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踢开永乐-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说道:“什么都瞒不过爷爷。”然后把手里的奏折递给老朱。

第一百六十八章 海() 
老朱接过奏折一看,封面上写着:《请开海禁》。

    是的,允熥在洪武最后一年终于开始要提议开海了。允熥是特意压倒最后一年开海的。因为这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不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是可以的,并且因为会有很大的阻力正好要老朱的雷霆手段来进行。

    但是开海不同。沿海的百姓、大多数商人都盼望着开海,所以不会有什么阻力。并且开海之后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理通商口岸、收取关税很重要,现在是定规矩的时候,把规矩定好了以后就方便多了,而让老朱来定规矩允熥很怕收不上来多少税,所以特意挑在洪武最后一年。

    允熥在上书上请求开海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他在上书中写道:“自唐以来,贩运私盐皆是死罪,但贩运私盐屡禁不止,皆因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而。今陛下平抑盐价,又许商人运粮至北边以得以贩盐,是以私盐甚少。”

    “海贸与盐相近,但陛下却不许开海、仅许藩国朝贡,何其与贩盐相差之远也。今不许海贸,则沿海之人为求暴利必私自出海,甚至勾结倭寇犯边。由此观之,当允许商人通商,则海边平靖,倭寇消弭。”

    允熥讲的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现在大明的藩属国大约在三十个左右,与后世永乐中的七十多个国家不能比——当然允熥认为藩属国不多是好事——每年朝贡来的东西不算多,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富人或者老百姓需要的东西,比如象牙等奢侈品还有胡椒等香料。

    所以根据供需关系决定,贩运这些东西的利润极大,允熥记得后世看到过资料,有些奢侈品的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一千。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资本家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干任何事情,所以不开海‘海盗’肯定禁不绝。

    后边允熥还附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允熥建议先设立试点通商口岸,待制度完备之后再推广到全国其他的沿海省份。试点地区当然选择的是上沪县。

    允熥选择上沪县的原因有二:第一,上沪县离着京城很近,从龙湾渡出港没多久就能到上沪县,便于管理:第二,上沪县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扼守长江入海口,又处于华夏海岸线的中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而其他的后世因海而行的城市允熥认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宋代的通商口岸在泉州,后世则在厦门,不也没有任何不适吗?

    允熥还建议把上沪县改为归属应天府管辖,成为京城的第九个属县。

    现在上沪县的百姓可能会为此高兴,但是等到以后了商人就会痛骂政府的这一举措了。

    老朱看了两遍,然后对允熥说道:“有件事情和你说,爷爷并非是不知海贸赚头极大。爷爷许各国朝贡,虽然封赏极厚,但是把他们朝贡的东西卖出之后其得利还远在封赏之上。”

    “并且若是允许海贸,则必然兴起势力极大的大海商,这些大海商动辄成千上万人,名为大明之民但不服官府管束,并且勾引百姓不安分守己,甚至有人在海外自立一国,是朝廷大患。相比之下,海寇反倒是暹粒之疾。”

    老朱制定种种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明江山永固,所以深切的意识到了海商对大明的危害。但是问题是老朱的政策也是不能长久成功的。

    一个国家,如果全国都是中产阶级,于农村为自耕农,于城市为小业主,则国家是最稳定的。但是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兼并是必然趋势,除非老朱长生不老。

    而老朱无法长生不老的情况下只能把多余的人迁徙到别的地方。而向东南亚迁徙百姓有海商的帮助则事半功倍,甚至他们把迁徙的百姓据为己有自立一国允熥也不怕,反倒是支持,不过必须迎朱氏子孙为王。哪怕只是一个牌坊,也要立着。

    如果东南亚地区遍地都是朱家人为王,就像欧洲的安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温莎王朝这些名字不同但是实质上都是一家人的王朝似的,哪怕全是牌坊,即使中原的大明崩溃,也没有人敢随便废了牌坊,不然其他的国家就有名正言顺的借口来打你。相比之下,立着牌坊反而花的钱少。更何况不可能全是牌坊的。

