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1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赴偻虻慕鹨褂写罅康纳钗镒剩蠼鸫耸钡墓Υ笤际浅珈跏吣甑奈宸种蛔笥摇�

    崇祯十四年时,女真人能劳师远征到辽西,围困锦州一年多时间,现在的女真人,不要说叫他们围城挖沟还带打仗,就是叫他们出动几万人到锦州驻守,粮饷自备,以现在的国力也是会崩溃,他们根本就撑不了这么久时间,国力不允许。

    这也是女真前后战法不同的原因所在,在努尔哈赤时期,女真人只能持续做战不到一个月,后来逐渐能远征,但时间也不能太久,而且不能在千里之外驻军。

    在场的大小贝勒们都没想到,一向沉稳的大汗会提出这种疯狂的方案。

    往辽西殊死一搏,这决心太难下了。

    “还是再等等吧。”代善垂下眼脸,说道:“和记与明国还不知道何时开战,有了确切消息再说。”

    “总之机会难得。”皇太极点点头,面色沉毅的道:“一旦有机会,就要牢牢抓住!”

    ……

    远方响起了沉闷的鞭炮声,并不多,也不密集,就象是虚应故事一样,敷衍了事一样。

    宁远城中蓟辽总督驻所的一处厢房内,李烟客与梁稷等人坐在上首,其余几位幕僚坐在两侧,各人面前都是一张小几,放着几样酒菜,而程本直坐众人对面,安然箕坐,大啖大喝,似乎浑然不把即将到来的远行看在眼里。

    “程兄全身是胆矣。”李烟客举杯和程本直虚碰一下,两人一饮而尽。李烟客感慨道:“如今袁公已经位至蓟辽总督,我等效力于他的初衷已经达成一半,剩下一半就是剿灭东虏,恢复清平世界,底下的事,就要看程兄的了。”

    “大敌当前,恐怕东虏也只能放一放了。”程本直知道李烟客并不赞同自己此行。前门有虎,后门进狼,不是好事。

    梁稷其实是幕僚之主,李烟客过于潇洒,不是能共腹心机密的人,此时他面色沉郁,说道:“程兄此行万分要紧,务必将我方诚意带到,至于虏酋如何决断,只能寄之于天意。”

    李烟客知道梁稷的话中用意,到了这种时候,就不要乱程本直之心了,这种差事不是好差事,此前袁崇焕并未派出自己的心腹幕僚前往辽东,程本直虽然是布衣身份,但其是袁身边幕僚之事却是人尽皆知,此行可谓真的是最后一搏。

    程本直点头道:“诸位放心,在下会尽力促成和议之始,具体的还是要奴酋与我们东翁细谈,书信往还怕是免不了了。”

    “没那么多时间了……”有人将门一推,一身便袍的袁崇焕走了进来。

    各人都起身见礼,袁崇焕摆摆手,黑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众人都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人,岂不知袁崇焕的情绪?此时的蓟辽总督,真是满怀忧色。

    “今日除夕,又是程兄要起程往辽东的日子,学生来敬大家一杯酒。过了今晚,就是崇祯元年了。”

    袁崇焕持杯敬酒,说话缓慢沉稳,但话语之中并无欢喜,反而满怀忧色。

    各人一时不便说什么,都是举杯饮了。

    袁崇焕也一饮而尽,这才接着道:“皇上要我去陛见,已经拖了很久,年后似要成行。但还是要看,一,和记有无动兵计划。年后开春,月旬时间虽不足以春暖花开,但亦不是太寒冷了。若和记在年后二,三月份出兵,我去陛见还有何意义?皇帝似乎还以为是要开创盛世,岂不知现在已经不是讲这些的时候了。”

    梁稷和李烟客都是微微点头,他们都是智计相当出色的人物。不可否认袁崇焕有很多缺点和问题,比如信口来的五年平辽,导致了崇祯的盲目信任和失望后的怒气,但其在任上的很多举措,包括带兵,足馈,军屯,训练,这些事袁做的都很不错。

    从孙承宗时期的柳河之败,到袁时期之后关宁兵的战斗力还是有显著的上升,这也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袁崇焕身边的幕僚当然极为得力,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幕僚们对当今皇帝都较为不满,主要原因还是留给蓟辽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其二,就是看议和是否能有机会谈成,所以程兄只要按我给的章程,在辽阳可以事事先行作主,不要书信往还,拖延时间了。”

    袁崇焕面带隐忧,现在的局面真的是一团糟糕!

