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1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奖茄巳缟揭话愕难蛊雀校材芨芯醯玫秸獠⒎鞘呛槌谐氲热寺鄱系奶镒┗Я偈弊槌傻木印�

    这也叫所有明军高层感觉困惑,如果来的不是农兵,和记是怎么藏起来的这支强兵?如果是和记战兵,似乎又与传说的大不相同,这真是令人迷惑不解。

    不管怎样,双方的鼓手都开始击鼓了。

    明军正处于士气的巅峰,除了少量步骑看守新平堡城门,以防堡中的人冲出来内应外合外,大半的明军被从堡墙下征调回来,这反而叫他们松了口气,攻城战和守城战一样的残酷,眼看着伙伴从半空摔下来,自己还得战战兢兢的从云梯往上爬,这种感觉也实在是相当的可怕。能从攻城序列里退下来,哪怕是和强敌野战,这也是叫明军将士松了口气。

    这些从宣府大同榆林甘肃陕西太原各镇征调来的军人,原本就是各镇的精华。

    洪承畴等人初上任时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大力支持,在皇帝的压力下,阉党也是相当的配合,要人给人,要钱粮给钱粮,在充足的粮饷和皇权的大力支持下,一年多时间也足够洪承畴等人从各镇中调集来相当精锐的部下并将其捏合起来了。

    可以说,眼前这一万多人就是宣大各镇的精锐,朝廷多次往辽镇调兵,各镇出兵都很难出动这样的精兵,再加上被洪承畴等人调教训练过,也堪称足兵足饷,这支一万余人的军队,相比大明极盛时的九边将士,恐怕也不遑多让了。

    一万多人的明军也明显分成了三部,分为左中右三翼。

    冷兵器时期的交战,不存在真正的远程火力,也不存在壕沟战或决定战场胜负的重武器,更不存在空袭等后世战争的手段。

    以阵列交战,不管是抛射的弓箭还是火铳,一般的攻击范围都在百步之内,火炮的出现使军队的阵列更加纵深,也发展出了胸甲骑兵战术,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阵列,对自己部下的调度,对火力舒出的利用和理解,在明末一直到清末都是差不多的战术和打法。

    拿破仑就是善长利用地形和火炮输出,擅长在适当的时候出动他的老近卫师团,同时擅长使用骑兵突袭敌人的侧翼,突击敌方的火炮阵地,因此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在眼前的这一场战事中,战场是随机选择,双方都只能在这里展开会战。

    地形是平原为主,右侧大片山地和一条官道,北方是横亘的边墙,有少量的林地和大片的田地,几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一条主干道,还有一些村落为主。

    在大地上,北方是一大片的红色,象是一群集结在一起的红蚂蚁,这是明军一方,他们的阵列更加的紧密一些,中间的营盘和左侧的车阵给明军不小的屏障,他们显然是决定先采用守势的一方。

    攻过来的矿兵队伍拉的很开,一个个纵队象是一个个突击向前的箭头,在最后调整过阵列之后,象是一根根笔直的箭头,震颤着射向远方,无比坚决,又无比快捷。

    原本激烈震荡的鼓声逐渐变的轻捷快速,明军不知道,但矿兵们知道这是要调整脚步,将原本的小幅度的步速调整为大步前进。

    到了二百步左右的范围时,鼓声又转为凝重,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临阵前叫大伙再注意自己的左右手,跟紧自己的前队,并且准备进入交战。

    矿兵当然是要进攻,不仅是人数上的倍于明军,在战意上,训练上,兵器上,还有指挥上,孙耀都有相当强烈的自信。

    正午的阳光还是有些炽热,现在处于秋和冬的转换季节,有时候中午的阳光象是夏末时一样炙热,这种热度很快就会退去,到下午两点过后就算在太阳底下人们也不会觉得炎热,只要一起风,就会叫人感觉有些寒意逼人。

    地面上满是枯败的没有收获也没有烧掉的作物,和记撤离了相当多的人手,留下来的人没有办法照顾这么大的农田,不可避免的把一些田亩给荒芜掉了。

    落叶和农作物匍匐在地上,被人们的靴子踩踏进松软的泥地里头,路过的靴子主人没有半步停留,仍然大步向前。

    地面上完全成了黑灰色的海洋,大片大片的田间地头和几条道路都被穿着灰黑色短袍的人群给填满了。

    正如洪承畴判断的一样,矿兵们没有整齐划一的军服,他们毕竟是矿工,他们穿着的衣袍以灰色黑色蓝色为主,因为长久的在矿区工作,身上不停的落着煤灰,哪怕经常洗衣服,时间久了,头发,耳后,脸部,包括衣袍和手都成了黑灰色。

