根基浅薄,黄尊素在东林党人中也算是相当清廉,黄宗羲本人欲师从刘宗周,刘宗周本人也是相当的自律,对那些声色犬马之事相当厌恶,张氏子弟欲拜其门而不得,黄宗羲也不可能对假以颜色。
“哈哈,金银于我也若浮云罢了。”纵声大笑,狂士之态尽显。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
黄宗羲面露厌恶之色,拱手道:“宗子兄没有别的事,弟就此告辞。”
“等会。”张岱道:“你们想在江南禁和记商行,禁和记贸易,是不是?”
“确实有此意。”黄宗羲道:“最近弟奔走于途,就是想做成这件事。江南一脉,南直与浙江本来一家,理应声气相连,苏州,松江,常州,还有南都,弟都要奔走一番。当然还有湖州,杭州等处,亦是要走一走。”
“徒劳无功罢了。”张岱摇头了摇头,脸上又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色。
“道不同,不相为谋。”黄宗羲不打算和张岱在方府门前争论,刚刚方从哲的表现叫黄宗羲十分失望,对张岱也是一样的观感。
张岱却不打算放过他,拉着黄宗羲道:“方相老成谋国,其实早就看透一切,所以今日不肯附和你,也不愿凭白无故的去得罪一大群人。况且,我和方相心里都明白,眼下的事过一日算一日,根本无能为力,我们这些人,从井观天惯了,只有稍加了解才知道自己在世情上有多浅薄,所为之事,又是有多苍白无力。”
黄宗羲冷笑道:“宗子兄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和记一个商家行事,虽然在北虏身上占了便宜,也有海贸,诚为可虑。但如宗子兄所言,似乎亡国就在眼前,这岂不是可笑之至么。”
“唉,空谈无益。”张岱脸上那种嬉笑不拘的神色终于消失了,他道:“来此之前,就知道启东先生还有你们打算上疏,黄石斋上书之后,听说京师已经有了动向。真是糊涂,我看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也不要同我急,我带你去南都看一次你就知道了。”
黄宗羲无可不可,反正他要往南京去,张岱并不为黄宗羲所喜,但毕竟同为绍兴人,也同是书香世家子弟,阶层相同,而张岱的学问异常扎实,一路攀谈也不会寂寞。
最妙的是张岱虽带着四名健仆和两个小厮随行,众仆人都是鲜衣怒马,张岱本人却是骑着一匹健驴。
“我这驴不便宜。”张岱还是公子哥儿的脾气,指着眼前高大的黑驴,说道:“看见没有,黑色皮毛似要浸出油来,四蹄盖雪,这头驴花了我五百两银子……”
对这样的炫耀,黄宗羲只能是大为皱眉,还好他要和张岱一起出发,这才强忍着没有说什么斥责的话,要知道黄宗羲年龄虽小,在家却是长子,为人也早熟,家中兄弟可都是听他的管束,张岱这模样,要是黄家子弟,早就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
张岱和黄宗羲一路赶到南京已经是十五日之后。
湖州到南京不到五百里路程,如果快马赶路一天半时间准定能到,不过张岱和黄宗羲都不算有什么急事,两人一路算是游山玩水的感觉,而且张岱交游满天下,到一处就会有人招待饮宴,如此这般当然耽搁了行程,好在张岱腹中文章甚多,学问相当的扎实,黄宗羲和张岱一路谈说学问和诗词,颇有兴味,也就并不急着催张岱赶路。
这两人可谓是浙江乃至整个江南读书士子中的代表人物,家世,学问,名声,都算是顶尖。不过两人在科举上都不算得力,黄宗羲很晚才中举人,崇祯十五年黄宗羲才到北京参加会试而不得中,黯然回乡,从此也没有机会再考了。
张岱的命运就更加坎坷一些,论才气,整个明末的所谓才子群落中张岱都是最为佼佼者的一位,而少年时就中秀才,一生却没有迈过举人这个坎。俟明亡之后,自嘲怕痛不愧殉节,绍兴张氏百年传承的财富一扫而空,张岱年过五十以瘦削之身担粪浇园,想想真是情何以堪。
两个青年士子一路向南京而行,至南京城下时地面较别处要繁华许多,很多茶棚在城外一字排开,一个个村落在城外依稀可见炊烟升起,村烟寥落,却给人温暖舒适之感。
而往来商旅,有的在城外停住车马,做最后的检视,盘点一下货物的数量和种类。隔着很远,都听到这些商人操着各地的口音,常州与苏州口音最多,松江口音者也不在少数。尚有扬州,淮安,湖广一带商人,越近城门处,商人数量越多,车队排成了一条长龙,还好守门的军官士兵并不多事,只看看有无碍眼人等,几乎是全部挥手间就放行,所以车队宛如长龙,行动却相当的迅捷,不必叫人感觉焦燥难安。
黄宗羲与张岱皆是士子装扮,张岱头上的一顶头巾省了多少麻烦。两人在人流中一路拥向前,张岱对黄宗羲道:“这一路行来,赖诸友热心,可谓热闹非凡,似繁花着锦,烈火烹油。太冲想必都不太适应,到此地,才知道南都气象更有不同,更加热闹繁华,以往,只有江南商人去山东卖货,现在太冲看到没有,山东,湖广的商人比以往要多出数倍来。”
黄宗羲点头道:“弟幼时曾经随先君游历,南京是来过的,确乎比当初要繁华许多。”
张岱脸上又是那种似笑非笑的神色,他道:“可惜无人知道天柱将折,四维将裂。这般热闹,很可能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宗子兄是说东虏吗?”
