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5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统计阵亡将士名单的时候他注意到刘茂一家此战阵亡了四人,从前又曾有一人战死,顿时大受触动,所以今日即使刘茂不够格来到庆功宴也将他带了来,想要让允熥见到他,也如同自己一般受到触动,从而重赏刘茂。

    允熥果然也被触动了。一家五口为大明战死,其中四人死于同一战,这是多大的牺牲!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要动容,何况允熥还保留有正常人的情绪,如何不动容?

    这一瞬间,允熥想起前世看过的拯救大兵瑞恩。想起了当瑞恩听到自己的三个哥哥都战死后的反应。那不是那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却是最感动允熥的场景。

    允熥瞬间下了决定,对刘茂说道:“汝家真大明忠臣。朕要重赏!”又吩咐道:“拿笔墨来。”

    笔墨纸砚很快被拿了过来,允熥在一张上好的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国之忠臣,军之脊梁。”递给刘茂说道:“朕将这幅字赏赐给你家。”

    刘茂此时有些发傻,呆愣愣的从允熥手里接过他的笔墨,连谢恩都忘了。曹行赶忙要让他谢恩,被允熥自己组织了:“先不忙着谢恩,朕还有赏赐。”

    “传朕旨意,除应当赏赐其家的四枚一等勋章,再赏赐特等勋章一枚,除谋反罪外,其余罪过均免除死罪!”

    “你的大伯、大哥、二哥、三哥可由后人?”允熥正要再说话,忽然又问道。

    “陛下,小的,小的的大伯无后,大大哥有一个儿儿子,二二嫂已经怀了身孕,三哥还,还没有成婚也没有没有孩子。”刘茂磕磕巴巴的说道。

    “这枚特等勋章,你父亲刘贰的后人均可使用,但也只能用一次。若是你二嫂生了儿子,一枚一等勋章传给他的儿子,你继承你三哥与大伯的勋章,你大哥的勋章自然有其子继承;若是你二哥无子,就由你与你侄子各继承两枚一等勋章。特等勋章为你们共有。”

    “朕赏赐你与你侄子上用的绸缎百匹,黄金一千两,各赐千户世职,赐飞鱼服,见官不跪。”允熥缓慢的说道。

    “小,小的谢陛下恩赏。”刚才被曹行提醒过后,刘茂反应过来行礼谢恩。

第1109章 伊吾庆功宴——为什么厚赏() 
    “陛下,这赏赐是否有些过了?”宋晟说道。他们当然都注意到了允熥与曹行、刘茂的对话,听到他们家前后两代人有五口人为大明捐躯,也都十分感动和震撼,所以对于允熥赐字并且临时发明一个‘特等勋章’都没意见。

    可之后允熥的赏赐,在他们看来就有些过了。绸缎百匹、黄金一千两都不算什么,但两个千户的世职,飞鱼服以及见官不跪的权利真的不应当授予。

    尤其是宋晟,他在这几天和徐晖祖一起整理整个西征军将士的功劳,所有足够官升二级以上的功劳都记得,其中并无刘壹等四人的名字,也没有刘茂的名字,说明他们家人虽然惨烈,但并没有大功劳,按照大明现在赏赐的章程,并不妥当。

    允熥没有先回答宋晟,而是又勉励了已经晕的找不着北的刘茂几句,命侍卫给他安排一处吃庆功宴,之后才转过头来对宋晟说道:“爱卿觉得赏赐有些过了?朕以为正恰到好处。”

    他如此重赏这一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家的人这样为大明卖命。打仗这种事情,将领的指挥当然非常重要,同样的军队由不同的人指挥效果大不相同,但他认为,有必指挥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将士们是否愿意为国效力。

    还是以众所周知的明末为例。朱由菘在南京当皇帝的时候,江北四镇还有十万大军,黄得功等将领也不是白薯,可他们面对多铎统领的南下清兵的时候丝毫没有战意,将士们不战而降,即使有一部分将领想要和满清决一死战也没用,因为无兵可用啊,就自己和自己的几十个亲兵,即使想要抵抗,清兵也完全可以用箭将他们全射死而自己毫发无伤,反正箭矢过后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一点不浪费。