    所以允熥说道:“爷爷,所以要对他们严加限制,科以重税,并且在上沪县制度完备之后在沿海设立多个通商口岸,让不同地方的人都有海商,并且当在海上推行‘推恩令’,凡是拥船在多少料以上的海商,其主家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多数财货,但是当把船只平分给所有的儿孙。应当下令在所有的口岸张贴‘推恩令’,如有人来申告家主不执行推恩令,官府给他做主。”

    海上推恩令也就是在官府执行能力强的时候有用,等执行能力弱下来就没用了。不过允熥提出这一条本来就是暂时性的,所以无碍。

    “并且即便不允其行商, ww。kan 他们也会走私,我大明数万里的海岸,处处可以出海,禁不住的。”

    “并且以后孙儿打算把一些叔叔封到南洋,有叔叔们在,定可保住南洋在我大明的治下,定可让海商不能不服朝廷管束。”

    允熥说第一点的时候老朱微微点头,说第二点的时候不太在意,但是允熥说了最后一点之后老朱的眼睛亮了,说道:“不错,南洋诸岛地方不大人不多,就算是封出去也不至于能对抗中央。”

    不过老朱又说道:“但是已经臣服的藩国不可侵扰,爷爷在《皇明祖训》中定为不征之国的藩国不得侵扰。我大明泱泱大国,岂能言而无信。”

    允熥犹豫了一下,说道:“孙儿记住了。”

    老朱不在乎在南洋占了多少土地,他对这个没有概念,他同意实封自己的子孙的目的是保全他们,并且让秩序稳定。见到允熥答应了,并且老朱仔细观察以后是真心答应的,说道:“爷爷同意开海了。剩下的事情你去办吧,章程弄好了和我说说即可。”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怎样开海() 
允熥得了老朱的同意,在又和老朱说了会儿话、然后退出来之后非常高兴。????

    允熥回到东暖阁,对等在这里的属官说道:“陛下同意开海了,咱们写一个章程出来,过几日就呈给陛下。”

    陈性善当然是反对允熥的这个政策的,但是他提出反对意见之后允熥不同意那他只能是不参与了。好在允熥之前就没有把他算在内。

    张数是武人,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关心;杨任、卓敬到底是历过实务的,虽然不喜欢开海,但是在允熥给他们讲解以后,他们也知道开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协助允熥;至于秦松则是铁杆的允熥支持者,允熥干什么他都支持。

    刚刚说完,守在门口的道:“殿下,有武将在文华门请求进来,自称是李须虎。”

    允熥说道:“快请进来。”然后自己走到东暖阁的门口等着,他不可能去文华门迎接的。

    李须虎是崇山侯李新的长子,濠州人,是朱元璋的老乡。李新也是打过不少的仗、立过不少的功劳的人,但是本事与郭英、张温、曹震他们差远了,并且他本来只是世袭指挥使,是因为修建孝陵封的侯,所以不少人看不起他,但是老朱挺信任他。李须虎看起来仪表堂堂,所以老朱让他来为东宫属官。

    允熥照例与李须虎寒暄一阵,然后就又投入到开海禁的事情上来了。

    条条框框都订好以后,杨任说道:“殿下,税收到底是多少抽一还需不断调整,现在暂定为按照十税一来抽税,这已经是很高的税赋了。”

    允熥听到这句话有点想笑:十税一竟然就是高税了,后世各国的关税,除了少数贸易港,那个的平均税率在1o%以下?并且为了防止海关的官员欺负商人,允熥决定各种货物都是采用一个平均售价的方式来纳税,这样实际税赋肯定低于十税一。

    然后秦松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殿下,到底这个开海设通商口岸归哪个衙门管?新设立的主管官职叫什么?几品?第一任由谁来干?”