“不是。”张岱哈哈一笑,说道:“当然是和记,现在这般热闹是和记,将来一切倾覆也可能是和记。不过,我终究喜欢往好处想,也可能将来比现在更强,谁能知道?按张文澜此人在商报上一贯所说,其究竟非东虏那般蛮夷可比。”
黄宗羲对这般的话却并不能赞同,十几年来他一直在父亲和师长的督促下学习儒家经义,现在更是要师从刘宗周学习,现在黄宗羲还不是生活在康熙年间的黄宗羲。人们只有在失去之后才知道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有多么的美好。到康熙年间,黄宗羲的学说渐至圆满,开始探讨起君主制的得失,不以天下奉一人,为君者致天下太平是责任,如果做不到,臣不必忠于君。而君主不必亲掌大政,事权应委于宰相,这都是当时黄宗羲的见解。如果他不是有明朝遗老的身份,康熙需要装点一下门面,仅凭这些文章,足以要了他的命。
现在的黄宗羲却完全不能赞同张岱所说,不过他已经知道争论下去多半是没有结果,只是抿着嘴唇摇头,以示绝不赞同。
张岱见状也不与他争,只是将黄宗羲引入南京城中。
这座城池是当之无愧的南方的中心,不仅有全套的六部的班底,还有洪武年间修成的宫室,有太监镇守,文官以兵部尚书为主,也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有实权的显职。除此之外,尚有南京京营,账册上还有十余万人,其实最多有一两万人可用,在南方来说也算是相当雄厚的武装力量了。
到史可法上任后,梳理地方,加强凤阳和九江还有淮安的防御,远至徐州和襄阳,构筑了一条较为稳固的防御线。
就算是张献忠和李自成先后占据湖广,始终未能威胁到南京,到南明弘光政权建立时,南京表面上拥有十几万人的兵力,加上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南明明军人数超过百万。
结果多铎率三万人轻松打下徐州和淮安,再下扬州,直抵南京城下,城中文武,包括勋贵一起选择投降,这座几十里长的临江雄城,一枪一矢未发就开城门迎接新主人入内。
城门处相当的拥挤热闹,从外城入内,张岱似是胸有成竹,带着黄宗羲一路抵大中桥,再到三山街,再往东过三山桥,一路绕行,几乎走了十余里地。
到了三山桥时,黄宗羲看到秦淮河上一路的花船不停,现在是白天,尚未有丝竹之声,不过黄宗羲是来过南京的,知道到了晚上这一片地方酒楼妓院和船上到处都是灯火通明,怕不有过千的名妓在这里做生意,无数官绅士子,文人墨客,本地和外来的富商都会到此处销金,追欢买笑不在话下,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而浙江和南直隶的生员士子们,在这里寻找灵感的也是不在少数。
对这种风气,黄宗羲向来都不是很赞同,他加入张溥主导的复社之后,对社中很多名士风流的成员相当的看不惯,后来回老家办了一个分社叫梨洲复社,不过收获不大,复社的精华和影响力最大的地方还是在南京和苏州等地,甚至扬州的复社力量都比黄宗羲办的分社要大的多。
“太冲看此处又如何?”
张岱一边给小厮钱,令其去买酒,一边说道:“这里最显眼的地方,太冲已经看到了吧?”
“诚然。”黄宗羲一脸别扭的道:“已经看到了。”
他们是顺着人流走过来的,当然早就是看的一清二楚。
从聚宝门这个南门进内城,人流拥挤不在话下,张岱带着走的路线也是最为拥挤的地方,当真是人如潮水一般,到了三山桥附近,由于这里水道密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