    这群人象是形成了灰黑色的洪流,不停的奔涌向前,他们眼光热切而坚定,充满着信念,在对面的明军已经亮出刀枪和弓箭,象是红蚁群前的无尽的枝桠,冷芒森森,令人感觉到死亡的恐怖和威胁。

    ps:书友们,我是淡墨青衫,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突进() 
弓手和明军的火炮手也准备好了,随时要对冲过来的矿兵队伍进行打击。

    仍然是纵队,仍然是高速行军,在明军上下十分错愕的注视之下,两万多人的矿兵队伍如横冲直撞的野猪,有前有后,但都是相当坚决的撞了过来。

    “轰!”

    明军的一门大样佛郎机开火了,这是昨天午后刚从阳和赶过来的火炮,重五百多斤,是明军中除了红夷大炮外的重型火器了。

    这种仿自葡萄牙人的火炮成型于嘉靖年间,立下不少功劳,其分为子铳和母铳,轮流以子铳装填入母铳,击发后取出重新装填。

    在已经有红夷大炮的情况下,这种大炮和明军的二将军炮等笨拙的火炮一起沦为淘汰品,但在宣大这里,朝廷还没有铸给大量红夷大炮的前提下,这一类的火炮仍然拥有相当数量,并且还一直在使用着。

    这一次攻新平堡,还有一些火炮在路上,但都是一二百斤的小型火炮,最多也不超过三百斤。

    兵贵神速,五千多斤重的红夷大炮,能拉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千斤以上的二将军炮也很难带过来,只有这三百多斤到五百斤左右的大样佛郎机还算方便携带,阳和一带只有十几门,这一次已经全部带过来了。

    一斤多重的弹丸在轰鸣声中飞向半空,重重的砸二百多步以外的田野上,落叶和泥土被弹丸激发冲向半空,腾起了十几米高的尘柱。

    毫无效果,明军的炮手显然算错了距离,离矿兵的大队还有好几十步的距离。

    在第一门火炮打响后,又陆续有几门火炮击发,炮弹全部落了空。

    与此同时,城头的那门四磅炮也打放了,在炮声响起过后,一阵惨叫声传来,很明显留在后方的明军将士被击中了。

    城堡中的守兵以这种方式向援兵致意,很显然,如果战局需要,他们随时可以打开城堡的城门冲杀出来。

    这种变化叫洪承畴和几个将领感觉不安,但他们暂时也无计可施,留在阵后有两千士兵,几个将领率领他们戒备,如果这样还挡不住千余人的临时组建的民军,那么也只能承认失败。

    洪流越发近了,尽管对面没有火炮这样的重武器,也没有束甲,几乎就是拿着武器的平民,可是这种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气神还是令所有的明军将士为之动容。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种精气神早就消失在了明军的序列之中,哪怕是这支强大的宣大军,他们知道要奉命来打仗,对杀入新平堡也能接受,他们也是足兵足饷,经常训练,他们还有不少甲胄,装备比西部的明军不知道要强多少。

    但他们身上就是缺乏这种精气神,迫切的想打败敌人,追赶敌人,获得胜利,无比的光荣,无比的荣耀。

    这种信念居然出现在一支平民组成的军队身上,这令所有人为之惊异,颤抖,战栗。

    这种精气神在明初北伐的明军身上有过,傅友德率三千步骑,伏击过万蒙元骑兵,大战而获胜,斩首数千。

    明军以骑兵配合步兵,在傅友德精妙的指挥下打了个漂亮的反击,当时的明军有那种一往无前,舍我其谁,顺天伐罪,替汉人百姓讨回公道的精气神。蒙元残暴,在汉人心中的不满早就如野草般滋生,地方的官吏更是压迫汉人,是以明初的明军战力远超过蒙元,也非后世明军可比。

    到如今,眼看着大股的黑潮涌过来,原本还颇有信心的明军将帅都在一瞬间感觉心惊,这种攻击力度和态势,委实令人感觉震撼!