    梁稷道:“是不是科尔沁那边有不好消息?”

    “嗯。”袁崇焕道:“杨二那边接到消息,立刻就上报了,周文郁的首级被和记的人送回来了,据说科尔沁的台吉和将领也被处死了二百余人。和记已经平了科尔沁人之乱,现在可以确定了。”

    “这可真是糟糕透了。”梁稷起身,在室中绕了几圈,皱眉道:“不过这样一来,东虏从科尔沁这里算是彻底断绝了希望,要议和来说倒是件好事。”

    “对蓟辽来说可不是。”袁崇焕苦笑道:“科尔沁,十三山,广宁,虽说和记不太可能从这里突破,绕道千里,事倍功半,但我们毕竟还是要小心提防。若其再从蓟镇宣大榆林各处破口而入,我可真不知道这仗怎么打。”

    历史在这里是真实的改变了,袁崇焕并未去职,也没有在复职时第一时间被崇祯召见询问辽东之事,当然也更不可能有什么“五年平辽”,但皇帝对蓟辽总督的倚重还是相当明显的,已经催促几次叫袁崇焕去京师陛下,袁崇焕一直在拖延,当然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在没有具体方略之前不好去见,否则见了皇帝之后的回奏不好措词。

    这里也能看的出来崇祯行事相当急燥操切,平时可用奏折往返,真的有话也要等督臣上奏请陛见后,由皇帝召见对话,哪有这般再三督促臣子到京师来见面的道理。

    ps:书友们,我是淡墨青衫,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义师() 
“我明白了。”程本直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道“怪不得东翁说此行要紧,如果要全务防备和记,辽西安危就得寄于和约之上了。”

    “正是。”袁崇焕盯着程本直道“程先生要不惜一切,一定要把和约谈成。我观那皇太极不似老奴那么狂悖,似有可商议之处,你要言明,若要真的议和,现在就是最佳的时机,过了这段时间,大明朝堂是不可能允准和议!”

    “是,在下知道了。”程本直眼中满是狂热之色,对袁崇焕的交代完全接受。他可是袁崇焕真正的拥护者,在袁死后到处串连替袁鸣冤,也在著述中替袁大呼冤枉,当时的幕客知名的很多,比如茅元仪,后来的夏允彝,谈迁,他们都是著名的幕客,也多有著述存世,但后来搅动一时风云,引发几百年公案的幕客,程本直当属第一人。

    袁崇焕对梁稷问道“东江兵可曾至天津?”

    梁稷摇头道“还未,只来了一个游击,带二百马步,说是打前站的。”

    袁崇焕眼中杀气闪烁,说道“还是说没有饷?”

    “是的,饷,械,马,都说不足。饷以每兵补五两之数,三万兵要十五万两银,粮要十万石,还要铁甲并锁甲,绵甲二千领,弓五千,箭百万矢,还要草束百万,马三百到五百匹……”

    梁稷面色异常难看,神色之间竟有罕见的负气之色。

    为了充实蓟辽防线,保定镇用了杨国柱为总兵,蓟镇把黑云龙挤走了,换成了满桂,也是把满桂和赵率教分开,免得两人总是发生争执。

    历史上满桂与赵率教不和,后来导致也不听袁崇焕的命令,然后满桂被移到宣镇,崇祯二年惊变,赵率教率骑兵急驰回援,将士疲惫不堪之时欲入城休息,结果被守将拒绝,结果被后金兵打了伏击,赵率教全军覆没,真是时也命也,天不佑大明。

    论将才,赵率教是远在满桂之上的。

    除了保定镇之外,天津抚标营也开始招募训练新兵,山东镇和登州镇也奉命选练精兵北上充实蓟镇防线。

    缓不济急,袁崇焕忧急之下,奏请调皮岛各处的东江镇兵三万人,兵部核实的东江战兵大约也在此数,也就是说,袁崇焕希望放缓对东虏的牵制和攻势,一切以针对和记为重。

    三万东江兵奉调出镇,不管是充实蓟镇,还是放在京师,保定,遵化等处,对防御守备都是极大的利好和补充。

    崇祯皇帝对此议也很赞同,如果暂时没有反击辽东的计划,东虏也屡次在辽西受挫,东江的所谓牵制也毫无用处了,上次天启六年的辽西之战,还有朝鲜丁卯之役,东江避战的姿态相当明显。