    允熥想了想说道:“既然是涉及税赋,当然是归户部,但是现在上沪县划归应天府,所以暂归应天府管;主官就叫提举,暂定为正六品。现在上沪县归了应天府之后知县也要为正六品,就把现在的知县改任,新任命一人为上沪县知县并兼任提举。”

    但是允熥说完了官制之后对于人选则有些挠头,不过还是说道:“杨卿,你久历州县,还是你来吧。”

    杨任说道:“臣愿往。但是臣刚刚为东宫属官不到一年,陛下未必准许。”

    允熥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挠头。他说道:“那你可否推荐一人?”又对其他人说道:“各位有人选,亦可推荐。”

    众人想了想,最后还是杨任说道:“殿下,如果去为此官,没有做过地方官的人是不行的,同时最好有户部的经历。臣有一名好友,名为张彦方,曾为户科给事中,后来为了少花些钱能养活自己的父母请任乐平知县,现在已经在乐平为知县四年。”

    “张彦方为人清廉,但很有见地,虽然厌恶商人但是判案很公正;又曾为户部和州县,臣以为可以为之。”

    允熥还是比较信任自己的属官的,但是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他说道:“那孤明日与陛下提一下让其回京,孤与之面谈一下,如若不成孤让其为应天府其它县的知县。”反正这事儿也不着急,允熥有时间来慢慢操持。

    陈性善虽然不赞同开海,但是身为东宫属官他也认为自己要出力。他说道:“殿下,还需考虑朝堂之上的文臣的意见。

    自从汉代已来,商人就被列为五蠹之一,本朝开国以来又严厉限制商人经商;另外,一方面任用儒臣为官与民休养生息厉行节俭,另一方面实施老子的‘鸡犬不得相闻’的乡村,除了挑担的货郎,也用不到多少商人。”

    “我大明富有四海,除了一些奢侈之用品,也用不到多少海外的东西。就是做饭的佐料,我大明也有花椒,不必非用南洋番国的香料。并且,朝堂之上的文臣或许会说:‘开海之后,海外的奢侈之用品大量进入国内,会使得现在节俭之风消散。’”

    陈性善虽然自己不做饭,但是洪武年间的文官可不是像后来的那样当了官以后什么都不做了。洪武年间类似于后来海瑞的官员很多,陈性善也有时会出去买菜,所以对于老百姓还是了解的。

    并且他提出的意见其实就是朝堂之上的文官会提出的反对理由。允熥说道:“汉代虽然把商人列为五蠹,但是唐代却一度非常重视商人,并且本朝乃新立之朝,前代皆不足虑。”

    “严厉限制行商之前只是在国内,这次是开海,与之前的国策并不冲突,”允熥继续狡辩:“大明虽富有四海,但是海外番国也有其所有之物但是我大明没有的。孤曾听闻,爪哇之国有一年能种三季的稻子,定然还有别的。”

    允熥虽然并不认同大明什么都有,但是他说的话得尽量符合现在的人的认知,所以只能这样说。

    “既然担心节俭之风消散,那就少进口奢侈之用品,对于进口的也科以重税。孤也会以后带头节俭。”

    允熥并不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但是他的享受的方向和现在不太一样,除了以后可能会养一大堆美女跳舞唱歌以外,对于奢华的衣服、华丽的宫殿、前呼后拥的场面都不怎么喜欢。所以他可以坦荡的说自己节俭。

    然后允熥又说道:“我大明为天朝上国,无数番国小民心向往之,但是番国之民多不怎么富裕,难以负担他们路上的花销;我大明也没有办法全部承担起来这笔钱。开海允他们贩运货物到我大明,正好可以用贩运货物得的钱来应付路上的开销,让更多的的番国之民得沐我大明的文明。”

    “为了让番国之民知道我大明的一片苦心,可以晓瑜所有来我大明的番国的使臣,让其回去告知其民。”

    允熥这话说的是非常的高大上。允熥认定,就这一条,就可以让那些不通俗物、只拘泥于书本的儒臣赞同开海,最少是不反对:至于通俗物的大臣,怎么会反对?8

第一百七十章 砸玻璃() 
允熥这最后一个理由说出来,在场的属官都觉得太好了。笔趣Δ阁连陈兴善也说道:“殿下所说臣竟然从未想过。殿下的想法真是太好了。我想番国之民必然会感谢殿下。”其他的人也是纷纷出言赞同允熥。

    允熥的这个说法没有人能反对,并且也确实是正确的。这个年代,连半野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