    双方都处于亢奋状态了,鼓声和炮声使人们进入了战争的状态,矿工们经过几天急行军,体能原本在透支的边缘,但此前休息过一段时间,在临上战阵前几次调整,士气渐渐起来,在精神亢奋后,肉体的疲劳被忽略了,他们处于相当兴奋和有力的状态之下。

    只要不是打的旷日持久,在几个时辰内,矿工们的体能都还能坚持的住。

    明军的体能也经历了考验,他们也是连续多天赶路来的,好在一直能吃饱饭,这样也维持了相对高昂的士气和不错的体能。

    双方在接触前发出骇人的呐喊声,但与此同时,一个个矿工纵队开始在尖利的哨声下举起了手中的火铳,眼看着几千支火铳面对自己一边,无数明军将士脸上骇然色变,这时明军的火炮开始有了一点效力,弹丸打在密集的纵队深处,打倒了不少人,引发阵阵欢呼,同时将领命令军中的铳手和弓手向矿兵打放射击。

    “不要急。”孙耀已经登车在中阵前行,明军在百步左右就开始放铳和射见,他脸上露出轻蔑之色,这是明军惯例,远程武器是用来壮胆用的,而不是发挥其实际的效用。

    果然也是如此,明军的箭矢在相差很远的地方就落下来,插在地面上,象一从从的稻草。火铳则原本射程就差,砰砰一阵之后,连这边的皮毛也没有伤着。

    这样反是给矿工们适应了战场的机会,新兵上阵,哪怕都是矿工这样的胆大之辈,仍然有止不住的畏惧之感,明军的远程打击并未收到什么杀伤,矿工从中反是暴发出一阵阵笑声……在矿工的训练期间,就有对抗明军的科目,这种无效远程打击也是演练科目之一,这叫很多矿工想起来当初训练时的情形,油然产生一种放松感。

    韩老六站在纵队的第六排,右手斜举火铳,心脏在不停的砰砰跳动着。

    战前他的连指挥就建议把韩老六调到后方辎重车队那里去,韩老六断然拒绝了。他还很健壮,跟得上队伍,拿的住火铳,而且他打放速度不慢,他也定期参加训练,绝不会拖各人的后腿。

    这般坚持下来,连孙耀也没有办法强行把他调走,不合规矩,韩老六就留在了队伍之中。

    当鼓声响起时,韩老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后悔的感觉,但这时离阵又不可能了,战时脱阵,轻则剥夺和记一切出身,全家赶出和家体系之外,重则就是斩首。特别是鼓声响起,全军冲击时,一旦出现逃兵则必斩不饶,绝不会宽贷。

    韩老六是自己愿意留下的,但不能自己走,他只能跟在长长的纵队行进,好在军官和军士长是顶在最前头,年轻彪悍性格武勇的也在纵队前列,韩老六二毛已衰,头发白了不少,连指挥便叫他扛着火铳跟在队伍右侧后。

    在感觉自己胆怯的时候,韩老六就往前后左右看,毫无例外的他都是看到厚实的人群,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武器,这样他的胆气就壮了很多。

    在接受训练时韩老六也听过教官的话,当你觉得自己胆小的时候,当你觉得对面人多势众的时候,不妨看看自己的身边左右,看看兄弟袍泽,这样就会胆量自生。

    韩老六看到一个个纵队稳步向前,每个人都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动作,踏着一样的步伐,火铳和长枪在大步行进时上下晃动着,令人感觉目眩神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由于是民兵,各部都没有配发刺刀,韩老六倒是突然想起战兵列阵行军时的情形,一样的鼓点声中一样的步伐,但配着几千把明晃晃的刺刀,那个气势就一下子起来了。

    韩老六的左前方是本连的连指挥,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已经当兵四年多了,年纪不大却是个老兵。他在观察左右两侧的队伍,感觉慢了就叫鼓手加速,快了就调慢,如果两侧明显走歪了,他就叫另一侧的军士长一起行动,从头到尾跑一圈,将走斜了的阵列调整回来。

    看了这些,韩老六干涸的嘴里突然涌现出一股唾沫,原本好象有火在烧的喉咙一下子好受多了。

    再看看四周左右,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