    若如此,不妨把东江劲兵悉数调至辽西一带部署,最少比蓟镇兵要强的多。

    怎奈毛文龙纹丝不动,借口饷械不足,船只不足,军心不稳,总之就是一个字拖。

    “文龙有异志。”李烟客森然道“此枭雄,现在局面不稳,他要待时而动。”

    “时势就是大明亡,他亦不能独存。”程本直冷冷的道“此人不识大体,格局实在是低下的很。”

    “现在没功夫料理他。”袁崇焕有些疲惫的道“和记出兵的时间现在谁也说不准,只能再派人督促毛镇派兵出战,粮饷械诸事,我会向京师奏请,这钱朝廷拿的出来。”

    现在大明京师朝堂上下已经都红了眼,京营在年尾时还在大清点,皇帝派出多家勋贵,太监,还有御史文官清理京营,同时搜罗很多股兵马北上充实宣大,又要调东江兵至蓟辽保定一带,还将登镇,山东兵马也移向北方。

    短时间内,朝廷希望在宣大到蓟辽一线,连同京营兵部署起百万大军的防线。

    这当然是纸面上的数字,不过打个五折甚至四折,四五十万左右的兵力总是有的。其中有十几万人左右可称精锐,其中六万人左右的关宁兵,还有三万人的东江兵,这近十万人可称是真正能用的精兵,如果用好了,配合九边的固定防线和火器,对消耗和记的凌厉攻势还是相当的有用。

    在很多人眼里,大明有亿万生民,有牢固的九边防线,有千万以上的财赋,有百万精兵,和记虽强,毕竟困在草原一隅之地,且失去大明内部的商行之后,损失巨大,恐怕未必有能力攻入大明境内。

    甚至袁崇焕的底线就是蓟镇和京师,加关门不失,只要守住这些地方,勤王兵马不断前来,和记没有办法在打下的地盘形成统治,京师不失,士绅不附,想如占领草原那样占领大明的国土,恐怕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容易。

    但一切还得照着大明这边的剧本来写,据袁崇焕所知,登镇,山东,河南,现在都处于流贼的威胁之下,很多地方官员还在请朝廷派兵,上个月京营兵刚出去五千人往河南,更不要说把这几个省的兵力都集中到九边和京师。

    蓟辽方面,科尔沁人的叛乱被平定的太快,完全没有起到牵制和记的作用,而毛文龙缩在皮岛不肯出来,这当口袁崇焕也没有功夫料理毛文龙,只能尽量满足其需要,只要毛文龙肯带着兵往蓟镇保定这里来就行。

    如果实在不行,只能请皇帝颁赐圣旨,严词训令,看毛文龙是不是有公然抗旨的胆子。

    其若是敢公开抗旨不遵,不管找什么样的借口,将来也必定难逃诛戮!

    但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议和。

    袁崇焕前所未有的渴盼着议和能够成功,他已经给了程本直相当强的自主权,有的条件不能写在正式的文书上,但不妨口头应诺,辽中辽东辽南肯定不保,但绝不给岁币,也不称兄弟或子侄之国……

    “愿程先生此行,一切顺利。”袁崇焕带头揖拜,众人无不跟上。

    程本直感动的两眼饱含热泪,他感觉自己真是身负重托,议和成,朝廷多三分胜算,议和不成,则内外夹击,大明危矣!

    “在下一定促成和议,若不成,则绝不回还。”当着众人,程本直只能这般保证着。

    ……

    一群头上裹着红巾的人慢慢走向村口,远方是高高低低燃烧着的野火,更远的地方是残阳在慢慢坠落,一种末世乱世之感油然而生。

    众人正向前走着,为首的一个黄脸汉子突然听到马队声响,当下将手中提着的粮食和死鸡往沟边一扔,然后匆忙用土盖上。

    “快点。”黄脸汉子连踢带打,骂道“不知道是哪个杀星来了,你们不赶紧把东西埋好,想害死老子?”

    “入他娘的……从来没听说过当流贼当的这么憋屈的。”

    “就是,还不如在家里种地来的快活。”

    “我们是义师,入你们娘的。”黄脸汉子还是连踢带打,他的牙齿掉了一半,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