    当然,明末兵无战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那些原因大多并不存在,将士们也愿意为国效力,但鼓励愿意为国战死的将士仍然很重要。允熥发明勋章,以及今日对刘茂一家厚赏的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士兵比普通百姓地位高一等的风气,从而保证有人愿意当兵,愿意为国打仗。

    当然,允熥的政策也产生了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一些手里握有勋章的将士在被允许出营的时候倚仗小小的特权欺负普通老百姓。他们对老百姓太过压榨还是不敢的,毕竟勋章使用一次就作废,谁敢随便将勋章浪费掉就等着被家里人骂到死吧!何况还有军纪管着。但吃吃霸王餐啥的还是干的。允熥已经看到过许多地方官的奏报了,也有御史对此事进言,试图让允熥废除这一制度。

    但允熥绝对不会废除。实际上,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欺负老百姓对于维护大明的统治没什么坏处。

    当一个老百姓被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后,他会清楚的意识到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欺负普通老百姓,是因为自己或者祖上为大明立过功流过血,得到了勋章。

    当这个老百姓意识到这一点后,为了避免不被欺负,他会怎么做?大明出头的道路主要有两条,第一是读书做文官,第二是当兵打仗做武将。读书一般人未必能够读出来,得是聪明人才能考得上,更加具有广泛性的道路就是去打仗,从小兵做起争取一点一点往上升做到武将。

    这当然很危险,想要立下足以升官的功劳可不是混在阵势里就能得到的,必须敢打敢冲敢拼命才有可能。而在这过程中很有可能送命,所以愿意选择这条路的都是民间最勇敢的人。

    在有上升通道并且自己能够挤进去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受了几个为国立过功的将士的欺负而反对大明的统治,反而会促使他们积极奋发向上向朝廷靠拢。而能考上科举的人都是聪明人,愿意当兵打仗的都是勇敢的人,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在这两类人的领导下才成了气候,这两类人也都是民间值得重视的人。而科举和打仗两条路就将民间所有值得重视的人都笼络进来了,达到了唐太宗所说的‘入吾彀中’的目的。

    所以允熥认为,为国立过功的将士欺负欺负老百姓对于维护大明的统治没什么坏处。

    当然,从这一点来讲,允熥的心是黑的,可他想要坐稳统治者的位置,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心就必须是黑的,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欺负,什么样的人不能欺负,才能尽可能稳固的维持自己的统治。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却不是能够公开说出来的,允熥所以只是说了那句话就不再对宋晟说话,

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 
    允熥回过头来又问曹行道:“府军左右卫的将士损兵极多,朕记得一共十二个骑马步兵千户,最后只有几百人生还,除了他家可还有其它人家家中数人为国捐躯。”

    “陛下,还有一家兄弟二人一同战死,父亲十年前战死;另有两家叔侄二人一同战死。”曹行回答。

    “这三家也都要加厚赏赐,至于其他,”允熥犹豫一下,对徐晖祖说道:“这三家人叙功升一等。”

    “是,陛下。”徐晖祖马上答应。

    议定了此事,允熥又与众人说了几句话,起身离开这张桌子,去往其他地方。

    见陛下走了,徐晖祖轻轻吁了口气,对宋晟说道:“宋兄,你何必如此呢,陛下那样封赏,定然是经过思量,对大明有益。”

    “对大明有益,但对百姓未必有益!”宋晟说道。他与徐晖祖其实已经略微猜到了允熥的目的。

    “哎!”徐晖祖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既然宋晟猜到了允熥的目的但却还是这样说话,他也就没法再劝了。

    “陛下既然执意如此下旨,为臣的也不能违逆陛下的意思。但在秦藩,我所管辖之民,决不允许如此事情发生。若是之后我仍旧能够为秦藩左相的话。”宋晟最后说道。

    允熥当然不知道他离开那一桌后宋晟与徐晖祖的对话,他也已经将对一家数人为国捐躯加重封赏之事放下,开始思考眼前的事情。

    “外番之君沙迷查干,见过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恭顺王马哈木,见过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外番之臣金汉成/李明芳,”

    “外番之臣日野伸重,”

    他们四人一同对允熥行礼说道。

    “免礼平身。”允熥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打量了他们几眼。

    “马哈木,此战你立功不小,要不是有你,就让撒马尔罕国的将士跑了,朕要重重的赏赐你才好!”待他们起来后,允熥首先对马哈木道。

    “臣四年前得陛下加封为恭顺王,对陛下感激涕零,所作所为都是本分事,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马哈木回答。

    “朕一向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既然有功,朕一定会赏赐。”允熥笑道:“对朕给你的赏赐可还满意?”

    “陛下赏赐,臣自然是满意的。只是,”马哈木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巴尔喀什湖以北、额尔齐斯河以西之土当年也都是我瓦剌的牧场,但被帖木儿夺去。现在他兵败身亡,在下就想收回牧场。”

    “陛下的赏赐虽好,臣十分满意,但毕竟其中许多在夺回牧场时用处不大。臣请求陛下再赐予臣一些铠甲兵器。”

    “既然帖木儿已经兵败身亡,你们瓦剌的将士战力也不弱,莫非没有铠甲兵器就无法夺回牧场了不成?”允熥反问。

    “陛下,虽然帖木儿兵败身死,其国将士也伤亡惨重,但撒马尔罕国并非是如同大明这般的国家,地方上的部族仍然势力不弱,若是没有铠甲兵器,瓦剌未必能够获胜。”马哈木解释道。

    允熥又询问几句,低头沉思起来。马哈木心中暗暗高兴。他虽然一直想让允熥赏赐给他许多兵器,但也知道大明一向对于他这样的‘蛮夷’很警惕,轻易不愿赏赐兵器铠甲,所以虽然提出了这个请求,但也没抱多大指望;可现在看允熥的样子,似乎正在认真思考此事,说明是打算赏赐他铠甲兵器了。

    ‘但愿皇上能多赏一些,哪怕用马来换也好。’马哈木想着。

    可之后允熥却说出了让马哈木非常意外的话。“既然如此,正好朕要派兵攻打巴尔喀什湖以东之土,就顺便一起攻打巴尔喀什湖以北,为你们瓦剌夺回那片牧场。”

    “陛下,臣夺回牧场,岂用劳烦朝廷天兵?”过了一会儿,马哈木推绝道。

    当他听到允熥的话后,第一反应是惊喜:‘陛下愿意派兵帮我夺回牧场,真是天大的好事。’但随即疑惑的想着:‘陛下为何愿意派兵帮我夺回牧场?’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马哈木虽然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也明白这个道理。大明自从建立以来还从没有如此舍己为人过,虽然他现在想不明白允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还是出言马上推绝。

    “哎,朕刚才说了是派兵夺取巴尔喀什湖以东之土,顺便帮你夺回牧场,所以也没什么劳烦的。”

    “何况朕也不是没有其它目的。”允熥接着说道:“大明此战虽然俘虏了不少马匹,但国内仍然缺少驽马,朕让你献马。”

    “若是朝廷需要马匹,臣愿意献马。但夺回巴尔喀什湖以北之土还是不需朝廷出兵了。”马哈木继续推绝。虽然允熥给出了理由,但马哈木还是觉得不安心。

    “朕意已决,你不必再说。”允熥斩钉截铁的说道。

    “谢陛下恩典。”马哈木最后只能答应。

    “沙迷查干,朕适才说了即将派兵西征夺取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七河之地,你也要派兵参加。”允熥转过头又对沙迷查干说道。

    对他,允熥就没有对待马哈木的好态度了。虽然马哈木一直到大明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参战,摆明了是锦上添花,但起码添了花;而沙迷查干在大明指望他多拖帖木儿几天的时候整个部族都逃跑了,后来伊吾守城战的时候他也一直远离城池几乎一点儿作用没起,最后的决战更是从头到尾打酱油,一个偌大番国的贡献还不值他们吃掉的那些粮食,允熥对他能有好脸色才怪。

    “是,陛下。”沙迷查干也只能答应,丝毫不敢提自己对七河之地领土主权的主张。

    允熥点了点头,正要再说话,忽然听有人说道:“陛下,臣向陛下请战。”

    “你向朕请战?”允熥转过头,狐疑的看向刚才出言的李明芳:“你的意思是,随同军队继续西征夺取七河之地?”

    “是,陛下。”李明芳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